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三回:众仙齐聚昆仑顶 玄天灵木择其主 ...

  •   话说悟道习得飞天遁地之术,一日能游四洲,入地遁海,来去自如,七十二般变化,样样精通,变化又无穷,心里窃窃自喜,怡然自乐。空有一身本领,却无用武之地,悟道心痒难挠。一日,闲来无事,巧遇黑熊师兄,欲一展身手,遂上前作揖道:“师兄,近来可好?”
      “有劳师弟挂念,师兄平日无拘无束,潇洒自如。”黑熊师兄答道。
      “师兄襟怀洒落,令人羡慕。”悟道稽首道。
      “师弟,最近学艺如何?”黑熊问曰。
      “师弟不才,前些时日,师尊传授我飞天遁地、七十二般变化、占卜之术,时至今日,学之皮毛,秀而不实。”悟道答道。
      “师弟自谦矣,常言道:千年修行能入仙班,已属不易,师弟短短数十载,成就仙神,而今又学得飞天遁地、七十二般变化、占卜之术,足见师弟天赋异禀,非常人能比,实乃可喜可贺。”黑熊赞道。
      “师兄谬赞也,略知皮毛而已,还望师兄多多指点。”悟道稽首道。
      “好说!好说!”黑熊道。
      “师兄,今日可有闲空?”悟道问曰。
      “师弟言外之意?”黑熊疑惑道。
      “难得师兄闲空,还望师兄不吝赐教。”悟道道。
      “既然师弟有此雅兴,师兄便当仁不让了。”黑熊答道。
      “师弟献丑了。”悟道稽首道。话毕,腾空而起,直奔黑熊师兄。
      黑熊见状,足踏乌皮靴,直面相迎,刹那间,二人赤手相搏,你来我往,激斗百回合,难分胜负。
      只见黑熊启口道:“师弟,小心了。”话毕,手执黑缨枪,朝悟道刺去。
      有道是双拳难敌四手,恶虎还怕群狼,况乎黑熊披挂上阵,只见悟道左躲右闪,四处乱窜,二人又激斗十余回合,便败下阵来,狼狈至极。
      “师弟,承让了。”黑师兄道。
      “多谢师兄手下留情。”悟道稽首道。
      “师弟学业初成,有此道行,已是难能可贵,况乎师弟手无寸铁,为兄胜之不武。”黑师兄道。
      “承蒙师兄抬爱,师弟自有自知之明。”悟道道。
      “师弟,当务之急,便是寻一趁手兵器。”黑熊道。
      “天下之大,何处去寻?”悟道叹道。
      “想必师尊自有安排。”熊神道。
      “但愿如此。”悟道道。又闲叙片刻,便各自离去。
      一日,一山颠之上,放五色之光,尔后,地动山摇,殷天震地,惊得那三界仙神,皆投目而来。
      三十六天大罗天玄都玉京之中,一老者禅坐于蒲团之上,双目微闭,只见其顶负圆光,身披七十二色,左手虚拈,右手虚捧,此人正是元始天尊。正值此时,老者双目微开,山巅之上所生之事,尽收眼底,嘀咕道:“有道是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神木亦是如此。”
      南海落伽山紫竹林之中,观世音菩萨禅坐于金莲之上,山巅异象,却又如何不知,嘀咕道:“时也!命也!”
      少息,只见观世音菩萨道:“悟道何在?”
      悟道闻言,不敢怠慢,直奔紫竹林,俯身跪拜道:“不知师尊,有何吩咐?”
      “你黑熊师兄一战,如何?”观世音问道。
      “狼狈至极。”悟道如实答道。
      “师尊一再告诫,修道一途,切不可鼠目寸光,急于求成,而今你根基尚浅,若非黑熊师兄手下留情,轻者皮开肉绽,重则小命难保。”观世音道。
      “弟子知错了,望师尊责罚。”悟道跪拜道。
      “往后若是再犯,绝不轻饶。”观世音菩萨道。
      “弟子不敢。”悟道拜道。
      “黑熊所言,不知有何所感?”观世音菩萨问道。
      “弟子不敢奢望。”悟道拜道。
      “话虽如此,心里却是心口不一,为师焉能不知。”观世音菩萨道。
      “弟弟万万不敢。”悟道诚惶诚恐道。
      “也罢,随师尊前往一处。”观世音菩萨道。
      “何处去也?”悟道疑惑道。
      “届时自可知晓。”观世音菩萨答道。话毕,驾起五彩祥云,直奔而去。
      不消片刻,早望见一山峰直入云霄,观世音菩萨按住云头,道:“便是此处。”
      悟道闻言,放眼观看,但见其此处群山连绵,雪峰突兀,云峰巍峨,直冲云霄;嵯峨黛绿;苍翠峭拔,翠竹成阴;云遮雾绕,若隐若现;百花齐放,百鸟争鸣;余音袅袅,百里芳香;正所谓拔地通天之势,擎手捧日之姿,真乃为人间仙境圣地。
      “师尊,此何处是也?”悟道疑惑道。
      “此山名唤昆仑山,乃三清老祖之元始天尊之道场。”观世音菩萨答道。
      悟道闻言,目瞪口呆,疑惑道:“敢问师尊,不知来此作甚?”
      “你不是缺件像样的兵器吗?”观音菩萨答道。
      “这荒山野岭,何来兵器?”悟道疑惑道。
      “徒儿且看。”观世音菩萨道,手指山巅。
      悟道放眼望去,只见那山巅之上,放五彩之光,五彩之光之下,一木棍伫立山巅之上,数丈之大小。
      “那是何物?”悟道疑惑道。
      “此乃玄天灵木,名唤玄天灵木。”观世音菩萨道。
      “玄天灵木?”悟道不以为然道。
      “徒儿,切莫小瞧了此物,此物虽相貌平平,然亿万年来,不知多少仙神,欲将其收为麾下,却皆无功而还。”观世音菩萨道。
      “竟有此事?”悟道嘀咕道。
      正说处,只见那虚空之中,只见一老者乘九狮之仙驭,手持莲花,散百宝之祥光,来者正是太乙天尊。
      观世音菩萨见状,稽首道:“太乙天尊,有礼了。”
      “贫道拜见观世音尊者。”太乙天尊还礼道。
      “敢问观世音尊者,为玄天灵木而来?”太乙天尊问曰。
      “然也,本座近日新得一弟子,奈何其手无寸铁,故而前来一试。”观世音菩萨答道。
      “想必高徒天资聪颖,天赋异禀,才有此鸿福,拜为尊者座下弟子。”太乙天尊道。
      “徒儿,见过太乙天尊。”观世音菩萨道。
      悟道闻言,附身跪拜道:“弟子见过天尊。”
      “不必多礼。”太乙天尊起手道。
      言语间,漫空之中,金光万丈,瑞气千寻,瑞霭缤纷,来者正是赤脚大仙、翊圣真君、五斗星君、九曜星、蓬莱八仙等,有道是正曰是仙乐玄歌音韵美,凤箫玉管响声高。琼香缭绕群仙集,宇宙清平贺圣朝。
      众仙按住祥云,见得观世音菩萨、太乙天尊,一一行礼,礼毕,赤脚大仙道:“每逢蟠桃盛会之时,才以得见诸位道兄,不想今日,皆汇聚于此。”
      “玄天灵木即将问世,焉有不来之理。”五斗星君道。
      “星君所言极是。”众仙神附和道。
      正值此时,虚空之中,祥光万丈,瑞气漫空,琼香缭绕,仙乐袅袅,一老者驾着九龙沉香辇,瞬间而至,但观之,只见其头罩神光,披七十二色,者左手虚拈,右手虚捧,头顶之上,庆云成团,放五色毫光,近十亩田大小,那金灯万盏,点点落下,如檐前滴水不断,来正是“三清”老祖,玉清元始天尊是也。
      众神见状,躬身拜道:“拜见老祖。”
      “诸位仙尊不必多礼。”元始天尊起手道。
      “玄天灵木异象生,不想却惊动了老祖。”太乙天尊拜道。
      “此处乃老夫道场之所,而今神木蠢蠢欲动,焉能不来。”元始天尊答道。
      “敢问天尊,玄天灵木为何如此?”赤脚大仙问曰。
      “此木自开天辟地以来,便立于此山巅之处,历经亿万年之久,吸天地之灵气,取日月之精华,已具灵性,今日此状,想是已感应其有缘之人。”
      众仙神闻言,惊愕失色,疑惑道:“有缘之人?”
      “然也。”元始天尊答道。
      “敢问天尊,不知谁是那有缘之人?”五斗星君疑惑道。
      “诸位少安勿躁,届时便可知晓。”元始天尊道。话毕,余光一扫而过,落至悟道其身,停留片刻,便消失不见。
      刹那间,悟道伫立原地,头皮发麻、冷汗涔涔,被抽空一般。
      “不知哪位愿前去一试?”元始天尊道。
      “本仙愿抛砖引玉,前去一试。”说话之人正是赤脚大仙,踏着祥云,直奔山巅而去,行至放五色光之处,半云半雾,只见其大喝一声:“收!”
      话毕,一道祥光直奔神木而去,顷刻而至,只见神木纹丝不动,赤脚大仙见状,心有不甘,又是一道祥光从天而降,却一如既往,岿然不动。正值此时,一神龙跃上云端,见得赤脚大仙,怒吼之声,响彻云霄。
      “苍龙,不得无礼。”说话之人正是元始天尊。
      苍龙闻言,见得乃是元始天尊老祖,不敢造次,复还山巅而去,销声匿迹。
      却说赤脚大仙屡试不爽,无奈之下,驾起祥云,复还老祖跟前,躬身作揖道:“弟子不才。”
      “此木乃玄天灵木,有缘者得之,大仙不必介怀。”元始天尊道。
      众仙神见状,舌桥不下,一片哗然,道:“赤脚大仙亦无能为力,此行怕是无功而返也。”
      众仙神闻言,点头道是,深以为然,良久,无人继而试之。
      正值此时,只见一男子迈步向前,道:“老祖,小仙愿且一试。”只见其长身玉立,一袭白衣胜雪,眉目如画,唇色如樱,肤色如雪,手持一支横笛,白衣飘飘,风度翩翩,此人正是八仙之一韩湘子。
      而后,只见其踏着祥云,行至放五彩毫光之上,手持竹箫,刹那间,笛音袅袅,绮叠萦散,不绝如缕,宛若朱雀般轻鸣,怡人心脾。
      “妙也!”众仙神闻见,惧称赞不已。
      “韩兄别出心裁,以音律取之,或有意外之喜。”说话之人正是八仙张果老是也。
      “道兄言之有理。”铁拐李附和道。
      言语间,一曲过半,只见那神木仍不为所动,众仙神见状,摇头叹息,果不其然,曲毕,韩湘子亦无功而返,复还元始天尊跟前,拜道:小仙献丑了。
      “无妨,仙子曲意出凡入胜,令人心旷神怡,实难能可贵。”元始天尊道。
      “多谢老祖谬赞。”韩湘子拜道。
      此后,无人再试。良久,只见观世音菩萨合掌道:“老祖,弟子座下徒儿可否一试?”
      “众仙神皆可前往,不论出处、不论辈分。”元始天尊答道。
      “徒儿,还不快快谢过老祖。”观世音菩萨道。
      悟道闻言,不敢怠慢,行至跟前,附身跪拜道:“弟子拜见老祖。”
      “不必多礼。”元始天尊道。
      “多谢老祖。”悟道拜道。
      “小友虽初出茅庐,然神木一事,只讲究个缘字。”元始天尊继而说道。
      “借老祖吉言。”悟道拜道。
      “去吧。”元始天尊道。
      “弟子遵命。”悟道稽首道。话毕,踏着祥云,直奔神木而去。
      少息,落至神木跟前,念了法决,施展神通,道道祥光直轰神木之上,嗡嗡作响,奈何祥光如入泥潭,销声匿迹,几经周折,亦是如此。
      众神见状,摇头叹息,惋惜不已。
      正值悟道一筹莫展之际,一道密语传入其耳:“神木既是有灵之物,何不以心相交?”说话之人正是观世音菩萨。
      悟道闻言,茅塞顿开,答道:“多谢师尊点化。”
      话毕,收了神通,不再蛮力试之,坐立其前,低声诉道:“神木兄,自开天辟地至今,已亿万年之久,你天生神物,却独守于此,看那云卷云舒,花开花落,又岂能心甘?”
      只见那玄天灵木不为所动,无动于衷。
      “叹我一生,生有异象,自幼行善事,种善果,奈何上苍薄情,瘟疫肆虐,家破人亡,父母饮恨长眠,王叔数次余置我于死地,幸佛祖鸿恩,师尊出手相助,方得以虎口残生,皈依佛门,悟其道,得正果。”悟道斜倚神木之下,叹其一生,娓娓道来,情深之处,潸然泪下,时而轻抚之,不觉间,竟酣然入梦。
      却说众神见状,百思不得其解,个个说长道短。
      良久,悟道睡眼惺忪,孑然起身,向玄天灵木礼拜道:“贫僧絮絮叨叨,多有叨扰之处,万望恕罪,望你早日寻得有缘之人,天地任尔逍遥。”
      话毕,抖了衣襟,转身而去少息,行至观世音菩萨跟前,拜道:“师尊,我们回岛吧。”
      “如此弃之,你可甘心?”观世音菩萨问道。
      “师尊时常教诲弟子,万事皆讲究个缘字,既与其无缘,又何必强求,贪念生,无妄之灾亦生。”悟道答曰。
      “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你有如此觉悟,师尊倍感欣慰。”观世音菩萨答道。
      然正值悟道离去之际,那山巅之上,雷鸣电闪,瑞霭漫天,祥云遮日。少间,只见玄天灵木冲天而起,化作一道祥光,落至悟道之手。
      突如一幕,教众仙神目瞪口呆,皆疑惑不解。
      却说悟道手持玄天灵木,受宠若惊,乐不可支,持棍一挥,只见虚空微颤,嗡嗡作响。
      悟道见状,欣喜若狂,挥毕,上下打量,嘀咕道:“若能短细些,便功成行满了。”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玄天灵木渐为细短,末时,如细针般大小,落至悟道手掌之上。
      “玄天灵木,果名不虚传。”悟道自语道。
      话毕,将其收之,行至观世音菩萨跟前,拜道:“多谢师尊。”
      “不必多礼。”观世音菩萨答道。
      正值此时,赤脚大仙行至跟前,稽首道:“恭喜高徒如获至宝。”
      “机缘巧合而已。”观世音菩萨答道。
      “菩萨过谦。”赤脚大仙道。
      尔后,众仙神纷纷前来道贺。礼毕,观世音菩萨领着悟道,行至元始天尊跟前,躬身拜道:“老祖,徒儿悟道机缘巧合之下,将老祖之物收其麾下,万望老祖莫怪。”
      “观音尊者此话差异矣,玄天灵木虽为昆仑之物,但并非老夫之物,有缘之人得之,玄天灵木择其良主,乃是悟道小友造化,可喜可贺,老夫岂有怪罪之理。”元始天尊答道。
      “多谢老祖。”观世音菩萨稽首道。
      “悟道小友。”元始天尊道。
      “不知老祖有何吩咐?”悟道跪拜道。
      “既玄天灵木择你为主,老夫便再赐你一场机缘。元始天尊继而说道。”元始天尊道。话毕,拂袖一挥,只见一古黄色书页飘然而至,落至悟道手掌之上。
      “此乃九天棍法,望你勤加练习,早日修得正果。”元始天尊说道。
      “多谢老祖。”悟道俯身跪拜道。
      “昆仑山集天地之灵气,你便在此修炼,可事半功倍。”元始天尊道。
      “弟子何德何能,垂蒙老祖如此之厚爱。”悟道拜道。
      “望你往后德济天下,多为民除害,替天行道。”元始天尊道。
      “徒孙谨记老祖教诲。”悟道拜道。
      “尘事已了,老夫也要回宫去了。”元始天尊道。话毕,驾起九龙沉香辇,径回三十六天大罗天玄都而去。
      “恭送老祖。”众仙神拜道。
      而后,众仙神又闲叙片刻,各自离去。
      “悟道,你便在此好生修炼,早日修得正果,不负老祖一片苦心。”观世音菩萨道。话毕,踏着五彩祥云,径回南海落伽山。
      “弟子恭送师尊”悟道躬身作揖道。
      辞别师尊之后,悟道落下云头,行至昆仑山巅之上,将老祖所赐九天棍法启阅,阅毕,悟道心潮澎湃,九天棍法共分九式,变化无穷,修至圆满,山河碎,苍穹破,惊天地,泣鬼神。
      悟道迫不及待,举起玄天灵木,依九天棍法所述,踏步而出,一棍劈下,只见天地之势呼啸而来,刹那间,风云涌动,风暴湮天,雷龙咆哮,鬼哭狼嚎。
      不觉间,数月光阴,转眼即逝,一日,悟道手持玄天灵木,伫立昆仑山巅之上,清风徐来,白衣飘飘,与天地为一体。少息,其弹棍一挥,但见那不远处,一巍峨山峦瞬间夷为平地,灰飞烟灭。
      悟道见状,怡然自得,数月光阴,终大功告成,将九天棍法修得圆满。尔后,悟道俯身跪地,三叩九拜,驾起祥云,直奔南海落迦山而去。行进间,见一汪洋大海,念了法决,施展神通,玄天灵木从天而降,落入汪洋之中,只见那汪洋翻江倒海,波涛汹涌,搅得那龙宫地动山摇,摇摇欲坠。
      观之,悟道甚是欢喜,脚踏祥云,径回南海而去,顷刻而至,直奔紫竹林,见得观世音菩萨,俯身跪拜道:“弟子拜见师尊。”
      “何如?”观世音菩萨问道。
      “弟子不负众望。”悟道答曰。
      “你虽学有所成,却不可沾沾自喜,持才傲物,目空一切。”观世音菩萨道。
      “弟子谨记在心。”悟道答道。
      “师尊,弟子有一事相求。”悟道继而说道。
      “直说无妨。”观世音菩萨答曰。
      “弟子而今学有所城,却不知技艺如何,欲与众师兄切磋一番,望师尊恩准。”悟道说道。
      “师兄之间,磨砻隽切,倒也未尝不可,却不可没深没浅,伤人伤己。”观世音菩萨答道。
      “弟子自有分寸。”悟道答道。
      “去吧。”观世音菩萨答道。
      “多谢师尊。”悟道拜道。话毕,辞了紫竹林,消失不见。
      话说悟道辞了紫竹林,直奔后山而来,见得黑熊师兄,稽首道:“师兄,别来无恙。”
      “听闻师弟虽师尊前去寻宝,数月未见,而今复还,想必是满载而归。”黑熊答道。
      “区区小事,不值一提。”悟道答曰。
      “今日师兄前来,又为何事?”黑熊疑惑道。
      “向师兄讨教一番。”悟道答道。
      “也罢,想必是师弟竿头直上,学有所成,为兄到要领教一番。”黑熊道。话毕,手持黑银长枪,直奔悟道而去。
      悟道见状,将玄天灵木取出,直面相迎。
      黑熊见得悟道手持木棍,捧腹大笑道:“师弟,这柴火棍尚能一战否?”
      “一试便知。”悟道不屑道。
      刹那间,二人跳在云端里,各使神通,你来我往,只闻见短兵相接,火花四溅,砰砰作响,激斗数百回合,黑熊手握黑银长枪,瑟瑟发抖,败下阵来。
      “师兄,承让了。”悟道稽首道。
      “你这木棍从何而来?”黑熊不甘道。
      “昆仑山巅之上。”悟道答曰。
      “玄天灵木?”黑熊惊讶道。
      “然也。”悟道答道。
      “无怪乎,师弟天赐机缘,令人羡慕不已,今日一战,师兄心服口服。”黑熊答道。
      又闲叙片刻,悟道辞别而去,行进间,又见木吒,说了来意,二人便是一番激斗,各自使出看家本家。只见木吒手持浑铁棍、吴钩剑,施展三头六臂之术,两人斗得天昏地暗,激斗数上千回合,难分胜负,奈何天色将晚,双双战罢,各自离去,此处不予详述。
      却说紫竹林之中,观世音菩萨端坐于莲台之上,悟道所生之事,尽收眼底。观之,眉欢眼笑,倍感欣慰。
      正曰是江山代有人才出,数风流人物,且看今朝。

      欲知后续如何,且待下回分解。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