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0、祭祖礼⑤ ...
-
祭祖礼继续进行,宫人们抬来步辇,停在高台与大青铜鼎中间。
“请陛下、娘娘先行——”江璟喊道。
皇后与贤、德二位贵妃立在老皇帝身侧,缓缓步下高台。他们上辇后,在守卫的护送下先向皇陵行去。
等皇帝走远后,公良珂冲江瑜使了个眼色。
江瑜从袖中取出缩小后的铜镜,将它立到了三足青铜鱼纹鼎炉的凹槽里。
“请长公主再行——”江璟又喊。
宁华是下一辈的,需跟在皇帝和嫔妃的后头。
老皇帝依据功勋,倒是封过不少外姓的郡王和郡主,甚至赐过国姓。
可这些被封的郡王和郡主,都与宁家没有血缘关系,族谱里也不会有他们一号,此刻不能跟着去往皇陵。
宁华这一辈中没有其他的兄弟姐妹了,只剩葛雁行这一个外姓的,有血亲的表弟。
等皇帝的仪仗抬起,宁华才下高台。
经过葛雁行时,宁华停住脚,半商量半命令说:“雁行,你随我一同去。”
“臣不敢。”葛雁行毫不犹豫地拒绝,甚至向后退了三步,很不给她面子。
宁华也是个倔脾气,直接抬手掐住了葛雁行的手腕,使劲儿拽了拽,“姑母是皇家之人,你身为她的子嗣,自然也是皇家一员。你我皆为皇陵中祖先们的儿孙,你有什么不敢去的?”
“长公主此言差矣。”葛雁行笑着摇头,语气硬邦邦的,“臣与皇家的缘分,已跟着先母一同烧没了。就算先母如今健在,百年后也要入我葛家祖坟。”
宁华见他执拗着不肯去,而前面老皇帝的轿辇已走远,这才不得不松开手。
她上了辇后,侧头深深看了葛雁行一眼,似是想再劝,却只是叹了口气。
江璟需要跟着前去主持祭拜,一架相对小了不少的轿子被宫人抬到青铜高鼎下,省去了江璟走路的工夫。
看样子,方才聚出的“吉”字,让江璟在宫人心里留下了一定的震慑力。
接下来在皇陵中的情况,将会由江璟通过铜镜传递给公良珂。
———
皇陵中的发展都按书中所写的那般,并无半点不对。
书中祭祖礼的大部分剧情都是从男主视角所写的,牲物消失、烟化祥云等由公良珂这一角色所做的行动并无细致描写。
所以公良珂大胆了些,施法术尽力贴合书中剧情。
如今一切顺利,看来他的想法是可行的。
熬过了祭祖礼一个又一个的节点,即将要迎来重头戏。
老皇帝他们从皇陵回来后,就已经申时①了,今日的祭祖礼也即将收尾。
待贵人们到齐,江璟拿过张施呈上来的皇家族谱,从第一页开始念。
每念一代,皇帝就往地上倒一樽酒。
每念一名,公良珂的心脏就揪一下。
终于,到了先帝一脉的子孙。
“宁含德。”江璟念出老皇帝的名字。
老皇帝满脸郑重地接过从李琢端过来酒樽,一饮而尽。
“宁含仁。”
“宁含礼。”
江璟又念了两位被追封了亲王的已逝王爷的姓名,随后便开始念下一代。
“宁久。”是十年前身亡的太子爷。
老皇帝与皇后一脸悲痛,似是思念自己的儿子了。两人一同向地面倒出一樽酒,布满皱纹的手微微打颤。
“宁华。”江璟又念道。
宁华的心思还停在上一辈,她未听到她的姑母——葛雁行母亲的名字。
李琢将酒樽递到她脸前,就这样端了许久,可她不肯接。
她满脑子都是葛雁行说的“臣与皇家的缘分,已跟着先母一同烧没了……”
怪不得葛雁行那般不愿,原来是她宁家先无情无义。
老皇帝心有不悦,开口唤她,“华儿。”
宁华仍不接。
台下的葛雁行却冲她摇摇头,示意她别冲动。宁华这才接下酒樽,但只是抿了一小口。
“葛雁行。”江璟继续念道。
葛雁行是族谱至此所记录的最后一位,是今日祭祖礼的收尾。
老皇帝笑着冲葛雁行招招手,端起酒樽道,“雁行,来。”
———
葛雁行也犯了与宁华一样的毛病,站在原地不动弹,不肯登上高台。
江璟提心吊胆,到了嘴边的“礼毕——”就是找不到机会喊出来。
“陛下。”葛雁行缓缓开口,神色异常冷静,“敢问陛下,臣并非陛下与两位亲王之子,为何会在族谱之上?”
这话直击问题根源。
“许是先母之名太过生僻,编纂族谱的大学士写不出,所以落下了先母。”说着,他侧身看向文官一列,找到当年编纂族谱的大学士,面上带笑走过去。
“大人,先母名为‘宁含明’。”葛雁行伸出左手手掌,右手食指在掌心写了一遍“明”字。
“这‘明’字是先帝取的,是希望先母一生活得明明白白、干干净净。同时也愿宁启国上下皆有光明普照,那些腌臜人腌臜事早些灭了才好。”
与书中的暴跳如雷不同,如今葛雁行好声好气地教大学士“明”的写法,不仅将原先剧情中自己“顶撞圣上”的过错全部化解了,还连带着羞辱了一番大学士的学识,以及圣上的用人之能。
除此之外,他更是将“腌臜”一词扣到了两人的行为上。
可他们只能憋火,否则便是顺了葛雁行的意思,承认他们的确是“腌臜人腌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