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1、第 31 章 ...

  •   下山好几天了,平安找人打听了一圈,一个集镇一个集镇地寻过去,什么收获也没有,与其说气馁,倒不如说其实她是不知道去哪里找齐三叔的。
      当年下山,走着走着就不知道方向了,至于遇见齐三叔的那个镇子,只依稀记得有个青字,过了八九年了,也不知道他们还在不在那里。
      平安坐在一处茶寮歇脚,腿上的伤还没有好利索,蜀中天气闷热,极易出汗,她能感觉得到伤口处有些炎症,那日走得太急,她的伤药没了。
      要了一大碗粗茶,又要了几个冷馒头,平安将就着填饱了肚子,向茶寮的主人打听附近的县城。
      开茶寮的是一对青年夫妇,很是机敏地同平安介绍了起来:“从这儿往西走,有个小县城,不过穷乡僻壤的地方,路不好走,往北走,是锦官城,越往北地势越平坦,过了合江,您还可以乘船直达。这两个地方,用时都差不多。”
      平安道多谢,又喝了一大碗茶,灌满了水袋,骑着马朝北而去。
      待到了合江,平安的伤口已经有些溃烂,在渡口等了几个时辰,终于在傍晚时分搭上最后一条去锦官城的船,入夜后,江面上下起了雨,江风穿过,平安发起了高热,到第二天早上醒过来时,只觉口苦咽干,头昏脑胀,就着桌上的半壶凉茶醒了醒神,平安才意识到,自己病了。
      索性锦官城就在眼前,平安简单收拾一番,强撑着精神下船,到城内寻了大夫。
      大夫是个白胡子老头,拆开平安的裤腿一看便知是剑伤,于是抬头看了一眼平安,一边絮絮叨叨一边替她清理伤口。平安只觉这老头像极了异世的哲学老教授,听着听着便睡了过去。
      那老头给她清理完伤口、上完药,也不叫醒她,待平安一觉睡醒,又已经是晚上了,医馆已经关门了,不远处的桌子上燃着一支蜡烛,微弱的火光就那么亮着,偶尔闪一下。平安听到了外面沥沥的雨声,闻到了热乎的药香。
      循着味道望过去,她发现角落里的炉子上还煨着一罐子药,旁边放着一个空碗,于是走过去揭开盖子瞧了瞧,将炉火熄了,倒了一碗药出来晾着。
      平安就着烛火看了看自己的伤口,心道老头手艺还挺好。四下走了走,这个医馆很小,两个铺面,正门是从外面锁上的,里间的门也是别住的,窗户倒是没关死,药柜旁边有一条躺椅,上面铺着一条褥子,平安也不嫌弃,端着药碗一饮而尽,然后将褥子理了理,躺了下来。
      雨似乎越来越大了,平安扭头望了一眼窗户,还好没漏雨。她回过头,望着房顶,许是白天里睡多了,此刻没什么睡意,听着窗外雨声,突然想起以前学过的一首诗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心头升腾起无尽的孤寂来,那头闪来闪去的烛火衬得这夜色更加浓厚。她忽的蜷起了身子,将头埋在了胸前。
      平安天还未亮就起来了,她将医馆打扫干净,褥子叠放整齐,又将药罐子里剩下的药热了一热喝了一碗,屋檐还滴着水,平安推开窗户,几声清脆的鸟鸣传来。
      得,又是一个晴天。
      身后传来开门的声音,平安回头,只见一个青年打着呵欠出来,见着平安先是吓了一跳,随后才奇道:“你竟然没走?”然后不知从哪里掏出来一张纸递给平安。
      “诊金、药钱、住宿费。”青年一边说着,一边开门,朝门外喊了一声,道:“来两碗豆花,两根油条。”
      然后回过头,看着平安一脸尴尬地看着自己。
      “你可真够迟钝的,现在才发现自己没钱呢?”那青年倚着门打量她,眼中带笑。
      “被偷了……”
      那青年瞧见平安脸色不大好,赶紧道:“哎,先说清楚,你来的时候我们这儿好多人呢,我师傅专门请了卖豆花的刘婶儿来搜的身,你进门前就已经被偷了。”
      平安的脸色更难看了。
      “厄……倒也不是故意搜你身的,只是你怎么都喊不醒,这也是逼不得已。”
      平安脸色难看倒不是因为钱被偷了或是被人搜身了,而是自己被人搜身了居然半点也没感觉,要是被云一知道了,他定然又要告诉云峥。
      一想到云峥,平安便卡壳了,半响,才苦笑道:“这不能怪你们,是我没留意。”
      那青年看着平安,问道:“那,这个,怎么办?”
      平安想了想,问道:“城外白云草庐,你可听过?”
      “怎么?你认识白云草庐的人?”
      那青年瞧起来颇为意外,平安留了一个心眼,只道:“我,有事求助。”
      “是么?白云草庐一向不怎么接待外客,你不知道?”那青年又道。
      “总要去试一试的。不试怎么知道呢?”
      刘婶儿送来了豆花和油条,那青年付了钱,又道:“不行,我得跟你一起去。万一你跑了怎么办。”
      平安只得应了,那青年又道:“刘婶儿家的豆花好吃,这个不收你钱,过来吃吧。”
      这青年,倒是自来熟得很。
      饿了一天的平安三两口就把一碗白白嫩嫩的豆花吃下肚,青年有一瞬间的怔愣,然后起身出门,平安啃完油条,那青年端着一小屉包子进来了,放在平安面前,然后坐下斯斯文文地吃起豆花。
      平安看着人家的吃相,突然觉得自己过于狼吞虎咽。
      吃过饭,平安思量着怎么在草庐不暴露自己的身份,那青年招呼道:“行了,走吧。”
      “你不关门么?”
      青年满不在乎:“刘婶儿会帮着照看,一会儿老头就来了。”
      二人出门,那青年不知何时找了一辆驴车,二人坐着驴车晃晃悠悠出门了。
      路上青年东拉西扯问平安是哪里人,为什么要去草庐,平安均敷衍了过去,那青年便不多问,又同她讲起了江湖上最近正吵得热火朝天的事件,平安听了半响,心道这才十来天的样子,岳州的事情都传到蜀中来了。
      “世人提到祈云山,都拿那儿当遗世独立的仙境呢。”那青年总结道,“也不知那祈云山上是否当真如仙境一般,可惜了,就算是十五年一次的飞云阁大会,也不是我们这些人能见到的。”
      平安不做声,飞云阁每十五年开一次,江湖中人人可以去得,怎么就成了不为外人道的仙境了?
      到了草庐,那青年一边栓驴子一边叹道:“你这人可真是沉闷。”
      平安看了一眼草庐,跳下驴车,上前叩门,不一会儿,那门后探出个脑袋来,上下打量了平安几眼,又看了看一旁抄着手望着这边的青年,皱眉问:“你们是什么人?”
      “在下姓李,来求见你们家云老先生。”平安略动了动,将身后的青年视线挡住,朝门后的人行了个郑重的礼。
      门后的人道:“我们家先生不见外客,你走吧!”竟然有些生气,说着就要关门。
      平安急忙伸手抵住门,低声道:“家父是岷山县故人,还请转告云老先生。”
      那人顿了顿,砰地一声将门关了。
      青年在身后道:“都告诉你他们不见外人了。”
      平安立在门前,只静静地等着。
      见她执着,那青年便挪到驴车上躺着,支着脑袋望着平安。
      没过多久,那门又开了,青年坐直了身体,望着门口。只见那人端端正正地出来,又将平安打量了一番,道:“老先生只见故人之女。你随我进去吧。”
      平安回礼,跟着那人进去了。那人也不知怎么回事,一路上对她各种不满,直见到了云老先生,方才有所收敛。
      草庐简朴,云老先生年纪大,如今爱种些花花草草,平安见到他时,他正在给一个苗圃除草,听见来人,将手里的杂草扔了,指着旁边廊下的蒲团示意平安过去坐。
      老先生净了手,叫人都退下,走到平安身前,平安行了晚辈礼,便站着任由老先生打量。
      “长得像你爹多些。”说罢按着平安坐下,又道:“你那不靠谱的哥哥近来如何了?”
      “劳师公爷爷挂念,哥哥这些年倒是不怎么下山了,一切都好。”
      老先生点点头,问道:“你来找我,可是遇见什么麻烦事了?门外那人,是怎么回事?”
      说到这个,平安有些局促,将寻药之事隐去不说,只道自己下山寻访旧友,路上伤口感染,又染上风寒,发了高热迷迷糊糊被人盗了银钱。
      老先生听完便训斥道:“行走江湖,竟如此放松警惕,我看这银钱你也别要了,去人铺子里以工抵债吧。”
      平安转了转眼珠子,过去搂着老先生的胳膊,腻道:“我原也是这般打算的,可孙女儿那朋友身有旧疾,耽搁不得啊。爷爷,您就帮帮我吧。”
      这声爷爷喊得颇有水准,老先生有两个孙子,唯独没有孙女,当年李大郎托付一双儿女时,他曾提过要把平安带去草庐,无奈那时候平安尚小,朱氏没舍得。后来大郎夫妇先后身死,李泰之远走,她又叫云峥收做了徒弟,便不好再提了。
      老先生被这一声儿爷爷喊得很是受用,伸手摸了摸平安的头顶,笑呵呵地说:“难怪云峥那小子疼你呢。”顿了顿又感叹道:“说起来,你奶奶当年也是飞云阁最受宠的。”
      平安这才想到,是了,按父辈算云峥是她师伯,按祖辈算,云峥竟是她隔了几房的表舅!这猝不及防的亲戚关系,她只觉心里仿佛被扎了一刀。
      心口在流血的平安扯出一个笑来,想起自己那从未露过面的奶奶,更觉难过起来:“我那奶奶现在也不知道在哪儿逍遥呢。”
      老先生叹了一口气,低头看了看平安,只觉这两兄妹当真可怜,于是拍了拍她的背,道:“那老太婆不知道心疼儿孙,师公爷爷疼。”
      平安忽然有些罪恶感,她与老先生见面的次数不多,对他的了解仅限于飞云阁内的口口相传,那声师公爷爷原是临时起意,如今见老先生待她之心当真,心里不免忐忑。
      她坐直了身体,看着老先生,犹豫道:“师公爷爷,我、”
      不料老先生似是知道她要说什么,摆了摆手,道:“你奶奶那个人,面冷心热,一生向往自由,当年死活要同你爷爷走,气的师父要与她断绝师徒关系,后来她生下你爹,害怕自己东奔西走的养不好,把你爹往我这儿一扔就没了信儿。你爹长大了也是个守不住的,娶了你娘,脱离了门派,后来出了事,唯一可靠的,还是这里。”
      平安安安静静地听着,她知道云峥调查过岷山旧事,那场火不仅是匪患,父亲也一定知道,所以没有任何犹豫,悄悄将他们送到了祈云山。
      “你奶奶很优秀,若早生个几百年,是可以和开派祖师相提并论的。当年师父把她当继承人培养,我们师兄弟几个尽管知道她不愿意困在飞云阁一辈子,可都拿她当作继任阁主对待,以至于后来她离开飞云阁,走得是那样决绝。”
      老先生从回忆里回过神,对平安说:“你无需觉得过意不去,论起来,这都是陈年的因果。”
      听了这一耳朵陈年旧事,平安心道:老阁主和云峥对寻找她奶奶一事如此在意,竟是有这个原因在。
      这世间之事,往往就是这般牵绊。恩恩怨怨,谁说得清呢?不过是一盘烂账罢了。
      平安道:“奶奶若是心中怨怼,当年也不会来找您了。师公爷爷不必记挂在心。”
      老先生闻言先是一愣,随即慈祥地笑了:“你奶奶也同我说过的,是我执着了。孩子,你也是个好的。”
      两人说开来,又恢复了一派祖孙慈祥。
      临走前,老先生突然想起一件事来,对平安嘱咐道:“你在岳州的言论,引起了不小的动静,现下正是乱的时候,你又独自下山,切记不可同人起争执,不要露了身份。”
      想起方才那人待她的态度,平安恍然大悟,忙道:“原是我的错,不想连您这里都受了波及。”
      老先生摆摆手,道:“无妨,蜀中民风开放,倒不曾有什么大乱子。”
      平安终是惴惴,待辞了老先生,再见适才那人,难免更加客气了些。
      出了门,那青年仍在驴车上打盹,平安上前,将人喊醒,付了欠款。那青年收了钱,揶揄道:“看来你要求的事没求成啊,没关系,好歹有了回去的盘缠。你要回锦官城吗?我可以载你回去。”
      平安想了想,道了声谢,问道:“你可知哪里有集镇,名字里带个青字的?”
      青年认真想了想,道:“这集镇可多了,带青字的,倒没听说过。”
      平安有些失望,又听那人道:“你要是要打听消息,锦官城里倒是有个好去处。”
      那青年拉着平安回锦官城,将她拉到一处破旧的宅子,道:“诺,就是这儿了。”
      平安下车,看着门口几个叫花子,一脸震惊。
      “你可别瞧不起他们,他们走南闯北,什么样的地方没去过?前几年锦官城里来了一群叫花子,为人仗义,又消息灵通,在本地可是小有名气,如今已然自成一派,叫做丐帮。”
      乍一听这名号,平安差点踩着自己的脚,一句“降龙十八掌”险些脱口而出。
      那青年奇怪地看着她,她只得稳了稳神,正正经经道了谢。青年受了,赶着驴车走了。
      门口的乞丐们看着平安走近,互相看了一样,便有人开口问道:“女侠要买什么消息?”
      还挺有范儿。
      “我来打听一个地方,诸位可知道蜀中哪里有集镇名字里带青字的?”
      问话那人想了想,道:“那可多了,女侠可有个具体的范围?”
      “范围?大概在祈云山附近吧?”想了想又道:“那儿也有山,但是不高,集镇外头有座破城隍庙。”
      那叫花子乐了,道:“您这说了和没说有什么两样么?”
      一众叫花子都笑了,平安又想了想,问道:“那你们走南闯北的,可曾遇见一个跛脚的大胡子?他姓齐,也是、是你们的……”他她想说也是叫花子,可又觉得当着人家的面这样说不太好,一时词穷。
      见她如此,那人颇觉好笑,问道:“原来是要找人,那我得问一问了,你是他什么人呢?”
      平安道:“他是我三叔,几年前走散了。”
      那人笑:“走散了?那你倒是混得好。”眼里分明露出不信的神色来。
      平安哑然,只好又道:“或者寻一个叫水生的也行,他今年,约么20岁。”
      几个叫花子突然噤声了,那个问话的打量了平安几眼,略想了想,问道:“你叫什么?”
      平安心道:怎么丐帮的规矩,买消息还要实名的么?
      见她犹豫,那人站起来走进了将平安细细看了看,迟疑道:“你,是城隍庙的那个假小子?”
      平安犹在思考假小子是怎么回事,旁边的叫花子都围了过来,看着她小声讨论起来:“是有点像啊。”“确实像。”
      被人围观到底有些难堪,平安正要问话,身后传来一个声音:“你们这是干什么?不要闹事。”
      平安回头,只见一个青年立在身后,身量颀长,一身粗布衣裳倒是干净。只听那几人叫道:“来得正好,快来看看这是不是你在找的人。”
      那人眼光落在平安脸上,四目相对,两人具是一愣。
      有一句话说得好,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平安此刻一阵狂喜,冲过去便是一个熊抱,喊道:“我可算找着你们了!”
      水生手足无措,耳根子都红了个透,几个叫花子在旁边起哄,他赶紧把平安推开,红着一张脸道:“你、你怎么,你、你注意些。”
      平安被推开也不觉得尴尬,反而又拉着水生问道:“三叔可还好?”
      水生看着平安,也是喜不自胜,天知道那天平安不见了,他有多害怕,他着急忙慌拉着三叔去寻,三叔却说平安是叫人迷晕了带走的,等三叔找到曾经关过平安的破房子,已经是好几天以后了。
      “三叔就在里面呢,我带你去见他。”
      水生由着平安拉住他,几人热闹着望宅内走去,待进了门,平安被门内的情形吸引,这才松开手。
      这所宅子外面看着破烂,里面却是整洁。水生带着她穿过空荡的前厅,绕过一片乱石林立的园子,来到了一处院子,水生说:“这原是一处鬼宅,三叔带着我们整饬了一番,倒也能住。”
      平安看了看,这里虽然破旧,但的确是个遮风避雨的好地方,于是道:“极好极好,只是你不害怕吗?”
      水生脸上刚退下去的红潮又爬了上来。他小时候极为胆小,不想平安竟还记得,一时既觉感动,又觉尴尬。“三叔说,鬼神之事都是自己吓自己,没什么可怕的。”
      平安点头,便见水生推开门,道:“三叔近年来腿疾越发严重,不大出门了。”
      三叔正躺在门廊晒腿,听见动静,半睁着眼看着门口。
      “三叔!”水生还没来得及说话,平安已经喊了出来,她跑过去跪坐在三叔身边,弯着腰看着他,道:“猜猜我是谁?”
      水生看着平安的模样,便觉得今日这日头也不大了,实在是个好天气。
      齐三叔睁眼猝不及防地看见一张脸,险些被自己的口水呛着,摸索着朝旁边挪了挪,坐起来,一双眼睛蓦地露出一丝精光,半响,才道:“竟然是你。”
      平安兀自高兴,水生却是有些奇怪三叔的反应,只见平安又凑近了些道:“是我呀!我没有想到当真能找到你们呢。”
      三叔驻着一根木棍,平安赶紧伸手要扶,却被他不动声色地避开了,问道:“你怎么找到这里的?”
      平安不觉有他,道:“我不大记得那个集镇在哪里,刚开始一直瞎问来着,后来我腿上的伤不大好,便坐了船来这里寻大夫,听人说这里的丐帮消息灵通,便想着来试试,谁知道竟是你们呢。”
      “你腿受伤了?严重吗?”水生看着平安,一路过来,他竟没有瞧出来。
      三叔也看着她,她说:“不严重,只是我出来的急,伤药没带够。”
      水生便觉着奇怪:“怎么不等伤好?出什么事了?”
      平安嘿嘿一笑,道:“我犯了错,逃出来的,不紧着溜出来,等着被关上一年么。”
      不料三叔突然将拐杖一杵,吼道:“胡闹!”
      不仅平安,水生也吓了一跳,又听三叔道:“你不要以为自己有些功夫,这江湖就可以随便闯了!”
      三叔这一嗓子,让她无端想起了云峥,她瞅了瞅三叔的神色,嗫嚅道:“以后不敢了。”
      水生笑了,将人引到屋内坐着,道:“三叔这是关心你,这么久没见,同我们说说你这些年都在哪里?当年到底怎么回事?”
      只见三叔松了松神态,平安道:“我可冤枉了,叫人捉去冒充大小姐,幸好后来有机缘,我寻了机会逃出来了。”
      这头三叔哼了一声,到底没再说什么。
      平安问道:“对了,你们怎么到这里来了?”
      水生有些不好意思,这头三叔看了他一眼,将这些年的经过细细讲了,末了哼哼道:“这小子非要找你,后来不知道听谁说,人贩子卖丫头一半卖往大户人家,一半卖往花楼,这不,我们便一路循着到锦官城来了。”
      三人叙起话来,平安听得认真,心中又暖又酸,到了午时,院子里陆陆续续来了些人生火造饭,平安抬眼望去,见到几张熟悉的面孔,鼻头一酸,回头对三叔说:“我、我竟不知道这些,我该早些来寻你们的……”
      又想到自己这些年的情况,心里生出极大的愧疚:“对了,我记得三叔你曾说过,你的腿需要一味药的,你告诉我,我去求药,怎么也要把你的腿治好。”
      三叔一时感慨,半响没说出话来,门外的几人听见,纷纷围了过来,水生道:“我年初去过了,只是他们把山门关的紧,我们连人都没见着。”
      有人道:“我觉得他们就是看不起我们。”
      水生摇头,道:“别胡说,往年常有人去求药,也许是我们去得不是时候。”
      平安奇道:“那是什么地方?规矩这么大?”
      水生道:“你听说过祈云山吗?”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1章 第 31 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