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8、普评《共和之路》 ...

  •   挑战极限的“文以载道”
      ——普评《共和之路》
      出评人:客栈碣石
      开宗明义,“文以载道”是赞扬作者不畏孤寂,屡败屡战坚持更新,最终完成了阐述自己共和理念的长篇作品。挑战极限是指《共和之路》无论在文笔、剧情设计、人物塑造,还是环境背景气氛上都硬伤连连,不断挑战读者承受力的下限,于是这篇小众题材文更是冷到了南极洲北冰洋。

      晋江的冷题材
      两名穿越者回到康熙盛世下的清初,试图以一己之力扭转历史轨迹,提早让共和新风吹拂华夏大地。一位走传统清穿路子,选秀、入宫、常伴君侧;另一位凭借高科技道具,尝试了从“法国式疾风骤雨的暴力革命”到“英国式相敬如宾的君主立宪”。充满理想主义热血的穿越少女们屡败屡战,可惜双双身死。——以上,即是《共和之路》的情节概要。
      老实说,它出现在晋江让我大跌眼镜。这种悲壮的、政治的、谋求强国的努力常见于起点、铁血等男性向书站。晋江是什么地方?晋江是女孩子做梦的地方。按照文艺理论书籍的论点,男性读者的诉求是征服,女性读者的诉求是情感。虽说女读者中不乏军事历史的爱好者,可毕竟是小众。
      鉴于作者在留言中流露出迫切的交流意愿,于是我诚恳地建议,对包含军事、历史、玄幻元素较多的书籍,另一些网站可能比晋江更合适。

      文笔:想说爱你不容易
      首先,文字啰嗦累赘,表达云里雾里,考验读者耐心。
      例子1:“虽然和宇文翼昭一起出去玩之前已经充分做好了应付各种可能的不可预料突发事件的心理准备,包括被严重损坏形象、被翼昭的张牙舞爪“误伤”以及被翼昭拖去玩各种诡异或者挑战我心脏极限比如说激光射击或者急流勇进之类的游戏,然而翼昭一向有着一种理工科学生中很少见的嗜好——不按常理出牌,比如说大白天去公园玩还要带着指南针和野外手电。于是,被她拖进那个被叫做“夏威夷旋风”的游戏设备中时,我和她身上还是不幸——也许对她来说也不算什么不幸——地发生了预料之外的突发事件。”
      超长句、句号频频失踪这类语法问题暂且不提,“充分做好了应付各种可能的不可预料突发事件的心理准备”,且问文字的精简性何在?“XX准备-XX游戏-XX设备-XX突发事件”,且问这些纠结成一团水蛇的句子,能让读者了然段落意思?

      其次,我可以理解作者对简单直白文风的追求。可直白风在新人手里容易玩成了白开水。不描绘服饰景物器具,我完全可以接受;不描绘人物,我勉强可以接受;不描绘正在发生的、令主角们紧张激动热血沸腾的场景,我也能勉强忍耐;可作者连对大时代背景都疏于描绘,我实在难以想象。
      举例2:“趁此机会,我低头端详起自己的全身来,顺便还偷瞄着旁边梳妆台上的镜子。看来翼昭不是夸张,即使是见惯了晋江上面对清代美女的描述,我也还是为自己现在的容貌稍稍倾倒了一下。现在看来,我的这个身体应该年纪尚小,虽然是个美人坯子,毕竟有些稚气未脱,长大以后应该算是倾国倾城的。我不由得有些想入非非:按照清穿的规律,这样的穿越往往都是出场没过几页就被所有的皇子贝子贝勒甚至皇帝本人爱上,而且都是些帅哥。”粗糙的描绘,既无法突出女主容貌的倾国倾城,后边的白日梦——被帅哥们爱上也显得毫无意义。这段描写与不描写效果几乎等同。

      再次,语言缺乏古代背景文特色。现代人穿越,使用现代思维无可厚非。可我不期待看到一篇从对话到描写都充满现代感的作品。
      举例3:我开口,轻轻地叫了声:“额娘。”贵妇人的身子一颤 ,突然拉住我的手:“菱儿,你……你想起来了?”我假装虚弱:“额娘,你是我的额娘,可是别的事情我什么都想不起来了,我是谁啊?

      剧情:大开金手指的RPG游戏
      穿越者初到清朝,不见惊讶不见适应期,顺理成章接受,更在时代都不清不楚的前提下,决定推行民主共和;五阿哥听了女主一句“谁说女子不如男”就大为折服;被帝王宠信的宫女轻易往来于宫内外,负责军队物资调度;(参见离评中的“行文篇”)。
      我本来对《共和之路》里“法国式疾风骤雨的暴力革命”、“英国式相敬如宾的君主立宪”兴致盎然,因为按照清初的蒙昧保守,这必然是一条充满荆棘、妥协、抗争和鲜血的道路。这也意味着无数高潮迭起——风流人物悉数登场,无数煽情镜头——仁人壮士抛头颅洒热血和无数亟待主角解决的难题。而我更期待主角在解决难题的过程中成长,一步步从满怀革命情怀的少女蜕变为手腕圆熟、信念坚定、不乏对底层民众关怀的卓越政治家或者军事家。
      这是许多优秀的同类作品所选择的路,也许作者会另辟蹊径,但无妨。然而当作者回避了那些政治变革必经的难题,或者直接将难题弱化,作品的感染力就不免大打折扣。连最为出彩的共和理念,在“顺理成章”的剧情下也显得黯淡无光。
      作者的使命,是塑造一个近乎于真实的世界,给读者身临其境感;同时,懂得规避读者厌恶的元素,即不要使笔下世界太过贴近真实。
      《共和之路》并未做到前者。过于简单化的难题处理,顺理成章到不可思议的剧情,使得故事成为一部攻城略地所向披靡的RPG游戏。
      最后,在剧情上,结尾的处理令我不吐不快。穿越者为自己的信念杀身成仁,高唱《国际歌》英勇就义,那镜头委实看得我感慨不已。可一转眼,作者安排那两位穿越者回归现代,并告诉我原来那种种努力、挣扎都不过是南柯一梦,刚煽起的热血迎头遭遇一桶冰泉。截取“十年盘点”中对穿越小说该种处理方式的批判:
      “那许多的波波折折,那许多的恩恩怨怨,怎么了结呢?正是能写出精彩写出高潮的地方,当然也是难写的地方,需要精心设计,需要合理铺陈,需要自圆其说的解释,正在你期待的时候,小说止步了,没有选择攻艰战,而选择了避让和绕行,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吗,于是睁开眼睛,原来全是梦一场,醒过来,我就又回来了,就跟讲过的那些故事全无瓜葛了。刷,你就凉了,整了半天,全是假的,阅读时的投入被瞬时粉碎,恍然觉得自己是个傻子,被骗了不少感情。小说的魅力大打折扣,这种‘说谎的艺术’憋不住了,自己笑了场,告诉你,‘我说的都是假的’,那么当然,这场戏便肯定是演砸了的。”

      人物、资料积累
      和“过于简单化的难题处理,顺理成章到不可思议的剧情”相辅相成,几乎所有历史人物的判断力都下降了一大截,叫人无法想象他们是真实人物而非一戳就破的纸糊娃娃。
      关于资料积累,文中一段诠释了作者对于资料积累的态度:“正想着,已经到了容妃娘娘的住处。其实本来是有个名字的,叫某某宫,只是我想不起来了。不得不说,清朝的‘宫’确实多了些,索性以后也不做记录了,用翼昭的话说,‘留给想考证的人自己考证去吧。’”。——模糊化、随意化处理,留给“想考证”的读者自己去考证吧。

      唯一的闪光:理念
      一路从文笔、剧情到人物资料砸砖下来,我深感疲惫。但阅读至终局时,看到穿越者在帝君前侃侃而谈君主立宪制度的优越性,虽然明知螳臂当车但仍坚守不退时,我被深深打动了。说起来,和作者对清朝历史资料疏于备案相反,她对共和制度的资料积累尤为深入。为了试验从“法国式疾风骤雨的暴力革命”到“英国式相敬如宾的君主立宪”,作者设计了“覆盖几乎半壁江山的文人请愿;迅速风靡数省的连锁品牌;昙花一现的综合工厂;热血青年们的民主革命”,甚至发挥高科技优势,利用日全食和飞行器争取愚民支持。这些合理又超出读者意料的情节设计使整篇作品有趣不少,可惜文笔、剧情、人物上颓势已成,理念的出彩无法挽大厦之将倾。

      一些个人之见:
      1、《共和之路》令我想起网络文学萌芽初期的一篇作品《异时空之中华再起》。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它剧情生硬、人物“弱智光环”全开、背景环境像纸糊的幌子,根本不忍卒读。可就在当年,它成了风靡全网络的作品,并且影响到几家书站的成立与生存。为什么呢?因为它是第一个系统喊出“中华再起”理念的作品,迎合了热血读者渴望改变19、20世纪旧中国落后挨打事实的意愿。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即使是“理念先行”,其他统统脱节,也能开创一时潮流。
      但是,自《新宋》以后,穿越拯救国家类作品进入了“战国时代”——比拼情节,比拼人物,比拼文笔,比拼贯穿全文对历史的思考。只凭一个闪闪发光的理念,再也无法赢得读者。
      虽然我毫不留情地对《共和之路》狠批,可依旧对此文作者充满敬意。只是,光凭“文以载道”的理念不足以写出好小说。越是想“文以载道”,越是要放低架子琢磨出好故事。对小说的其他部分投注与理念同等的精力,这是我对作者的建议。
      2、作者曾问及如何在不改变小说理念的前提下尽量吸引读者,我的回答是:在情节、人物等大有起色之后,考虑更深受女性读者喜爱的“纤巧秾丽”文风。
      3、对于双女主的设定,可以考虑更改为一男一女。调整结构,争取军史文的阅读主力,即男性读者。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