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5、你以后可以找我玩 ...
-
周宁拿到书之后,除了喂养鸭子和吃饭,基本上都呆在自己的屋子了。他激动过后就开始苦恼了,因为他想把自己放空,然后转变自己的思维,忘掉自己以前运用文字和拿笔的习惯。
否则在学习写文言文或者诗歌的时候,要比别人慢很多,因为思维容易固化。就像我们在学习过母语之后,在学习第二语言的时候,就会很难,因为总是用母语的思维去思考第二语言。虽然两者都是汉语,但是其中的差别还是很大的,有可能一不小心把两个时代的文字搞混淆了,甚至考试撰写试卷的时候用简笔字。
当然,忘掉是这个世界上最困难的东西,习惯想要改掉那真是痛彻心扉。他找不到办法,所以才苦恼。
在屋子这样呆了3天,还是没有想明白自己应该怎么办,他就不再想了,反正在想也不一定想明白,白白的浪费时间和精力,还是先解决现在能解决的问题吧。
现在能解决的问题就是要知道这些字都是什么念的,他最近也在研究古代的字体,其实楷书和现代的繁体字结构各方面都是很相似的,但是该猜不出来的还是猜不出来。
解决的办法就是找宋秀才,让他完完整整的读一遍,这样周宁就能把猜出来的字核对一遍,没猜出来的也呢个知道怎么读了。最好是能让他有办法在书上面标注上拼音,这样没事的时候他自己私底下就能把所有的字认全了,每个字都能写下来。
第二天上午,周宁安排好鸭子,回屋把《三字经》用油纸包好,然后放在怀里,就出门了。
除了院子,就沿着门前的小路走了一刻钟,就到了宋家的宅子门前,宋家的大门紧闭。周宁上前敲了几下门,刚放下手,里面就传来一个童声道:“来了,谁呀?”
周宁不知道应该怎么回答,就听见一阵小跑,“嘎吱”门就被打开了。
开门的是一个小男孩,大概8岁左右,剑眉星目,他看着周宁问道:“你找谁呀?”
周宁赶紧解释道:“你好,我叫周宁,我家就在那边。”他用手指了指自己家的方向,为了证明自己又道:“前几天我还来你家吃过酒席呢,我想找一下宋三伯伯,他在家吗?”
“我爹在家,你找他干什么吗?”门里的小孩问道。
周宁猜测这个小孩就是宋秀才的儿子宋哲,便问道:“你就是宋哲哥哥吧?”
“是的,你竟然知道我的名字。”
“宋伯伯之前和我说过你,是这样的,我爹给我买了一本《三字经》,但是里面的字我都不认识,我想过来让宋伯伯教我读一下。”
“可是我爹现在在看书呢,一般这个时候我娘都不许比人打扰的。”宋哲两手摊开,耸了耸肩表示他也没有办法。
“小哲,外面是谁呀?你怎么很人家说了半天。”院里的宋秀才出了屋子问道。
宋哲回过身道:“爹,是个叫周宁的小弟弟,他说他找你有事。”
周宁:。。。。你才是小弟弟,你们全家都是小弟弟
周宁在外面有点害怕连人都见不到就被拒绝了,就连忙大喊:“宋伯伯,是我,周宁,我爹给我买了一本三字经,有很多字我都不认识,我想让你帮我读一遍,我就占用你一刻钟的时间就可以了。”
宋秀才听到周宁说话,就迈步往门口走,看见周宁,就笑着道:“周宁呀,快进来。”说着拽了一下自己儿子道:“你咋还把门口给堵上了,不让人家进院呢。”
宋哲委屈巴巴的道:“是娘说的,你读书的时候不让外人打扰的。”
周宁赶紧替宋哲解围道:“宋伯伯,是我来的突然,宋哲哥哥也不知道怎么办,我们才在门口聊会天的。”他说着就走了进去。
宋秀才用手指着东厢房的一间屋子道:“行了,没事,你俩一起过来我书房说。”然后转身走在前面。
宋哲没有想到还有自己的事,只能从后面跟上。周宁也有些庆幸的跟在他俩身后。
周宁进了宋秀才的书房,屋内设施相对比较简陋。门对面摆着一张书桌,桌上笔墨纸砚聚齐。书桌东边靠墙是一书柜的书,各式各样,琳琅满目。
宋秀才走到书柜旁边找出来一本书,递到了宋哲面前。宋哲满脸疑惑,然后把书接了过去。宋秀才看他接过去,就转身回到书桌后面坐下道:“周宁,你把你的三字经拿出来,我今天给你们俩逐字逐句的读两遍,你们俩好好的记上面的字。”
宋哲听他这么说,从满脸疑惑转变成满脸兴奋。周宁也赶紧从怀里把书拿过来,报油纸打开,翻到了第一页,一脸等的就是这句话的表情。
宋秀才看着他们一连串的动作,微微点了点头,直接开始读:“人之初,性本善。。。。”
他读的抑扬顿挫,铿锵有力,底下俩个孩子听得异常认真。周宁一个字一个字的核对,确定每一个字的读音,这个时候他觉得自己好像熊瞎子掰苞米,掰一穗丢一穗,他就是刚刚记住一个字,上面的就变得模糊了。当然没有说的这么夸张,但是也没记住太多。
宋秀才用了一刻钟的时间把全部1068个字全都读完了,然后他没有说话,静静的看着面前的两个孩子。
宋哲听他爹读完,就开始抓耳挠腮,很明显没有记住多少,他也悄悄的瞟了一眼周宁。
周宁认真的听了一遍,等宋秀才读完,他便又翻到了第一页,自己又想从头再默一遍,再看看自己有哪些字是没有记住的。
他一边默,一边恼火,为什么身边就没有一只可以用的笔呢,这样效率也太低了。
等他从头到尾的默了一遍,发现自己还是有一部分字没有记住,有一些字也不敢咬准。他抬头看见了一眼宋秀才。
宋秀才接收到他的眼神,放下手里的书道:“我刚刚读了一遍,又让你们自己看了一遍,现在你们两每个人再大声的给我读一遍,我也看看你们接受了多少东西。小哲,你先来。”
宋哲很明显的紧张起来,后背变得僵直,他哆哆嗦嗦的把书翻到第一页,开始读道:“人之初,性本善。。。”
读到“父子亲,夫妇顺”之前都很通顺流利,再往后开始磕磕巴巴,有的字要犹豫半天才能读出来,有的字不认识就随便编一个顶替上。读到“五霸强,七雄出”就干脆进行不下去了。
宋秀才看他读不下去,还是面无表情,又看向周宁,示意他开始读。
周宁也张口道:“人之初。。。。”
前面的他记得不少,也顺顺利利的多了一大段,到了后面部分,一些不认识的字就开始出现了,他只能“方什么子。什么其要,记其事”这样的方式读下去。
中间也有错了不少字,然后跳跃了七八十个字,他也是磕磕巴巴的把整篇《三字经》顺了下来。
听他俩都读完了,宋秀才赞赏的道:“你们俩个只听我读一次,能读成这样很不错了,接下来我会再慢慢的读一遍,你们好好地听,等我读完了,你们马上在读一遍,然后咱们再看看什么样。”
然后他拿起桌子上的书,慢慢的读起来,速度要比上一次还要慢很多,留给他俩很多的记忆时间。宋哲和周宁都比第一次听还要认真,他们读了一遍,也知道自己哪里不会,就更着重的记他们不会的字。
大约20分钟左右,宋秀才才把整篇读完。他没有在给两个孩子留下时间,直接就让周宁开始读。
周宁这次要比上次通顺了很多,到了后面还是有一些字没有记住,但是数量上还是少了很多。他读完没用宋秀才提醒,宋哲就翻到第一页开始读,同样他也有了很明显的进步,虽然谈不上尽善尽美,但还是差强人意。
俩人读完,宋秀才没有对这次读书做出评价,而是根据他们俩读错或者记不住的字开始一个一个给他们纠正。告诉他们字音的同时还会组个词或者简单是阐述一下字的意思,好帮助他们记忆。
周宁听得认真,心里也在想“宋秀才其实还蛮适合当老师的,讲的东西深入浅出,可惜是不能时时刻刻跟在他旁边学习。”
等宋秀才从头到尾的把困难的字眼给他们解释清楚,外面已经传来了叫他们吃午饭的声音。宋秀才放下书道:“时间过得还挺快,周宁,你今天中午就在这里吃吧。”
周宁连连推辞道:“不用了,宋伯伯,我出来的时候没有跟家里说,要是午饭不回去吃,家里面该着急了。”
宋秀才有让了一次,连带着宋哲也跟着让了他,只是周宁觉得来问问题都是打扰了,怎么敢再留下来吃饭,就坚决的推辞。
宋秀才看留人不住,客气的道:“那今天我就不留你了,那天你跟你家里说好了,在过来吃。”
周宁连忙答应,又道:“宋伯伯今天辛苦了,给我讲了这么多,应该让我家里请你过去吃饭的。”
“不用麻烦了,我也是读书读累了,跟你们讲讲,也算是休息了,你回去之后再好好读读,要是不经常复习,马上就该忘了,那我今天就白辛苦了。”
周宁急忙保证道:“宋伯伯,我每天没事的时候就会拿起来读的,肯定不会忘得。”
“那行,我就不留你了,小哲,送一下你周弟弟。”
宋哲连忙引着周宁出去了,送到门口,宋哲道:“周弟弟,你没事的时候,可以过来找我玩,要不然我自己也没有意思,你要是有不认识自己的字也可以问我。”
“好的,宋哲哥哥,你要是不忙的时候也可以来找我,你沿着这个路一直走,门前有一颗大杨树的就是我们家,我每天早上都会在那里放鸭子的,你那个时间去就能在小溪边上看到我。”周宁挺愿意有一个小伙伴跟自己一起学习的,虽然这个人还比较幼稚,但是两个人一起学习,要比一个人效力更高。
俩个人挥手作别。
周宁回到家里,把周大龙和赵氏叫到正屋,赵氏正在厨房做饭,听见他喊,就把手里的活交给张氏,跟着进了正屋。王氏和老周头都在炕上坐着等着吃饭,大龙和赵氏进去也被周宁安排的坐下来。
周大龙和赵氏懵懵的坐下,大龙就问周宁道:“多子,你这么着急把我们叫过来有啥事?”
周宁从怀里拿出《三字经》挥了挥,这些长辈挨个叫了一遍道:“我会读了,我想读一遍让你们听听。”
一听说他会读了,家里面都很高兴,都竖起耳朵静静的听着。
周宁又从头到尾多了一遍,还是有一些字不认识,也有一些卡,但也算顺利读了下来。
等他读完,周大龙激动的站起来,一把把周宁举了起来,跟他爹娘炫耀道:“爹,娘,你们看,我儿子会读书了。”说着还准备往上抛一抛。
赵氏急忙拽了一把周大龙,示意他把周宁放下来。
王氏和老周头也挺激动的,家里有个会读书的当然不一样,之前说要读书那也只想想,突然有一个认识字的孙子,当然会激动。
老周头问周宁道:“多子,你是咋会读的?”
周宁就把今天去宋秀才的事跟他们说了。还告诉他们以后可以去找宋哲玩,宋哲也会来找他的。
大家都很高兴,并且嘱咐他下次再去跟家里说一声,家里好准备点礼物,不能让人家白辛苦。
周宁一一应下,然后大家坐在一起开心的吃了一场午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