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分离(1) ...
-
状态:已接受(仅接受者可见)
时间:R 423年10月17日
主题:四分之三
内容:“他一定会找到我的,一定会!……怎么办,他会杀了我的。一切都晚了,我不应该看到那个东西的,那不是能拿来要挟他的东西,那是会要我命的东西!救救我!”……
布满了整个天花板的白色冷光灯全部关闭,只留下一盏暖黄色的小灯。路行舟从巨大的、占据着整个房间的舱中弹出,他睁开眼睛,平静地注视了一会天花板,然后闭上了眼睛。
“喂喂,你还好吗?”时久人未至,声先到。她穿着白色的隔离衣,戴着手套,随时准备着把路行舟从舱里挖出来。
这个体积庞大的舱全名“超仿真智能模拟舱”,搭载了人工智能“极光”,能够对输入的信息进行提取、加工和还原,将各种环境信号综合处理,并输出一个或几个最可能的动态现场。
舱再将“极光”输出的场景重新还原为电信号,用以刺激人脑。但这种刺激时间不能太长,且整个舱必须维持恒温恒压,以最大限度地保护脑细胞的活性。
路行舟入舱的时间有些过长了,时久有点担心。
“咳、咳。”路行舟轻咳了几声,声音有些沙哑:“还行,没事。”
时久舒了口气,问道:“怎么样,有找到什么有用的信息吗?”
这次的委托与以往不同,不是从“狩猎人”网站接受的,而是由联邦调查9组的一位朋友委托他们的,也就是俗称的“外包”。
联邦调查组一共有十个小组,1至8组都是负责对外事务的,9组负责对内,至于10组,他们的成员几乎不参与什么调查行动,也有人管他们叫调查组后勤保障处。
两个月前,一名调查员去调查一宗与某生物公司有关的案件,这家公司主要的经营方向是生物鉴定和药物研发,被人举报在药品中掺入仿制品,压低价格打压同行,短时间内攫取了大量的财富,联邦派出一个调查小组跟踪此事,取证过程持续了一个半月的时间,整体还算顺利,但就在材料提交后的不久,一名调查员却意外死亡了。
他的尸体被人在一处村落中发现,半个身子掩埋在泥里,形容十分憔悴,似乎一直在恐惧中东躲西藏,根据现场痕迹还原来看,死者先是挣扎了几下,但很快就被凶手擒住,然后一枪正中眉心,结束了生命。
凶手的手法干净利落,没有留下指纹等痕迹,但是在泥地中提取到了没有完全清理干净的脚印,推测凶手是个高大的中年男性。
因为这名调查员死亡的村落没有监控之类的设施,从他损坏的智能终端中也提取不出什么画面信息,仅有几段断断续续的录音,似乎是疯癫时候的呓语,所以现场重建工作非常困难,“极光”根据捕捉到的信息进行动态现场还原,一共给出了七种可能的推演,路行舟在舱中一连投入了七次动态现场,几乎要到达极限。
路行舟揉了揉砰砰直跳的太阳穴,说道:“那个泥坑前的屋子里,应该存放了什么对被害人特别重要的东西,凶手在杀害死者之后,返回屋子里进行了翻找,他手法专业,很快找到了要找的东西。不过凶手的手肘后方应该有一块被害人挣扎时蹭上的泥迹,不小心沾在了柜子前面的大花瓶上,随后被叶子挡住,没有被清理掉。”
“根据土质来看,这块痕迹与花瓶中的土质成分不同,而与死者周围的土质相同,可以确定是凶手留下的痕迹。根据这个高度可以大致推测凶手的身高,与之前根据脚印推测的结果一致。”
时久一边听,一边飞快地在终端上进行记录。
路行舟从舱里坐起身来,缓慢地挪了出来,接过时久递来的水喝了几口,继续说:“剩下的是我的推测。第一,凶手拿走的应该是某种纸制品,我倾向于这是一份文件,他搜寻的地方都很有针对性,其实厨房、卫生间这些地方物品杂乱,也很适合藏一些小物件,但是纸制品不能放在这些地方,会有被打湿损毁的风险。第二,关于凶手的身份,我觉得他很像受过专业训练的搜查人员,而不是杀手之类的,被害人本身是一名调查员,防范意识很强,而体术则稍逊一筹,他的房间里也有多处小机关,凶手完美地绕开了这些陷阱,还有,在专业的杀手面前,被害人应该不具备这样挣扎的可能,如果凶手不是联邦的人,建议排查一下别国调查员。第三,我隐约地觉得,被害人很可能知道凶手的身份,或者说,凶手身上有什么明显的标志,能够被被害人识别。”
时久记录的手停了下来,问:“这是什么意思?”
路行舟摇摇头,说:“不知道,但是几次模拟中我都发现,被害人有一个明显的停止挣扎的动作,很可能是在这个时候,他发现了什么。是什么东西会让一个快要被杀害的人放弃挣扎呢——他觉得挣扎也没有用了,他一定会死。”
时久说道:“凶手是一个让联邦的调查员觉得毫无胜算的人,这个范围就比较小了。”
等等,路行舟顺着这个思路又回顾了一遍他入舱之后经历的全部动态现场,他似乎猜到了这个调查员被杀的可能原因了。他能感觉到自己的呼吸有些急促,立刻深吸了几口气平复下来,把这个猜测压在心底,对时久说道:“就这些,加上模拟现场的资料,一起发给9组吧。”
“好的。要把这七种动态现场都发过去吗?”
路行舟想了想,说:“不,只发这三个就行了。”
在这种工作上,时久一向是他说什么就是什么,也没有多问,就忙着去整理内容格式,给9组发报告了。
路行舟他们以前也接过各种“外包”的生意,不过他和9组关系又不一样,9组催得急,他只能想办法把报告尽量赶出来。
到底是有些吃不消啊……他一步一步地从工作间出来,随便找了个椅子,瘫坐在上面一动不动地发呆。
时久放了一杯温水在他手边,他也忘记了喝。
不一会时久去而复返,见他还在这里发呆,走过来问:“想什么呢,怎么不回去休息?”
路行舟下意识地:“没事,没什么事。”
“行了。”时久没拆穿他在硬撑着,只是说:“我来给你搭把手,送你回去吧。明天你还要去医院,这几天是有的忙了。”
时久这小姑娘外表柔柔弱弱的,力气却很大,搬个壮汉都绰绰有余,何况路行舟这样单薄的年轻人。路行舟放心地把半个身子的重量交给她,想了一下说:“林伫过去有几天了?”
时久说:“三天了。这次他父亲的情况是真的不太好了,唉……也就是这一两天的事儿了。”
路行舟、时久和林伫很早就认识了,在路行舟还在读书的时候,林伫的父亲还资助过他。自从林父不幸罹患早衰病,已经卧床多年,全靠着低温和体外支持维持生命,早失去了感知外界的能力,如今他终于还是要不行了。
路行舟想到这,语气也有些低沉:“早衰病无药可治,他父亲的事,林伫已经尽力了。”
林伫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很强的数学天赋,为了他父亲的病硬生生转投医学门下,啃了不知道多少篇论文,然而没办法就是没办法,早衰病在世界范围内流行了十几年,发病和死亡人数节节攀升,这些患者大多在患病几个月到一年内就会失去生命,林伫苦苦维持了五六年的时间,终于还是无可奈何地等到了这一天。
路行舟又说:“时久,明天你也去吧。”
时久撑着路行舟的手突然卸了力气,路行舟险些就要跌倒,还好她眼疾手快又马上扶住他,才避免了路行舟被动五体投地的悲剧。
时久十分苦恼:“我当然会去,可是白天医院人很多。”
寒冷和疾病的流行让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更趋向于保守和孤立,在这样的环境下,时久轻微的人群恐惧症被隐藏得很好。然而医院是个例外,超大型医疗中心反而比十几年前规模更大了,这也是她最不愿意去的地方之一。
路行舟看到她苦闷的表情,不由得笑了一下,肯定地说道:“你是想着白天不去,夜里偷偷潜进去吗?以你的敏锐程度,避开人群似乎也很容易做到。”
路行舟说的正是她的想法,时久有种被点破的恼羞成怒感,瞪了他一眼,不说话了。
路行舟头一天还累得要人送回来,第二天居然起了个大早直接出发去医院了。时久小动物一般,晚上活跃,惯常是不早起的,她起来的时候直接没看到路行舟的人影,食不知味地胡乱吃了一顿早午饭,一边吃还一边想着林伫的事。
林父已经从加护病房中搬了出来,最后的时间,林伫不想他身上还连着那些体外支持的机器。路行舟进去的时候,病房的窗户正开着,已经进了十月,冷风吹着窗帘起起落落,林伫坐在床边,只穿着一件单衣,看着病床发愣。
阳光时不时地扫过他的侧脸,在病床上投下一片阴影。
路行舟走到床旁。
林父的呼吸已经很微弱了,几乎看不到胸廓活动,他的头发全白了,整个人瘦弱得厉害,仿佛只剩下一副骨架子。
路行舟已经很难将床上这个人和当初志得意满的那个男人联系起来了。
不过想想,那时候的男人似乎已经久远得仿佛上辈子遇见的了。
林伫的面容隐藏在阴影中,看不真切。
路行舟什么也没说,站在林伫身后,稍微替他挡了挡吹进来的冷风。
不知道过了多久,病床上的男人终于不再有任何活动了,他的脑电图变成一条直线,机器发出刺耳的响声。门外的人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过来的,每个人都沉默着,训练有素地做着自己该做的事。
路行舟下意识地回头看了一眼窗外,他不到中午就过来了,此时竟然已是黄昏了。
林父的病床被推走,整个房间一下子空了下来。
林伫的声音轻轻的,似乎怕惊扰到什么:“行舟,我想离开基地了。”
林父的支持治疗每年要花掉一大笔钱,林伫不是做生意的料,他把林家大半的财产都转移给了路行舟打理,这些年林父的医疗费用都是路行舟支付的。
因为有这笔账在,林伫这几年都留在基地里,在研究之余,会帮路行舟做一些事。
路行舟其实早有预感,现在听他这么说也不惊讶,问:“你要去什么地方?”
“不知道,出去四处走走吧。我现在孤身一人,也没什么牵挂。”
“那你还会回来吗?”
林伫摇摇头,他也没什么特别明确的目的地:“可能哪天走累了,就回来了。也可能随遇而安,不知道留在哪里了。”
路行舟别过头来,看了看窗外昏黄的日光,他知道林伫是漂泊的性格,可仍然不免挽留他:“马上要到最冷的时候了,现在出去也不安全,要不等等到了春天再说吧。”
“不了。等到了明年春天,说不定还要等后年春天,什么时候才能出发呢。”林伫勉强控制着颤抖的声音,说:“等处理完他的后事,我会带着他去淮山陵,他早些年和我说过,那里葬着他很多战友,他以后也想久居那个地方。我同他去过那里,依山傍水,是个好归处,他会喜欢的。”
林伫闭上眼,深吸一口气,缓缓吐出来,继续说:“9组的那个委托应该很难办吧,你这阵子采样分析,加班加点,应该已经很累了。人你已经看过了,今晚你就回基地休息吧,时久晚上一定会过来的。”
路行舟疲惫地揉了揉额头:“你这说的是什么话。”
林伫说:“基地还要靠你维持,你不能这样勉强自己。”
路行舟心不在焉地点点头:“我心里有数。”
林伫怎么也不同意路行舟陪他耗着,于是路行舟只好说:“我先不回基地了,就在医院附近找个地方睡一觉,你有事随时联系我,‘极光’会把你的通讯直接接入。”
林伫摆摆手:“快去吧。”
路行舟一个人回到车上,在空旷的地下停车场里,他疲倦地窝在车后座,极光连接到车上搭载的系统中,为他放了一首舒缓的音乐。
路行舟似乎已经极度疲惫了,他躺着一动不动呆了半个小时,突然睁开眼睛坐了起来。
“极光,给我调联邦地图,我要看一下从基地出发,驾车到淮山陵,有几条合适的路线。”
“是。”极光迅速投影了一张地图,路行舟盯着地图上两个被标红的地点思考了一会,问:“极光,你觉得最合适的路线是哪一条?”
极光平缓的声线响起来:“从基地出发,离开北8区,途径北3区,在石松中转站补充物资,然后从南6区绕一段路途经南7到南2区的淮山陵,是最合理的路线。”
“我猜你的分析是这样的。”路行舟说:“北3区是低风险区,那里早衰病的发病率很低,还有一些没有组建基地的小型城市,北3南6交界处的石松中转站是联邦最大的中转站之一,物资很丰富。而且走北3南6区虽然不是最近的路线,但是可以绕过中央区的戒严和审查,说不定速度反而快些。至于在南6绕路,是因为那边新发现了一个赤金矿,马上要划出一部分禁入区,从南6直接走南2可能会半路折返。”
极光表示肯定:“人工智能的分析报告是这样的。赤金矿的消息虽然还没有正式发布,但是‘狩猎人’网站的消息和9组的信息都表明了,这座赤金矿已经完成了认定,很快就会公开了。”
路行舟面色平静,淡淡地说:“不,他一定不会这样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