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7、唐伯虎点秋香 ...
-
当晚夫人坐在中堂,灯烛辉煌,让二十多个丫鬟盛装打扮,排列在两边,好像一班仙女簇拥着王母娘娘一样。华夫人传唤华安,华安进来拜见夫人。夫人说:老爷说要重用你,要赏你一房妻室,她们里,任你自己选。华安借着烛光一看,虽然个个标致,秋香却不在其中。华安站在一边,默然不语。夫人说:你中意哪一个就配给你。华安只是不开口。夫人心里不高兴,说:华安,你好高的眼界,难道我这些丫鬟里没一个中你意的?华安说:回复人,华安蒙夫人赐配,又让华安自己选择,这是天大的恩德,粉身难报。只是夫人随身的侍婢来的不齐,既蒙恩典,愿得尽观。夫人笑着说:原来你是嫌我吝啬,也罢!房里那四个也一起叫出来给你看,满了你的心愿。原来这四个丫头分别叫做:春媚,夏清,秋香,冬瑞,都有自己的差事。
春媚,掌首饰脂粉。
夏清,掌香炉茶灶。
秋香,掌四时衣服。
冬瑞,掌酒果食品。
四个人出来,没来得及换衣服,秋香依旧穿的那身青色衣服,华安一眼就认了出来,那天船上的风姿历历在目。四个丫鬟站到夫人身后,夫人问选哪一个,轻指了一下秋香,夫人会意,转头看向秋香,秋香也正微微而笑。
第二天,夫人跟学士说了。就另外找了一处干净的住所,床帐家什安排的无不齐备,其他书童伙计也来奉承未来的主管,送这送那,把新房摆的满满当当。择了吉日,华学士和夫人主婚,华安和秋香拜堂成亲,鼓乐引着进了新房,男欢女爱,自不必说。
半夜,秋香问华安:我看你眼熟,哪里见过却想不起来。华安说:娘子自己想吧。秋香想想,问道:那天湖上游船的可是你?华安笑着说:是的。秋香说:果然,看你不是身份下贱之辈,怎么屈身在这里?华安说:我因为小娘子傍舟一笑,不能忘情,所以才设法进府寻你。秋香说:当时见那么多少年才俊找你求书画,郎君一概不理,独自倚窗饮酒,旁若无人。妾知道郎君绝非凡品,所以才笑的。
华安说:“女子家能从一干流俗中识得名士,真乃巨眼英雄也!”秋香道:“此后在南门街上,好像又见过一次。”华安笑道:“好利害的眼睛!果然果然。”秋香说:“你既然不叫康宣,如今也能把真实姓名告诉我了。”华安说:“我乃苏州唐解元,跟你三生有缘,得偿所愿,今夜既然说破了,府里不可久留。想和你白头偕老,你肯随我去么?”秋香答应。
次日,华安把府上和书童们送的衣物和其他东西一件不少的摆在房里,又在墙上题诗一首:
拟向华阳洞里游,行踪端为可人留。
愿随红拂同高蹈,敢向朱家惜下流。
好事已成谁索笑?屈身今去尚含羞。
主人若问真名姓,只在康宣两字头。
又雇了一条小船,在河边等着。趁着夜深人静,把房门锁了,带秋香上船,连夜回了苏州。
天明,家门见华安的房门锁着,急忙报告了华学士。学士打开房门,见房里物什一件不少,只是墙上多了一首诗,看完,学士思索,看来此人不叫康宣。如今去查也肯定是杳无音讯。学士只好把这事放在一边了。
过了一年多,华学士到苏州拜访客人,跟随的书童看见路边的书店里有一个秀才在看书,样子十分像华安,急忙报给学士。学士来到书店,问刚才在这里看书的秀才是什么人。店主说:刚才那是大名鼎鼎的唐解元唐相公。学士大惊,心想:早就听说唐伯虎放荡不羁,难道华安就是他?明天专程去拜访,看是不是。
第二天写了名贴,到唐府拜访。唐解元急忙出迎,分宾主坐下。学士再三观看,果真像华安。又不好质问,就说:听说贵县有个康宣,也是个读书人,先生认得他么?解元只管劝酒不肯回答。学士又问:此人去年曾经来到舍下,改名成华安,先在小儿那里伴读,后来管理家里书信,我看他没有家室,就让他在丫鬟里自选了一个,没想到几天后夫妻两个双双逃走,房里的东西却一无所失,也不知道是什么缘故?学生曾经派人来贵县查访,却没有此人,先生可听到过什么风声吗?解元还是劝酒不回答。学士见他这样,忍耐不住,只能问道:这人跟先生十分相似,不知什么原因?解元说:求老先生再饮几杯薄酒,稍后我就对老先生说出实情。学士只好连饮几杯,此时老先生已经是半醉了,就说:酒已经多了,不能再喝,望先生赐教,解开我心中的疑惑就好,绝不追究其他。解元请老先生稍后,进内堂传话,一会儿身后跟着一个小娘子出来,头上盖着面巾,被两个丫鬟搀扶着。学士慌忙闪避,解元一把拉住,说:您是家长,理应拜见,不避避嫌。丫鬟在地上铺上毡子,小娘子向下便拜。学士要还礼,解元把学士抱住,不让他还礼。拜了四拜后,解元拉着小娘子到学士声旁,笑着问道:老先生刚才说学生像华安,看着女子可像秋香么?学士哈哈大笑,解元深深做了个揖,说:学生得罪了。让然重新收拾摆放了酒菜,席上把船上遇见秋香和自己想办法入府的事详细说了一遍,两个人都是豪爽风流之人,都拍掌大笑。学士说:如今可不敢叫你华安了,否则你不得跟老夫行女婿的大礼!解元说:如果行了女婿的大礼,恐怕就要耗费丈人出女儿的嫁妆了。两个人又大笑了起来。第二天回到家中,学士告诉了夫人康宣就是大才子唐伯虎,夫人也觉得骇然,于是准备了丰厚的嫁妆,约值千金,差人送到了唐解元家。从此两家就成了亲戚,往来不绝。
最后再来读一首唐解元讲述自己内心的好诗:
焚香默坐自省 己,口里啸啮想心里。
心中有甚害人谋?口中有甚欺心语?
为人能把口应心,孝悌忠信从此始。
其余小德或出入,焉能磨涅吾行止。
头插花枝手把杯,听罢歌童看舞女。
食色性也古人言,个人乃以为之耻,
及至心中与口中,多少欺人没天理。
阴为不善阳掩之,则何益矣徒劳耳。
请坐且听吾语汝,凡人有生必有死。
死见阎君面不惭,才是堂堂好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