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9、奋发 ...

  •   潘金科至今任然记得那让人窒息的感觉,就在即将昏阙之时,一个大手托住了他,让他得以呼吸新的空气,感受生命的鲜活。

      救他的便是他的父亲,那日正好下工回去,路上碰到孩子溺水,不曾想救的是自家儿子。
      在返回去救另一个孩子时,不慎遇到漩涡,被卷入江心,再也没能上来。

      潘金科醒来时,四周一片寂静,只有祖母一人,守在他的身边,不停地抹眼泪。
      他张了张嘴巴,喉咙干涩难受。见到潘金科醒来,祖母甚是欢喜,搂着他,哭得更厉害了。

      嘴里不停地骂着:“你个挨千刀的,怎么专挑好人克?”
      “留下老幼,将来又该如何?”
      小小的潘金科根本听不懂,只知道害怕,哭着喊着要找爹爹。

      那时候,几乎一个村子的人都帮忙出去找了,找到次日傍晚,才在江水下游岸上寻到尸体。
      潘祖母闻讯而至,一直强撑的她,在见到儿子尸体的瞬间倒下了。

      她一个长辈,先是送走了儿媳妇,如今落到了自己儿子,白发人送黑发人的遭遇再次落到她身上。
      昏迷了两日,才悠悠转醒,家中之事,全由邻居帮忙操办。

      “从那以后,祖母整个人都变了,时而对我非常疼爱,时而怒火中烧,非打即骂,但她从未亏待于我。”
      潘金科有些感慨,望着玖娘二人,娓娓道来。

      潘祖母成为了家中唯一的劳动力,每日起早贪黑,做小工,并坚持让他读书识字,希望有一日能上金榜。
      潘金科也很争气,苦读十载,十六岁中了秀才。

      小地方出了个秀才,在当地那是足够轰动的消息。
      潘祖母喜极而泣,多年的心酸辛苦化作泪水,浸湿了衣襟。街坊邻居纷纷前来祝贺,觉得潘祖母苦尽甘来了。

      手头不太宽裕的潘祖母斥“巨资”,买了许多吃食招待左邻右舍,以感谢大家多年来的帮衬。
      中了秀才的潘金科也在乡绅老爷的帮助下,找了份活计,也算是能为家里添一份劳力,也能在空余时间继续读书。

      “就这般平平淡淡过了两年,祖母病重,但放不下我,一直熬着。”潘金科有些愧疚。
      “你都那么大了,有什么不放心的?”阿拓不明白啊,那么大个人了,难不成还照顾不了自己?

      在别人说事时插话,是个不礼貌的行为,不过潘老爷子并没有在意。
      微微一笑,看着虎头虎脑的阿拓,满脸慈爱。
      “长辈不放心晚辈,哪里需要什么缘由?”

      那是天性,不管你年纪多大,父母、祖父母都会一直把你当孩子,关心你的生活,在意你的喜怒哀乐。
      “那……那后来呢?”阿拓还是不能理解,但相比之下,他更关心后续的故事。
      “后来啊……”潘老爷子的目光逐渐悠远,似回到了四十年前。

      ……
      后来,在旁人的牵桥搭线下,潘金科迎娶了恩师的闺女王燕,正式进入一个丈夫的角色。
      王燕很勤快,识得一些字,温柔贤淑,双方都极为满意。

      人逢喜事精神爽,潘祖母在潘金科娶亲后,精神了好一阵,就在大家以为她病痊愈时,身体却不争气地败下来。
      没多久便过世了。

      那一日,潘金科哭得撕心裂肺,这些年来与祖母相依为命,早已视彼此为最重要的人。
      如今祖母离世,他一时间难以接受,抱着王燕像个孩子般大哭了一场,“燕儿,我只有你了。”

      “只有你了。”
      短短一句话,充满了依赖,这对于情窦初开,与丈夫感情甚笃的王燕来说,是极大的冲击。

      内心柔软,满是温情,回抱着潘金科,轻声道:“你还有我,我一直在。”
      也正如她所说,一直陪着潘金科,走完了辛苦并不算长的一生。

      将潘祖母下葬以后,家里的重担就压在了王燕身上,一边打理家中事务,一边做零工挣钱补贴家用。
      潘金科心疼自家媳妇,不愿看她那么辛苦,便偷偷减少看书时间,另兼这份活计。

      夫妻二人恩爱不已又相互体谅,本该是幸福一生,成为佳话。
      但事实并不像潘金科预料的那般,王燕知晓潘金科“不务正业”后,大闹了一场。

      “你这般做,对得起祖母,对得起我的辛劳吗?”王燕控诉着种种,情绪完全失控。
      潘金科整个人都傻了,不知所措地愣在那里,因为他是头一回见到这样的妻子。

      他的妻子温柔体贴,就是恩师老丈人过世时,也未曾如此失控。
      什么也来不及做,也没有反应过来,一直等到王燕哭累了,颓丧着坐在地上。

      潘金科这才到她身边,蹲下,轻轻将她搂在怀中,略带隐忍颤抖的声音道:“我只是不想让你这么辛苦,我想像个男人,撑起我们的家。”

      就这样,夫妻二人放下所有,正正经经地交谈一场,都明白了各自的想法,也更贴近彼此的内心。
      为了早日能让妻子过上好日子,潘金科抛除杂念,专心读书。

      皇天不负有心人,潘金科终是凭借自己的努力,在二十八岁那年,考取了功名。
      因为出身低微,没有后台帮衬,最后去到一个偏远县城做一名县令。
      官职再小,到底也是从政了,上了一个阶级。

      上任时,父老乡亲都来相送,给他们一家子凑了辆马车,一直在路口看着他们离开家乡。
      乡音渐远,跋山涉水,看着破败的凉城,王燕有些丧气。

      她在路上染了病,为了不耽误潘金科,也不放心年幼的孩子,一直强忍着。
      她明白自己的丈夫是个有思想抱负的人,这凉城虽然贫穷,但老百姓淳朴,地大物博,正是施展手脚的好去处。

      可是自己的身体她自己也非常清楚,恐怕她是看不到凉城在自己丈夫手中崛起了。
      “燕儿,你看,这凉城着实是个好地方,相信我,没多久便能让你和孩子过上好日子。”

      潘金科斗志昂扬,信心满满,诉说着自己将来地规划,却没有发现王燕微笑之下的落寞与忧愁。
      马车缓缓驶入城中,引来不少百姓驻足观看,好奇地打量。

      他们不自觉地跟上去,一直跟到衙门门口。
      潘金科掀开马车帘子,看到周围都是老百姓,便下马作揖,正式与大家伙打个照面。

      “在下潘金科,延州人士,圣上特批,任凉城县令,今后还望父老乡亲多加配合,潘某做得不好之处,还望大家不吝赐教。”

      潘金科不卑不亢,温和有礼,老百姓面面相觑,不知道还做什么反应。
      好一会儿,一位老者在旁人的搀扶下,颤颤巍巍地走出来,对潘金科行礼。

      “大人言重了,俺们都是泥腿子,没您见识多,往后您有何吩咐,尽管提。”
      “这是俺家孙子,是个老实孩子,大人您若是需要,就让他跑跑腿。”

      老人家情真意切,旁边的百姓也跟着附和,看着新来的父母官如此和气,他们都很是意外。
      凉城已经有将近两年时间没有官员管理了,老百姓苦不堪言,有冤无处申,有苦无处诉。

      冤屈倒是没什么,平日里小吵小闹,也并不需要官方插手。
      以前也有官员来凉城任职,可惜都呆不了多久,且几乎不为百姓做主,更有甚者横征暴敛,捞一笔就走,朝廷也不管。

      原本百姓们对新老爷也不报什么希望,只是好奇,可如今稍与潘金科接触,便生出希冀之心来。
      凉城土地贫瘠,百姓们入不敷出,生活异常艰难,食不果腹乃常事,无人带领他们,也无人关心他们的死活。

      潘金科一看便知这位老人家在凉城乃德高望重之人,若想公务早日上手,走向正轨,离不开这位老人家的从中调和帮助。

      于是便道: “潘某初来乍到,尚不清楚凉城情况,老伯长于凉城,定然了然于胸。”
      “这烈日当头,可移步衙门内详谈,不知老伯可否赐教?”

      潘金科真心实意邀请,希望能借此迈出他在凉城的第一步。
      他清楚地知道,若想在凉城大干一场,新的理念必然会与约定俗成的习惯相冲突。

      这时便需要有人从中调和,而人选定要有话语权,能够让老百姓服气。
      能否取得支持,这一步至关重要。
      王燕看着这一幕,立即明白潘金科的用意,便出口附和。

      道:“老伯无需顾虑,我夫妻二人初来乍到,带了些许老家特产,大家伙可一同入内,吃点东西,闲聊片刻。”
      “日头正当,也晒了那么久,来喝口茶也是好的。”

      在夫妻二人的再三邀约下,老伯不再犹豫,在孙儿的搀扶下,跟着潘金科一家三口入了衙门。
      其他百姓不好跟着,纷纷找借口先行离开,算是默认了潘金科这个父母官的存在。

      故而潘金科这个新官,上任第一天,没有“三把火”,也没有什么排场,就这么平平淡淡中与百姓们相识。
      在悉心聆听的过程中,了解当地情况,毫无准备地状态下,自然而然地进入他忙碌的工作状态。

      一直聊到月上梢头,潘金科夫妻准备了晚膳,与爷孙两一同用饭。
      老人家感动不已,一直到离开都是笑容满面,如沐春风般温暖,入人心房。

      除此之外,衙门之外还有许多蹲点的老百姓,他们迫切地想从老伯嘴里得到一些关于新老爷的评价。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9章 奋发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