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左河村 ...

  •   已是初夏的阳光虽然并不刺人,但到底比不得春暖时和煦。七位浑身洋溢着热忱的年青人背着各自的行李,紧紧跟在领路的中年身后,时不时互相讨论一下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跋涉,一行人终于来到了目的地。领路的中年人转过身对他们说到,“你们先跟我去办公室,现在各组长应该已经到了,会根据之前的安排,接你们去各自的组。”

      “好的,谢谢叔。”青年们礼貌道谢。

      中年人腼腆一笑,心里想着这群知青,到也没有传说中的那么清高不知事。

      来到村办公室,各小组长已经等了一会儿了。领路的中年完成送人任务便又原路返回。

      左河村的村支书李抗战已经五十多岁了,无儿无女,十六岁就跟着家族的长辈们上前线打鬼子,在战场上给自己改了这么个励志的名字,之后又参加了解放战争。战争结束后,因为在战场上伤了腿走路一瘸一拐的李抗战,放弃了组织上论功行赏的安排,坚决回到还十分贫困的故乡,希望把自己剩下的时间都用来建设家乡。

      正好过两天要去队里开会,所以今天一直在办公室统计村里的材料。见新知青来了,李抗战便让各组领人回去,四个小组除了一组只领一个,其他组各领两个。

      一组组长李长顺是李抗战三服内的族侄,他看着面前的七个青年说到,“我们一组之前已经有三位知青了,今天就只领一位回去吧,就这个叫李常回的男同学,正好我那里有两女一男,如今凑两个好字。”

      其他几个组长听后露出心照不宣的笑容,“你个老小子,说的还挺好听。”

      “就是就是,别解释了,我们还能不同意吗?”

      一旁的六位知青见他们这样,全都好奇的看了看李常回。小伙子今年十六岁,刚刚上完高中,正好够的上知青下乡的资格,除了长得比他们所有人都好看,也没什么不同的,难道就是因为好看所以才被一组长看上了?

      李抗战咳嗽一声提醒几位组长,差不多得了,还有一群小家伙看着呢。

      几位组长神情一收,便开始接收自己的新组员。

      三位组长领着新组员匆匆离开,他们可不像一组长不用急,谁让村办就设在一组呢。他们回去还有半小时路程,又要给新来的知青做安排,忙着呢。

      村委办公室里,等人都走的差不多了,李抗战便走到李常回跟前,抬起手在他头上揉了揉,向来严肃的脸上也柔下了表情,“好孩子,回来了就好,以后有叔伯兄弟们在,什么都不用怕了。”

      李常回稍显稚嫩的脸上,露出一个浅浅的笑容,只是看上去有些不自然,眼眶也有些泛红。

      一旁的李长顺见不得白白净净的孩子这般委屈的模样,也马上开口到,“对,以后有哥在呢,看谁敢欺负你。我们兄弟姐妹几十人,一人一拳都打死他。”说着又有些不屑的呸了一口,“一群王八蛋,放着好好的日子不想过,偏要没事找事,老子迟早……”

      “闭嘴,说过多少次了,也不看看现在什么情况,是你能胡说八道的时候吗?”李长顺还没说完就被李抗战轻踹了一脚,只好讪讪的闭口不言。

      李抗战转头继续对李常回说到,“我们这里知青都是跟着老乡住的,我想着就让你来跟我一起住,正好我也是一个人。”

      “六叔,可是……。”李常回捏着衣角的手紧了紧,看向李抗战有些欲言又止。

      李抗战当然知道小家伙在想什么,于是安慰到,“没事儿,别想那么多。我们这里可是特困村,平时乡亲们最关心的就是吃饱饭,外面那些口号可喊不进来。”

      李长顺也趁势说到,“就是,再说了我们李家人的事,谁敢多嘴。”刚说完又被村支书瞪了一眼,只好挪到一旁装蘑菇。

      李常回看看李抗战,又看看李长顺,自从家里出事以来惶惶不安又泛冷的心终于有了暖意。

      “好,我听六叔的。”

      “好,好孩子。”李抗战看着乖巧听话的小侄子心里一阵老怀安慰。转身掏出钥匙交给李长顺,“我这里暂时走不开,你先带着阿回去我家,我前几天收拾好的那间房就是给他的。”

      接着又对李常回说到,“缺什么就去我房里找,要是我那里没有,就让你阿顺哥带你去别家找找,也好认认人。”

      “行呢,六叔,你就别担心了,我会安排好的。”李长顺大大咧咧的答道。

      李常回暂时告别李抗战,跟在李长顺身边沿着村间的小路走去。边走边听他介绍村里的情况。

      左河村因为依靠在茶河的左边而得名,与茶河右边的右河村一样,基本上都是一个姓氏的族人,左河村的人大多是李姓,而右河村的人大多姓张。

      两个姓氏的人依河而居,遇上大事理所当然守望相助,但平时多多少少会有些磨擦。

      出了村办的门,李长顺就自然地把李常回的行李背在身上,李常回劝阻无效,倒是难得轻松了一回。

      “张家人就是事儿多,前阵子在茶河边立了块牌子,说是从河中央的尖嘴岩为界,右边归他们,左边归我们,两边的人打鱼也好嬉水也好,都不能过界。”说起这事儿,李长顺就满腹牢骚。

      “都是六叔脾气太好,才让柱子手骑在我们李家人头上来,要我说,就应该跟他们明火执仗地干一架,打服了就好。”

      本来还在好奇一条大河中间居然有一小丛岩石的李常回,正不由自主的想看看四周的地形地势,听后,转头问到,“柱子手?”

      “唉呀,你听听就行了,千万别说出去,尤其在六叔面前不能这么叫。”

      李长顺听到小侄子的问题赶紧解释到,“柱子手就是对面右河村的村支书张保国,当年跟六叔他们一起出去打鬼子的。在战场上被炸掉了半截手臂,所以我们私底下就这么叫,虽然完全没有看不起他的意思,毕竟我们都知道那可是英雄的痕迹嘛。但是六叔就是觉得这是在嘲笑人民英雄,所以一听到就会上手揍人。”

      李长顺想起他第一次被揍,就是因为被六叔听到了叫张保国“柱子手”,那一顿揍可真疼呀,现在想想都发擅。

      李常回听后赞同的点点头,“阿顺哥,六叔说的对,我们要尊重那些革命英雄。”

      李长顺看着面前白净秀气的小弟,想说,哥没有不尊重革命英雄,可是对上小弟一脸不赞同的神情,只能叹气不解释。

      李长顺继续边走边介绍,“我们村现在有四个组,自从之前长辈们纷纷上战场后,村里就没剩多少人了。没人很多事都做不了,原先条件还不错的村子就这样慢慢穷了下来,变成特困村。连对面右河村也一样,大家都穷成一窝了。”

      李长顺说着还有些伤感,“还好现在有新中国了,那些没能回来的长辈们想来在九泉下也能安息了。”可想到近来听到的事又觉得生气,因为顾及旁边的小弟也只能憋在心里。

      李常回当然能从这位大大咧咧堂哥的表情上猜到他的心思,想起因为受到迫害而去逝的爷爷,心里又是一阵不好受。

      他的父母都是战场留守儿,与亲人聚少离多,后来更是完全失去联系。而他也是自幼便失去了双亲,族人无处寻找,被爷爷收养长大,直到不久前爷爷算到自己大限将至,才告诉他亲人的下落,为他安排好一切。

      他不怪爷爷瞒着不把他早早送回亲人身边,这些年他们爷孙俩相依为命,爷爷就是他最亲的人。

      李长顺虽然粗心,但是对小弟却是护短,见李常回神情有异,赶紧继续转移话题,“不过我们这里也成了有名的英雄村了,所以外面那些乱七八糟的事儿全都进不来,而且偷偷告诉你,我们村可护短了。”

      说起这个,李长顺还有些骄傲,“等你以后住久了就知道了。”

      李常回之前就听爷爷说过自己老家的人性子虎,现在听了李长顺的话,到是对还未见面的那些族人又多了几分好奇。

      两人边说边朝李抗战家走去,路上遇到在地里劳作的人,还会热情的跟李常回打招呼,让他什么都不用怕,说回到家乡了就是有人撑腰了,他们晚上收工就去看他。

      李常回的爷爷奶奶当年刚成亲不久就跟着族人们上了前线,最后他们自己和儿子儿媳都没能再回故乡。前阵子村支书收到消息,知道他们还有后人在世,高兴的不得了。知道孩子可能会因为收养他的爷爷而受到牵连,所有人都急的不行,赶紧想办法搭上知青这条线将孩子接回来。

      李常回听着族人们的关心即感动又好笑,怎么都觉得自己好像见到了一大群溺爱孩子的家长,还好他不是熊孩子。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