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公元前300年 ...

  •   主角是虚构人物,难免要改动小部分史实。但是本文中出现的所有官职,地名,特大事件皆根据史料,有的模糊不清的或者说法多样的,就会自行改编。战国时期生活习惯和生活水平难以还原描述,尽量找依据,如有明显错误,欢迎指正。
      提示:词条已更新!!!
      (张彧,(约公元前300年~?)齐国临淄(今山东临淄)人)
      公元前300年,就是自动生成人物张彧降生于齐国的时间。
      —————————————————
      事情说来话长,且让我们长话短说:现代人火柴有幸被选为了某游戏的体验者。此系统可以让体验者用系统自动生成人物的身体回到古代,体验不同时代的不同人生。但有一点:一但开始了一次体验,就无法在自动生成人物的身体死亡之前停止体验。每生成人物一次,系统就会在自己的百科系统当中存上生成人物的词条,也就是生成人物的名字,如果体验者利用生成人物的身体在历史上做了什么出名的事足以载入史册,那么关于生成人物的词条将会有所更新,如果生成人物在体检者的操纵下一生都没有什么成就的话,在体验结束之后,生成的词条将会被永久删除。
      火柴一则是对古代生活充满向往,想看看自己成为古人是否能有一番作为,二则游戏中发生的任何事与现实生活并无关联,不会耗用现实时间,就同意了成为优先体验者。而这一次就是他的第一次的体验,使用了自动生成人物张彧的身体回到了战国时期。
      ————————————————————
      现在是公元前300年,张彧出生于齐国的一个士族家庭,其父张沿是齐国司寇,在齐国专管驱捕盗贼和诛杀罪臣一类的事。母亲丁氏则是前齐国太史(专管文史一类的宫员)的第二个女儿,在他出生之前,已育有张彧的嫡长姐张扶,张扶比张彧大了六岁。张沿另有几个妾室,其中一位为张沿生育了庶兄张寻。再还有一位祖母徐氏。
      对于张彧的降生,丁氏是最高兴的,只因着她之前生育张扶时差点没救过命来,之后身体就不好了,日夜悬心,只担心如果不能为张家生下嫡子,今后还不知怎样。如今有了张彧,她也算放心了。
      而此时的张彧(也就是体验者火柴),刚出生不久,费了好大的劲才睁开眼睛,正观望着房内的一切:昏暗的光线,低矮的木桌,桌边布制的垫席,还有几个拿着桶或端着盆进进出出的女人。一个妇人将他抱在怀中,是张彧这副身体的母亲丁氏。丁氏正在冲他说话,看上去好像很高兴的样子。他虽然听得清晰,却是一个字都没有能听懂。这才反应过来,他和面前这个女人可是差了上千年,不仅只是隔了这么多朝代以来朝廷官话的变迁那么简单啊……人家说的可是正宗的上古汉语齐国版。
      果然小说、电影、电视剧里的那些现代人们一穿越就能与古人对话交流的美事根本就不存在,不现实。别说战国这是隔了上千年的时期,哪怕是只隔了几百年的朝代,语言和表达司惯也都还有差别呢。张彧现在真是欲哭无泪。要想在战国生存下去,还得要先学会战国时期的语言才行。唉……面对这上千年前的上古汉语,说了二十几年普通话的他也只能从头开始学习了……
      ————————————————————
      再看张沿这边,张彧才出生没多久就请人给张彧卜了一卦。
      来向张沿回话的人是丁氏的一个婢女,告诉张沿卦象并不是凶象。
      张沿听了才放心下来,他刚想叫婢子回丁氏处,却又突然想起了什么,开口说:“你把这个孩子送到他祖母处养着吧,你们主子身上不好,只别再过了病气给他。”
      那婢子行过礼就领命下去了,回到丁氏房中。
      丁氏听她说完张沿的安排,心中有万分不舍,只又想自己常年生病,能在张扶一女后再得一子,已属不易。张彧要真是过上了自己的病气……想来想去,也就含泪同意,由得婢子将儿子抱往婆婆徐氏房中去了。
      几个月来,张彧对正在变化着的一切形势都不知晓。只能天天躺在床上,自己觉得身体都要躺僵了。出生几个月来,刚睁开眼看见的那个妇人不常见了,除却每次被抱到她房中吃奶时(每一次张彧都会五感全失,系统解释说已经是成年人思维的张彧不能再有这种记忆,以防留下心里阴影。)。张彧不由感叹游戏还真是考虑周全。现在的自己好像搬到了一个老妇人房里。那老妇人不光天天抱着他撒不开手,还说一堆鸟语,让他实在是头疼。偶尔也有一个男人会到这儿来坐坐,估计是自己的父亲大人。不过每次来好像都没有什么好脸色,兴许是严肃惯了。
      听那老妇人天天说个没完,张彧觉得自己也似乎已经可以从她的表情上来判断这些话是些什么意思了。
      这日心想:婴儿出生,好像都是跟着学大人说话,才会说的,自己是不是也应该试着说一说。不过他现在是该张口的年龄了吗?小孩都是几岁开始说话的?要是学早了,把这个老人家吓到可怎么办?不过又转念一想,学得早一些,总比学的晚一些要好,古人又没有什么医学手段,要是以为他是个傻子,迟迟不会说话怎么办?而且这上古汉语实在难学,要不早些开口,以后学不会可怎么办?于是张开口,学那老妇人哼了几句,虽然感觉开口很困难,却也蹦出了几个发音。
      岂料徐氏听了大喜,觉得自己的孙子是何等聪颖,出生才不过三四个月竟已经会学她说话了!转念又觉得这一定是自己话多的功劳,就愈发来了劲,之后几个月守着张彧全力教他说话发音。
      ————————————————————
      公元前300年的齐国此时正面临着什么情况呢?看看齐王这边就知道了:
      此时的齐王正跪坐在高席上,听臣子们向他汇报最新的情况。
      “王上,楚王想来早已听闻齐秦相盟计划攻打楚国一事,现如今所派使者已入齐,来者是前任南史的旧识,告知前任南史齐国欲送太子熊横入齐,作为质子,以表楚齐之谊,前南史受托,特书予群臣,请群臣上表王上,因此今特求见王上,不知王上计划如何复楚。”殿上,一个体形如竹竿样瘦的臣子对齐王说道。
      齐王听他说完,沉吟半响,缓缓开囗道:“孤应深谋,不宜轻率行事。倒想先听听,对于此事,诸位是如何看待?”
      “王上,臣以为楚国不过是想利用质子,来离间齐秦之盟,实在对齐没有好处,还是继续与秦国攻打楚国,才是上策。万万不可被楚迷惑。”齐王话音刚落,大臣纪嘉便走上前来说道。
      “嗯……。”齐王似乎在思量纪嘉的意见是否可以采纳。
      见齐王久久没有再说话,又一个臣子上前行礼。
      “王上,臣却不这么认为,纪大人所说并非上策。无论楚国想要使用什么办法来化解这场危机,送来的太子熊横总不会假。不如就先同意楚国的请求,等到楚太子熊横入齐之后,再进行下一步的计划。到那个时候,我们如果仍是要攻楚,楚太子在齐,楚国也没什么办法可以阻止我们。这只是让我们手里多了一个可以挥向楚国的利刃而已。这对齐国来说是大有好处的。”
      “大王,这样的做法也许就是给楚国有时间谋划的机会啊!熊横来此一定是楚国打算取得齐国信任,来化解这一次的危机吗?若他们有其它的计谋,只是借用送太子来齐而让我们对攻打楚国产生动摇,耽误最佳进攻时机,好让楚国有应对齐国的办法,又该怎么办呢?到时,不仅无法对楚国下手,还有可能招来秦国对我们的怨恨。还不如不要错失这一次的机会,赶紧和秦国攻下楚国,一同划分楚国的田地财物,这对齐国的好处是肯定的而没有风险的。”纪嘉急忙再次行礼开口。
      “送太子来当质子,还能有什么变数呢?难道楚人会不在乎楚太子吗?楚国人将太子送入齐国,就已经等同于将性命送入齐国。”另一位也不甘示弱。
      “可是齐国现在已经处于优势地位了,若是稍一犹豫,让楚国有了喘息的机会,我们再想攻打他们的时候,很可能就会处于劣势了。现在这样好的机会摆在我们的眼前,我们怎么能因为楚国的示好而同意不攻打他呢?”方才一言不发的祝临也开口加入了这场争论。
      这下殿上的诸位臣子都纷纷开始说出自已的建议,一时竟难分高下,都各自有理。
      见到众位臣子议论纷纷,没个说法,齐王一时也就拿不下主意。
      “罢了,各位的意见我已经清楚了,此事孤还需再斟酌一番,今日且散了吧。至于使者,若再安置于前南史之处,不合礼节,有违主客之道,即请行人安置。”
      众臣子听闻此言,不敢再开口,领命后都退了出去。
      不过几日内,齐王便作出了决定,同意让楚国将熊横送来齐国,并暂时放缓了对楚国的攻打计划。国相虽然和纪喜一样不大满意这个结果,但也只好按照命令行事——告诉楚使者齐王同意让楚太子来齐做质子。
      消息传回楚国后,楚王大喜,立即就将自己的儿子送往了齐国。
      几个月后,齐国接待了楚太子熊横。
      ————————————————————
      熊横入齐国以后,虽想离间齐秦之盟,然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想到自己身为质子受人冷眼,不免心中气愤非常,不出几日又闻楚国形势再度告急,原是父亲因为听信弟弟子兰的话而被秦国所拘。
      可现下他被送到了齐国作人质,只能干着急。不久,他便听闻弟弟子兰欲图趁乱继承王位,幸亏有屈原、昭雎等大臣的极力反对,才未能成功。这已经是他两次作为质子被送入别国了,有哪一国的太子会像他这样不堪?此时的他便只想尽快回楚,登上王位。
      眼看见熊横这么着急,就有大臣坐不住了。连忙向齐王献计,劝齐王不如与熊横商定:齐放熊横归楚,但要索取楚国东地六城。一共是五百里土地,今后便全归齐国所有。
      齐王听后稍加思索,打算先试试熊横的反应,就派人将此事告知熊横。齐王也有自己的担扰:哪怕楚太子熊横现下同意,等他回楚后,未必还会遵守这个承诺。
      齐王本正在想着这些天以来的一堆事,却突然感到一阵晕眩。等回过劲来了,却也不多想,没有放在心上。还只觉得是自己跪坐太久的缘故,却不料这一疏却埋下了病患……
      补充:齐国掌管宾礼的官员名称未查到,但当时其他不少国家的宾礼官员,都叫做行人,所以这一章也用了行人来指此类官员。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章 公元前300年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