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高句丽(二) ...
经过将士们的不懈努力,辽东城终于到达沦陷的边缘。
就在这个紧要关头,高句丽突然举白旗了:
“别打了别打了,我们投了!请隋军先撤退,我们老大马上就出来拜见尊贵的皇帝陛下。”
时刻谨记老板命令的将领们赶紧停手,马上派人去给驻扎在后方安全地带的杨二报信,请领导指示接下来该怎么办。
结果就在消息一来一回的时间里,高句丽缓了一口气,赶紧修整守城队伍,又不投降了。
自此,高句丽就开始了没脸没皮的诈降套路。
双方在“隋军猛烈进攻→辽东城即将城破→城内大喊投降→将领报告杨二→城内重整旗鼓继续抵抗”的流程中循环。*
在连续被耍了几次之后,杨二是军粮也要断了,手下们也打不动了。
而且此时已经是7月下旬,要是再不走,辽东就要降温了。
当初宇文述等隋朝将领带着9路军共30万人渡过辽河,回来的时候只剩下不到3千人,死亡率高达99%。
如此窝囊的战绩让杨二越想越气,回家后立马召集手下,开始算账:
本次北征之所以会失败,都是你们这些废物将军的责任,你们自己说怎么办吧。
于是总结大会变成甩锅大会,最后的处理结果如下:
1、开除了几名将军(不过次年大多被重新启用);
2、在众人的一致推举之下,把突厥克星于仲文定为战败第一责任人,成为唯一被关入大牢的将领(然后这位老哥在狱中气出大病,出狱后没多久就死了);
3、将一位在《隋书》中连个人传记都没有的四品官(刘世龙)封为总背锅,杀了他以谢天下。
按说一征的损失惨重至此,杨二应该就此打住才对。
但是通过已经与其灵魂绑定的“三征高句丽”一词就可以得知,这才只是个开始。
之所以还会继续出兵,除了他实在咽不下这口气之外,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杨二已经骑虎难下了。
会陷入不得不打的被动局面,还要源于杨二在外交上的神操作:
在正式开打之前,他特地叫上了高昌国王和西突厥可汗全程观战。
等到隋军渡过辽河,高句丽南边的百济国王也响应了杨二的号召,带着手下加入到了围观队伍之中。
由于开打之前胜券在握(毕竟他摇了那么多人儿),杨二叫上各位地方大佬来参观的本意自然是杀鸡儆猴。
问题是现在他手上的公鸡突然暴起、狠啄他一口,吓得他手一松把菜刀丢了,刀刃朝下正砸脚背,当场痛的字儿嗷乱叫。
最后不止鸡没杀成,人家还扭着尾巴、大摇大摆地走了。
如果不拿下高句丽,他对邻邦的威慑路线就走不下去了。
所以有人有钱的杨二就像坚信上一把游戏输了是因为自己没发挥好外加队友太菜的玩家一样,大喊“刚才不算,再来再来!”
于是在次年,杨二又开始征兵。
大家依旧是在涿郡集合,第二次亲征开始。
这回他可算是学乖了,开打前直接告诉手下:
战场上的事你们自己做主,高元那个二皮脸是死是活我不管了。
作战方针订好,战斗也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眼看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国内忽然传来消息:
杨玄感造反了。
如果是别的员工闹事,杨二自然可以打完高元再回去收拾。问题是这位造反的仁兄负责的工作十分要命:
杨玄感负责给辽东战场督运粮草,并且已经找各种借口断粮有一阵子了。
要知道士兵没饭吃是要哗变的。正身处于士兵包围之中的杨二为了自己的小命着想,马上下令撤军。
更惨的是,这次亲征就连撤退都不得安宁。
由于随军的兵部侍郎斛斯政与杨玄感造反有关,他因为害怕事发被杀头,当场便逃去高句丽请求避难。
为表诚意,他给高元提供了很多内部消息。于是高元马上派出全部精锐出城追击,搞得隋军的殿后部队损失惨重。
狼狈万分的杨二回首望去,在心里默默撂下狠话:
高元你等着,这事儿不算完!
等把杨玄感解决之后,时间已经来到了大业10年,杨二启动第三次亲征。
这次行军依旧不顺(这句话我已经说累),并且开始出现大规模的逃兵现象。
不过跟隋朝相比,高句丽真的就剩最后一口气了。
所以杨二刚过辽河,高元就派出使者上门投降。
高元:哥,我服了,真干不过你。
可能是由于当时国内的形势过于严峻,可能是想到本次还有很多部队没能按时集结,也可能是还没放弃对高句丽的怀柔政策。
总之,杨二愉快地接受了投降,带上战利品便痛快地转身回国。
回家后,看着被高句丽送回来的叛徒斛斯政,杨二只有一句话:
三天之内撒了你,骨灰都给你扬咯。(收其余骨,焚而扬之)
就这样还不解气,又把高句丽的使者给关了起来。
(使者:冤有头债有主,为难我一个打工的有意思吗!)
将手上的事情料理完毕,杨二带着满满的成就感在董事长办公室的豪华坐塌上伸了个大大的懒腰,继续召唤高元入朝:
“你来,有好事儿找你。”
高元依旧不来。
那当然了!
高元搞的杨二三征高句丽,愣是把隋朝从表面平静搞成烽烟遍起,如果以前他来隋朝生死五五开,那现在已经不是死不死的问题,而是怎么死的问题。反正要我我也不来。
结果杨二竟然又开始征兵,准备继续打,还是因为国内实在是稳不住了,最后才没能成行。
所以如果你想让大业后期的老百姓感受深入灵魂的恐惧,只需附在他们耳边轻轻说上一句:
“皇上又要征兵打高句丽啦~”
这句话也变成了很多人造反或者鼓动群众造反的理由,老李在起兵前就在太原散布过这类谣言,在实践中效果拔群。
高句丽的故事就在这里暂时告一段落了。
之所以会把杨二三征辽东的过程说得如此详细,是因为高句丽在本小说中并非单元故事,而是中篇连载。
它的初登场以让杨二大为丢脸而结束,并且后面还会再出场2次。
高句丽虽然最终(算是)被打败了,但也算是败出了风格、败出了水平,毕竟国力相差太大,是被大隋用体量耗死的。
而杨二为了这个所谓的“胜利”,最终却付出了比高元惨痛千百倍的代价。
*《隋书》:
城将陷,贼辄言请降,诸将奉旨不敢赴机,先令驰奏。比报至,贼守卫亦备,随出拒战。如此者再三,帝不悟。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高句丽(二)
下一章
上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