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5、第三十五章 ...

  •   龙虎卫中有人替二皇子掩护,这样的歪点子,或许是因为,龙虎卫的人,二皇子不能全然掌控,才想出来这个偷梁换柱的法子,郭后虞猜,这鄚州军营中,也有二皇子的人,不然,岂会将人千里迢迢送了济州这边。
      郭后虞知道,一旦二皇子登基,,自己的命,随时都捏在他手中,二皇子心胸狭隘,报复心强,自己那点救命之恩,不足以保命。
      郭后虞在替自己想后路,二皇子日渐壮大,他逃不了一死,倒不如,自己在济州站稳脚,雄霸一方,自己的命,攥在自己手中,更稳妥些。

      跟龙虎卫互换侍卫的军营,名为松山营。
      背靠松山,地势平缓,在鄚州界的地方,平平无奇,并不起眼。郭后虞盯着地图看了许久,鄚州刺史,是吴夫人长姐的夫君,看来,是得好好筹划一番才行。郭后虞心想,如果软的不成,那便来硬的,若说松山边际是济州地界,呵呵、、、
      郭后虞将济州职方张方司喊了来,叫他偷偷将济州界往松山边际挪一下,做标记时,记得避着些人。偷偷的。
      张方司一下子觉得,自己成了这新来的刺史大人的心腹,只想着定要办妥刺史大人交代的事,竟忘了婉转些问话,直直的看着郭后虞,“大人为何要挪了边界做的标记,有些村子,若挪了标记,还需重新记录在册子上,管辖地也要重新分派,这舆图,可还要重新做一份?”
      郭后虞瞪了他一眼,“叫你偷偷去办,听不懂?”偷偷,张方司张着嘴巴,本想重复一遍,但他忽然懂了,立即闭嘴,张方司顿悟,有村庄的地方,自然不用挪坐标,只将松山那等无人住的边界往济州地界挪动即可。

      张方司擦擦头上的汗水,大人扩张舆图地界的做派,说是偷偷进行,可真是明目张胆侵占啊!
      郭后虞自然不怕,这年头,自然是谁横谁说话。
      郭后虞在盘算那处松山军营,一连数日都在想着个事。存悠刚忙活完酒窖的事,郭后虞出海的商船,回来了。
      这可是大事,存悠知道,郭后虞这一船的东西,可能抵得上他娘亲从刺史府带出来的嫁妆了,炭石矿的生意,随着冬日过去,日渐低落,除了烧瓷器的窑上还定些。其他的散户,早就不再采买炭石。
      郭后虞往返京城,赚来的银子,刚好够他这阵子打点日常开销的,济州刺史府看似风光,其则不然。万博济掏空了,只剩个空架子,刺史府的官署,破旧,郭后虞一直没挪出银子修缮。
      郭后虞现在府中的库存银子没多少了,账面上,只剩两千两。

      之前从万博济府中抄家出来的银子,顶了一阵子,郭后虞组建的骑兵,极耗费银两。这些分赃来的银子,流水般的花出去。郭后虞最近事多,各路人手派出去的也多,支取的现银,哗哗的往外流。
      商队未归,商船未回,郭后虞手下的将士们,日渐增多,饷银,万万不能节省。加派出去办事的人手,各种挑费支取银子也不能省,库存现银也花去大半,郭后虞恨不得从吃穿上省出来,郭后虞特意告诉存悠,换季的衣裳,不要新做了。
      郭后虞手头紧,这是除了存悠之外,再无人知道的事。账房两千两银子,是再不能动用的了,之后几日,还会有人从账房支取现银办事,若账房没了银子,人心一下就散了。

      存悠从京城回来,赚了两千两,这银子,郭后虞知道,但并不知道实数。女人小打小闹的赚私房钱,郭后虞乐意宠着。
      存悠拿出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一千两银子,送去跟账房,支应眼下商船出海人的赏银。出海一趟不容易,拿性命在堵,这赏银,绝不能拖。

      商船回来,郭后虞听闻消息后,火速赶了回来,这一船货物,目前是郭后虞大半身价,若是这一船沉了,他得哭穷了!
      回到府中,叫来账房,郭后虞才知道,府中库存的现银,竟然只剩下两千两了。
      这些日子开销大,郭后虞知道,但他不知道,开销这般大,如今,郭后虞才体会到,花钱如流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他真正独当一面,方明白用银钱的地方,简直太多了。

      之前,存悠跟着去了趟京城,一路采买,倒货易货赚银子,郭后虞还曾在心里暗笑,存悠这小算盘打得精细,如今想想,可不得精打细算!
      两千两,这是府中库存现银的底线,府中不能花得一干二净,郭后虞摸u着额头发愁,出海人们的赏银,从何处挪用?
      账房先生说道,“存悠姑娘刚送来了一千两银票,让奴才结清工钱,还给了船工丰厚的赏银。”
      郭后虞听后,忽觉如释重负,存悠,想他之所想,急他之所急,这是个管家好手。

      存悠辛辛苦苦赚来的银子,等商船的货物变了现银,好好犒劳存悠。
      存悠管着府中的账目,自然知道,府里留有现银不多,不能再动用了。她之所以拿出来自己的银子,一来,那银子是跟着郭后虞进京赚的,二来,她打算让郭后虞小小的领她一点情,这样,日后有求郭后虞时,也能仗着些她帮扶的情分,网开一面。
      郭后虞的窘境,是不能被外人知晓的。

      一千两银子,郭后虞心想,存悠这是拿着自己全幅身家,贴补他,郭后虞有些自傲,他相中的女子,就是这般识大体。让郭六叫存悠,一起去,码头瞧商船。
      存悠换了身简便的衣裳,刚换好,郭后虞便让人喊她,一起去码头看看。存悠到了大门处,郭后虞很快也到了,存悠从郭后虞脸上,看见了一种溢于言表的喜悦。
      说真的,存悠也替郭后虞捏着把汗,出海的确赚钱,但是,风险也高,一不小心船毁人亡,海上危险,一个浪头避不过,整船的东西都沉了海。
      车夫马鞭扬起清脆的声音,一路赶往码头。

      到了那儿,商人已经在码头等着了,这船货物平安靠岸,他赚足了银子。郭后虞早就命人清理了码头闲杂人等,打开船舱,郭后虞带着存悠进了内仓。
      一格格的木格,分装着各种从海岸那头运来的稀罕物件。
      琳琅满目的东西,存悠的眼睛,蹭的一下亮了,这亮光,让郭后虞都险些吓了一跳,存悠很少有这般喜欢的神情。

      郭后虞朝存悠看过去,她正一动不动,眼睛不眨的盯着,手中一条裹着缧丝嵌宝石酒樽的湛蓝色裹布。
      说是裹布,牵强了些,那裹布摸上去很是软和,估计的怕磕坏了上头的宝石,用来垫着的。
      存悠将这裹布仔仔细细的摸了摸,看似稀松平常的裹布,实则不然,里头缝了东西,才这么软和,存悠此时还不知道,这软软的东西,是白叠子。
      这一船的物件,只有这一看似搭头的物件,真正入了存悠的眼睛。

      好软和,若是知道用什么东西做的,就好了。
      平时往京城送的瓷器,都是用稻草裹着,但是,稻草易烂,不禁用,瓷器总有磕了碰了的,若是能将这个东西做出来,郭后虞的商队,往京城运送些瓷器便能减少损失。存悠也能借着往返京城的机会,捎带着赚些银子。
      济州的瓷器,因炭石烧窑,温度高,已经研究出几种新样子,很难得,若能借着新鲜,运到京城,存悠光是想着,仿佛见到许多银子,朝她飞来。

      船舱里头的东西,搬运的汉子们小心翼翼的搬上岸,装好马车,运往刺史府。
      存悠终于得了空,问去那个金贵的宝石酒樽,木箱里铺垫的那层,整船只有这一种裹布,是柔和的,存悠问了好几个管事的,才得知,裹布里头,装的木棉。
      木棉,存悠倒是听闻过,此物出自外夷,听闻刺史府有人问起木棉,得了赏银的其中一个船工主动上前来,说自己养过一盆白叠子,正是存悠姑娘找的木棉。
      这白叠子,本是船工看着新奇,途径外夷时,一时手痒,从路边一片开了花的农物中顺手拔了颗长势不错的。

      这东西根深,拔出来的时候,带出土块,船工顺手放在一个角落里,后来,忙着装船,就忘了这茬。一连数日没有浇水,这花儿竟也没旱死。船入了大海,每日无聊,船工起初忘了这花,将它放置一旁角落里。
      后来,再见到这花儿时,没想到,花儿谢了,长出好几个硬花苞来。船工看着稀奇,找了个破口的瓷盆,将这花儿放在里头。刚开始,浇过一次水。
      船一路往回赶,长时间在海上飘着,船上的淡水储备不多,这花只浇过一次水,倒也耐旱,没枯死,天气凉了,开出白色的絮状花儿来。
      船工听闻有人问起白叠子,便将这个送了过来。
      这花送了来,可高兴坏了存悠,棉软的花絮,软乎乎的,正是存悠想要找的东西。当即便让人去寻花匠,看看这白叠子,可能培育出来。

      从码头回来,天色早就暗了下来,存悠盘了一遍货物,记录在册子上,郭后虞直接去了库房,挑东西。
      象牙的东西,各种雕刻物件,郭后虞不怎么感兴趣,倒是其中,有一个犀牛脚杯,听闻用此饮水,可解百病,郭后虞将这个犀角杯单独拿了出来,这个,他是给存悠留的,存悠身体不怎么好,小毛病不断,给她留着这个,正好养身。
      整个船舱的东西,郭后虞看了册子,里头能快速变成现银的,要数一匣子宝石,其中,红色宝石最受欢捧,这宝石,需尽快送往京城。
      京城世家们多聚集,更能换个好价钱,只是,一来一回,要二十日,这二十日,他府上的银子,可能周转开?
      郭后虞叫来存悠,问她府中现银,能撑上几日?存悠仔细想了想,近十日内,没有大的人情往来,便回道,“最多撑上十日。”
      郭后虞命郭六亲自带着,送往京城。
      这一匣子宝石,虽然贵重,但是带着轻便,不怎么打眼,路上遇到劫匪的可能性小。第二队人,船从夷界运来了很多燕窝,那里气候湿润,十分适合白燕做窝。海船带来不少,这燕窝,只往京城送一半,其他的,改道去山东,那里讲究吃食的人家,可不比盛京少。山东比京城近,路上被截的风险还小。
      第三队人,带着不少稀有玩意儿,去了京城。

      郭后虞担心,这些货物运送途中遇到劫匪,这才分三队人出发,陆陆续续往京城而去。
      第三队人马,带着几样金器,外夷的金器,比盛京用的奢华,样子罕见,都说物以稀为贵,海上漂泊万里运送到京城,定然抢手,郭后虞料定了,会大赚!
      郭六十几人骑马去京城,只用了七日功夫。一行人都是年轻人,十几个人轻装简行,看着就没甚可打劫的,路上自然没有遇到劫匪。

      到了京城,郭六按照郭后虞吩咐,去了二皇子府上,递了帖子,讲明来意,郭后虞想将宝石用了市价七成卖给了二皇子名下的首饰铺子,藏金阁!
      一匣子宝石,共计两万六千两,其中,一块鸡血石最为罕见,原石拳头大小,若是公候府之类的勋爵之家,做陪嫁首饰,无论婆家还是娘家,均能增色不少呢!
      二皇子亲自见了郭六,听郭六说,郭后虞在济州遇到一个出海的富商,从富商手中,用了一万一千两,买下这块鸡血石,连同其他几块宝石,一共花了三万两银子。

      二皇子当即命人请了首饰铺子管事来掌眼,果真,宝石铺子管事仔细看过后,悄悄跟二皇子点头,郭后虞开的价格,的确物有所值。
      藏金阁是二皇子的产业,京城中,每逢嫁娶,都有人来藏金阁定制首饰。京城有头有脸的人家,哪家娶妇,谁家嫁女,二皇子都清楚的很。
      苏国公府中,半年后要娶新妇了,眼下正是下定的时候,他吩咐首饰掌柜,亲自带着宝石上门,还带着十几张首饰图,让苏国公夫人挑选,这,上赶着的买卖,苏国公夫人自然不敢做主,可也不敢公然拂二皇子面,留下了首饰花样,只说等着商议,那鸡血石原石,管事看了,倒没留下。

      掌柜虽然带着宝石以及首饰花样过来拜访,自然也晓得,今日未必能定下来。
      不过,迎娶新妇,用哪个首饰铺子的首饰,都是用,端看这些世家主母们,顺不顺着梯子,跟二皇子拉近些,更何况,二皇子这回,可没有狮子大开口,首饰价格要的十分公道。
      其实,不是二皇子公道,而是郭后虞的宝石,直接从海外运送过来,没有经过几道手,价格没有飙升,价格自然公道。
      第二日,苏国公便派了管事来,定了首饰样子,交了五千两银子定钱。
      藏金阁的管事,又走访了四个世家,其中两个娶新妇,一个嫁女,一个娶孙媳,还有一个京城富商大儿子成婚,一共六家婚事,皆是定的二皇子名下的藏金阁。以往,大家顾及藏金阁的背景,定上一两件首饰,给二皇子些面子,并不大批量的定制婚嫁首饰,因为,二皇子要价,可比一般的金店,高两成。
      现在,藏金阁的要价,竟然公道的很,甚至,比起别的金店,还低一成。
      二皇子的藏金阁,一时间,声名大噪。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5章 第三十五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