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与师辞 ...
-
苍山之上,云雾缭绕,百层禁制。
此时正于三月,日光折散,天阔云清,姜纵月绕过回廊,庭前拨开垂柳,走进一处特别的院中,望向里面的人。
院中少女穿着洁白剑服,持一柄普通长剑,站在一棵巨大的白梨树下。
她没有看树,却在枝上梨花垂落时,将剑从身前掠过,周身运气带起灵风,斩向那片白梨花叶。
一瞬之间,花瓣弥散在空中,风随之而来,空气间萦绕淡淡的白梨花香,少女的发丝亦随风舞动。
在姜纵月眼中,正是一副灿烂光景下,白梨纷落。
姜矣看到了她,转身向她走来,待到身前站定,而后开口唤道:“师父。”
她的声音带着属于少女的稚音,又有一些特别,因为她的语调很淡,让人听不出其中心绪。
姜纵月看着眼前少女,已渐成型开阔的眉眼、清明的目光,有些恍惚。
她再不需要仰头望向她,不用再听她教习,练数百遍剑。
今日,见她一剑之姿,斩满树梨花纷落,姜纵月便明白,她,她的剑道,足以能及一方之名。
回想初见她时,自己还在躲那些人的追杀——
惊雷轰鸣,瓢泼大雨砸在破败的庙中。
一闪而过的刹那,姜纵月瞥见了被置于武神石像下的襁褓。
她拖着重伤的身躯,犹疑须臾后仍选择上前查看。
是个女婴。
奇怪的是,这般雷电交加的雨夜,女婴却不哭不闹,唯有眼角挂着一滴泪珠。
而后,一束月光竟穿透了厚密的云层,直直穿过碎裂的庙顶,呈于武神托剑的怀下,正巧照到女婴的脸上。
姜纵月小心翼翼地触碰她的脸,是温热的触感。
这个结果,却使她的指尖微微颤抖。
姜纵月负伤,已是强弩之末,可那一瞬间,她却咬了牙,抱起女婴,下定决心后,潜入苍山。
这一下,便是十六年。
姜矣四岁掌剑,彼时她人不如剑大,连挥动都难,却握得极紧。
姜纵月想,这可不是办法,于是召出自己的剑,塞入姜矣手中。
小小的人微愣,仿佛不明所以然,一时站在原地未动。
姜纵月摇头,寻常人还是不能应受灵剑,就在她想取回剑时,姜矣却转身将剑抛入池中。
但此时姜纵月顾不上收掉入河里的琼光剑,她猛地起身,走到姜矣面前蹲下,双手扶住少女的肩,望着她又幼嫩的脸,有惊奇亦有惊异。
只因姜矣抛下剑时,说了句:“它并不愿我拿。”
……
琼光剑,乃是姜纵月的灵识剑,由灵识而生,非至道之人,非天资之人,不应无感也。
纵是修行之人,也未必能悟出灵识剑,唯有极少数人,被天道选中的人,世代之天骄,才有机会召灵识剑。
能使用灵识剑对战的,更是寥寥无几。
灵识剑须与主人心念合一,不仅与主人的修为相关,更取决于剑的主人,修什么道。
姜矣竟能感剑喜悲,姜纵月想,即使姜矣现在召出属于自己的灵识剑,那也不为惊奇。
她是真正为剑而生,她应习苍生剑道。
正如姜纵月自己一样。
苍生剑道,失传于亘古,自姜纵月出而同出,自姜纵月退而同退。
苍生剑道能感世间,如知苍生,不以掌中剑为器,化灵识而攻,待入周天,即踏神道,是为苍生。
意思是,习苍生剑道者,需品化世间,从而动容苍生,寻常剑器发挥不出剑法,逆今修仙者之道,用最微弱、最易折的灵识化剑,诠释自己的道,寻至契机时,可进入苍山,云天之境里的小周天,消除六感,登峰造极。
最重要的是,行苍生道者,有机会登万阶梯,成神。
如今的世间,成神只为传说,数万万修道者,穷尽一生也无法达到。
姜矣遇她,若修炼此道,定然畅通无阻,但她并没把握,姜矣到底能够做到哪一步。
直至姜矣九岁那年,姜纵月回山,姜矣第一次急忙找到她,目光中藏了忧惧。
她将一把通身莹白的剑放到她面前,磕磕绊绊的说。
“剑……由心生。”
“它说,它名怀息。”
……
九岁化剑成型,若以世间,必极为轰动。
姜纵月一改平日散漫,抚着她的背,解释完灵识剑的缘由,问了姜矣一个问题:“所以我们阿矣,是打算怎么做呢。”
姜矣逐渐平静下来,她闭上眼睛,狠了心般地说:“不若投入池中,与琼光相伴。”
琼光:?
姜纵月笑出了声,拍了拍她的头,没有赞同她的决定,也没有理会在脑海默默指责姜矣是个小没良心的家伙的琼光剑。
她忽然问了一个问题。
“阿矣想好十五岁之后,给自己取什么字了吗。”
姜矣不解地看向她,问:“为何要取字?”
“取字后,方能定心,行道于天下。”
姜纵月自顾自地说:“不如就唤怀息,如何?”
“与剑同名,与剑一心。”
……
此后七年,姜矣的怀息剑一直栖于心中,而随着她的剑道不断精进,手中剑,却练断了无数把。
前日,姜矣又斩碎了一把剑。
于她而言,剑道,已非眼前一剑。
先前姜矣用剑是碎一把扔一把,姜纵月总能提供源源不断的剑,只近来,姜矣眉眼间愈发沉闷。
她隐约感到,它似乎已经容不下其他剑了。
今日,姜矣终于耐不住对姜纵月说:“我尚未知悉苍生道。”
随后,她问了一个连自己都觉得很奇怪的问题:“若以心化一人境,世间所见,何以定苍生?”
姜纵月被问住了。
她突然意识到,姜矣剑道近极,可未见苍生之人,如何触及苍生,如何行苍生剑道?
她自顾自的让她练剑太久了,久到她心中灵识剑都不愿跟着她,像麻木的鱼般再练下去。
姜纵月忘了,自己是先被那些仇怨冲刷,才得到的苍生剑谱,怀着自己所历的苍生,成功踏入此道,后又因仇怨难消,无法步入下一境内。
可姜矣从未有仇怨,她心中苍茫一片,如雪般纯净,又该如何理解世间仇怨,消除周天内的一切呢?
兴许那句话,连姜矣自己都不明白,为何会脱口而出。
是道不忍。
……
姜纵月定了定神,突然告诉姜矣另一件事:“那些门派宗门世家,马上将举行天林会试,你想不想去试试剑?”
姜矣看向她,不解道:“天林会试,我去不了。”
自十四年前,各大宗门纷纷入世,六派在常周山举行天林会试,并向世人开放大选,因而博得了满贯赞誉。
天林会试,由云城林氏、金平薛氏、上领沈氏和常州白氏四宗主试,而六派非掌门直系的尊者一并负责会试。
入试有“无功之人不授,无名之人不予”的准令,七年一试,基本都是在常周山举行,属于非管辖地带,不向凡人开放,君主不得干涉。
姜纵月曾跟姜矣讲过,天林会试条件苛刻,除非本就身为宗门子弟,不然其入试条件,要么是在修仙界有一定的资历,要么则需为修仙界做出贡献。
姜矣无功无名的,根本去不了。
姜纵月却勾唇,笑着抛给了姜矣一块玉石,她的眼中闪过异样,又被很快掩盖,然后拍了拍徒弟的肩膀说:“放心去。”
于是,姜矣没有问到她想要的,关于那句话的答案,却被姜纵月连忙哄下山,前往常周。
临行那日,因是临春而别,天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姜纵月撑着伞送她时,难免叹了口气。
姜矣听到后,转过头对姜纵月说:“师傅不必忧愁,临行起雨,如笋新生,是好的开始。”
姜纵月奇怪地看了她一眼,又拍了拍她的脑袋,没说什么。
姜矣在想,向来都是师父出山历程,这一次轮到自己,她心里肯定不舍。
姜纵月在想,第一次送孩子离开自己的身边,原来自己已经这般大了。
……
姜矣往山下走,即至山前,她回头望去,便看不到姜纵月的影子了。
偌大的苍山,原来顷刻便走完了,姜纵月向来小气,连最后几步也懒得送。
可就算空无一人,姜矣仍转身,朝青山一拜,算作是暂别。
少年人的忧愁淡淡,不久便随春风斜雨一并消散。
清明的目光划过山川,划过清早的晨雾露水,傍晚的云霄红霞,此为她所见苍山之外的,第一程。
若有同行人观察便会发现,她眉间风骨,更似神明。
至此,姜矣十六,拜别苍山,只身前往常周山的必经之路,芜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