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 2 章 ...

  •   泸州,散阳县,擎苍书院。

      一群年轻男女身着青色夹棉院服,从书院鱼贯而出。泸州是育才大州,有道是“天下才子,半数尽出泸吴”。

      大宣国宣宗帝开国后,将前朝一百一十九府重新布局,归为一都两郡十三州,下辖县邑无数。

      自百年前平璋之乱后,官学日渐衰落,各地书院林立而起。单一个泸州,闻名遐迩的便有数十座之多。擎苍学院坐落在千禧山落金峰脚下,南挨杏胭岭脉,拥抱奇山名景,令人神往。除此之外,擎苍书院更是以男女统招而闻名天下,是泸州女子读书的不二去处。

      “怀真!”一清俊男子闻声回头,正是墨成诗。

      一细目白肤的男子气喘吁吁追上来,“可算找到你了!怀真,过几日你就要启程去澜东了,以后不知何日再见。我让人在雀南楼备了小宴,只叫了周子曦,咱们晚上去小酌一杯?”

      林春霖今日特地来这擎苍书院门口堵墨成诗。他们本是临安书院的同窗好友,自开蒙就在一起念书。五年前不知道墨成诗发什么疯,一言不发突然转去了擎苍书院,惊掉了一地的下巴。擎苍书院哪里比得上临安?临安书院位于散阳城中,占地宽广,每逢乡试必出举人!难道擎苍书院有什么天仙?可五年过去了,别说女学生,连个母猫都没在墨小少爷眼里留过影子。

      倒是墨成诗,去年秋闱放榜,一举中了解元,一时间上门说媒的红娘,把墨府的门槛都踏破了。擎苍书院更是名声大噪,山长张备先亲写拜帖,推荐墨成诗去吴州澜东书院、当世大家韩言之处听学月余,以备来年会试。

      墨成诗看天色尚早,便答应道:“吃饭可以,喝酒免了,明日还有要事。我先回家换身衣服,待会儿过去。”

      两人约定酉时一刻在城南长乐坊碰面,各自走了。

      墨成诗换好衣服,让小厮仁安知会父母一声,便坠上荷包出了门。

      城南多销金窟,酒楼茶馆林立,其间街坊小巷无数。雀南楼三面临水。冬日里挂上风帐,点燃暖烛,熏起兰香,凭亭望水,别有一番滋味。不管酒饭滋味如何,单凭这奇巧构思,就在散阳县独具一格。

      走到清平坊前,墨成诗脚下一拐,进了一条不起眼的小巷,深处一门上隐约写着“刘记金铺”。

      “刘师傅在吗?”墨成诗熟门熟路地敲门。

      “来了来了。”一妇人拉开门,认出墨成诗,笑出了满脸褶子。

      “墨小少爷,快请进,大刘刚刚还在念叨您呢。”

      屋里一矮壮中年男子听到声响,忙迎了出来。笑道:“小少爷,您的东西打好了,按您给的图样尺寸做的,一丝也不敢差,您瞧瞧可有哪儿不妥的,小的今晚就开炉改。”

      墨成诗接过,映着余晖仔仔细细摸了一遍,满意笑道:“不错,工钱明日自有人送上。”

      二人又是千恩万谢,送墨成诗出了门。

      赶到长乐坊前,恰好酉时一刻,林春霖二人已在柳树下等着。周黎一如既往地风骚,还没出正月,便摸出一把折扇在胸前晃着。

      “子曦,节雨,好久不见。”墨成诗一一拱手。

      “是好久不见呀,”周黎故意摇头叹气,“自打你中了解元,媒人把你家挤得连找块落脚地儿都难!”

      林春霖哈哈大笑,墨成诗也是失笑,只得道:“行了!今日我先自罚三杯!走了!”

      三人进了雀南楼,一番推杯换盏后,又聊起去年的秋闱。林春霖虽然未能中举,也在意料之中。倒是墨成诗,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竟比周黎更胜一筹。周黎可是临安书院山长徐必行老先生的关门弟子,曾被徐老称为“不世之良才美玉”。

      席间,周黎照例打趣他有秘籍在手,墨成诗往日只笑道运气而已,今日却破天荒说:“不过是心有所求,势必得之罢了。”

      周黎顿感惊奇:“你这平日里游山玩水无心功名的‘世外高人’,能有何求?

      墨成诗摇头一笑,“所求不过人间极幸事,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说罢分别给两人劝酒夹菜,岔开话头。

      林春霖将酒一口闷掉,嚷嚷道:“好你个墨怀真,枉我们兄弟三人一起光屁股长大,如今你倒有我们不知道的秘密了!”

      任二人如何威逼利诱,墨成诗只是笑而不语,顾左言他。

      江上月色如烟。因心里惦记着事情,墨成诗没有多喝,耍了一番手段把周黎二人灌了个遍。

      宴席散时,将将戌时。林春霖酒劲儿上了头,死活要拉墨成诗去清风楼长长见识,墨成诗拗不过他,索性把周黎搭到他肩上,让两个醉鬼相互祸害。周黎谈兴正浓,勾着林春霖的脖子将《周易》乱讲一通,二人牛头不对马嘴,倒也聊得起劲。墨成诗看得好笑,开了一间上房,差小厮安置好二人,付完钱利索走了。

      正月里,街上人来人往。

      墨成诗独自一人慢慢走着,心里突如其来涌上一股寂寥。他揣着袖站在街角看了会儿月亮,转身往杏胭岭去了。

      ************************************************************************************************
      杏胭岭坐落在散阳西郊,毗邻落金峰。每到初春时节,岭上乍暖还寒,绵延的杏花次第绽放,呈现朝霞暮雪的磅礴气势。届时,游人旅客络绎不绝,纷纷前去踏春赏景。

      杏胭岭更深处,有一天然凹谷,名曰万物谷,外设奇门遁甲,内有层层叠嶂,白宿的家——万物教总教正安置在此处。

      五年前,十三岁的墨成诗奉师傅石长空之命去临德县“送信”。彼时他自诩少年英才,张扬狂傲,同龄小孩儿们对他推崇备至,而在父母哥哥眼里真是臭屁又难搞,巴不得他天天有点正事做。他师傅石长空就是给他搞点“正事”的人。

      当年石长空年轻不懂事,情场失意时,偶遇了随墨母前去小白音观上香的墨成诗。见这小孩儿聪明可爱又根骨绝佳,想到自己无望的感情,不禁悲从中来:既然自己注定后继无人,不如趁早收个合心意的徒弟,将来也好有人养老送终。

      距那次石长空脑抽,已有八个年头。这日,石长空这个从没当过爹妈的老男人终于受不了了,与墨父墨母一合计,决定把墨成诗打包送去临德县的好友杨业那儿,学些沙场兵法。

      顺便,让小白音观里清净清净。

      于是,十三岁的墨成诗提着小包裹,信心满满(不明真相)地上了路。当时正值三伏天,墨成诗不愿绕行官路受热,走到落金峰下便遣返了小厮和车夫,独自一人头也不回地进了杏胭岭……

      得知消息后,墨父气得吹胡子瞪眼,墨母止不住地忧心忡忡,而石长空老神在在望天叹气。毕竟,平心而论,他徒弟在习武上,确实是天纵奇才。万一遇到劫匪,打不过,还不会跑吗?

      可他万万想不到,他的傻徒弟非但没跑,还巴巴地给自己洗干净送进了龙潭虎穴。

      杏胭岭里树木繁多,墨成诗在枝干间不断腾跃,赶路途中不知不觉练起了步法“万花丛”,一口气跑到了杏胭岭最深处,此时已日照高头。照这个速度,晚饭时就能赶到临德县。

      墨成诗寻了个平坦处落脚,打算用些干粮。

      忽然几只鸟扑棱棱地飞过,墨成诗陡然感到一种微妙的违和,他快速起身清理了痕迹,悄无声息地跃上树。不一会儿,树下竟走过一行十六个妙龄女子,脚步缥缈无声,身着水色纱衣,头戴细尾银簪。

      墨成诗背上激起一片细密的冷汗,呼吸紧了一瞬,她们全是轻功高手!此情此景,在这荒无人迹的密林之中,令人头皮发麻。

      “停!”为首女子忽然抬起一只手,她身后十五人皆是反应奇快,齐齐将手按在腰间。

      墨成诗心里暗道不好,立马屏气凝神,运起心法“无相忘我”,这个女人竟然察觉了他的呼吸。

      那女子面色沉着,凝神细听片刻,忽然垂眸“呵呵”冷笑,“我还当是什么人,原来是个不入流的毛贼!”

      墨成诗置若罔闻。

      过了小半炷香时间,为首女子轻声道,“黛菱,带七人,上树搜。其余人……”

      话未说完,西面密林突然好似移形换景,不知从哪冒出一颗参天大树,女孩儿的笑声混着银铃叮当渐渐清晰可闻。

      大树后人影重重,忽然转出四名女子,在前左右提篮,身后八名素衣女子随侍两旁,有人手持丽锦,有人肩撑纸伞,簇拥着一个约摸十一二岁的宫装女孩儿。

      墨成诗似心有所感,倏忽抬眼望去。

      “咚咚……”

      ……

      “咚咚……”

      ……

      “黛荷姑姑!”

      那女孩儿惊呼一声,云袖中一抹皎绫朝墨成诗飞来,墨成诗怔怔不动,只似乎在那皎绫舒卷之间看见了一场令他沉醉经年的梦。

      于是,许多年后,明月宫内香雾缭绕,群魔环伺。墨成诗那些风雨淅淅旖旎缱绻的回忆里,总有那么一瞬,夏丽风长,树绿荫浓。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