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莫泊桑 ...
-
这本书也是我在逛国家数字图书馆App时偶然遇到的,可以这样说,如果《骆驼祥子》是我在2020年的幸运,那莫泊桑《短篇选集》就是我在2021年的幸运了。
很久以前,早在我听完这本小说的时候,我就想写一篇读后感。
但我一直没有自信,因为我不觉得我已经完全理解并记住了小说内容,毫不掩饰的说,我到现在都记不住那些文章片段的名字,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文化的差异,对于那些长长的莫名其妙的名字,对习惯中国名字不过简短的两三个字的我来说,那篇小说里的莫名其妙的长长的外国名字我是不可能记住的,就是现在如果我试图我想起它们,我就有一种我的脑袋里面爬满虫子的毛骨悚然头疼感,这也是我习惯逃避学习英语的原因,看着那些东西就恶心反胃。
莫泊桑的小说可以说是我看过的那么多书里面最合我胃口又最有世俗价值的书,我的形容可能有些不太确切,但可以这样说,让我这一个喜欢看言情的庸俗套路之流小说的俗人,喜爱上他的小说,这无疑是不可思议的,也从侧面证明了他的伟大,雅俗共赏的伟大。
我不知从哪里说起,我不敢乱说,我怕我说的不对,他的作品在我心中有很重的地位,虽然说我粗糙的语言也不能损害到他的伟大,但我依旧会害怕从我口中说出的浅显的并不精彩的话语会让读到我文章的人对他的作品产生反感厌恶之情,甚至因为在我这里得到的不好的阅读体验,从而与他的优秀作品失之交臂,那将是不小心读到我文章的人多么大的损失,也是写下这篇文章我多么大的罪孽啊。
越是害怕,越是不敢去写,我甚至有种重新去听他一遍边听边做笔记的想法。我是可以这么做的,但是我不愿意这么做。不是因为懒,是因为强迫自己去听一个东西和因为自己喜欢而去听一个东西所带来的体验是不一样的,如果硬是要我去那样做,我也是能做到的,但是我怕,我怕那样做之后我的心中可能已经没有了对那作品的无尽热爱,只剩被强迫做一件事的怨恨和厌烦,就像是你明明吃不下或者不想吃,却被人硬塞食物堵住你的嘴卡着你的喉一样,想想就烦躁不安。
我决定不那么做了。
我对他的作品的喜爱是因为他给予了我接近灵魂触动,而不是他的写作技巧多么的高超,他的设定多么的惊世骇俗,他的想象力多么的丰富,当然,虽然说这些优点他都有,但打动我的是他文字里迸发力量;如此,那些外物反而显得不值一提了。
最开始在我发现他并惊叹他文字力量的时候。我想到了我们中国伟大的作家鲁迅先生,我暗暗的给他下了个定义,那是外国的“鲁迅先生”吧。我对莫泊桑不太了解,直到现在也依旧不了解,我不知道他和鲁迅是否生在同一个年代。或者早一些或者晚一些,或者压根他俩就不认识,或者他们是思想上的师生一脉相承,我想过很多可能。那都是我不学无术无知的猜测,却确确实实给了我一些快乐,能认识他们能有幸拜读他们的作品,这让我感到无限骄傲和幸福。
说真的,我喜欢的是他们的作品,却不太想去认识他们。套用我以前看到的一个简短对话,是一个作者回信给想要见他的读者说的:你吃了一个鸡蛋,感觉很好吃,为什么就一定要去见下这个蛋的母鸡呢?对我来说。我喜欢一个作品,不一定非要去喜欢那个作者,我知道他的名字已经很不错了,更多的是我看过就忘,只记得作品片段而不记得名字的作者。
闲话就先到这里吧,我们来谈谈这个作品本身。
从这个书的名字可以看出这只是一个小说的选段,而不是完整的作品,也可能是完整的作品,只不过每篇都很短,毕竟我并没有看过完整的作品。
相比于鲁迅先生,莫泊桑的作品里面选材很广,我之前猜测可能是因为两个作者所处国家的社会背景不同。从莫泊桑的作品来看,他的作品放在中国现代文学出版上可能会被禁或删减,因为里面有一些比较血腥敏感低俗的人物描写,有,但并不过分,可就算是这样,却也让我在现代文学出版背景下生长的,看到有些不适,在创造和谐上,中国做的有点“太好了”,就像有些国家的“政治正确”。中国的出版太干净了,干净的只剩讽刺,那些坏人子弟,引人沉迷,使人堕落的东西可从来没有消失过,却也从来没有人去管他们,我并不是说去禁止那些不好的东西是错误的,只是有些可惜,国家没有能做的十全十美。
因为莫泊桑作品题材选的非常广,也能给人带来了更多的体验,所以对我来说,它相比于鲁迅先生的作品,更加的鲜活,更加朝气蓬勃。
我看见他的题材里面战争背景占了一定的份额,剩下的有写女人的,有写可怜人的,有写生活的,有写爱情的,有写让人毛骨悚然的人性的,等等。
徘徊了几天,我依旧没有写出一个像样的东西,直到到预定日期自动发表,我也说不出一句话,我得承认,我尝试失败了。我是不会讲故事的,这我从很久以前就明白,就算是复述,我的复述也常常带有个人感情,我本不想这样的,如果可以,我也想成为一个优秀的讲家。
现在让我头疼的是,我该怎么办?
我已经羞愧的无地自容了,更不敢在厚颜无耻的写些什么。现在想来也只能说些闲话,凑凑字数了。
如果可以,我并不想这样的。
这次的失败,很使我认识到没有文化的悲哀,可悲到想喜欢一个东西都没有办法表达出自己的喜爱,这就使我仿佛感觉到失去了喜爱的权利。
回归正题。
这次失败,归其原因我认为可能是因为我对他的作品还没有倒背如流,所以回想起来常常会怀疑我印象中的那个人物是否在我知道的那个章节里,浑浑噩噩的闹不清楚,我就只能讲感觉了。
莫泊桑的作品,都是悲剧。在以前我是不看悲剧的,因为我害怕悲剧会降临到我身上,有时和他们不期而遇,我小心总会避开他们,不去听,不去想,仿佛这样我就能幸福安乐的过完一生。
现在呢?尤其是看了莫泊桑的作品以后,我才发现,悲剧是伟大的。
悲剧的伟大在于使人动容,使人落泪,死人为他心痛不已,所以当现实中悲剧上演的时候,人们有了另外一种不一定对自己有利的选择,这本是不合常理的,但当事人却觉得本就该如此,并不是天生的善良,而是为了心中那么永不磨灭的遗憾,那些遗憾来自于生动的悲剧。
比如说我听到的两则莫泊桑写的关于爱情的故事,就让我从中体会到了这种味道。
故事的主人公名字一般我都记住,但莫泊桑有在名字后面加大叔或大妈的称呼,我就只管去掉名字,直呼大妈或大叔。
故事的主角大叔是一个做脏活累活的人,他经常在做事的时候向人抱怨,自己行为的辛苦,别人就问他为什么不换个工作,他便回到因为自己有十几个孩子要养。说起孩子,他就提起了自己的执念,他说他不会阻止孩子们的爱好,孩子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和谁结婚就和谁结婚,爱好是阻止不了的,要不是当初父母阻止了他的爱好,他现在也不至于做现在的脏活累活,他至少也能跟其他人一样能当一个工人,于是他开始讲起了自己的爱好,那是他年轻的时候,他喜欢去码头看鸟儿,一个个关在笼子里面大小形态各异,五彩斑斓的鸟,一次意外,他看见了一个黑姑娘,当时他的注意你就从鸟儿上被那姑娘夺了去,慢慢的,他们相识,他发现那黑姑娘身上有本地女子一样的美好品格,也就越发的爱那个姑娘,爱到要娶她的地步。他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那个黑姑娘,那个姑娘很高兴。但悲惨的结局反复早已注定,他向姑娘强调自己不能忤逆父母的意愿,但他愿意回家去说服父母。父母见他回来很高兴,当他向父母说起自己将要娶一个哪里都好,唯一缺点就是皮肤不白的女人时,他的父母吃惊仿佛听见他在说要和一个魔鬼结婚,在他的一再哀求下,父母同意见一见那个黑姑娘,可在乡亲们看见黑姑娘仿佛看什么怪物的眼神下,他们下了决定,不留余地的拒绝了儿子想要与黑姑娘结婚的请求。在那以后大叔消极了下去,对什么事情仿都没了兴趣。从自身的经历中,大叔总结出了人生的苦痛经验。从这悲惨的故事中,也给了我们读者一个选择题。当大叔所经历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时,你要怎样去做?
虽说作为一个旁观者,能看见大叔的悲剧,并不只在于他的父母的反对,更多的是他自己没有争取,当时年轻的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失去的是什么,等他老的时候明白过来,却一切都已经晚了。如果再给他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他会怎么选呢?
至少我是做不出选择的,我想象不出有那么一天我不顾一切的反对和一个周围人眼中的异类结婚的场景,我也想像不出我的孩子去娶一个异类的场景,但人总要有取舍,所以总要去做选择。当事情没有真实在您的时候,我是做不出选择的,原谅我的消极逃避,因为太过沉重,所以考虑要更多。
还有一个关于战争题材的故事,一个大妈的儿子去当兵,他的国家似乎打了败仗,侵略者住进了她的家里,是几个年轻的小伙,最初他们相处的很好,小伙温顺体贴,根本就不像是一个凶残的敌人可恶的侵略者。直到有一天,大妈收到了他儿子正玩的消息,她感觉天都塌下来了,看着家里那活生生的敌人和自己已经死去的儿子,她眼里已经容不下任何东西,无论是宽容还是爱,她有预谋的计划着,她问了几个小伙的家庭地址,给了他们更多的干草,然后在他们睡觉的时候一把火将他们烧死。敌军将领来了,大妈痛快地承认了自己的所作所为,并要求在军队寄给那三个以死亡的小伙加你的信件时提到自己,要求提到是自己杀了他们,大妈想要对方的父母也体会一下失去孩子的痛苦。
这无疑是个悲剧,这是我思考战争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除了痛苦和死亡,什么也没带来。大妈可恨吗?这毫无疑问的,在前一刻,她才跟三个小伙如家人一般亲热的相处,下一刻却亲手放火,将他们活生生的烧死,不顾他们的哀嚎,静静的看着他们死亡。这与我们是属所传送美得有点相违,但却意外的真实。可怜的小伙子没有一点防备,在看见大妈时他们温顺体贴是不是因为想想起了在家中年迈母亲,可他们却恰恰死在了这位不久前还待他们如母亲一般慈祥的大妈手里。大妈的和蔼慈祥也许恰好是将心比心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遇见对他们宽容和蔼的人吧!儿子已经死了,所以一切都不重要了。她不知道去怪谁,她只是想要有人跟他体会到一样的痛苦,所以他让远方苦苦等待的三个小伙子的母亲。也失去了她的孩子,他的目的并不是报仇,而是想要人体会这种心情。如果这件事是发生在我们身上,无疑是非常可怕的,但是作为旁观者却令人十分动容。
如我在思考战争到底给人带来了什么一样?
这也许就是莫泊桑的伟大吧。
比起我国那位专门写丑的作家,莫泊桑在震撼人心之余给了人们片刻的喘息,让人们有时间去思考,“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那位只写了无尽黑暗的丑恶,看不见一丝光明。有时候我都在想外国给他诺贝尔文学奖,是不是想黑我们国家?那些文学中丑恶的事件给了外国人予种族优越的荣誉感,至少我是不想看第二遍的,没有一点光明的世界啊,显出如星星一般璀璨的莫泊桑作品啊!永垂不朽!
一个东西有没有用,要看别人能从中得到什么,莫泊桑的作品会让人去反思故事中的悲惨情节,从而使人变成更好。
这不是一个很好的作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