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第6章 ...
-
陈香从北市挑了些粮米回来,就那么小小一袋,不过十斤左右,竟要了她月余的盈钱。
她仔细的将金米护在怀里,避免人群的碰撞。
今儿个也不知道怎么了,路上一下涌出了好多人,都齐齐的往东市而去。
她怀里的米若是撒了半点,她指不定能蹲在地上哭号个半天。
当初她选着梁国定居,是觉得梁国物资觉得地处一隅,偏且匮乏,胜在民风朴实,以为能好好过日子。
哪晓得正是因为物质匮乏,所以但凡南方国家的寻常之物,在这里都要价甚高。
斗金斗米,毫不夸张。
她摸了摸怀里细白的粮食,像是护着什么稀罕宝贝。
今日要酿个白曲酒,也不知道够不够酿个两斤酒出来。
陈香从北市一路挤回南市的银圩巷,路上鞋子都经人踩了好几遭,粉白的鞋子到了迎客居,被黑成了灰鞋。
她理了理额上散出来的碎发,竟摸到了细细汗珠。
“真是奇了怪了。”陈香小心地放下粮米,就凑头出去看看,人流的源头像是还要在前头。
“陈掌柜回来了?新炒出来的瓜子,赵姐分的,要不要来点。”前头支摊的小冯见早起出门的陈香回了店,热情地凑了上来。
“今天怎么回事,外头有人比武招亲啊。”陈香倒不客气,捞了一大把。
两个人一人一个嘎嘣,吐着瓜子皮聊了起来。
“害,哪是比武招亲,是榜下捉婿去了,三年一次的乡试放榜了,这不都在前头看名么,咱们平度县今年出了三个举人了。”
说到这里小冯的脸上有些得意。
平度县不比梁国其他县城一样有众多书院,在这里能读书当官那可是不得了的大事。
往年平度县出现过无人中举的尴尬境地,好在现在的府尹为了自己的政绩努力,也晓得在几个孱弱的县书院上下些功夫,三年一次也算是陆续有一两个名额。
今年一下出了三个,前头是鞭炮燃尽,又有红马挂彩,后头还拖着府尹亲写的祝贺金字红赤卷轴,排场十足,说是要给这三人亲自道喜。
也难怪今日如此隆重,整个城里都出来看了热闹。
陈香淡淡地应了声:“原来如此。”
小冯知道陈香从来不关心这些事情,哪怕是平度县全民奉为大喜事的放榜之日,在陈香眼里都是都不过一文钱来得重要。
“不过听说,榜前面疯了三个人。”小冯嗑着瓜子,给她讲些有趣的事情, “苏知县的儿子苏誉年,还有一个唐推官的儿子唐元祐,陶主簿的儿子陶振泽。”
“不过后两个是因为中举了喜极而泣,”小冯顿了一下,“这苏公子吧,抓着放榜的柱子是左右不肯放,硬是说抄手抄漏了他的名儿,旁人是劝都劝不住。”
“平常一个好好秀气的公子哥,愣是在众人面前撒泼耍疯,后来说是苏知县听着了儿子的作为,气得从府衙里一路骂着到榜前,抓着儿子的衣袖就往马车里拎,骂声加哭声,啧啧啧,惨哦。”
小冯似亲临现场一般,说的绘声绘色。
“你说说这三个人巧不巧,平常一块儿玩,一块混。没想到这次除了苏公子,竟然都中了榜。这下怕是要把我们知县老爷气坏咯。”
陈香听到苏誉年的名字,脑海里浮现出了一个很久不见的身影。
这个名字似乎是两年前听到的了吧。
她好像快忘记这个人长什么样子了,只记得他像个灌了气的碳盆子,炸的很。
貌似长得不错,不过这种公子哥都是养尊处优出来的,难免皮相是好过他们常人。
她记得她和这个苏誉年最后是和解了,毕竟和她道歉的闹事公子哥,没几个正经来她店里致歉的,他是独一个。
如今改邪归正,能认真参加考试,说明是个用功的。
经过岁月的模糊和苏誉年痛苦的失落,她对苏誉年好像有了点好印象。
“你们可不知道这唐元祐用功深着呢。”石林挑着一筐白菜到了陈香店门前。
石林的收成开始稳定了以来,陈香便邀着五日收一次石林的土货。
小冯凑了过去,“石老头,这话怎么说。”
石林神秘兮兮地低声说道:“我前段日子,替南街的小林运车菜去‘听乐楼’,你瞧我不小心看见了什么。是唐元祐,在里头温书呢。”
小冯惊道:“好好的家里不读,跑那种地方做什么。”
石林煞有其事:“一个妾生的长子,地位尴尬,要是看见长子下那么下功夫,指不定生出什么事端,怕是没那么容易中举了。”
“我打听到,这唐元祐半夜三更还在里头温书。”
“外头不明所以的人,只当唐元祐成日里不务正业。”
石林接着道:“还有那个陶振泽是个神童哩,过目不望,耳闻则诵。”
小冯听的是津津有味:“这你又是哪儿知道的消息。”
石林:“我给雅院收拾过场子,看见过哩,他一个人留下来,在那儿誊写之前所有人说过的话哩,回去的路上,还不停的在背。”
“我说你个老头,你打几份工啊。”小冯对石林这行踪不定的轨迹,甚是费解,“怎么哪儿都有你。”
石林:“那我一个老头子要活下去,总不能闲下来吧。”
过不一会儿小冯摊前来人了,他忙丢下句该日子再聊,就回了摊支棱起生意。
“看起来,这个苏誉年怪可怜的。”陈香闻言都有些叹息。
两个好友,皆已高中。
一个有过人的本事,一个有惊人的毅力。
他呢,是真的什么都没有。
“都疯了。”石林感叹。
陈香:“到底是还需要历练。稍有不合心意的地方,就在大庭广众闹一出,这以后怎么能成大事。”
看起来还是没有改多少脾气。
石林:“可不是么。”
后半场石林和陈香的话是一字不拉地传到了苏誉年的耳朵里。
温佟知道自家少爷闹着一出,指不定要被老爷打骂,甚至关进祠堂反思。
避免小少爷受伤严重,以防老爷下令不给小少爷进饭食,温佟是趁着苏誉年被苏岑抓回去的空挡,偷溜出了队伍,买了些糕点和止血药物。
回程路上经过迎客居,恰巧听到了陈香和一个小商在对着少爷名落孙山的事情讲的热火朝天。
气得他一回去溜进祠堂,给苏誉年擦拭伤口的同时,忿忿地讲着陈香她们背后嚼人舌根子,气愤之极还用力拍了一下苏誉年。
“她凭什么这么指摘少爷,少爷以前骂得对,陈香她就是小妇人一个。”
“哎哟。”
苏誉年也不知道温佟是不是故意在借机报复平日里对他的欺负,又是伤口上重创他一下,又是在他心头狠狠拍了一巴掌。
他此时看不见温佟,他真想把眼睛装到脑后,狠狠瞪温佟一眼,“哪壶不开提哪壶,要真替爷好,这些糟心事就该烂在你肚子里。”
“你说那个小掌柜是不是喜欢上小少爷你了。否则背地里怎么会同人讲起你呢。”温佟细声细语地丢了个疑惑出来。
苏誉年是拐了八百年的脑袋都拐不到的思路,温佟猛地扎了个天雷,愣是把他都炸蒙了。
“温佟你脑袋有病是不是。”苏誉年反身把温佟擦药的手推开,真是恨铁不成钢,他都怀疑他此次没有中榜,是不是这小玩意整天在他面前霍霍,把文曲星给蠢走了。
他在榜前闹此一出,全城的人都可能看他的笑话,陈香嘴里自然是在嘲弄他,温佟这都看不出来吗?
他应该叫他爹给他换个侍童,至少考试期间。
之前几件事情叠加在一起,但凡能磕碰出一点情谊,他苏誉年倒爬着给陈香磕头。
两个人都恨不能把对方叉出城外,他身边的小厮竟然还着不着调的胡言乱语。
他都要气笑了。
气归气,他着实也在后悔,当时怎么就没收住自己的情绪,做出这等糗事。
脑袋里本来是想着一朝中榜,可以去迎客居一雪前耻。
光明正大让陈香承认是她当初看走眼,去她店里点上一堆菜品,让她忙前忙后,然后他酒足饭饱再甩上一锭银子,神气走人。
留下身后陈香追悔莫及的眼神,或许还有可能抱住他的腿,求他大人不记小人过,她一定痛改前非,不在随便说人是小儿胡闹,那分明就是正义之举。
明明是那么顺利的一步棋。
怎么就。。。
怎么就变成了这样!
没想到现在,耻上加耻。
苏誉年回想自己被父亲拖走时,众人各异的眼光,他尴尬地大喊一声,把头埋进了蒲团里,他快臊死了。
如果再给他一次机会,他就是憋死也要憋死在马车里才是啊。
他千算万算,漏掉了乡试竟然这么难!
祠堂门口,苏夫人正心疼的看着里头的孩子苦闷地捶地,眼角不自觉渗出了泪水,就在这时,一方丝帕递了上来。
见到苏岑,苏夫人更是忍不住哭意,抓住苏岑的袖口,哽咽道,“儿在这两年来,虽说不曾悬梁刺股,但他在读书上的用意,从未如此认真过,辛苦两载,榜上无名,自是难受,老爷何苦还要这么罚她。”
苏夫人年过三十,但鬓无白发,肤白匀称,衣着颜色得体,加上年轻时本就姿色斐然,岁月没有太过苛待她,如今尤似娇艳小妇人。
苏岑见了怜爱异常,伸手想安抚,可心里万般无奈,没有去管。
“今年他年近弱冠的年岁了,乡试非儿戏,是国之重举,一朝一夕取不得功名是常有之事,就连童生,四五十岁考不取的也大有人在,他已有秀才名,不过是头一次中不了举,就去榜前胡闹一通,这等心态,怎堪重用。要是严重些,今日此举,有人日后有心针对,断了他的仕途都绝非危言耸听。”
苏夫人是清流之女,家中清贵,走仕之人不在少数,自然知道苏誉年今日此举背后的害处。但终究是自己的儿子,似乎所有的错处,在她眼里都过得去。
她不比苏岑严厉,但凡苏誉年做了错事,苏岑都毫不吝啬他的藤条,也不顾苏誉年皮开肉绽。
所以苏誉年小时候总爱钻她怀里躲骂,大了就躲她身后,苏誉年知道苏岑不敢对她如何。
日子久了,苏誉年这等胡闹的脾气,说白了是她惯出来的。
她也是又悔又无可奈何。
“哎哟,温佟你轻点,平日也没见你有这么大力气。故意的吧!”
里头苏誉年又喊了一声。
苏岑叹了口气,“中气十足,打少了。”
平度县东市承载着四个集市所有街巷的闹意,时至午时都没有消散。
通行来往的人群满满当当地流在东市各个角落。
一支八人的商队正缓慢的驱着马走在路上,马儿脖上系着铃铛,走一步响一路。
马背上都是被裹得严实的货物,足足有二十几担,偶尔露出来的一角,仿佛是丝绸样式的东西。
在梁国,丝绸这等凉快之物,一般是用不上的。只有达官贵人会用做些丝帕,和衣物外层少许的锦缎。
十几几担的丝绸量,怕是哪些有钱子弟用上数年。
仔细瞧瞧,运货的是支南方的商队。
只有南方国的人才会耐不住梁国经久不化的雪天寒冷,裹得里三层外三层,只露出一双眼睛在外头。
梁国离最近的南方国,也要数月路程,一来一回,怎么着,感觉这趟商途,都是趟赔钱的买卖。
平度县今日大部人的人心思都不再观察外籍人身上。
没有人注意到这只看似正常又古怪的商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