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疫病 ...

  •   对此,我们的皇上也为这事粉操心。于是拖着自己病重的身子,召来大臣们来了个紧急商议。古璘也在其中。
      皇上这回在德礼殿穿上了龙袍,玄色绸缎,胸口绣上龙纹,听说绣这条龙的绣娘啊,绣法还是宛平城最好的呢!皇上踱步在皇座边,双手背后,想对大臣们说些什么,却什么也说不出来。
      这时,有位大臣率先出列,双手作揖对皇上道:“陛下,此一疫可谓是大疫。依臣看,应当全面封城,不得让不同城人再踏入达州宛平城。”这位说完后,大臣们全都不禁议论了起来。
      其中还有一位勇士,站出来说:“祝大人,依臣看,此方不通。”那位姓祝的大人对那人说:“有何不通?还请大人指点。”
      那位大人道没有什么恶意,毕竟现在这事是当今大事,万万不得带私人恩怨,这要是被主子发现了,脑袋估计就已经不是自己的了。那位大人先清了清嗓子,而后道:“既然说要全面封城,那大人有没想过,即便是全面封城,您又是如何保证外城无人得这病呢?”这是个问题。姓祝的大人先前其实是没有想到这点的,也多亏这位前来说道。
      古璘一直提刀在旁边看着,一声不吭,低头看着自己的靴边,像是在思索着什么。中间的那几位大人还在热火朝天地讨论着。
      不是说“应该全面查找有无此病人员”,就是“现在要提高警惕,尽量不要让百姓们外出,控制住人流流动才好”。
      况且这是个极其容易感染的病,万一染上了,死亡的几率对于那些境外驻守的将士来说,那可是大于外出打仗杀敌的死亡可能性啊!
      皇上对此也很是为难,现在国库虽然说不上是紧缺,但是却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要是真的按这么发展下去,国库内资源自然是不够用。但又不能眼睁睁看着百姓们饿着肚子抗击病魔,正所谓民以食为天,百姓要是没了粮食,顺其自然也是什么都不行了。就算是把他们关在家中,那一家人伙食应当如何解决!没了银子,自然是什么都买不到的。
      皇上实在是太忧愁了。
      这时,皇上转头,看到了一直在边上站着一声不吭的古璘。于是紧忙给那些大臣们打了个手势,对古璘说:“古璘,这件事情,你如何看?”
      突然被皇上点到名字的古璘有些不知所措,但也还是立即反应过来对他说:“皇上,依臣看,应当先给百姓发放粮食,再全面封城,不让外城人员进出宛平城。而后减少人流流动。如今有一弊端,就是我等不知到底有多少百姓感染了此疫,此疫来势凶猛,让我等毫无防备。现如今可做的,就是先检查城内的百姓们,再检查城外的人民。我古璘,愿请此一战!”按道理说,古璘一介皇帝的御前侍卫,为了这等“小事”不必亲自“出战”,但是为了大周的百姓们,他愿意竭尽全力,只为求得百姓平安,此战一胜。
      古璘说完,有位大人却出列对古璘说:“古大人,您的心情,我等当然理解。但您可否想过,百姓如不愿接受检查,这可怎办?还有,如今朝中太医本就不多,就算加上您一人也未必能照顾到全大周的百姓所以臣觉着,应再商议,再做结论。”这位大人说的不错,古璘确实有点儿太着急了,但是年轻人总是满腔热血,一时间想不到那么多也是正常的。
      但是这种情况古璘怎么没想到过!他当然想到过,但是因为他并无直面表述出来,也确实能让人误会。古璘有他自己的策略,有他自己的想法,不可能就怎么潦潦草草,本想着等到时再议,谁曾想现如今就给他把漏洞给指出来了,这还是让古璘和陛下的脸都疼。
      皇上沉思片刻,接着说:“今夜就立即召集宫内所有太医侍卫,太医负责给人诊断,侍卫负责协助太医。这样可好?”皇上发言,谁要是敢说“不好”,那可真是太没眼力见儿了。随后说:“太医交与王世安负责,侍卫交与古璘负责。”
      “臣——遵旨!”
      下了堂之后,王世安就去找古璘了:“古大人,依您应当怎看?”古璘边走边说:“陛下都说了召集宫内全部太医。那还请王太医安排一部分大人留在宫中,其余的连忙去到城内。太医,我倒有一计,不知您看行不行?”
      “古大人请讲!”
      “不如找找宛平城的郎中,看看他们见没见过这病。毕竟郎中也是不差,走遍天涯海角自然比咱们见到的病种多。王太医看怎样?”
      古璘说的没错,现在他们正是在危机时刻。而且谁又能确保宫中的太医什么都知道呢?郎中之所以称之为郎中,是因为他们游离四方,见过的病例自然也就多。虽然没有宫中太医那么严谨,但是开出来的方子也是比较靠谱的。
      王世安想了想,这才道:“古大人确定郎中就当真知道这病吗?”王世安这话虽然不是对古璘的不相信,他好歹是在宫中待了好几年的太医了,现在这么说,也就是想要看看古璘给他的回答而已。
      “如若王太医不想郎中过来,那古璘自然也是没有办法。”古璘恭恭敬敬地对王世安说道。
      王世安没说什么,古璘就调动他的那些侍卫了。
      在这途中,古璘其实想过要回家给奶奶写封信问候平安,但是还是政务在身,没有办法,只能带上面帘[1]握刀走了。
      御前侍卫亲自到街道上来这些百姓还是第一次见,所以不由得讨论了起来。古璘对沈定说了什么。
      接着就看见沈定等人直接一个个对着百姓细声细语地说着什么。当即就有人不同意了,直接吼道:“你们虽然是侍卫,但也不带这样的!你们宫中有病,为何要牵扯到我们普通百姓身上!”
      话音一落,底下全然附和……
      古璘对他们说:“在此只是检查,会有太医来为大家检查,还请大家配合我们。”
      没想到古璘这么一说有的直接就要动手,他们不敢对百姓动手,只能一味退让。沈定终于忍不了了,对古璘试了个眼色,但是看着古璘那样子,显然也是无能为力。
      这时,有个穿得破衣烂衫但是却十分丰满的人来道:“大家都别打了!他们也是依令办事,还是别为难他们了。”这人说完,那些人的目光和凶气就直逼这人。
      御前侍卫一看好机会,本着既然文的不行就用武的原则。侍卫们尽力不让百姓受伤,快速解决了这么些人。但是他们宛平城可不是只有这一条街,还必须得跑好几条街。基本上每条街必定浪费一些武力。
      古璘在这其中,还认识了几位郎中。那些郎中声称自己也没有看见过这种病,但是听他们说还挺危险。一直喂药未必能好,只是能够暂缓病情而已。但总归是病吗,必须是要药才能治好的。应该也会有高人才能研究出这种药了。
      古璘既然来都来了 ,便问了问他们愿不愿意来帮他们救人。天下医者本就一心,所以也都爽快地答应了。
      直到阴青路的时候,古璘竟有些犹豫。因为在这里的古家宅院里,就待着他的奶奶。可是私事终究抵不过公事,古璘没回家,然后继续策马前往下一条街。
      这一晚上,这个宛平城全都是马蹄扣响地面的声音。
      宛平城一共二十四条街。他们平均半个时辰跑一条街,二十四条街也就是二十四个时辰,一天。没错,他们足足策马跑了一天。从夜晚,到白昼,再到白天,到黄昏,最后又到黑夜。
      太医们自然也不例外,侍卫们一旦解决一户人家,他们就需要接着给这户人家把脉。可以说太医们的活比侍卫们多的多。但是两者之间的劳累程度还真的是不分高下。
      忙活了这么一天,到了夜里。古璘虽然很疲劳,但是还是抽出时间回了自己房内。先用凉水洗了把脸,面帘直接在脸上罩了一天,说不起疹子才怪呢!
      古璘一向不懂得照顾自己,平时也就是糊弄糊弄,甚至都可以不用糊弄。他皮肤嫩,要是这么撑着肯定不是个办法。但是现在百姓的性命实在是担忧,还要赴会,古璘根本没时间顾及那么多。趁着缓着的功夫,半炷香功夫写了封信,他还是放心不下。写完之后直接让人快马加鞭地送过去了。
      古璘重新戴上面帘,拿了刀又出去了。
      ==========
      大殿内,现在他们这些大臣都不跪着了,直接站着,皇上坐着。皇上脸色越发憔悴,身体就像是被抽尽了一样无力,却还说着:“王太医,汇报一下得病的人数。”
      王世安立刻出列,拿着一本子颤颤巍巍地说道:“三、三百九十……六。”说完,皇上直接道了句:“太医够用吗?”王世安没说话,反倒转了目光看向了古璘。古璘对皇帝说:“陛下,臣觉着,宫内太医肯定不够,所以便招了几位郎中。郎中游荡四方,虽不及太医严谨,但也还是有用的。”古璘说完,就听见有人反驳:“古大人这就不对了,我们面对的是百姓,这般马虎可不好。”
      古璘没说话,只是叫人带了那几位郎中上来。足足三十六号人!这些人虽然其貌不扬,但是隔着千米远都能闻到他们身上的药味。
      古璘接着说:“这些,就是愿意救治百姓的各位郎中。”
      “请皇上安——”
      皇上看了这三十六人一眼,点了点头。没说什么。接着,皇上问了:“如今这么多患病者,自然,是要拿药调理的。”皇上这句话说得十分轻松,但是仔细听他的声音就能听出来他的声音已经沙哑了。
      王世安接道:“我等,必定尽自我最大之力,研究药物。”
      皇上点了点头,然后,忽然觉得眼前模糊,看人都已经重了影,但是他还是尽力想要扶住自己的脑袋,不要让他因为承受不住眩晕,直接晕过去。但是很显然的是,他失败了。最终还是没能抵挡住这眩晕。皇上身体本来就不好,根本经不起折腾,再加上这个……皇上只觉得头部一沉,他晕倒了。
      “陛下——”
      随后,古璘原本想忍住来着,但是也还是怪自己意志不坚定,紧接着倒了下去。
      “古大人——”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2章 疫病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