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文定之礼 ...
-
“诏曰,尊太后懿旨,芮氏次女聪慧敏捷,端庄淑睿,敬慎居心,克令克柔,品貌出众,遂册封瑞王府南阳郡主为四品嫔位,赐居仁德宫,于二月初八入宫。”
“谢陛下,太后娘娘恩典。”瑞王携全家谢恩。
“杂家在这里恭喜瑞王,恭喜太妃,亲上加亲,美事一桩。那杂家先回宫复旨去了。”
“来人,送公公出门”瑞王向管家说到,“包个厚点的荷包给公公,可知?”
”属下知晓。”
太妃又坐回了正位,手里盘着佛珠一语不发。皱着眉似乎并不高兴
“母亲~”瑞王自是知晓自己的母妃在想什么,但圣旨已下......
“娴儿,既然陛下已经下旨,就安心待嫁吧。王妃帮着准备嫁妆,多添些,有什么所需告诉我便好。”
“是,母妃。”王妃当然是高兴的,她望着自己的女儿,终于要做人上人了,可是这后宫深似海,以后就要靠她自己了。
年方十七的芮婉娴却面露难色,她是知道的,当今圣上喜欢的是长姐,自己如今入宫有些盗世欺名的滋味。她的母亲是继室,她这个嫡女总是不纯的。先王妃来自名门望族邠氏生下二子一女,长子为现今瑞王世子,二子也已成家搬出府另辟门户,至于幼女......
日子更迭,婚期渐近,今儿太妃叫了芮婉娴去世安苑。
“娴儿,你长姐来信了,说是准备回程,应该会赶上你的大婚。”
“当真,那真是太好了,娴儿好久未见长姐了,若是能赶上陛下也会很高兴吧。”
芮婉娴眉欢眼笑,憧憬着大婚。可是当真会高兴吗.....
太妃看着少女此番心境也是高兴的,但之后的路一定是难走的
“娴儿长大了,终于要嫁出去了。但是,切记一入宫门深似海,自个当心,祖母与你父王母妃都在宫外不能及时帮你。”太妃亦是知道的,如今下旨让芮婉娴入宫就是在意外发生时,当鄞朝的皇后的。
“是,娴儿记住了。”
“当然,要记得为皇室多添子嗣。”太妃打趣道
“祖母,娴儿还未入宫呢,说这些事还早呢。”芮婉娴羞人答答的样子,瑞太妃笑得更欢了。
“好了,祖母不逗你了,回去好好准备。祖母乏了,你回自己的院子里去吧。”
芮婉娴站起来微微福身。
“那孙儿告退,祖母好生休息。”
眼看日子一天天进了,但芮婉韵却迟迟没有回来的消息。
大婚前夜,芮婉娴被王妃叫到浅云院听训。
“娴儿,明日便是大婚了,入宫后学的乖巧些,将母妃平日教你的,牢牢记在心里。无事多去太后宫里。也切勿让人抓了把柄。”王妃看着女儿神情复杂。
“母妃,女儿知道了,娴儿是瑞王府的女儿,一定顾及王府颜面与安危。”
“还有一事,你长姐怕是难赶回来了。昨太妃给母妃带了话,含秋嬷嬷送了东西来。”
“长姐不能来了,到底还是我占了她的位子,她不愿看到吧。长姐.....”说完芮婉娴抹了抹眼泪。
“来人,去吧我房里的锦盒拿来。”王妃倾身拍了拍伏在她腿边的女儿
月若转身进入卧房,不一会儿功夫便拿着一个装饰华丽,雕刻精美的锦盒。
“娴儿打开看看吧。”
芮婉娴接过锦盒,打开后,里面放着的是一柄玉如意,看这雕刻是难得的精品,世上怕是找不到与之相当的。
“太妃说,这原本是为你长姐备下的嫁妆。祖母说如今与了你,带着入宫吧。”
“母妃,娴儿不能要。这原该是长姐的,娴儿怎么能要。太贵重了让祖母收回去吧,母妃。”
“这是你长姐的意思,前些日子她来信了让太妃把这个给你。既是你长姐的意思,你就收下吧。听太妃说这原是女娲娘娘的通天如意,予你个好寓意。”
芮婉娴只能勉强收下
‘谢祖母,谢长姐。这些娴儿会记得的,一定会。”
次日晨,京城百姓将长安街围得水泄不通,好不热闹。这瑞王嫁女,皇室娶亲可是件难得的大事,为何?
原来,瑞王太妃与当今太后一母同胞。同年嫁娶来了京城,一个当了后妃,一个做了瑞王妃。
本就是这层关系,如今又嫁了次女,何况这次大婚背后有着更大的影响。陛下自登基至今尚未立后,如今从芮氏选女怕是有立后之意。若是如此那瑞王府便是国丈府,水涨船高呐。
芮婉娴坐在房内,一身凤冠霞帔,听着外面的喜乐,心里却是另一番滋味。身边都是忙忙碌碌的婢女,一旁送嫁的喜婆婆嘴里还一直念叨着什么。这些芮婉娴已经听不清了
“王妃,吉时到了,请芮嫔娘娘移驾正厅。”来接亲的大长公主,从外面进来说道
“知道了,还望公主帮我好好照顾娴儿,我在这谢过大长公主。”王妃心里满是不舍,望着镜子里的新娘。
“当然,王妃放心。来人拿了大红盖头来,王妃为芮嫔娘娘盖上吧。”
“好。”这红盖头是王妃专门找了京城里绣工好的,生活幸福美满,儿女双全的人缝制的,她要给自己的女儿最好的祝福。
盖头覆上芮婉娴时,王妃看到的是女儿那对未来憧憬的满是欣喜的脸。
芮婉娴由宫里来的喜婆婆搀着出门,王妃和大长公主赶忙回到正厅等待正式仪式的开始。厅堂里的客人已经挤的满满当当,嘴里都是些祝福的话语。
“跪,受礼。”
“孙儿,谢祖母教导之恩,谢父王母妃教育之恩。娴儿一定谨记教诲善待他人,在宫里恪守礼仪。”
“快起来,快起来。含秋把我荷包和备下的礼送于我的好孙儿。”太妃笑着说道
“我的好女儿,以后要照顾好自己,母妃照顾不到你了,在宫里要好好的,惊鸿一定要照顾好你的主子。”王妃抹着眼泪,握着芮婉娴的手念叨这。
此时喜公公进来了,向上座行了个礼。
“太妃,王爷,杂家是来宣旨的”喜公公说着展开了御旨,“诏曰,尊太后懿旨,赐以皇家厚恩,许嫔妃芮氏于主东门入宫。赐封瑞王府王妃一品诰命夫人,赐世子妃三品诰命,于明日进宫谢恩。”
“臣等谢陛下,太后隆恩。”
瑞王心里夹杂着疑惑与惊喜,主东门列来只有皇后凤驾才能进的,其他妃嫔只能从侧西门入宫。能从主东门进入是何等的尊荣,太后这是什么意思
“好了,瑞王吉时已到,该送娘娘入轿了”
说着喜乐响起,作为长兄的芮颂焉背起芮婉娴迈出二门,跨出大门。将她送入轿内
“娴儿,日后宫内,好自珍重!大哥在,有难事记得差人告诉我们。”
“好,谢谢大哥。替娴儿照顾好母妃。”然后芮婉娴便不再说话了
“鸣鞭,奏乐,起轿,跪。”这声跪表明了芮婉娴已经是芮嫔了,有了尊卑。她要和长姐一样扛起巨大的使命,背负着芮氏一族的性命与荣耀。
轿子从瑞王府出发,作为兄弟的芮颂焉,芮颂兮,芮颂召,芮颂榆骑着马紧跟在轿子后头,大约行程过半便调转方向,回到瑞王府。送桥之礼便成了。
迎亲队伍浩浩荡荡的从主东门进入皇宫,进行接下来的礼仪。
“芮嫔入殿,跪。”
“臣/奴婢见过芮嫔娘娘,娘娘万安。”两旁的皇室族亲和宫人应声跪下行礼。
“平身”芮婉娴说完便跪下行礼,“臣妾参见太后娘娘,参见陛下。”
“起来吧,苏含辛可以开始行礼册封了。”上首的老妇人笑逐颜开
“诏曰:现咨芮氏二女,温柔贤良,肃雍德茂,聪颖过人,少而婉顺,长而贤明,遂册尔为正四品嫔位,赐以银册宝。望谨遵教诲,恪尽职守。”
“臣妾,谢主隆恩。谨记教诲。”
“礼成,摆轿仁德宫。”
此时,殿外传来了一声马的嘶吼声。殿内的杭轩睿身子一震,他知道是她来了。
是啊,除了当今的裴将军谁还有此殊荣,可以带剑直闯大殿。
来者正是当今镇国大将军裴袁夕(芮婉韵)她佩戴着霓火面具,到现在还无人知晓她的真面目。
“臣,参见陛下,太后。恭喜陛下迎娶瑞王次女,与义父喜结连理。”
“裴将军回来怎么也不捎信,朕应当去宫门迎接才对。”
杭轩睿死死地盯着芮婉韵,面色深沉。
“臣是带来前线消息的,我们鄞朝胜了。其次。顺带赶着参加义妹大婚。”
芮婉韵避开了他的眼光,看向太后。太后是笑着的,但神情依旧复杂。
“胜了,苦于匈奴多年,真是太好了,你可是真是我们鄞朝的功臣。将军要赏,瑞王府也要赏。”
杭轩睿说着走下来想要拉着芮婉韵的手入座开席,但芮婉韵悄无声息地避开了。
留着杭轩睿尴尬地悬在半空中的手。
芮婉韵拱手道“陛下恕罪,臣赶来已甚是疲惫,望陛下恩准回府修养,次日入宫谢恩。”
“好朕允你修养三日。”
“谢陛下恩典,那臣告退。”说完芮婉韵紧握着佩剑离开了大殿。
当她回到瑞王府时,府内一片喜庆之象。
看门的人紧忙来牵着马恭迎,等着少爷吩咐。
“去,回了太妃,王爷。说我回房稍稍洗漱,再去请安。”说完芮婉韵跨入二门,消失在视野里。
“是,少爷。府内刚刚开席不久,奴才这就派人回禀。”看门的向内大喊道
说着佣人小跑着去内院禀报这个好消息。
“王爷,袁小少爷来了。让奴才带话,少爷先回房内整理过会儿便来。”
“知道了,下去吧。”王爷脸上的笑容展的更开了,挥挥手让人退下。
王妃正在给太妃布菜,太妃今个高兴,她服侍的更容易些。
太妃环顾四周,又淡淡的看了一眼王妃。王妃聪慧立马懂了其中的含义
“你们几个都退下吧,留下含秋嬷嬷和月若嬷嬷便好。你们领了赏钱去开桌席,一起热闹热闹。”
“是。”
真正的家宴才刚刚开始
恍然间,有人推开了门踱步进来,戴着霓火面具,一身淡蓝的便衣,俊俏的书生模样。
“给祖母请安,给父亲,母亲请安。”
“好了好了,别整这些虚礼了,快些坐到祖母身边来。”太妃高兴的摇摇手,拍拍身边的凳子。示意芮婉韵坐下
.........
月夜,朝宫灯火阑珊,张灯结彩,长安街上的瑞王府一片喜庆。
瑞王府霓羽阁门口的一棵槐树下,有一男子身着白色单衣,只拿玉冠束发。似是嫡仙下凡,不知惹多少少女倾心。
“这小袁少爷可真奇怪,十八了还未娶亲,王爷王妃也不急着张罗。不知是心里有佳人了,还是......”
“嘀嘀咕咕什么呢,少爷洗漱的可准备好了。容你们在这嚼舌根,小袁少爷可是你们能议论的。”
说话的是服侍芮婉韵的大丫头思沉,骂着这些不知身份的杂扫丫鬟。
‘娶亲,还是嫁人。我倒思考了有些年了,这身份让我迷离了。’芮婉韵想着,不如不想。
“思沉,服侍我更衣,我累了想休息了。”
“是,少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