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天朗气清接圣旨 皇家兄弟话家常 ...

  •   自那日桃花源赏花已过去五日,齐滢每日除晨起定昏与三叔三叔母请安外,偶尔到正院陪齐三夫人唠唠家常外,皆闭门不出,专心等待入宫。

      这天天朗气清,阳光明媚,齐管家领了两个老嬷嬷来到齐滢处,齐滢这才知道,齐家三叔母并没有忘记她的嘱托,花了一些功夫请了两个嬷嬷。一位年於五十,出自前朝南廷,据说是南朝末帝萧灵帝最宠爱的陈妃身边的陈嬷嬷,历经南朝三代,经验丰富。另外一位钱嬷嬷则年轻许多,不过三十多岁,据说年轻时在北朝皇宫当过宫女,后来外放出宫,嫁了个走南闯北的商人,新朝初定时,跟随丈夫来安京做生意。

      这二位,是齐三夫人请来教齐滢礼仪的。齐滢心中自是感动,命莲香好好安置两位嬷嬷后,带水兰去了正院。

      “叔母,真是劳你费心了。”齐滢行了大礼。

      “孩子,快起来吧!这是叔母该做的。”

      “叔母,滢儿年幼便失去了母亲,五年前父亲也离我而去,只剩个哥哥也不在身边,如今得叔叔叔母如此厚待,滢儿真是无以为报。”齐滢感动道。

      见齐滢提及父母,齐三夫人眼中更是怜惜,她听丈夫说,齐滢年过六岁就失去了母亲,齐家大爷觉得女儿放在齐家老宅不放心,把这孩子送去了外祖家,寄人篱下,后来外放做官,据说这孩子跪在外祖母前求了三天,才被送到了父亲身边,可好景不长,父亲也没陪她几年,如今这个姑娘又要只身去往皇宫,心中不免疼惜,道:“滢儿你命运多舛,好不容易安定下来,又要去那种地方了。”

      “叔母……我……”

      齐三夫人又问道,“滢儿,你父母伉俪情深,嫂嫂过世多年,你父亲都不曾续娶,如今你三叔亦绝不纳妾,你当真不想要简简单单两个人的亲事吗?”

      听叔母提到父母,齐滢心中又不免想起年幼时父母的举案齐眉,情投意合来。这些日子以来,住在齐府,看到三叔为了三叔母,不纳妾,不喝花酒,洁身自好,如何不感慨:“叔母……一生一世一双人,这世上有哪个女子……不想要呢!”

      “那你……如今你已是齐家嫡长女,不出意外,定能嫁得如意郎君,你又是何苦上赶着……去做妾呢?”

      “叔母,你不知内情,正因我是嫡长女,所以根本不可能嫁个普通人,祖母本就曾拿我的婚事辖制过父亲,如今似乎还打算辖制哥哥,我……便想着入宫。”

      “滢儿,你……”齐三夫人长叹了一口气。“其实叔母也知道,这件事早已尘埃落定,你我相处的日子虽然短,但叔母是真心拿你当自己女儿疼,你此前和我说的事,我已经找到了,你放心,这两人的背景想必齐管家已经和你说过,叔母能为你做的,也只有这些了。”

      “叔母大恩,滢儿无以为报。”

      “哎,滢儿,虽然当今皇上的后宫并不充盈,但皇上春秋鼎盛,宫中想来也是刀光剑影。如今宫中有宠的妃子不过两人,一人是其父兄曾救过先皇的王充容,另一位,则是如今正值盛宠的武修仪。这位武修仪据说一直跟在皇上身边,荣宠万分,滢儿你入宫,这两人可千万要避其锋芒呀!”

      “滢儿晓得,多谢叔母提点。”

      “哎,滢儿,叔母虽嫁给你叔叔多年,可对着后宅一事并不擅长,此事,你还要多多与那两位嬷嬷学习。”

      “滢儿明白。”

      ……

      此后数日,齐滢一直在房内听嬷嬷补课,从后宫典制,到礼仪历法,从服侍吃食,到闺中秘史,从南朝旧事,到百夷历史,齐滢听得是头晕眼花,目眩神离,一月后,终于等来了圣旨。

      “册封诏:维元平两年岁次乙亥,四月十三日乙亥,皇帝若曰,於戏,树屏荆州,纪德协规,允资懿哲,尔荆州长史齐易轩之女,世家之门,清白流庆,诞钟萃美,含章秀出,固能徽范夙成,柔明自远,是以选极名家,式光典册,封为宝林,尔其敬宣妇道,勿忘姆训,可不慎於。钦此。”

      “臣女领旨。”

      这次与齐滢一起入宫的还有北州卢氏卢大小姐卢冰,南江白氏小姐白盈,百夷贵族乌兰,刑部尚书家的小姐宋安,其中,齐滢、卢盈和乌兰都是宝林,宋小姐宋安,卢冰为御女。

      新帝后宫人数并不多,新帝还是北朝皇子时也不过屈指可数,后来新朝建立,先帝本想给当时还是太子的皇上段时轩选个太子妃,只是当时诸事繁多,先帝根本没有闲功夫来相看太子妃。

      当今皇上母后早亡,先帝也一直未立新后,宫中其他的几位妃子又在选太子妃上不够资格,说不上话,至于当时的皇太后还在北朝都城,以至此事就耽搁下来。再后来先帝病危,一时兵荒马乱,皇帝又没心思,于是宫中无人能做主。

      当今皇上即位两年,皇上以先帝孝期为由,取消了选秀。今年在太皇太后和朝中众臣的压力下,皇上终于松了口,选了新人入宫。想来,这后宫终于要热闹起来了。

      皇上即位这两年,虽说动作不是很大,但其实朝中众人都知道,这位皇上胸有大志,心有沟壑,并不像即位之初很多人预想的那样,只有开国之功,无治世之才。

      年初,皇帝下令取消推举制,改为科举,引起朝堂轩然大波。科举之制为前朝陈朝之制,以考试选拔官员,只是南朝虽一脉相承于陈,只是当时南朝萧氏式微,依附于世家,世家大族掌握大权,科举制名存实亡。

      至于北朝段氏,源于漠北百夷部落,八十年前江都大乱,北方各族势力林立,各个政权争权夺利,逐鹿中原,段氏凭借其强大的骑兵,占领了有塞上江南之称的燕州,而后经过数十年的争战,百夷家族两代人的奋斗,终于建立了国家,基本统一了北方。而后,当今皇上的父亲励精图治,引入汉学。后来又娶了底蕴深厚的北州卢氏女,在皇后父亲的帮助下,百夷族才得以强大,号令北方,与当时得到南方世家支持的南朝萧氏划江而治。

      曾经北朝的朝堂之上,武将占据了四分之三,而文臣也俱都是当年投奔百夷大军的谋士,而当今皇上的外祖,北州卢氏卢皖余则目光长远,他知道,百夷若要夺得天下,光靠强大的军队还远远不够,他一直致力于推行科举,想为北朝选拔治世良臣。

      只是这一切还没来得及开始实施,他的外孙就给了北朝所有人一个惊喜。段时轩带兵攻打祁连山的祁连诸部,在南北防线上硬生生撕开一个大口子,这位被后世誉为军事天才的帝王当机立断,挥师南下,乘胜追击,三个月直接攻到了京都。

      这一切让整个北朝都陷入狂喜,先帝几乎能看到百夷族号令天下的未来远景,他当即将百夷的军队大权交给自己的儿子,势要将南朝一举覆灭。

      等到新朝成立,先帝才明白,治理这样一个庞大的帝国并非如此简单,军功起家的百夷贵族们虽然能征善战,但面对浩瀚的文书根本毫无头绪,先帝并不想做一个被后世史学家认为毫无治国安邦之才的帝王,他能依仗的,也只有先皇后的外家——北州卢氏。也正是因为卢皖余的建议,先帝才直接保留了南朝的朝堂,留待后续慢慢清理。

      负责清洗朝堂的,乃是新朝当之无愧的国相-卢皖余。他有皇帝的支持,外孙兵权的后盾,清洗朝廷可谓毫不费力,势如破竹。

      可谁也没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几乎毁了整个卢氏。北州卢氏的家宅起了大火,连绵了三天三夜,全家二百六十余口人无一幸免,其中就包括回乡探亲的卢老夫人和卢家公子。北州的百姓永远都不会忘记,火云遮蔽的北州城和萦绕在耳边的惨叫。

      整个北州卢家,只剩当时人在安吉的卢老爷子安京的卢皖余和年仅十岁的孙儿。

      这次突如其来的意外对卢皖余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几乎让这位老人全面崩溃,卧病在床的他向先帝推举了自己的学生——刘流。自己则伤心地退居了朝堂。如今,在安京京郊颐养天年。

      刘流虽然能干,却无法和自己的恩师相比。先帝失去了他最大的助力,即使太子反对,也开始逐渐起用曾有“从龙之功”的南江白氏。白氏势力大盛。

      当今皇帝段时轩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势力错综复杂的朝堂。科举是破局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为此,皇上段时轩不得不后退一步,扩充后宫,争得其他势力的支持,其中就包括齐滢所在的齐家,“外家”卢氏,南江白氏等。

      所以齐滢清楚,皇帝对她们这些女人毫无兴趣,为的就是她们背后的势力。

      但是齐滢也清楚,自古后宫与朝堂密不可分,朝堂能影响后宫,后宫自然也能影响朝堂。齐滢可不相信,这位皇上能允许别人掣肘他。毕竟,这位皇帝,可是曾亲帅大军灭了整个南朝的皇帝呀。

      也许,她的目的,和皇上意外的一致呢!齐滢抬头去看那高高大大的宫墙,从今已后,你不是再齐滢,而是新帝段时轩的齐宝林。

      ……

      另一头。

      阳明殿。

      “皇兄,这个时辰诸位皇嫂们也该进宫了吧!”段亦鸿一脸八卦。

      “她们不是你嫂子,别乱叫。”段时轩停了手中的笔,看着自家弟弟坐在椅子上晃腿,那一脸闲庭信步的样,真是……牙疼。

      “不是皇嫂,那是谁,难不成今天进宫的,不是那些大臣送来给你生娃娃的”

      段时轩觉得自己的脑壳又疼了。

      “你说话注意点,这里不是军营。”段时轩皱着眉头道。

      “嗨,这里又没别人。”段亦鸿一脸无辜,抓起案上的水果吃的嘎嘣脆。

      段时轩被自家弟弟搞得心烦,随手扔过去一章奏折,“你赶紧给我回军营干活去,别老在我身边晃悠。”

      明王殿下身形敏捷地接住奏折:“哎,我的好皇兄,军营里都是些五大三粗的男人,有什么好玩的,哪有你这儿舒服呀!”说着,一脸坏笑的努了努嘴,段时轩顺着目光看过去,只见一个眉目清秀的宫女,脸色红红的,正低着头。

      “……”段时轩觉得,在这样下去,他迟早得疯。这家伙就是在报复,报复他把他提前召回来。“既然如此,我把大理寺的事交给你怎么样,正好天奇去南江了,省得你在我面前唧唧歪歪。”

      “诶呦,那可不行。大理寺那地方是人呆的地儿吗,也不知道李天奇怎么在那呆那么久的。”

      皇上实在是没有办法,深深叹了口气,“亦鸿,如今朝中形势你很清楚,我召你回来,自是有我的用意,你就别纠结那几日沐休日了。”

      “皇兄……我……”见自己皇兄正经起来,段亦鸿也不免放下了二郎腿。“我知道,我也很想为皇兄分忧,只是,我除了带兵打仗,其他断案审案的,实在是不行。”

      “……”你还挺有自知之明。皇上在心中暗道,“那,你去一趟京郊,看看外祖,顺便问问他,舅舅到底回来没有。”

      “可是外祖他……”

      “让你去就去……你不是小时候最得他喜欢了吗?”段时轩有点不耐烦。

      “哦……我去,我这就去……”段亦鸿答道。

      “还算你有良心!”

      “师傅,明王是不是有些不大懂规矩。”刚进来的小太监不懂其中的门道,待明王走远,小声嘀咕道。
      “住嘴!明王也是我等可编排的。”在皇上身边待久了就知道,明王赤忱之心,也只有在最近的亲人们面前,皇帝才稍微能显露一丝丝真实的情绪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