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定天阁”“祝史”“史徒”等称谓皆为虚构,参考了一些史实,主要的参考自夏代末的“太史令”,接下来是取自百度百科的介绍:
太史令:也称太史,官职名,相传夏代末已有此职。西周、春秋时太史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编写史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等,为朝廷大臣。秦汉设太史令,职位渐低。魏晋以后修史的任务划归著作郎,太史仅掌管推算历法。隋改称太史监,唐改称太史局,肃宗时又改为司天台,五代同。宋代有太史局、司天监、天文院等名称。辽称司天监,金称司天台。元代改称为太史院,与司天监并立,但推步测算之事都归太史院,司天监仅余空名。明、清两代,均称钦天监;至于修史之事则归于翰林院,所以对翰林亦有“太史”之称。
而本文中的祝史便是由太史令衍生而来,加入了一些个人喜好色彩,所谓“祝史”,拆开即为“巫祝”“太史”,顾名思义与祭祀史书相关事宜相干,“定天阁”内含“人定胜天”的意味,初建立时亦有国之初以人固本之意,座下三司,司书,司召,司祭,也是虚构,但显而易见,此三司分别管理典籍,传召,祭祀。
但由于架空世界,为了增添一些奇幻色彩,我又融入了一些私设,例如定天阁除了明面上掌管着史事、祭祀等,更是直接为文中该国天子调遣,为皇帝秘密探查一些不必要摆在台面上的事情,类似于“血滴子”的存在(但定天阁不杀人,只是帮皇帝暗中取证等等)。
总之,为了以防诸位读文时云里雾里,我先在前两章稍作解释,而祝史更为具体的权责由皇帝赋予,文中会有例子。
希望大家看得开心,不开心也轻喷。
(此文纯粹是脑嗨产品,可能除了取悦了我自己以外并没有什么作用,也不符合现在大多数读者的喜好,丑话就说在前头了呜呜呜各位不要对这篇文抱有太大期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