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一卷十节 ...


  •   当一个人死得时候无非火葬要麽埋入黄土,对于死去的人,无法选择只能随波逐流.因此在我们活着的时候更多的要做自己,把握自己,满足自己,别人的埋怨和嘲讽其实都可以当听不到.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老是在意比人的看法,那只是在为比人而活着.
      顾北佳一直很埋怨不能自作主张.当我们还小的时候总是渴望长大,渴望变成大人.那时候的我们,眼睛里看到的充满滑稽,还有稚嫩.会艳羡照片上帅气的明星,会崇拜封面上英姿飒飒的战士.会因此而给自己设定很多梦想,然后每天做梦都会憧憬着,希望自己有朝一日可以如此这般改变现在的自己,然后成为被别人嫉妒,享受被别人敬佩的目光洗礼.这样的美好是属于童年的.后来慢慢的一切都变了,是环境还是人在改变着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多的认识和接触了更多,那以后就渐渐的对于给自己设定的梦想偏离了,再后来才会发现其实自己根本就不适合那些梦想.
      一直以来顾北佳不愿意承认自己其实相较以往改变了,而且已经不是那个以往的自己了.当每个人都到了即将成人的时候,那年轻的总会过去,即将的是成熟了.回头看看,其实自己更适合当一个梦想家或者空想家.那时候顾北佳才发现自己其实已经偏离了从前所设定的人生规划,那些种种理想在自己不愿意承认中变得面目可憎了.改变从小时候便在延续,我们犹如开车的人,稍稍不注意方向盘便偏离轨道.可以说年轻的时候能够头破血流还愿意承认那是一种历练,然而当失败累计的次数远远超过成功的时候,没有人不会气馁,不会痛哭流涕.这时候的顾北佳就像他那个大学同学说的,心理年龄远远大过实际年龄,如此才能解释为什么这时候的他,心里会涌动那些可是即将迈入中年的男人才会有的审视自己的前半生的念头.
      也许不是因为失败多了,而是自开始那刻他便知道其实自己拥有的很少,相当害怕失去,悲哀的是没有能力去获取.一直以来他都知道,其实他的人生里并不缺少什么?然而他的性格里,永远有那个盖过他人稍稍的想法,或者低过别人稍稍.中国古代称中庸为做人治事知道.想来顾北佳很能体会其中的滋味.很难理解什么叫稍稍盖过别人?那即是领先同样,却不是孤独的前行.他知道这能使他拥有更多的朋友,那都是他享受敬佩的人群啊! 低于别人不是可耻,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是智慧吗?
      对于死亡顾北佳没有念头,很多时候他能站在屋顶边缘享受脚下一片空空. 理性告诉感性迈出一步便能逃避,相同的也有可能叫解脱.理性也告诉感性,有一种悲伤叫害怕,当超越了我们能承受的未知时,那我们不再感受的是刺激而是害怕.偏偏感性的目的更多的是自卑,理性的目光更多承担.也许就是顾北佳能够把理性和感性共存的能力.很多时候他这个人不缺少感性,有艺术家的空想,有空想家的浪漫.幻想着一切也毁灭着一切,那都是由自己造就的.夜里容易躺在床上编织自己的梦,然后嘴角挂着微笑知道天亮还有意犹未尽。有时候理性的信念又会战胜感性,这两个双生子就如此纠结着,彼此不放手,折磨着顾北佳。时时刻刻告诉自己这是现实的世界,要现实的做法,想现实的事情,而不能太过自我了。理性威胁过感性,假使一直自我下去何时成大何时承担那些自己想要保护和爱的人,给与他们帮助和关怀。不是理性太过现实了,是感性的想法永远赚不来钱,而基于这个社会的一切通行证需要的都是钱。因为所有的人都需要钱,钱才变得重要了。假使执着的坚持感性的想法,想念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简单的足够满足自己生存的想法对于理性来说更加的感性和荒诞。所以顾北佳没有迈过一次脚,尽管很想知道死亡以后会是什么?不是因为他不知道死亡对一个人意味着什么,正因为深切的懂得,才知道自己更多的是要好好的生活下去,而且要比别人活得更好,活得更出色,这样才对的起自己。
      迟暮的夕阳,老去的韶华。最美的反而都是容易消逝的。当然顾北佳也知道,不是我们什么都不懂,而是很多时候我们都在旁观我们的人生,没有真实的努力过。这个世界不缺少努力的人,而是你能否努力到最后,所以他相信自己一直都是,一个执着坚持的人。也明白感性有时候其实很好,至少能让自己舒服。而当这时候他才更发现其实自己很理性,不仅眼睛看到,也能清晰的感觉到那些令自己不舒服的是自己想得好多。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