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怪邻居 ...
-
两人一路走走说说,终于来到了李抗战的住处。
茶河两村在抗战前是附近有名的富村,家家户户都是青瓦、堂屋、厢房配套齐全的敞亮大木房,只不过后来几乎全村上前线,留下来的老弱病残无法支撑村里的建设,所以一年年的便穷了下来。
及至新中国建立,从战场上平安回来的人又十不足一,若要再现往日容光,只怕最少也要再等两代人完全成长起来。好在村里人大多出自一个姓氏家族,平时团结勤劳,日子肉眼可见的好了起来。
作为村支书,李抗战家在靠近村子入口处,家门外的敞坪比别家更宽些,高大的水梨树一丛丛树荫遮下来,倒显得很有几分诗意。
李长顺打开堂屋的门,将行李放下,去水缸倒了水来。两人喝下清凉的井水,甘甜滋润入喉,一下子就解了全身暑气。
“来,看看六叔给你准备的房间可还满意。”李长顺打开房门,招呼李常回过去。
入眼就是干净整洁的摆设,一应物品虽然老旧,但却能看出准备这些东西的人十分用心,就连床上的被子,可能是担心李常回在大城市里养的娇,铺垫的都比别人家厚,隐隐还能闻到阳光的味道。
一路上李常回就已经感受到了老家这些亲人对自己的好感,现在见到李抗战为他准备的房间,一直以来漂着的心终于彻底放了下来,暗暗确定以后这就是自己的家乡了。
“阿顺哥,这已经很好了。”李常回有些哽咽的答到。说着有些害羞的低下头,心里有些气,自从爷爷去了之后明明一直很坚强的,今天怎么几次都忍不住想哭呢,爷爷见了又要笑话自己不像男子汉了。
李长顺虽然大马哈,但也不是看不懂眼色的人,哪会不知道小侄子的别扭,所以装作没看到他微红的双眼,继续说到,“那你就先把行李整理一下,我刚刚看到六叔家水缸里的水不多了,先去给他挑两桶水回来。”
李常回点点头,目送李长顺挑着两个水桶出门后,又仔细打量了一下房间,便开始收拾自己带来的行李。心里告诉自己,从今以后,他就是左河村的人,从前那些人和事都要忘掉。这样爷爷也能安息了。
李常回边收拾东西,边思考未来的路,突然听到一阵尖叫从隔壁传来,吓得他浑身一顿,赶紧放下手中的东西出门。
邻居与李抗战家相隔三十米左右,家里主事的男人叫李长青,此时正带着儿子女儿们与大家一起在地里上工。家里只有在坐月子的儿媳和一个八十岁的老奶奶。
李常回听着尖叫声来到李长青家门口,除了尖叫声外,里面时不时还会传来女子低泣的声音。
李常回敲门后,过了一会儿便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颤颤巍巍地打开了门。老人家年纪一看就很大了,满脸皱纹,弯腰驼背,唯独手中没有拐杖显示着老人的硬朗。
“请问,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李常回轻问。
老人家上下打量了他一会儿,“老三家的孙子阿回?”
李常回的爷爷在家排三,村里的人都叫他李老三。他点点头,“奶奶,我听到你们好像遇到了困难?需要我帮忙吗?”
老人家淡淡扫了他一眼,“叫我五婆。在这儿等着。”
李常回只好乖乖站在门口左顾右看,不知道为什么从进这家的敞坪起,他就感到一阵阴凉之意,可是细看却一丝阴气也没有,他有些怀疑是自己多心了。
这时五婆手里提着个篮子又回到门口,将篮子递给李常回,依旧淡淡地说到,“拿回去,里面的东西给你,一会儿把篮子给我退回来。”
李常回见篮子里装着几颗鸡蛋,红薯,还有一块腊肉。以目前的经济状况这礼挺重了,他赶紧拒绝,“五婆,不用这样,我什么都不缺,您留着补身子。”
五婆眼一瞪,尽显老辣本色,“拿着。”
李常回虽然从小也是个淘气的,但也最怕长辈瞪他,只好乖乖收下。又往里看了看,有些欲言又止。
五婆可不管他想说什么,给了东西之后,直接关了门。
李常回站在门外,想了想还是提上篮子往回走。
这一折腾,当他回到家时,李长顺已经挑水回来了,“阿回,这是去哪儿了?咦,这些东西哪来的?”
“我则刚刚听到有人尖叫,就过去看了看,这是五婆给的。”说完把东西一件件拿出来,想着一会儿退篮子的时候从自己带的行李里拿些回礼给送过去。
“五婆给的呀,那你收着,晚上等六叔回来作给你吃,你自己估计不会升这个灶火。”
“阿顺哥,五婆家是怎么回事呀?我刚刚想进去帮忙,她不让我进门。”李常回一边整理一边好奇到。
“唉,说起这个呀,还不是怪听海媳妇事儿多。”李长顺对这件事也是一个不满。
“长青家的大儿子,几年前娶了湾里村的姑娘作媳妇,生了个女儿但只长到七岁就病没了。按我们这里的习俗,早夭的孩子不能入祖坟、不能立墓,这样就不会被野鬼掂记上,也好早日投胎。”
李常回点点头,没长大的小孩儿身上没沾多少尘世的罪,投胎都比较容易,只是这样的孩子魂魄也是恶鬼们欺负祸害的对像,所以最好在人间无牵无挂,早入地府。家里不给他们立墓就是要断了跟他们的牵扯,让他们早入地府等待轮回。
“听海媳妇非要给孩子立墓,你长青哥和嫂子们不同意,她便在家里大吵大闹,说他们封建迷信,还说他们重男轻女,她娘家兄弟也过来帮腔。总之最后给那孩子在离祖坟不远的地方立了墓。然后呀,长青家怪事就发生了。”
“什么怪事?”
“唉,我跟你说这些干什么。六叔知道得骂我了。”李长顺挠挠头觉得自己不该跟小弟说这些。
李常回当即答到,“我保证不告诉六叔,阿顺哥,你就给我说说呗。”
看着弟弟眼巴巴的样子,李长顺立时拉着他排排坐下,靠近他耳边说起事情的原委。
李听海的媳妇来自湾里村,比左河村富裕,之所以愿意嫁过来还是因为看上左河村祖辈们留下来的大木房,毕竟现在不比以前,就算富裕的村子也建不起这样齐整的大木房了。
姑娘里里外外干活是个不错的,就是性子太冲,心底也有些觉得自己娘家比左河村富裕,所以心气就高。
嫁过来不久就跟婆婆、小姑子因为生活小事起了不少争执,好在李长青作为一家之主气场十足,再加上李抗战住的近,这十里八村还没什么人敢在他面前放肆的。所以尽管时不时小闹一场,倒也没出什么大事。
后来小女儿出生了,因为是全家第一个小孙孙,家里人都宝贝的不得了。可这年头,医疗条件跟不上,小孩子总会有些病病痛痛的,就在李听海媳妇怀上第二胎不久,那小女孩就病没了。
不管家人如何悲伤难过,小姑娘是回不来了,最后也只能按祖辈们的习俗找个偏僻的地方草草葬了。可李家儿媳不乐意,她作为母亲,理所当然的要给自己女儿最好的,闹着一定要葬进李家祖坟。李家人想着祖祖辈辈们的说法,为了孩子好,肯定不同意。
李家儿媳不依不饶,什么伤人的话都说了,还叫来了娘家人撑腰。最后在大家商量下,在祖坟不远处给小姑娘立一个坆,这件事才算完。
可就在大家以为事情总算结束时,李长青家的怪事发生了。
首先是李家儿媳时不时腹痛,就像有人在撞她的肚子似的。接着李长青媳妇每天的饭不管怎么做吃起来都没滋没味,要知道她可是村里杀猪菜的大厨呀。李长青奶奶抽烟斗,总是两口就没了。这些都没什么,可是晚上偶尔听到小孩子嘻嘻的笑声就比较吓人了。
因为这些事,村里除了六叔这类人,大家都不大敢跟李长青家往来。
不久前,李家儿媳生下了李长青家的长孙。这就好像是打开了水龙头,家里怪事越发严重,小孙子身上甚至会时不时出现淤痕,医生看了好几回,土方医方用尽了也没效果。家里晚上听到的动静也比从前更甚。
五婆请了神婆过来,可人家还没进门就说,这事儿她没法子,水都没喝一口就走了。
现在李听海媳妇就快要满月了,也不敢离开小儿子半步,因为有几次她一个回头没看住,儿子就被小襁褓给捂住了脸,差点闷死。以后出了月子估计也不会去上工了。
李常回听了后,低着头沉思。他确实在李长青家感受到了阴气,可是太淡,而且过一会儿又没有了。更何况听完李长顺的说法,能这么闹腾的阴魂不可能没有阴气呀。
李长顺见李常回低头不吭声,以为吓到他了,忙出声安慰,“阿回你不用害怕,跟六叔在一起什么都不用担心,他们那样从战场上下来的人,简直神鬼绕行、诸邪不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