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1、中国禅宗思想史略 ...

  •   说过要更新中医的小说,最后一直没有写,但是书,从未停止阅读。曾经的读者们,你们还在么?

      记得写《怒颜》时,最后一句话是人生无常,聚散亦无常。当时不觉,而今再看,仿佛一言成谶。无常的人生,给了我许许多多,让我喟叹之余,感恩难免。

      12年之后的这四年,结婚生子经历人生另一次重大挫折,最后释然的竟然是命运本身。命好命不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活着,还有喜乐,还有留恋。

      不得不说,过往看过的所有书籍,支撑着这一段波澜起伏的人生。感谢自己,以往因为不愿从俗而争强好胜的去拼命读书,最后因为书籍滋润了人生,蕴养了品性。我觉得,我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懂得了平静从容的力量。

      所以,说说书吧。中国禅宗思想史略。

      以前有个老师跟我说过,宗教不能传扬,一旦传扬,就会俗就会乱。在禅宗,似乎确实如此。禅宗是南派佛教,佛教北渐南悟之争,禅宗著名的偈子“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已经揭示无疑了。而禅宗一花五叶,各自纷争,都说自己是禅宗正宗,一直延宕到名末清初,终于演变成宗派大师的相互攻讦辱骂。到了那时,门庭之争已经不重要,人身攻击,不置对方于死地不罢休的佛门风气,真是惊爆我的眼球。这还是那个谈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的二元超越的精神净土吗?

      不是,这是佛门中人争相向权势献媚而拼命攫取自己利益的最终恶果!他们求的不是世俗中人求的金银财宝,但却是名垂千古一代名师的名誉地位,甚至是出于尘世呼风唤雨却两袖清风的自我尊荣和清高。功名利禄,甚至于超凡脱俗的心理暗示,都无非有所求,都是执念,本质而言,并无不同。

      然而,佛学已经深入这个文明的核心。自宋代开始,道教、儒家、佛教,三种原本迥异的思想体系开始出现融合的趋势,最后到了今天这三家似乎还有泾渭分明的差别,但是实际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常常难以辨别了。自然而然,无论是去了解自己的文化基因,还是写作需要,三教兼学,其实已经不可避免。

      从中,我的阅读理解能力,再上台阶。四年前看这本书尚觉得有点吃力,如今再看,已经变得不那么难了。这是日积月累的变化,我还是欣喜。

      最近在读的是陈寅恪先生的《元白诗笺证稿》。陈先生的书,我有个愿望,要好好把他的全集读完,一本一本的认真读完。其实无话可说,就是好。喜欢历史的人,对于历史抱有敬畏的人,应该去读一读。

      我开始读书算是晚的,幼承庭训这样的家学渊源,我没有福气享受到。但是尽管晚,还是受益匪浅。开始读历史,读的是人物,会谈论得失,甚至以此借鉴自己的人生。后来读多了,知道以得失论,实在偏颇。所以深入读制度,现在这个阶段就是读制度知兴衰之不可抗拒的阶段。许多得失皆由时代潮流所决定,带有命运的极大的偶然性,却又同时具有大时代的必然性。得失未必自己能强求,而制度时代之变迁,则更不是人力所能扭转。所以读书至今日,便是读书乐,乐此身。没有兴衰,没有得失。

      而我知道,我在变得更好,我的书也会跟着变得更好。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