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71、第二百七十一章 身死 ...

  •   诸葛乔死了,死在了周瑛的怀里,一点点失去温度直至彻底冰凉。那夜暴雨冲垮了栈道,他连同五百将士连人带马坠入深渊。

      她就那样静静地抱着他,耳边是诸葛乔生前好友们的啜泣声,还有伏轩秀诡异的呜咽,分不清哪是哭还是笑。

      当怀中的身体变得逐渐僵硬,周瑛感受不到一丝温度,时间仿佛在此刻停滞,又仿佛在一瞬间回到二十多年前的诸葛府里,她拼死迎接了诸葛乔的诞生,那一刻怀中的娃娃奋力哭喊势要昭告全天下他的降临,却于此间没了声响。

      “阿娘——”

      “阿娘——”

      这是诸葛乔临终前最后的一句话,和着口中的血,声音喑哑,却使出了仅存力气撕声呼喊。

      急匆匆赶至军帐的周瑛心里知晓这句“阿娘”喊得不是她,可也只能紧紧抱着他破碎的身体,凑到他的耳边努力地回应着,“娘在,娘在。”

      紧接着便是闭不上的双目,还有众人皆知的遗憾。

      即便经历过至亲近友的相继离世,可眼下的蚀骨之痛没有减轻分毫。

      汉中的相府别苑一众素裹白巾,点起哀灯,眼下北伐前线战事焦灼,能来祭拜的多是同诸葛乔一道参与转运粮草的诸将子弟,还有周遭县役的官员。

      灵堂里本该燃纸还礼的伏轩秀像个泥塑,只木讷地跪在那,没有生气,任由牌位前的香火烛烟萦绕着那张苍白的脸庞。年纪轻轻便守了寡,来了又去的众人眼中只有惋惜。

      一应礼节由周瑛操持张罗,迎来送往,不出丝毫差错。她用这样的方式缓解着那晚刻骨铭心的丧子之痛,可落在于一旁茶歇的闲人眼中只说她是个心狠的女子,到底不是亲子离世,本该哀痛之际,还能面不改色将白事安排得如此妥当。

      还有一些闲言碎语于周瑛不曾在意的地方悄然游走。

      深夜里,奔丧一众渐渐散去,只有张绍留下,向周瑛自请守灵。

      明日诸葛乔的棺椁就要启程前往成都,入土为安,这是他陪伴兄弟的最后一夜。

      周瑛全了他的一片赤诚之心,只是在他踏入灵堂前,她忽而开口,惊得张绍后背突生冷汗。

      “仲继,出事那晚是你先发现的乔儿跌落山崖,若不是你,恐怕乔儿的尸骨都找不到。这份恩情我们记下。”

      “这是侄儿应该做的。”张绍有礼回应着,心里松了口气,只是这口气未松太久,心就立刻提到了嗓子眼。

      “但是黑灯瞎火的地界,乔儿也昏过去了,你是怎么准确发现乔儿的位置的。”

      “侄儿...侄儿...”张绍被周瑛望着,突然结巴了起来,缩在拢袖中的手猛然摸到一个物件,迅速掏了出来,是枚荷包里面夹着一张手绣的平安符。

      周瑛一眼便认出这个手绣平安符的布料是江东特有的吴绫,旋即便愣在原地。

      “我听柏松说,这个平安符是江东的顾夫人托人送来的,一针一线都出自顾夫人之手,他一直贴身好好放着。”张绍边说边观察着周瑛哀伤的神色,继续说道:“也是这符遗落在那儿,被我寻他时发现了,才知...才知...”

      “其实,柏松他是有机会回东吴去,当时他同我说过,顾夫人病了,他不能于床前尽孝亦是痛苦万分,他想回江东看看。只是丞相诏令诸将子弟务必担起北伐之责,柏松他身为丞相之子,想回却不能回...若是丞相能体恤柏松为人子的不易,哪怕一点,也许...也许...”

      说到这,周瑛难言的情绪充盈满怀,她死死盯住那枚手绣的平安符。

      她愧对视她于亲妹的顾景纯,也愧对无比信任她的孩子。

      张绍辞别周瑛后,如逢大赦,于堂中静静守灵,这才发觉后背衣衫早已被冷汗浸湿,死死贴着身子,湿湿黏黏,好不难受。

      他一番春秋笔法般的说辞总算让疑心的周瑛没怀疑到他头上去,也算自己技高一筹。

      嘴角扯了扯,他抬首望着诸葛乔的牌位,不禁打了个冷战。

      他不自觉想起那晚诸葛乔跌落山崖那晚,望着无动于衷未施援手的他,那张不可置信的面容。

      这些时日午夜梦回间,他都会大汗淋漓从榻上惊醒。他懊悔,愧疚,悔恨之际会连扇自己几个大耳瓜子,等嘴角被扇出了血,他煎熬的心里才会好受些。

      除了悔恨还有担惊受怕。

      那晚眼睁睁看着诸葛乔跌落山崖后不到一炷香的功夫,他便受不住诸葛乔渐渐消失的哀嚎声,极力要去山下救他,被身后妹妹寇秀拦住劈头盖脸骂他是妇人之仁。

      再难听的话他担着,他听着山脚下诸葛乔微弱的声音,心如刀绞,一把推开了妹妹,急忙跑去了山脚寻人。

      可寻到了奄奄一息的诸葛乔,将他送往军营后,他便后悔了,诸葛乔还活着,人活着便能说出真相。

      他这才害怕,想起妹妹的话来,也许他真的要因为一时的妇人之仁害死了全族,害死了还困于皇宫里的姐姐。

      这便是他,没有已逝大哥的勇猛,也没有贵为皇后姐姐的洒脱,更没有小妹的狠绝,他突生无力之感。

      他守在诸葛乔的病榻边没有听到关于会置他于死地的只言片语,只有一声低过一声的“阿娘...”

      他所背叛的人临死都未曾将他供出。

      在床榻之人咽气后,提心吊胆许久的他也松出了一口气。

      人活一口气,只是散掉的这口气,他知晓一辈子也不会再回来了。

      五脏六腑似被牵扯撕碎,他急促地呼吸着,却听见外院急切的嘈杂之声。

      他赶到院中看到眼前的一幕,登时吓得不敢乱动。

      黄夫人手持一把长剑直直地对准风尘仆仆赶回奔丧的诸葛亮。他的身后是军中诸将,尤其是他身侧的年轻小将看到主帅被人拿剑指着,立刻手握刀柄,面露警惕,似要上前拿下此女子,却被诸葛亮一个手势给按住。

      疲惫不堪的诸葛亮迎上周瑛怨恨的眼神,有些不解又有些逃避,亦是撑住了力气愧疚道:“我食言了。”

      周瑛冷笑一声,此间恨意难消,也是不管不顾,那把长剑离诸葛亮越来越近,寒光凌冽,可他偏偏不躲,局面僵持不下,杨仪从人群中冲了出来,上前双手握住剑柄,手掌间不断渗出血迹,哀求道:“夫人,丞相万金之躯,不可有所损伤呀,北伐此番失利,丞相还得为继北伐大业继续操劳呀,夫人。”

      得知北伐失利的周瑛眸中闪动,有一丝不可置信,但诸将颓废的脸庞似乎印证这一切。

      那名年轻小将趁着周瑛分神之际,身手敏捷一个箭步上前夺下她的剑。

      后来,她知晓了他的名字,姜维。

      那一夜夫妻二人坐在灵堂中不言一语。

      北伐失败,养子病逝,诸葛亮像是老了好几岁。

      诸葛乔棺椁返回成都,一路上阴雨连绵,骈车里写好请罪陈情表的诸葛亮将毛笔搁置稳妥后,看了眼坐得离自己很远的周瑛,他将案几推至一旁,整理着衣袖对她道:“北伐失败,此番回京,我身上的丞相之职应当会被陛下革去。”

      这个结果她早已料到,只是从他的口中说出不免有些残忍。她从旁人口中得知致使街亭失守,北伐失利的马谡已被诸葛亮斩首。她清楚他违背众人意,重用马谡扼守街亭,阻止曹军援兵进入陇右,是给他一个建功立业的大好机会,更是能巩固荆襄势力。

      可自作聪明的马谡没能据险扼守,阻击敌人,反而弃城上山,丢失街亭,使得曹魏关中援军赶至陇西,对北伐大军形成东西夹击,诸葛亮不得不退守汉中,而他作为主帅必须谢罪。请罪表中自贬三等,皇帝刘禅一定会同意,不然堵不住悠悠众口。

      她闭口不言静听他接下来的话,“后面的路怕是不好走。”

      “还要继续北伐吗?”周瑛终于开口问道。

      “胜负未定,为何不战。”

      “值得吗?”

      亲斩挚友,养子惨死,夫妻反目,革职待查,走到这一步,他失去了那么多,真的值得吗?

      “苟全性命于乱世,却做不得真正的隐士老于山林幽谷间。”诸葛亮自嘲苦笑,

      “我自小便生在军阀混战,生灵涂炭之境,见惯了民不聊生,动乱不已之景,也不知是何年纪怀揣要让天下归仁的理想功业,为了践行这个难以实现却又无比崇高的功业,我自愿舍弃那杆衡量值与不值的秤,或许还有更多...我欣赏那个虽九死其尤未悔的自己,并沉醉其中,这也许是一种自私。”

      眼前这个让周瑛心生敬畏的男人,也曾是她年轻时义无反顾要追寻的人。她深爱这个人,此刻却望而却步。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