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第17章 ...
-
二十二
鲁山在争夺一个无名高地时左小腿受了伤。他不得不离开部队,暂留附近的战地医院治疗。这天黄昏,敌第七师向我上甘岭主阵地发起了猛烈攻击,敌机不停地在空中轰炸,火炮不停地向上甘岭主阵地炮击,敌我双方伤亡人数都在不断地上升。
鲁山和野战医院的几个战地卫生员被师首长安排在上甘岭半山腰的一个掩体内,他们的任务是利用战斗间隙,将重伤的战友转移到安全掩体内。
天刚蒙蒙亮,敌军在两架敌机的掩护下,开始向我主阵地发动了第一次冲锋。敌人凭借着空中优势,肆无忌惮地向我阵地攻击。快到中午时分,想到阵地上负伤的战友一定很多,鲁山就主动向高地跑去。到战壕里一看,有许多手、脚负伤的战士,一边流着鲜血,一边仍在坚持战斗。鲁山背上一个被航空炸弹炸伤腿的战士,飞快地向掩体奔去。然后,他又到阵地上背第二批伤员。当他去背第三批伤员时,敌人的两架飞机,又一次在阵地的上空扔下了一批航空炸弹。阵地上的战友们向机枪手和几个卫生员拼命喊叫:“卧倒!卧倒!”鲁山只顾着抢救重伤员,哪里还顾得了那么多!就这样,他们背下了一批又一批的重伤员,在掩体内帮他们清理伤口、止血、包扎。
一个月后,鲁山离开野战医院,加入214部队2营5连7班加强班。2营占领上甘岭597.9高地之后,7班的任务是坚守阵地,阵地离敌人不到百米。
敌人的炮火对7班的阵地开始了猛烈地轰炸。紧接着,敌人以两个班的兵力向7班发起了进攻。鲁山抖落身上的泥土,跃出掩体,对敌人发起了攻击。随后,敌人又以一个排的兵力扑向7班阵地。7班的战友在鲁山的鼓舞下,个个激情满怀,以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将一颗颗愤怒的子弹射向了敌人。后来,敌人又上来一个连。
7班是一个由21名战斗人员组成的加强班,配备重机枪一挺,轻机枪两挺,无后坐力炮一门。鲁山越打越狠,子弹、手榴弹像流星一样飞向敌人。他们打出了志愿军的士气,也打出了伟大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精神。鲁山也看到身边的战友一个一个地倒在了阵地上。在激烈的战斗中,鲁山身边的一位战友身负重伤,血流不止,但他忍住剧痛仍在压子弹。还有一位战友抓起冒烟的手榴弹奋不顾身地冲向敌群……怕死的敌人,落荒而逃。
战斗结束后,他们共歼灭敌人数百名,但鲁山和战友们也由原来的21人,最后只下剩下他和副班长两个人了。鲁山在这次战斗中,被27军79师记二等功一次。
43天里,在不足3.7平方公里的小山包下,敌人平均每天发射炮弹3万余发,最多时一天达30余万发;投掷炸弹500余枚,最高地的石土被打松达一米多,但美军却没能逾越上甘岭半步。
1952年11月25日,这个日子永记史册。这天,结束了持续43天的战斗,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志愿军共击退“联合国军”900多次冲锋。最终志愿军守住了阵地,取得了胜利。
上甘岭战役的胜利,预示着“联合国军”必定失败于这场战争,胜利的曙光已初显隐隐的色彩。
玉山排弹到处跑,这天下午路过三登加油站,看到了吴学文。
吴学文向玉山问起鲁山的消息。玉山说,他也一直在打听,可始终没有见面。吴学文说,他在加油站,各个部队的汽车连都会来加油,到时他帮着打听。玉山还要赶时间,不敢耽误太久,就匆匆与吴学文告别。他们在挥手之时,说等战争胜利后,回家一起喝酒。吴学文呆呆地看着玉山奔跑离去的背影,又是微笑,又是牵挂这个小老乡,激动的心情瞬间涌上心头。
玉山离开加油站后,吴学文又重新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了。就在他给一辆车加油时,只见远处走来一支志愿军队伍。这支队伍只是路过加油站,没有停脚。队伍走近时,吴学文抬头一看,竟然看到了鲁山,他大声喊道:“鲁山!”这一声喊,引来整个队伍的目光。鲁山跑出了队伍,吴学文也跳下加油台,兴奋地对他说:“玉山刚刚从我这里离开。”
鲁山一听说玉山也来过这里,忙问吴学文,玉山去了哪里?吴学文说,他是去了一个阵地排除炸弹,具体哪个阵地,他也没问。虽然不知道玉山去了哪个阵地,至少知道了他一切还好。想到这里,鲁山也得到了安慰。
吴学文问鲁山,这是哪支部队?鲁山说,他的老部队在179部队,这是214部队。听了鲁山的话,吴学文感到差异,问他为什么跑到214部队来。鲁山说自己受伤后,离开了老部队,等腿伤好了,遇到志愿军部队就跟着他们,心想反正是打“联合国军”嘛,在哪个部队都一样。鲁山说着,便向吴学文告别,跑进了队伍。
先后不到半小时,鲁山和玉山都在三登加油站出现过,而他们兄弟俩都还不知道对方所在的部队。吴学文呆呆地看着鲁山远去的方向,就像刚才呆呆地看着玉山离开时一样。
二十三
连队通讯员陈小狗自那次去战地医院给鲁山送一块玉米饼回到连队后,就被调到团部做通讯员了。通讯员要有文化,而且头脑要灵活,连长把素强调到了身边作为通讯员。
素强接到的第一个紧急任务,是把一封急信于当日下午5点前送到团司令部。素强拿到信时已快到四点,时间紧迫,他和另一名通信员一路快跑,不知疲倦,总算在4点40分送达,他们这才松了一口气。
素强怕天黑回不去连部,想急着往回赶。可参谋长还没看完信件,他要拿到收条后才能回去。眼看着太阳就要落山,素强按捺住焦急的心情,搓着双手,眼睛不时地向四处打量着。他想,这是自己第一次执行任务,可别掉链子。参谋长终于看完了信件,素强拿着收条,看着黄昏的天色,心想如果按原路返回肯定是来不及了,他决定抄小路。抄小路走,要越过三个小山坡。已容不得多想,只能走小路了。
到了第二个山坡时,有一段下山路特别陡峭,足有三米高。素强急中生智,抓住一根树枝往下跳。素强跳下去的时候,双脚和臀部同时着地,一阵痛直冲他的脑门,素强想怕是要骨折了。所幸并不碍事,他没有受伤,站起来拍拍身上的泥土对身边的战友说,看来我也像陈小狗一样了,属狗命大啊。
他俩跑回连部,素强把收条交到连长手中后,连长略带微笑,点头称赞他:“这次任务完成得不错!”连长还自言自语说:“看来我没选错通讯员!”
从那时起,素强整天穿梭在连队和营部之间,有时在紧急情况下还要跑团部,他像一只森林里的猴子,在通讯线路中断时,发挥着及时传递上级的指示和连队请示的联络作用。
鲁山曾交代过素强,通讯员的任务远比战斗中打死几个敌人重要得多,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关系到整过部队的生命,马虎不得。在素强看来,这是鲁山讲的最有水平的一次话,也是最长的一次话。素强舍不得离开鲁山,从济南战役起他就跟在鲁山身边,鲁山是他的生命依靠,是他心里最安全的港湾。
执行命令是军人的天职,更何况在战场上。
素强还不是党员,但他已有了党员的觉悟,党指挥到哪,他就就打到哪。在素强看来,连首长就是他的党,连长的命令就是他每时每刻奔跑的目标。素强每次完成通讯任务后,总会想到鲁山,鲁山在他的心里,俨然是自己的亲哥哥了。
素强的心里,一直装着那次鲁山训斥他的情景:一个排的兵力在一个无名高地上坚持了两天三夜,阵地上最后只剩下鲁山、素强还有一个副班长。白天,敌人的炮火几乎把阵地翻了个底朝天,从以往敌人的战情可以判断,明天一朝敌人会向山头发起总攻。
阵地上只有他们三个人,显然是九死一生。夜间,鲁山和副班长商量,让素强趁着夜色下山,天亮后向连部报告。副班长说,要不大家一起下山,鲁山说,山下敌人封锁得严密,三个人一起下山容易弄出动静来,到时可能一个都出不去。
为了吸引敌人,他会在山头上点上烟,敌人有夜视望远镜,能看得到。副班长说,素强年龄小,担心他一个人害怕,让鲁山带着素强一起走。鲁山说,那就让副班长带着素强一道下山。素强说,要活一起活,要走一起走,要死一起死。
三个人一时争论不下。
最后,鲁山说要不就抓阄吧。鲁山找了一根树枝,折成三个长短不齐的小树棒,说谁拿到最长的一根就留在阵地上。大家认为这比较公平。抓阄的结果是,副班长带着素强一起下山。素强不愿下山,不管是死是活,都要跟鲁山在一起。鲁山一脸愤怒,双目狰狞,对素强厉声呵斥起来:“滚!”
素强被这突如其来的怒吼声吓了一跳,他可从没见过鲁山这样吓人的表情和语调,那一个字的声音,足以炸开一座高山,然后在山间回旋,猛烈地冲击着素强的耳膜。他还想争辩时,被副班长拉下了山。
第二天清晨,敌人对阵地上又是一阵炮轰,后以一个营的兵力开始攻击山头。这时,我高射炮兵以排山倒海的火力覆盖了山腰处,二连和三连吹起了冲锋号,鲁山抱着机枪在阵地上把敌人打得嗷嗷叫。
后来在素强追问下,鲁山才说出那晚抓阄的实情。原来,鲁山手里多留了一根长的小树棒,当素强和副班长抽出两根小树棒后,鲁山趁机将自己抽的那根短的丢了,将藏在手里的那根长的小树棒拿了出来。夜色黑暗,素强和副班长哪里会注意到一贯憨厚实诚的鲁山还会耍这一招。素强得知实情,心里对鲁山充满了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