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第七章 ...

  •   虞琬琰最近非常得空,还给我作了新的琴谱。因为皇帝最近病了,一开始只是着了风寒有点咳嗽,不想一直无法痊愈,前方战事又始终不见起色,忧思过度,病情越发严重。
      自从这虞琬琰进宫,后宫许多嫔妃早就被皇帝抛之脑后,很久不再受到宠眷了。况且虞琬琰这么年轻就位居四妃,现在的贵妃和德妃虽然表面上没有表露什么,心里也是很不爽的。皇帝一病,她们就拦着虞琬琰不让她到御前侍疾,虞琬琰就彻底闲下来了。她在宫里没有交好的嫔妃,这下也只有我为她排忧解闷了。
      一次,虞琬琰邀我去大龙池畔赏花,她第一次和我谈起了她的故乡,秦淮。
      我对于秦淮的印象,也只停留在杜牧写的那首诗“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虽然我未曾去过秦淮,但根据诗句里的描写,想来那边的景色和临安也无太大差异。
      那次也是我第一次听虞琬琰哼唱秦淮的歌谣。
      午后的光线在风里弥漫,虞琬琰和我走到大龙池边上的小竹林,她望着红黄暖蔼蒸腾氤氲的湖面,忽地唱起歌来。我听不懂她的家乡话,所以不知道她在唱什么。明媚的阳光里裹着竹林里的风声,虞琬琰的声音重重叠叠,飘入小竹林的深处,再也觅不着踪影。我看不见她的脸,只觉得她的背影比往日添了几分落寞。
      秦淮和临安虽然相隔不远,但我想虞琬琰也已经许久没有回过家了。在及笄之年就被锁在朱红的宫墙内,无依无靠,虽然颇得圣宠却也孤独吧。

      因着赵昱还在外面征战,我十八岁的生辰我原本就打算在王府简单
      那天,望晴来看我的时候,我瞧她满面春风,便打趣她。
      “我们家望晴是不是遇到哪个翩翩公子了?”
      望晴没有答话,只是自顾自地摆弄着手中的帕子。
      后来我在母亲的口中得知,那位翩翩公子是右相家的二公子王景云。
      望晴偷溜去吴山采茶,不想一见误终身。那天她得了伤风只好用薄纱覆面,手里拎着采了小半筐的白毫茶尖,却不小心被半截树桩子绊住,白毫茶尖全部洒了出来。
      突然有人将她扶起,望晴抬头就看见了王景云,他手执折扇,一身白色的袍子上绣了些精细的图样,风姿潇洒,一双桃花眼似笑非笑柔情似水。
      只一眼,就越过千山万水。

      不知不觉,望晴也已经十四岁了,已经出落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了。我们都深知自己的婚事由不得自己做主,我被赐婚是皇上的旨意,那望晴的婚事只能听从父亲安排。
      以我对父亲的了解,左相家的亲事他必定无意高攀。父亲品级不高,家中人又无权势,我也只是一个清闲王爷的侧妃。看着望晴不似从前活泼的面庞,我总是不忍。女儿家能嫁给自己心悦的人,总是福气。

      前线忽地传来捷报,说赵昱大破敌军。皇帝听闻这个喜讯,病痛似乎消解一大半。他开始对这个以前不曾正眼相待的儿子刮目相看。
      赵昱的凯旋,皇帝的称赞,朝堂上莫名起了一阵风声。大臣们说皇帝厌恶了大皇子和三皇子的之间的争斗,太子人选的天平偏向了赵昱。这引起了各派的警觉,大皇子和三皇子竟摒弃前嫌,开始联手做起了小动作。赵昱向来是个逍遥王爷,之前甚少沾染朝政,为人也无纰漏,但不知怎么的,皇宫里开始流传他和虞贤妃的闲话。所幸这些话还只是宫人们背地里说说,我也只是偶然听墙角知道的。赵昱爱慕虞贤妃,其实这也不是谣言,也许早就有人察觉并开始嚼舌根,若是再有人煽风点火,那后果不堪设想。
      赵昱还在回来的路上,他的两个皇兄已经按耐不住了,想来当今皇上的圣意的确有了很大变化,不然他们不会出此下策。
      如果赵昱成了太子,他会成为未来的天子,那样的话,也许我能位列四妃,也许望晴的婚事我可以帮衬。
      小的时候,虽然常听人说起后宫的嫔妃锦衣玉食,若是再得宠些,那一家子就能鸡犬升天。可我从未期盼过成为后妃,在宫里规矩一定很多,哪有在平常人家自在。
      现在,我却希望能拥有权势,至少可以帮衬小妹的婚事,家中的幼弟往后的仕途也许能更加平坦,甚至也许母亲可以扶位正室。
      从前不问世事,如今有了顾虑,又有了一些希望,就有了追求权力的欲望,到最后就是欲壑难填。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