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7、强忍丧子痛 ...

  •   阳光西斜的午后,在凤翔歧王府中,当昏厥的前唐平原公主李檍悠悠醒转过来时,她躺在属于她自己与宋侃卧房内的大床上。虚岁十三的霓儿坐在床沿。

      “娘!您终于醒了。”霓儿满怀关切说道。

      “霓儿!”李檍喊了女儿一声,并且在床上坐了起来。她觉得自己方才必定是做了一场恶梦,就怔怔问道:“娘是不是睡了很久,睡过头了?看这天色,像是下午了呀!是不是?”

      “娘!”霓儿忽然哭出声来,呜咽道:“您刚才,并不是在睡觉,而是昏过去了,被爷爷骂昏了过去。”

      “什么?”李檍震惊,颤声问道:“这么说,娘并没有做恶梦?你爷爷真的痛骂了娘?那,你弟弟———?”

      “小弟弟他,生病、发高烧,没几天就去了!”霓儿抽噎着答道。

      “天哪!”李檍如遭雷击,放声哀喊,险些再度晕倒,却勉强稳住了自己。

      “爷爷怪娘,没留在家照料小弟弟,要把娘赶出家门!”霓儿哽咽道:“我去求爷爷,可爷爷听不进去。爷爷说,看在爹份上,今天暂且让娘在王府喘口气,不过明天一早,娘就得离开。”

      “好吧!”李檍硬是忍着锥心之痛,逞强说道:“那么,以后你没有娘在身边,可要好好照顾自己!”

      “不!”霓儿立刻坚决回道:“我要跟娘走。我已经对爷爷表明了,如果爷爷不让娘回来,霓儿就要跟娘一道离去。爷爷气炸了,吼叫他也没有这个孙女!”

      “霓儿!”李檍蹙起了浓眉,略带焦虑劝道:“你还是留在歧王府吧!为你的未来着想,留在歧王府,对你比较有保障———”

      “我不要!”霓儿含泪嚷道:“我只要跟娘在一起!”

      李檍听了,不由得大恸,将霓儿拥入怀中。母女俩抱头痛哭...

      窗外天色渐渐由晴蓝转入昏黄。李檍哭干了眼泪,才黯然问道:“娘很想看看雷儿,他埋在哪儿?”

      “我不知道。”霓儿照实答道:“爷爷不让我跟去看,长工他们到哪去埋雷儿。爷爷告诉我,婴儿夭折不吉利,不能办丧事、不能进祖坟,也不能立碑,只能尽快草草掩埋。”

      李檍听着,记起了母后提过类似的早夭儿葬俗,自知怪不得家翁这种做法,唯有咽下满怀悲痛...

      “爷爷还叫人把雷儿的小衣服、玩具通通烧了。”霓儿黯然补充道:“我好伤心啊!小弟弟一下子就那样没有了,什么也没有留下来,好像他从没来过这个世界一样。有时候,我忍不住怀疑,我是不是真有过一个弟弟?为什么,他来去匆匆?为什么,老天爷要那么快把他带走?”

      柔弱易感的霓儿替习于坚忍的李檍道出了心声!李檍也想问苍天:为什么要把不满周岁的雷儿收回去?为什么,母子一场的缘份如此短促?然而,李檍并未喊问出口,只是伸手轻拍霓儿单薄的背脊。即使在饱受丧子伤痛之际,李檍也要扮演抚慰女儿的强者。

      在夕阳西下的时刻,歧王李茂贞的正妻刘氏心软,派遣丫鬟送来了青葱羊肉汤饼以及四碟小菜,给李檍、霓儿母女俩充当晚餐。李檍与霓儿都吃不下,只喝了一些热汤。然后,霓儿去自己的卧室整理行囊,拿到母亲的套房来,准备当晚跟母亲同床,次日随母亲出府...

      次日早晨,母女俩各骑一大一小两匹马,从后门驰出了歧王府。曾经,李檍迫使天性胆小的霓儿必得学会骑马,想不到,果真有一天派上用场了。李檍转念至此,不由得暗自感慨...

      母女俩前途茫茫。所幸,李檍经历多了大风大浪,早已养成了处变不惊的习惯。李檍稍加思索,就决定带霓儿前往故都长安。从凤翔到长安的路途并不太远,八到十天之内即可到达。李檍考虑带着霓儿在外飘荡的安全问题,自然要选一个较近的目的地,尽量缩短旅程所需时间。

      何况,长安是李檍的出生地,也是霓儿在胚胎时期最初孕育之处。不过,李檍要带霓儿回长安,除了怀旧以外,还有一个较为实际的目的,就是要挖出埋藏在故宫地下的宝物。虽然,李檍可想而知,这些年来,大明宫遗址必然经过多次挖掘,但是,只要还能找到一两样尚未被盗走的宝物,就够母女俩餘生吃喝不尽了。

      此外,李檍自认不幸中的大幸是,自己目前手头并不缺钱。这主要得感谢张贞娘给的五百两银子。省吃俭用的母女俩借住永慈庵时期只花了不到五十两,就收到了宋侃寄来的五十两银票,再过了不久,又让宋侃带回了凤翔歧王府生活,从此一切费用皆无须自掏腰包。纵然最近为了寻找宋侃,而单独跑了一趟洛阳,不过扣掉旅费支出,存款还是有四百多两银子,加上母后留下了许多珠宝首饰,可备不时之需,母女俩要在长安落户,应当不成问题。

      当时的长安属于朱梁的大安府。母女俩恰好于贞明二年(西元916年)的佛祖诞辰,亦即阴历四月初八(阳历五月十二日)抵达。李檍简直难以相信,眼前朴实无华的小城就是记忆中辉煌无比的大唐京城!

      原来,自从朱全忠逼迫大唐皇室迁都洛阳,并大肆拆毁长安建筑之后,长安城的外廓城墙逐渐衰垮风化,变得破败不堪。于是,朱全忠派驻长安的佑国军节度使韩建干脆下令拆除残餘的城墙。

      至于原城外东北角仅剩断垣残壁的大明宫遗址,韩建也完全放弃了。韩建只管整修原城内北部太极宫遗址周围的宫墙,作为新城的城墙。这样一来,新城只有唐朝长安城面积的十六分之一!

      尤其令人感叹的是,重修的长安小城就位于太极宫遗址!只不过,太极宫原有的琼楼玉宇一概荡然无存,皆化为一户又一户新建的寻常百姓家...

      同时,李檍居住过的大明宫遗址已变成了城外东北方的一片废墟。唯有原属大明宫御花园的太液池尚存,池水依旧清澄。

      李檍清晰记得,十二年前伴随母后,指挥掩埋沉重或易碎的皇家宝物,其中有很多就埋在太液池畔。因此,李檍带着霓儿刚在长安新城住进了客栈,随即雇用了两名工人,一连几天,趁夜晚出城,去挖翻太液池周边的土地...

      这些夜晚,李檍都女扮男装,亲自监工。她随身携带夜明珠,作为照明之用。每次她看到工人似乎铲到了某样东西,都顿感兴奋!偏偏,结果出土的都是植物根茎或小动物骸骨,使得她大失所望!看来,掩埋于太液池边的宝物,早就都被别人挖光了!

      两名工人沿着太液池的不规则形状边缘挖遍了,毫无所获。李檍只有放弃了。

      找不到故宫宝物,日子也照样得过下去!李檍暗自感叹着,打消了寻宝的念头,专心找房子。她尽快在城西租了一户小小的民宅,带霓儿从客栈搬了过去,也雇了一名姓丁的大婶每天来一趟,帮忙做一些母女两人都从未做过的煮饭、洗衣、打扫之类杂务。

      住所一旦安顿好了,下一步就是要找出一条谋生之道,以免坐吃山空。当代妇女职业以纺织为主。偏偏,李檍、霓儿母女俩都只会最基本的缝纫,既不会绣花,一般针线活儿也都做得不够细巧,不太拿得出手,倘若要用来赚钱,恐怕没人看得上眼。因此,李檍暗忖:大概只能开一家小店,做个小生意了。问题是,要做什么生意呢?在长安新城要卖什么,才不愁乏人问津,也不怕亏损本钱?

      为了确保选对商品来卖,李檍带着霓儿到处逛商店与市集,等于考察,看看哪些种类的货物销路较好。于是有一天,母女俩来到了长安新城的北市。

      北市靠近新城北面城墙。从北市可以望见仍然名叫玄武门的北门,亦即原属太极宫的后门。玄武门内的广场曾是玄武门之变发生的地点。换言之,在李檍当前驻足的北市,过去曾有一天上演着血流成河的厮杀...

      李檍眼看北市的摊贩们忙着招揽顾客,不禁心想:这些未受教育的小贩们必然皆不知,他们置身于唐太宗发动血腥突袭、夺取至高皇权的同一个地点。相隔两百九十年,气势磅礴的宫殿广场居然变成了氛围扰攘的杂货市场...

      慨叹之餘,李檍也不由得忆起了自己曾经再三举出祖先唐太宗作为成功范例,勉励仇敌朱温之子朱友珪设法篡位...

      回首前尘,李檍真有恍如隔世的感受!

      就在此时此刻,李檍忽然想起来:太极宫玄武门外原本连接着大明宫的西内苑,而大唐皇室东迁洛阳时,由于大量沉重的藏书不好带走,就把大多数藏书都埋在西内苑的土地底下...

      那些书籍还不至于被人挖走吧?李檍推测:书籍的价值,需要有学问之人才看得出来;若是文盲挖到了书,八成也不会拿走...

      李檍想到了当代民众以文盲居多,就又找了两名工人,夜间前往玄武门外已化为一片荒芜的西内苑遗址去掘土。这一次,总算皇天不负苦心人,挖出了一箱又一箱书籍。等到工人用推车把所获都载到了李檍与霓儿母女俩的住处以后,李檍逐一打开箱子,大略清点了一下,发现总数应有上千本!

      繁多的书籍带给了李檍一个实惠的构想:何不开一家书肆(类似后世的书店)?根据这几天逛街所见,长安新城内尚无书肆,这会是第一家,而独家生意总是比较好做。况且,书籍来源免费,进货不用花费本金,也就不必担心赔钱。另外还有一个好处是,顾客都是读书人,大概不会有地痞流氓到店里来找碴!

      李檍打定了主意,不久即在城中心开了一家书肆,取名为侃悦堂。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7章 强忍丧子痛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