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8、短评《良辰莫负》初印象 ...

  •   为什么不是那杯茶

      这文多次点开,多次又放弃,说不出具体哪里不好,却终究不是在下的那杯茶。

      《良辰莫负》的楔子寥寥只有几行字,颇有几分朦胧感,虽展现了作者的一定笔力,却着实看得人一头雾水。

      开篇第一章,对话流,借助对话交代了N多复杂背景……并且埋了无数伏笔,人物出场很突兀,交代信息偏多,有点乱。

      第二章,一开头看到淡定的莫良宵开始梳妆打扮,还以为会与第一章有所不同,然而紧接着后面继续对话流……又是无数的伏笔和背景交代

      再然后,第三章,终于不全是对话了,但依旧是大量的背景交代,和大量的悬念伏笔,出场人物无一不神秘古怪。

      于是,直到第三章,故事的主线内容,在反复的铺垫下显得模糊不清,感觉故事并没有完全被铺展出来。作者花了太多心思,铺垫了厚厚的前期准备,却让读者有些犯倦了。

      当然可以辩解为,这文想走的并不是简单的言情路线,而是试图仿照经典,陈铺慢叙,要的就是咬文嚼字的感觉。但是,如此来看,却又嫌各恩怨背景交代的不够突出太过平淡,叙述故事的语言不够精炼稍觉啰嗦。

      比如三章开篇处:江湖上的人都传说……江湖上的人都传说……商户上的传说总是很多……找一个老江湖,他会告诉你,江湖上的传闻多半是假的。譬如莫良宵……最最致命的一条是三个字——沈景辰。<---这一段乍一看整整齐齐气势宏大,看完却头晕脑胀。前文说江湖上的传闻多半是假的,于是后面再说的致命弱点究竟还可信否?用意何在?难免为了想要读懂文,在这些句子上耗磨了时间,反而感觉这些交代少了情感,失了气势,太过平淡。

      再如第三章末尾处:她一边坐的是念卿,另一边坐的是杨麻子,念卿正双手捧着酒碗猛灌,想来抓着她的是杨麻子。<---这句话,完全可以写:她身边坐着的念卿正双手捧着酒碗猛灌,所以抓着她的只有可能是另一边的杨麻子。身边一边一人,念叨一次就够,可作者呢,偏偏念卿杨麻子念卿杨麻子颠来倒去地念叨上几次,带着读者的视线一会儿看念卿,一会儿看杨麻子,下一刻又回到念卿,然后又再次去说杨麻子……

      兼之作者选择了第三人称全知性视角,转换频繁至此,多少就有些生硬感,文字缺了张力,故事少了代入感,让读者读得糙,看不懂,读得细,又难免嫌累觉得啰嗦。

      以上,是以不是在下的那杯茶,止于第六章。但毕竟文字还算通常,故事也讲得细腻又不局限于小儿女情爱,也许喜欢武侠言情的读者,会颇感喜欢也未可知。

      纯属个人之见,欢迎探讨。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