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春深 ...

  •   大晋,淳安八年,三月春深。

      天际几只归鸟掠过浩浩长空,屹立了上百年的王城上都,气势恢弘庄严。时值暮春,满城烟柳如织,风动千树花影,绯色花瓣随风而起,飞入王城深处的一方宅院。

      庭院清寂,男子身着一袭烟云素白衣衫,乌发长垂,用一根白玉簪轻轻束起,行动间身姿飘逸,袍袖轻扬。

      他转过回廊,行至书斋晚翠轩,一撩衣袍迈过门槛,翩然而入。

      “先生安好。”沈琢溪站定,如芝兰玉树般,拱手施了一礼。

      “知寻,你来了。”老太傅桑怀卿伏在案前,正拿笔在纸上写着什么,闻声抬眼悠悠道,“坐吧。”

      老太傅上下仔细打量了一下沈琢溪,佯装愠怒:“几日不见,你怎么好像又清瘦了,是不是没有好好吃饭?”

      沈琢溪淡淡地笑起来,说道:“每次见先生,先生都必然要说这一句。”

      桑怀卿放下笔,叹了一口气,道:“看到你,我就想起你父亲。”他慢慢地起身,同时抬起一只手,制止了沈琢溪要来搀扶的动作。

      老太傅已年逾古稀,头发灰白,但精神尚可。他踱到窗边,负手而立,身形不可避免地显出老态,背部些微佝偻,却依旧挺拔。

      沈琢溪顺着老太傅的目光望向窗外,一只燕子飞过廊下,倏忽便不见了身影。

      桑怀卿接着说道:“说起来,你父亲当年离都,去朔云任承宣布政使的时候,还未到而立之年。那时候你母亲刚刚病逝,你也还小,一转眼已经这么多年过去了,你也长大了。”

      沈琢溪默默听着,眼帘稍敛,神色有些黯然。

      “你父亲啊,当年可是这上都城最负盛名的才子,进士及第,又做了太子侍讲,短短几年连升几品。那一年的进士里头,你父亲最为出众,上都多少世家权贵,都抢着想招他做女婿呢。”桑怀卿说着便大笑起来,转过头挤了挤眼,打趣道,“就跟你现在一样。”

      “……先生说笑了。”沈琢溪无奈地笑了下。

      “提起朔云,听说靖北王世子戚允简,不日就要入都了?”桑怀卿问道。

      沈琢溪答道:“是,先生,近来朝中也均在谈论此事,说是回都述职。”

      桑怀卿“嗯”了一声:“八年前,朔云兵乱,多亏靖北王戚苍远长途奔袭,分兵救援,朔云才不至一败涂地……”

      ---

      朔云,地处大晋王朝北部,分四府而治,一府辖三州,西临宁西六卫,东北方靠近靖北三城。

      八年前,淳安元年冬,盘踞在大晋北方的乌穆、漠赤、缇蓝三部联兵十余万,一举渡过荻水河,先后攻陷朔云初州府、莫州府两府六州,自朔州府以北,防线随之崩塌!

      这场突袭来得蹊跷。

      乌穆部处大晋东北,常年与靖北军交战,漠赤部则主要骚扰宁西边境,只有缇蓝部与朔云隔荻水河相望。

      缇蓝部势弱,本无力与大晋交恶,因此多年来,朔云以北边防,一直相安无事。甚至不定期开启边陲互市,大晋商人与缇蓝部互为贸易往来,换取物品所需。

      但是,八年前,乌穆、漠赤、缇蓝三部来势汹汹。

      谁也没有想到,在寒冬腊月大雪封天之际,他们会突然联手南下攻破朔云。因为按照常年打仗经验,北境各部族大举侵扰边境,往往会在秋天,时值大晋粮食丰收之际,南下抢夺粮食物资,以备度过严寒的冬天。

      而这场战乱,说是突袭,实则更像是一场事先准备好的预谋,因为他们的进攻实在是——

      太顺利了!

      三部骑兵轻装简行,靠着以战养战,长驱直入,直捅朔云腹部!一路势如破竹,所过之境皆掳掠罄尽,一律屠城!

      时任朔云总兵陆成,胆小怯战,指挥不力,十万朔云军如一盘散沙,士兵士气大落,节节败退,最终十万大军死伤大半,只剩下两万余人。

      当三部骑兵到达朔云朔州府时,沈琢溪的父亲沈归延,死守城池,组织百姓撤离,并烧掉了城中所有粮仓,坚壁清野,为靖北援军的到来,争取了宝贵的三日时间。

      朔州城破后,沈归延以身殉城……

      若无这三日,朔云的最后一道防线平州府,亦将随即沦陷,届时三部南下,再无阻碍。

      过了朔云,距离大晋王城便不足千里。幸好靖北王戚苍远率兵驰援,截住敌军攻势,保住了平州,也保住了大晋。

      当时,三部因连续作战,到达朔州时早已兵困马乏。靖北军趁此机会一举破敌,大败敌军,致使乌穆、漠赤、缇蓝三部元气大伤。势力较弱的缇蓝部,更是自此退回大漠深处,多年难觅踪迹。

      那场兵乱后,曾经沃野千里的朔云,一夜间横尸遍地,血流成河……时隔八年,仍未恢复以往生机。

      在那次战乱中,朔云总兵陆成在狼狈撤退时,被敌军乱刀砍死。

      事后朝廷问罪,陆成因防守不力,节节败退,被疑通敌卖国。陆家全家百余口,男子全部被斩,妻女流放西北边陲。

      朔云承宣布政使沈归延,因固守城池有功,以身殉城,人皆称颂。

      靖北戚家,则经此一役,无可再封。

      “如今,靖北王世子入都,便如孤狼入虎穴,名为述职,实为牵制。狼若想回群,怕是不易……”半晌,桑怀卿沉声道。

      一阵风来,吹动书斋桌案上的纸张。天边乌云笼罩,阴沉沉的。

      风雨欲来。

      ---

      是夜,沈琢溪躺在床上,半梦半醒之间,又回到那一年的朔州。

      天很冷,空中飘起了大雪,整个朔州城中一片混乱……十二岁的小小少年,抱着父亲的腿,怎么也不肯撒手。

      “溪儿乖,听话!快走!”

      “不!我不要!爹……你跟我一起,咱们一起……”

      “我儿,是爹对不住你……你一定要好好活下去!”

      “爹!爹——”

      少年拼命地喊,喊到嗓子沙哑,发不出声音,他被下人拉着,眼泪夺眶而出,可父亲始终没有回头看他一眼。

      一场夜雨过后,庭院中落满残花。天光熹微,透过窗纱竹帘,洒落满室斑驳。

      沈琢溪闭着眼睛,睫毛轻颤,莹着点点湿润,像被雾雨打湿的蝴蝶的翼。

      八年过去,厮杀声、枪炮声、哭喊声早已消失,世事过往犹如走马灯,很多已渐渐被人淡忘。

      那些惨痛的教训,所谓的英雄,最终只会凝成茶坊酒肆里的一段段谈资,史书中的寥寥文字……

      时间倥偬,恍然若梦。

      ---

      沈琢溪乃是翰林院从五品侍读学士,日常除了要完成翰林院刊辑经籍的任务外,还要定时去明华殿当值,为圣上讲读经史,辨明典章,以备顾问应对。

      明华殿,是大晋皇帝日常处理政务的地方之一。除此之外,还有上朝听政,百官议事的明德殿。

      “臣沈琢溪,参见陛下。”沈琢溪踏入明华殿,如常行礼。今日的他,身着一袭绯色锦袍,更衬得面庞白皙,眉目绮丽。

      淳安帝元晏转过身来,见到他十分欢喜,说道:“知寻,快来!看看这幅山水图如何?”

      元晏言语轻快,指着墙上挂着的一幅画,“这是渠东青州山水大师,嵇南的画,此人喜爱游山玩水,行踪不定,连朕想见他,都见不到呢。”

      沈琢溪抬眼看去,只见那山水图高约五尺有余,画上远山疏林,苍郁深秀,渔舟泛波,空朦悠然。

      沈琢溪忍不住赞道:“此画清雅隽逸,又不失烟云飘渺之趣,确非凡品。臣对嵇南大师,亦有所耳闻,想必是个性情洒脱之人。”

      听他如此说,元晏感慨道:“是啊,世上多的是追逐名利之人,能不被世事左右,按自己的喜好过一生,着实令人艳羡……”

      “说来,你父亲也极擅丹青,连朕作画都是很他学的。”元晏说着,似是想到什么,眼底带着清风霁月般的笑意。

      沈琢溪垂眸说道:“臣惭愧,倒不曾学得父亲一二。”

      元晏转过身,望着大殿外空阔寥落的碧色长天,极远处的天边,掠过几道黑色弧线。

      他声音稍沉,开口道:“想必是你父亲在朔云之时,公务繁忙,难得闲暇。当年,朕登基后,第一件事,就是想把你父亲调回上都。谁知,还没来得及……”

      沈琢溪见他伤怀,忙道:“陛下……”

      当年,沈归延外放到朔云任承宣布政使,按照大晋律例规定,都官外放以三年为期。沈归延到了朔云,积极推行改革,整民田,修赋税,开商路……

      三年期满,但其推行的改革刚见成效,沈归延不愿就此离开,因为他若回都,朔云改革或将难以继续施行。正因如此,沈归延在朔云一呆便是六年,在那六年时间里,朔云商贸繁荣,百姓安居乐业。

      淳安元年,正值新皇登基,要把沈归延调回上都。也就是这一年,朔云兵乱,乌穆、漠赤、缇蓝三部南下攻破朔云。朔州城破,沈归延以身殉城。

      元晏瞧着沈琢溪,淡淡地笑了,像是透过他,在看另外一个人。

      良久,他温和地说:“知寻,你很像你父亲。”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章 春深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