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弘历(茶里茶气):邬先生他年龄大了,身体不行。
邬思道:你说谁不行?
弘时(傻里傻气):皇阿玛他老了。
雍正:你再说一遍?
历史上记载的是,康熙六十年,康熙帝在圆明园第一次见到孙子弘历,当时弘历十岁,祖父康熙帝见而惊爱,令养育宫中,亲授书课,并随祖父巡幸热河避暑山庄。雍正成功即位,也有康熙喜爱弘历的原因,所以雍正登基后第一年,他就开始把弘历秘密立为储君。
不过康熙第一次见弘历究竟聊了什么历史就没有记载了。本章描写的“海盗分金币”是一道初中奥数题,我当时做的时候印象很深,一直记到现在,这里拿出来用。大家如果感兴趣,还可以试试如果规则改为“需要不少于半数票同意,如果少于半数票就扔海”,那么结果是多少?做完可以去评论区找我对答案。
看到有小伙伴问更新时间。有存稿的时候都是早六点更新,白天可能会捉虫一次,没存稿的时候就随缘更了。作者菌是自割腿肉·靠爱发电·鸽子精本精。建议宝贝们养肥了再看,说不定养着养着作者就咕咕了。好了宝贝们我要去吃晚饭了,快饿晕了。
以下是考据内容,感兴趣的话可以停下来看一看。如果有任何想要补充或修正的,可以在评论区告诉我。
写小说时会见到一些问题。当历史和电视剧的设定发生冲突时,因为这是同人文,作者菌会尽量以电视剧为主。在尽量符合历史的前提下,对电视剧的设定做出调整。在遇到这类问题时,我会在题外话指出其中不符合的历史的地方,但正文还是会以电视剧的设定为主,除非遇到一些不得不改的“硬伤”。
例如历史上的弘历小时候一直叫元寿,但是电视剧里一直叫弘历。这里为了以免读者之后弄混,所以统一用弘历这个名字。
例如历史上的雍亲王侧妃是年氏和李氏,没有电视剧里提到的端妃齐月宾。而清朝亲王只能拥有两位侧妃,电视剧里却是有四位侧妃。那就得人为对电视剧中的这部分设定错开时间。
第一位是端妃齐月宾,是服侍皇帝最早的女人,皇帝成为亲王后就封她做了侧福晋。第二位是纯元皇后在王府时处罚的侧福晋,这位侧福晋大概率是没有活到电视剧开始的时候,不然不会每次都是用“侧福晋”来代称。在纯元皇后时的两位侧福晋就是端妃和这个把她惊得流产的侧福晋。而以皇帝对纯元皇后的爱护,很有可能那位侧福晋也GG了,要么她流产的时候自己也跟着没了,要么就是被废弃后在宅斗宫斗中没了。
第三位侧福晋是齐妃李氏,合理推测一下,在电视剧中她应该是在前面那位侧福晋没了之后,因为三子弘时逐渐长大而晋为侧福晋的。但是之后华妃刚入王府就成了侧福晋,可见当时齐妃已经不是侧福晋了。而齐妃目前已知在王府时遇到的挫折,只有亲爹李知府因为贪污被先帝流放的事情。
那么我们就可以进一步推测,当时齐妃亲爹升任知府,三子弘时虽然还小,却身体健康,越长越高,她的资历有深,所以顺利成为侧福晋。但是没过几年,她的亲爹被康熙流放,三子弘时也因为愚笨不得雍亲王喜爱,再犯点小错侧福晋之位就没了。然后年世兰就入府了,成为了第四位侧福晋。
皇帝登基后,年侧福晋被封为华妃,齐侧福晋被封为端妃,李格格诞育三皇子弘时被封为齐妃,华妃房中的冯格格被封为敬嫔,在王府中很受宠的费格格被封为丽嫔。后面的欣常在、曹贵人、芳贵人就不太好确定是从王府入宫时就被封的这个位分,还是怀孕/生下女儿后才晋的这个位分。也很难分辨温宜是长女还是次女,暂且根据曹琴默的历史原型懋嫔为康熙诞育皇长女,在此定为温宜是长女。
而我提过的不得不按照历史改的“硬伤”,主要包括:麝香避孕这个设定,改为这是当时人们的一个常识错误,实际上还是不会避孕,也不会伤身体,但确实会对怀孕有影响。再例如太后住寿康宫,余氏被封官女子,奇幻的绿头牌,果郡王同时娶孟静娴和浣碧为侧福晋,多活了三年的皇帝,多活了很多年的三阿哥,甄嬛说封就封的皇贵妃,还有电视剧中的“阿哥所”、“雨花阁”、“碎玉轩”,这些都是BUG。
不得不改动的我都会改,但是有些不得不改、却实在改不动的,我会直接用电视剧里的设定。这些取舍我都会在题外话里给大家写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