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出题 ...

  •   窗外桂花盛开,清香飘入屋内。

      美人慵懒地倚靠在软塌上,青葱玉手抚过书页,无端勾出一分色/气。

      从屋外传来颂芝欢喜的声音:“侧福晋,定西将军来信了!”

      年世兰心下喜悦,放下未看完的医书,起身下榻。

      前几日她就听王爷说起,哥哥此番平定西藏叛乱,还被皇上亲自夸奖。当时她算了算,大概还有半个月才能收到哥哥的回信,却不想竟这般快,想必是刚打完仗,刚向京城发送捷报就给她回了信。

      年世兰拆开家书,见上面只有四字,却让她心下一定。

      “一切有我。”

      她忍不住细细描摹那熟悉的字迹,心下又是欢喜又是酸涩,反应过来时,颂芝正慌忙地为她轻轻擦拭泪水。

      “侧福晋,您怎么还哭了呢?将军回信,您应该高兴才是。将军还特意送来了一箱西北特产,说是后面还有两车正在路上,这一箱先送过来要哄您开心呢,奴婢这就叫人给您呈上来。”

      年世兰笑了起来,低头擦干了眼泪:“快打开看看,哥哥又送来了什么好东西。”

      自上次去信后,这是她收到的第一封回信。这也是自她重生后,哥哥说给她的第一句话。

      一切有我。

      她的身后还有哥哥。这一次有她兄妹二人仔细筹谋,年氏一族必不会落得那般凄惨结局。

      “侧福晋,是香料!”颂芝低呼,快速看了眼门口站着的丫鬟,没有再出声。

      年世兰眼神亮起,快步走到箱子旁。只见最上层是一些名贵的药材、西北特产的玉石和干货,而在颂芝掀开的隔板下面,则是满满的十盒香料。年世兰取出一盒,用手指碾过香粉,放在鼻下轻嗅,果然是欢宜香的味道。

      “颂芝,你把这些香料收好,以后我让你点欢宜香,你就点上这些,”年世兰低声对颂芝嘱咐道,“每个月你还是照常去找苏总管领欢宜香,领过来后你自己悄悄处理了,做的干净点,别被任何人发觉。”

      “侧福晋放心。”颂芝迅速将箱子里的香料整理收好。

      年世兰却发现箱底还有一个机关,打开后是一个夹层,里面放着十包药粉和一张药方。正是年世兰之前求取的能让男子暂时不育的药。

      这种药只对男子起效,对女子无碍。喝下后立即见效,药效会持续一天。下药时需注意药量,过量会伤身,易被人察觉。因为药粉味微苦,不宜下在清水或食物内,最好下在茶水中。

      年世兰算了算每次用的药量,取出其中的三包,又从箱内取出一盒上好的茶叶。她让颂芝将药粉泡好水,点洒在茶叶上,待晾干后再将茶叶包装好赏给冯格格。

      冯格格一直在她房内伺候她,日夜闻着欢宜香,若此时怀了孕,王爷必然疑心。日后那边也得注意着些。

      这一次的香料和药物只是救急,后面还在路上的那两车才是大头。现下也幸亏是在王府,她又协助大福晋管理王府诸事,传递东西还算方便。这要是在宫里,送封信都是难事。

      “侧福晋,四少爷来请安了。”

      “让他在大堂稍候片刻。”

      弘历虽说是庶子,却也是王府的正经主子。她虽说是侧福晋,却也只是妾室,按理说弘历是不需要每日向她请安的。不过大福晋常年病着,也不爱见弘历。而她手中还有一半管事权,弘历的读书起居都是她一手安排,免不得要时时过问,所以弘历时常往她这里跑。但是弘历毕竟已经九岁,还是需要避嫌,所以在她劝阻后弘历每十天才会来请安一次。

      年世兰让颂芝把剩下的药收好,收拾好妆容走出屋内。

      大堂内,弘历见到年世兰,恭敬地向她行了一礼:“年额娘安好。”

      年世兰回了一礼,二人才坐下说话。

      “颂芝,把小厨房新出的桂花糕给四少爷尝尝,”年世兰笑着从怀中取出一枚巴掌大、雕工精细的碧色玉佩,递给弘历,“这是哥哥刚刚从青海送来的昆仑玉麒麟玉佩,玉质细润,淡雅清爽,麒麟又是瑞兽神宠,正适合送你做生辰礼物。”

      弘历微微倾身接过玉佩,手指抚过玉身,指尖留下温润的感觉。他垂下眼睫,嘴角微勾:“弘历很喜欢,谢过年额娘。”

      “邬先生教学可还好?”年世兰又说道,“昨日我听王爷说,邬先生向他夸赞你十分聪慧,王爷很是欣慰。”

      邬思道于十日前被请到王府,和王爷闭门详谈了一整夜,第二日就被王爷正式请为弘历师傅,平日里频繁出入书房议事,很受重用。

      年世兰未曾见过他,但想必是很合王爷心意的。只是这邬思道到底是请来为弘历讲课的,若只一心钻营,不好好教书,那还是会白白误了弘历的教育。

      “邬先生很有才学,我很敬服他,”弘历面露好奇,语气天真地问道,“听闻是年额娘举荐的邬先生,不知年额娘是怎么与他相识的?”

      “只是听哥哥提起过一次,又找了他的文章看过,发现确实是有才学之人。”年世兰看着弘历的衣服,想着快入秋了还是应该嘱咐奶嬷嬷给他多添点衣服。

      “年额娘是特意找过邬先生的文章吗?”弘历低下头,举起杯子饮茶,压下了心中一闪而过的不悦。

      “总要看一看他的文章,才能了解这个人,”年世兰笑道,如果将来能请邬思道,帮哥哥在王爷面前多美言几句也是好的,“现在看来,这位师傅给你找的还不错,有机会能见一见就更好了。”

      “邬先生也很感激年额娘的知遇之恩,希望能见一见年额娘,”弘历抬起头笑道,“只是年额娘毕竟是父王的侧福晋,外男不便冒然拜访。而且邬先生年龄大了,身体虚弱,腿脚不便,所以只能请弘历帮忙转达他的感谢之情。”

      年世兰眨了眨眼,她好像记得邬思道今年也才三十三岁,正值壮年,怎的弘历会说“年龄大了、身体虚弱”。难道是邬思道此人长相很显老?毕竟生活贫苦,又郁郁不得志,比同龄人更显老态、身体虚弱,那也是有可能的。

      “他只要能好好教导你读书,就是在为我分忧,也算是对我的报答了。”

      弘历看着年世兰若有所思的样子,嘴角勾起,复又低下头,闷闷不乐地问道:“年额娘,父王是不是不喜欢我?他从来不肯见我。”

      年世兰心下一软,知道以他的聪明怕是早就看清楚了,却又不忍将现实直接揭露给他,提前结束他童年时尚还纯真的期望。

      “王爷一直都很忙碌,不止是四少爷,就连五少爷王爷也很少见。三少爷是长子,今年已经十六,王爷却依旧没有向皇上请封世子。可见被忙到忘记的不只是四少爷一人,”年世兰想了想,又说道,“虽然王爷忙碌,但是王府里还有四少爷的嫡母大福晋,大福晋病了还有我会照看你。更何况,你还有皇祖父和皇祖母。”

      弘历心下疑惑:“可是皇祖父和皇祖母从来没有见过我呀。”

      年世兰想到笑道:“之前没有见过,不代表之后不会见到。你的皇祖父就喜欢像你这样懂礼仪、爱读书、聪慧灵敏的孩子。你的皇祖父也爱读书,不仅爱读书,还喜欢研究西洋算学。”

      弘历眼神闪了闪,把这句话记到心里,又问道:“那年额娘喜欢我吗?”

      年世兰点了点弘历的额头,笑道:“喜欢呀。”

      弘历看向她的眼睛,认真地问道:“弘历觉得父王不喜欢弘历,大福晋也不喜欢弘历,除了奶嬷嬷没有人喜欢弘历。但是年额娘为什么会喜欢我呢?”

      年世兰轻轻抱住弘历,柔声说道:“弘历,珠玉蒙尘,与石砾一同任人踩踏,此非珠玉之过,是世人眼盲心瞎。而我只是将遗落在地的珍宝擦净,放回他原本的位置,自然会看到他绽放原本的光华。”

      弘历埋头在她温暖的怀抱中,感觉鼻子有些酸,却又忍住了,努力笑了笑,声音却闷闷地:“所以年额娘是说弘历是珍宝吗?年额娘会只喜欢弘历一个人吗?”

      “是呀,弘历很珍贵,也很可爱,所以年额娘喜欢你。年额娘不喜欢三少爷,也不喜欢五少爷,只喜欢弘历一个人,”年世兰轻柔地摸了摸弘历的头,“我知道你已经长大了,或许已经过了听这种话的年纪。但如果从没人和你说过,那就由我来说给你听。别的孩子有的,弘历也都应该有。不论其他人说什么,你都不必放在心上。因为不仅我喜欢你,你的皇祖父也会喜欢你。你本身就是最珍贵的,只要和你多接触,你的父王也会喜欢上你。所以弘历,不要难过呀。”

      弘历心中如暖流经过,下一刻却又将这些感动全部压下,神色如常地抬起头对年世兰笑道:“弘历有年额娘的喜爱,怎么会难过呢?”

      ——·——·——·——·——
      弘历回到庆书堂时,手中正把玩着年世兰送的麒麟玉佩。他坐在书桌前,一会儿对着玉佩露出孩子气的笑容,一会儿又冷下脸气闷地摩挲着玉佩上的花纹。

      半晌,他又瞪着桌上的玉佩,对着空气冷哼一声:“不过是在利用我罢了。”

      睡前,他还是把玉佩挂在脖子上,感受到手中的软玉渐渐染上他的体温,才满意地睡去。

      ——·——·——·——·——
      十月,康熙帝册封皇三子诚亲王长子弘晟、皇五子恒亲王胤祺之长子弘昇为世子。

      弘历上课的时候,忍不住问邬思道:“邬先生,学生有一事想不通。当今有三位被册封亲王的皇子,为什么皇祖父册封了其他两位皇叔的儿子做世子,却独独漏了父王呢?”

      邬思道却不急着解答,反问道:“弘历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呢?”

      弘历想了想,回答:“按照清律,宗室只要年满十五岁即可授爵,三哥已年满十六,理当封爵。即便父王忘记请封,宗人府也会提醒,所以皇祖父一定知道。但奇怪的是不仅是父王忘记了,连皇祖父都好像忘了。”

      邬思道笑着点了点头,又问:“那这忘了,到底是上心,还是没上心?”

      弘历思虑一番,笑道:“应该是上心了。若是没上心,那自然就按照规矩一起封了。难道是因为三哥不是父王嫡长子,所以没有受封?”

      邬思道摇了摇头:“恒亲王世子亦是侧福晋所生,只因恒亲王没有嫡子,于是封了庶长子为世子。所以庶子并不是三少爷未受封的理由。”

      “难道是皇祖父不想封三哥为世子?但是皇祖父从来没有见过三哥,自然不可能厌恶三哥,那究竟是什么原因,皇祖父为什么要对一个世子之位这么上心?”

      邬思道满意地点了点头:“你能想到这些已经很好了。”他又问弘历是否还有其他想法,弘历苦恼了很久,说没有了。

      邬思道笑道:“身份和资质都不是三少爷未受封的理由,那就只会是与三少爷本人无关的原因。皇上确实不会对一个世子之位这么上心,但皇上会对雍亲王继承人之位上心。其他王爷的世子是何身份,是何资质,都不打紧。但是雍亲王的继承人,或许皇上希望由雍亲王自己决定。”

      弘历瞳孔放大,面露惊色。他听懂了邬思道的意思,却为之惊愕,甚至可以说有些兴奋。

      ——·——·——·——·——
      迎春花开的时候,年世兰跟王爷提了个建议:“时局紧张,恐皇上心中烦闷。万寿节将至,何不请皇上来圆明园住上一段时间,也好来见一见三个孙儿,得享天伦之乐。”

      圆明园是康熙帝给雍亲王的赐园,虽比不得康熙的畅春园,却也别有一番乐趣。兼之最近围绕储位的党派之争让康熙烦不胜烦,便借此机会去圆明园寻个清静。

      康熙在圆明园住了几日,才想起要见一见雍亲王的几个孩子。春日明媚,兴致又好,康熙便决定自己找过去。这一找便瞧见弘历和弘昼正坐在屋内听邬思道讲课。

      弘历和弘昼本是一个年纪,只相差三个月。只是二人性格截然相反,弘历好静,更爱读书,弘昼好动,更爱玩乐。

      雍亲王听年世兰的话给弘历安排了邬思道作为师傅,却压根儿没想起还有弘昼这个儿子。年世兰则是还以为是她做皇贵妃那一世,下意识以为弘昼有生母照拂,明明知道这一世弘昼生母已难产去世,现在只是被奶嬷嬷抚养,却一时间没拧过来,忘记了这一茬。直到去年冬天弘昼的奶嬷嬷求到了年世兰面前,她才反应过来,弘昼也是没有师傅的。

      总归弘历和弘昼年纪相当,雍亲王直接大手一挥,便让弘昼和弘历一同听课。邬思道第一次见弘昼时考问了几句,便允了他认他做师傅。只是对待两个人却是完全不同的教导方式,除了基本的课程,他更爱给弘历讲史学,而给弘昼讲的则是兵法,二人都学得津津有味。

      只不过今昨两日讲的却是算学。弘昼平时倒不爱听这个,所以多数时候邬思道只讲给弘历一个人听。弘昼并不愚笨,只是很难静心坐住,但有邬思道管着,他也不敢分心,只觉得煎熬万分。

      于是当康熙出现在窗外时,就看到弘历正在叙述自己的解题做法,邬思道改变题目条件后,弘历还能举一反三,应答如流。而一旁的弘昼虽然不如弘历思维敏捷,却也逻辑清晰,一点即通。康熙不禁对两个孙儿生出喜爱之心。

      邬思道余光看到那抹明黄消失,笑意愈深,又讲了一道算学题,便让弘历和弘昼下学了。待弘历走出院子,便看到穿着明黄色龙袍的老人站在树下慈祥地看着他们。他瞥见弟弟弘昼愣在那里,连忙拽着弘昼跪了下来。

      “孙儿弘历向皇祖父请安!”

      弘昼很快也反应过来,向康熙请安。

      康熙笑盈盈地看着两个孙子,心中放松,对他们招了招手:“来,给皇爷爷看看。”

      弘历第一次见到康熙,腿还有些软。比起惧怕或是紧张,心中的兴奋更多一些,头脑也比往常更清醒。他一把扶起弘昼,拉着弘昼向康熙跑了过去。

      康熙双手抚着弘历和弘昼的头,蹲下身笑道:“皇爷爷刚刚看你们在上算学课,便没有打扰,在这里等你们。皇爷爷算学也不错,这样如何,皇爷爷出几道算术题,看看你们二人谁先解出来,皇爷爷就给谁奖励。”

      弘昼眼睛一亮,低声问道:“奖励?”

      弘历看着眼前的老人,笑道:“皇爷爷出题便是。”

      康熙早就让人准备好纸笔,走到石桌前写道:“九百九十九文钱,时令梨果买一千。一十一文梨九个,七枚果子四文钱,梨果多少价几何?”

      弘历和弘昼是见过这道题的,昨天邬先生讲《四元玉鉴》时讲过这道题,虽然不记得答案,但是解法还是记得的,跟今天讲的题也差不多,解法都很简单。不过弘昼却卡在中间计算步骤,就算不下去了。弘历倒是按照步骤把答案解了出来。

      康熙笑问:“弘历,你因何学算学?”

      弘历仰着头看着康熙,声音清嫩:“皇爷爷曾对父王和皇叔们说过,‘己不能知,焉能断人之是非。’所以孙儿学算学。”

      康熙心下更加满意,又对弘历说道:“朕这里还有一题,你解来试试。东海有一船,船上海盗甲乙丙丁戊己庚七人,贪而畏死。现分金币一百枚。由海盗甲分配,所有人投票。若赞同者未过半数,则将海盗甲扔入海,由海盗乙继续分配。海盗甲应如何分这一百枚金币?”

      弘昼好奇地问道:“这也是算学题吗?”

      康熙但笑不语。弘历皱着眉想了一盏茶的时间,终于有了头绪,在纸上画了半晌,笑了起来:“皇爷爷,我知道答案了,而且我有两个答案。”

      “哦?说来听听。”

      弘历侃侃而谈:“孙儿想不出七人如何分一百金币,却能想到当最后剩下两个海盗时,海盗己只能选择将所有金币都送给海盗庚,而即便这样也有一半的可能会因为海盗庚的反对而丧命。所以前一个海盗戊只需要分给海盗己一个金币,不需要给海盗庚任何金币,就可以拥有自己和海盗己的两票支持。”

      弘昼目瞪口呆地看着弘历分析。

      “那么海盗丁就只需要给海盗己两个金币,给海盗庚一个金币,就能把两个人都拉拢过来。而海盗戊不论分给他多少金币都会反对,所以不需要给他金币。同理海盗丙不需要给海盗海盗丁任何金币,只需要给海盗戊一个金币,给海盗庚两个金币,就可以把他们俩都拉拢过来,已经没有拉拢海盗己的必要,而且拉拢他要再分出去三个金币,所以不给他金币。”弘历越说越顺。

      “所以最后到海盗甲,就有两个分配方案。给自己留九十六枚金币,给海盗丙和海盗庚一枚金币,给海盗丁或海盗己两枚金币,不给其他海盗分金币。”

      康熙大笑出声:“不错,真不错。”

      他看着弘历清秀的容貌,更加喜爱,忍不住直接将弘历抱起,看着弘历微红的双脸,亲昵地用胡须轻轻蹭了蹭:“你要懂得规则,但是不要被规则愚弄。你要成为制定规则之人,让他人遵循规则为你所用,但不可轻视任何人。”

      弘历被康熙的胡子蹭得发痒,笑着躲开了,又亲昵地抱住了他的头。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4章 出题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