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他们三个,雯雯、童童和彬彬,最喜欢的男明星是五月天,最喜欢的女明星是陈绮贞。所以,当他们认识,要建一个微信聊天群。雯雯提议,就叫“三五陈群”。
可不是,三个五迷和陈迷的聊天群嘛。
刚开始,只有雯雯和童童。
再说具体些,这个刚开始始于五年前一场陈绮贞的新专辑签售会。
童童恰好排在雯雯身后。当雯雯和偶像握手,就帮她抢拍下一张珍贵的偶像合照。
自然而然的,两个女孩子做起朋友。
她们都是本市人,虽然一个家在武昌,一个家在汉口。那年都二十岁,大学二年级,又都单身,就有大把时间一起玩乐。
别的女孩子约会,无非是购物跟吃喝。她们也干这些,却还有两个特别项目。
一项是走南闯北,追五月天和陈绮贞的巡回演唱会。
大学时代,时间不成问题,大不了旷几节课。钱包是大问题。所幸两位偶像的演唱会不太密集,买最便宜的山顶位和火车票,勉强可以应对。
另一项呢,日常得多,也经济得多,她们称之“扫街”。
每逢好天气的日子,各跨一台胶卷相机——分别是陈绮贞也在用的LCA和尼康FM,搭乘公车跟轮渡,穿梭在三镇的大街小巷拍照。
陈绮贞不是用胶卷相机拍照还出了一本书吗。她们有样学样,拍照,送去照相馆做底片扫描,然后发布在当时刚开始流行的社交软件IG。
虽说一起拍照,一样的景致,两个人的照片各有不同。
童童喜欢拍全景、人物,类似城市风光明信片大而全的构图。
雯雯呢,固然喜欢拍照,但绝对不会学童童,为了取景拗角度就往地下躺或者拼命举高两手,肚脐露出来也不管。她主要拍细节,一朵花的特写,街边晒太阳的小猫咪。
对于拍照,童童更投入,也更有天赋。
雯雯更关注扫街时自己的形象。每次出门前都要仔细穿搭,什么裙子配什么样式的相机背带,都有严格要求。
童童常常连眼镜上的灰都不擦干净就来了。
毕竟,童童不是美女,甚至还有点难看,小眼睛,塌鼻子,再加上矮和胖,实在不适合女性化的装扮。干脆把头发剪到耳朵以上,衣服也挑中性的运动服穿,乍看还以为是个小男孩。
两个人手挽手走在一起,雯雯原本只是清秀,有了童童衬托,越显得水汪汪的大眼睛,瓜子脸,长身玉立,占尽风流。
不能说抱有恶意,但女孩子常常是一美一丑作伴。似乎这样的组合可以减少比较,有利于交结。
况且,非要比较的话,童童也不全是输。别的不说,每次扫街,雯雯连胶卷都装不好,必须有童童帮助。同时开通的IG账户,童童的粉丝已经过千,雯雯只两百不到。
两个人各有各的遥遥领先。再各据一边看对方,那分别就不那么触目,变得调和,可以互补。
既然雯雯这样美丽,扫街的时候,童童就要麻烦她当模特,指使她这般那般完成各种摆拍。
路人听见童童冲雯雯喊话,猪,头往左边偏一点!那样的张横、不客气,简直担心两个女孩子会当场闹翻。
雯雯嘴上自然要还击两句,心里却是高兴的。试问不留下照片,她这一身衣裳岂不白费。况且,这些照片发布在IG,总能获得很多的点赞。
扫街虽说是偶像领入门,支持她们拍下去的,也靠这些陌生的鼓励。
有人认可,拍得就多。拍得多了,水平自然进步。事情进入良性循环。一个辉煌的成绩,童童学校五十周年庆典发行的一套纪念明信片,选用了三张童童的照片。
这一年,雯雯和童童都面临毕业。
两个人都决定工作。
雯雯因为是英语系,签了一间双语幼儿园。幼儿园设在她家附近一栋新开业的购物广场里面,骑自行车过去只要十分钟。
童童学土木工程。女孩子去工地总是不便,况且也很少有施工单位愿意录用女同学。所以进入大四就报培训班,全力以赴考公务员。经过国考和省考,好歹考取本市一个街道办事处的岗位。
但不是她们常去拍照的那些老里份,远在三环以外,童童就要搬去单位宿舍住了。
离校前,雯雯约童童,把这几年的照片精选,做成画册,算是给彼此的毕业礼物。
想不到,画册做好,扫街也随之告一段落。
再想想,又很正常。初入职场,大家都自顾不暇,哪里还有心思扫街。
尤其童童,虽有耳闻现在的公务员不太轻松,结果却是想不到的忙碌,常常一个月休不了一个周末。用他们的话说,上面千条线、基层一根针,所有任务最后都要落在他们这里完成。
童童又是单位的最年轻,工作十有八九派给她做,每天进出办公室都得用跑。
雯雯的工作相对轻松。来上这双语幼儿园的孩子都有良好的家庭条件,整洁,可爱,每天带着他们玩游戏,顺便学两个单词,跟玩似的。
但是考核很多,除了园里每天的评分、每周的例会、月底的小结,时不时还要回上海的总部集训和考试。雯雯不是幼师专业出身,压力更大些。
总之,九月的一天,雯雯看到童童在IG和朋友圈发布转卖相机的信息,才想起自从毕业,她们已经三个多月没有扫街了。
雯雯发信息问童童怎么要卖相机。
童童说,眼下微单才是大势所趋,胶卷相机放着也是落灰,不如出掉变现。还劝雯雯也卖掉。
雯雯想也不想就拒绝了。
这里可以看出两个人性格的差别,童童更务实,雯雯更重情。这相机曾是她们多么重要的东西,就算不用,留作纪念也是好的,怎么能随便转手他人呢。
雯雯提议趁童童相机还在,去扫一次街。
童童觉得有道理,当即约在这个星期六。地点呢,就童童方便选在远郊的白沙洲,听说那里有好看的芦苇丛。
雯雯一早出门,先坐公车去童童单位,再打车去轮渡码头。
码头建在一处砂厂旁边。从车里出来,只觉得飞沙走石,有说不出的荒凉。
好容易等来轮渡,又找不到售票的工作人员。
两个人做贼一般上船、下船,到了沙洲。
不料芦苇才刚开花,远远达不到观赏的规模。无论全景还是特写,怎么拍也不好看。最后找到一处菜园,勉强冲里面碧绿的卷心菜按下快门。
童童手机响了。原来童童今天还有值班任务,是把值班电话呼叫转移到手机,偷跑出来。
这会领导打来安排工作,她们只得结束约会。童童回单位,雯雯回家。
这真是她们有史以来最失败的一次扫街。雯雯在公车站台等车,掏公交卡时摸到胶卷盒,是她担心不够拍,特意多备的胶卷。谁知今天统共就拍了两张。再回想起从前的好日子,雯雯就有点想哭。
童童再来约雯雯扫街,是在十月底的周末。童童告诉雯雯,现在才是拍芦苇的好时候——原来童童还记着上次失败的扫街,雯雯心头一热。明天下午两点,她来接她去白沙洲。
雯雯问,你用什么来接我。
童童说,你猜。
雯雯听出童童话里的自得,故意说,你背着我去考了驾照。
童童回答,bingo,恭喜你答对了。
这自然不是事实。第二天,雯雯来到约定的街角,看见一辆灰色小车。
先只看见驾驶位上男孩子的侧影,雯雯不禁有点紧张。又看见童童的小胖手,从副驾驶位的车窗探出来朝她招扬,这才从容了。
坐进车子后座,彬彬回头跟她作自我介绍。
怎么形容呢,眼前这个男孩子谈不上多么帅或者好看,但是舒服,小小的脸和五官,眼神清澈,衣着整洁简单。
雯雯看到他,不由得想起幼儿园门前那株姿态优美的大叶伞。
而看了彬彬,再看童童,雯雯不禁吓一跳。这个童童可真是邋遢呀,头发乱蓬蓬的不说,黑色运动夹克上居然还沾着头皮屑。雯雯简直要因为和童童同为女生而脸红了。
童童自己却丝毫不觉得不妥,一路叽叽喳喳,吵得人头大。还不好打断她。毕竟有彬彬在场,而童童说的又都是自己和彬彬的事。
雯雯正好奇,他俩怎么认识的。
原来彬彬就是买童童相机的人。
收到相机自然要试拍。你猜他去了哪里,他去了我家旁边的轻轨站,准备拍那里的夜市。刚好那天国庆放假,我从单位回家,一下轻轨,就看见他举着我的相机,不对,现在是人家的相机了,等在站台。你说巧不巧!
雯雯笑着点头。心里嘀咕,一个月前的事情,你现在才告诉我。
童童转过身去喝水,水还含着嘴里没有咽,就等不及地回头,这还不算呢!我上前打招呼,看见他书包上别着stayreal的徽章,我那天又跨着陈老师的帆布包,大家的身份都暴露了。不问不知道,陈绮贞的巡回他果然也一场不漏都参加了。今年五月天的电影包场,我和他还刷过同一个场次。哎哟,我当时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这次,雯雯没有跟着童童笑。那些演唱会和电影她也在场,童童却只字不提。
为什么呢?雯雯来不及想明白原因。又像是那原因太明白,不必刻意去想。她告诫自己,不要和童童计较,太计较,就不厚道了。
刚想到这里,码头到了。
印象中上次来白沙洲,路程十分遥远。今天有彬彬接送,才发现只消半小时车程。
也是从彬彬这里得知,轮渡是按车收费。难怪上次她们怎么也找不到卖票的人。
话说到这,雯雯和童童不由得对视一眼,有彬彬在真好!
他们建聊天群,便是在轮渡上的事。
本来童童已经给群取名“三个五迷和陈迷的后花园”。
雯雯说,不如叫“三五陈群”。
彬彬附议,这个名字更好。
彬彬话音刚落,雯雯捏在手里的手机震了一下。知道是童童修改了群名字,雯雯不看手机,只笑微微靠在轮渡栏杆,哼着陈绮贞的《秋天蒙太奇》。
三个人下了轮渡,直奔芦苇丛。
这次轮到雯雯不淡定了。因为童童和彬彬都从包里掏出一台微单。
原来彬彬买童童的FM,主要是作为偶像周边收藏,平时拍照都用奥林巴斯微单。
童童趁国庆也让彬彬陪她去买了一台。
雯雯不得不作出生气的样子,冲童童嚷嚷,好过分,你都不叫我!
如果不说点什么,童童该猜到她生气了。可是说出这话,才发现,自己真的很生气。
雯雯捏着老旧的LCA,假装认真取景,把他们两个远远丢开。
似乎是,那一刻低落的情绪和纷扬的芦苇丛、胶卷相机的怀旧风格正契合。把这天的胶卷送去作底片扫描,出了好几张满意的照片。
这意外的成功平复了雯雯的心情。恰逢十一月打折季,又以十分优惠的价格入手一台微单。
奥林巴斯是绝对不考虑的。余下品牌里,雯雯选择了外型相去甚远的索尼。
相机准备就绪,彬彬又总在“三五陈群”里邀约,周末去不去扫街?
雯雯自然有时间。难得童童也可以。于是扫街重新成为他们的日常。
所谓“三五陈群”的日子,便是从这个秋天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