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 2 章 ...
-
第一章
周首再次醒来,发现自己睡在土炕上,不知是没有烧炭还是已经烧完了,这时候的炕异常冰冷,仿若睡在冬天的雪地上。再看看周围的铜镜,面架和灰突突的地面,她大概知道自己如今为何这般境遇。
这样的情景,周首的第一反应就是蹦到铜镜的面前,看看自己如今的长相。
自己身上穿着一套花布棉袄,衣角的棉花黑黝黝地钻出棉布,身上也磨破了好几个洞,大片的油腻因为长时间没有清洗变成黑灰色粘在棉袄上,异常扎眼。来不及再细瞧下去,周首冲到铜镜前,这张脸!这张脸……竟是自己的!
只不过,像十多年前的自己。没有黑眼圈,没有法令纹,肌肤也吹弹可破。高挺的鼻梁,尖尖的下巴,圆润的杏眼,都是原装的!
周首一屁股坐在地上,荡起一小层薄灰。她惊呆了,难道这是自己的前世?
还没足够的缓冲时间,外面便有人啪啪拍起了门。
“小娘子,你起床了吗?”
周首被惊到,正在思量待会要如何面对时,门板被拍得震天响,外面那人似有不耐,来不及思考,周首只好前去开门。
拍门的是一位年纪大概四十上下的人妇,脸上颇为不耐,看了周首一眼,恍然间眼神生出一些怜爱,语气也变好了些:“小娘子,昨夜睡得可好?”
周首木讷地点点头,显然还没从这般突变中转圜过来。人妇不知她心中所想,只道是可怜:“可有想起什么事?”
周首沉默不语,还没想好应对之策。
原主被妇人捡回来已经十多日,寒冬腊月,窗外白雪皑皑,原主差点冻死在官道上,赶上妇人办事经过那条路,才发现了奄奄一息的她。后来妇人着急给人接生,没办法把周首也带了过去,才发生了之前的一幕。妇人随自己老娘信佛,信奉救人命造休屠,遂让自己的丈夫把小娘子背回家。本想稍作休整给些盘缠打发了去,却不知小娘子是生了病还是被吓坏了,一直都像抽了魂似的不曾开口。
妇人黯然:“哎,这饥荒年月,走失的亲人不在少数,那日我捡你回来的时候,以为你是个神思灵巧的,怎般今日是这幅模样?莫不是想起自己的家人,此刻伤心害怕了?”
周首听后心下了然,原来自己是被这大姐捡回家里的。于是顺着大姐的话低下头,红了眼圈,大姐以为她思及亲人,可周首又何尝不是?想着自己如今跨越到这个年代,不知其中契机,真正的自己可能已经死去,再也无法回去原来的生活,再也无法见到国内的父母,越想越伤心,于是就真的哭了起来。
“莫哭了,小娘子。”妇人眼中全是怜爱,“别怕,如今既然你我有缘来到我家,便是有我们一口就有你一口。”
周首情绪稳定后,妇人又问:“你可会些什么?年方几何?”
周首终于开口说话:“我今年十八,在家没干过什么,识得些字。”
要说懂医术,周首心里是打怵的,大学时在国外学了助产和化工专业,研究生也是西医方向的,可这可是货真价实的古代,西医在这有什么用?所以她没敢提这茬。
妇人喜形于色,看她终于开口了,寻思皇天不负有心人,这姑娘的癔症终于好了!
“哦。”妇人略略点头,似在沉思,半晌后又问,“及笄过后,可有婚配?”
周首突然抬头看着妇人的眼睛,双眼清明,似乎并无恶意,可她亦深知陌生人不可轻信的道理,短暂的思忖后,她略带忧伤地回答:“已然婚配,逃荒时丈夫死在路上。”
妇人居然眼前一亮,接着问道:“可生过孩子?”
周首大脑快速飞转,莫不是这妇人还想把她卖作小妾不成?于是她大着胆子说:“及笄那年,生过一子,不幸夭折。”
“太好了!”妇人一拍大腿。
“太好了”?周首皱着眉头,这妇人到底想干吗?
“哦,你看我,我不会说话,”姚娘面露窘色,“我是说既然你孤身一人,就先在我家安置吧,后面的事情细细想来也是不怕的,我们虽不是富贵人家,吃饱喝足还是没问题的。”
周首不知为何,觉得妇人的眼睛一直盯着自己的手看。临关门的时候,仿佛还若有所思地笑了一下。
待妇人出了屋,周首缓过神来。细细回想刚才的对话,再看窗外远处的崇山峻岭和连绵不断的矮小房屋,终于相信了这似梦似幻的现实。周首好想睡一觉就能回到异国他乡,即使不能回到父母身边,好歹也能视频见面,现在这般,跟永别又有何区别?
回去?回去她的魂魄也无家可归啊!眼泪顺着脸颊侵湿脖颈,湿嚅嚅的感觉提醒她眼下才是现实!她已经被杀人灭口,又怎能回去?
一整夜,周首都没有睡着,在这个异常陌生的世界里,整个人的三观都被颠覆,孤立无援,举目无亲都是其次,先想想靠什么活下去才是正理!
第二天清晨,周首不好意思再赖床,便早早出了屋子。外面的几个老老小小盯着她若怪物般。
不知原主是死了还是像她一样游魂于别家,想来这些日都是魂不守舍地憋在屋中,这才令人大惊小怪。
救她回来的妇人名叫姚娘,家里有三个儿子,老公,还有公婆,住着一个小杂院,一家老小的生计都在妇人肩上。早些年男人跟着乡亲种地,这两年风不调雨不顺,中原大面积闹饥荒,男人也就靠着打猎捕鱼添置些家用。
姚娘的汉子为人老实忠厚,公婆住在西边的屋子,很少出来,只能偶尔听到老头的咳嗽声。家里的三个儿子最大的12,最小的只有两岁,成天打打闹闹,倒是为这个沉稳老实的家庭添了不少烟火气。
这个时代稳婆是个好职业,不用去富贵人家入奴籍度日,可得自由身,跟现代兼职差不多,因着手艺好,在普通家庭面前还是抬得起头的,毕竟是迎接新生命的使者!可古代人见识有限,鬼神论者居多,多数人认为稳婆是个干腌臢事儿的,从业者大部分都是普通人家,求生计的妇人。淮阳县是个出了名的稳婆之县,好多家都在自家门口挂着稳婆的招牌,唯独姚娘家门口空空如也。
姚娘的手艺确实出名,穿来的这段日子周首日日得见有人来找姚娘,不是谁家难产,就是高门贵府前来预约妇人的产期,让她提前留出日子。姚娘的名声比她自己说得还要响上几倍,皆是因为这些年做出了口碑。
对比周围的人家,姚娘家的生活水平确是不错的,虽不能顿顿有肉,但一周添个两三次肉菜稀疏平常,周首不知道的是,原来长身体的男孩子要比女孩饭量大的多,姚娘家的老大个子快窜到一米七,一顿的饭量顶自己一天!就连两岁大的小孩子也能吃下半碗饭菜!在这种饥荒年代,要不是姚娘手艺好,恐怕这一大家子吃饱都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