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第 8 章 ...

  •   一

      人们都说,安剑是清河自建镇以来,第一个主动辞职的机关干部,也是第一个吃回头草的机关干部。因为安剑在六年前就干过管区主任,现在重操旧业,又干上了管区主任。很多人都以为安剑会想不开。事实上,安剑确实消沉过一阵子,可很快就看开了。经历过第一次从管区回来后的冷遇,经历过这几年的风雨变迁,人情冷暖,安剑觉得没有什么看不开的。相比刚毕业的几年,风风火火,一心想干出成绩让领导青睐,他觉得自己真是成熟了。尽管这种成熟,是那么可怕,又是那么可悲。

      干管区主任,对安剑来说轻车熟路,和管区的赵书记配合得不错,很快的,安剑就进入了角色。此时的管区,和六年前又有了不同,现在,国家已经不再征收农业税费,农村工作主要是一些惠农政策的落实,当然,计划生育比往年是越来越紧,管区主要是配合部门落实一些政策和搞好计划生育工作,比原来轻松了,但是责任增加了。

      清河是一个特殊的乡镇。说它特殊,主要是说资源丰富。曾经有一个领导在会上这样说:我们清河资源丰富,上有铁矿,下有煤矿。藏在话里的,不是骄傲,而是无奈。

      抗战时期,鬼子在清河发现了煤矿,于是大加开采,这个煤矿一直保存到解放以后,直到现在,前几年才下马破产。

      上世纪末,有人在清河某村发现了沙土中含铁,镇政府如获至宝,利用铁资源狠抓招商引资。招来多家企业竞标,可是经过勘测,存量太小,不值得开采。于是作罢。新世纪过了几年,国际上铁矿石价格一涨再涨,有人想起了清河的铁资源,搬来简单的设备一开采,利润高得吓人,于是大家一哄而上,清河的非法开采铁矿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

      这些非法铁矿,既毁坏土地,又破坏道路,影响环境,影响稳定。为了对其进行打击,清河镇进行了长达数年的治理行动,机关干部和铁矿主们,进行了无数次的斗争。

      二

      一开始,只有少数几个村出现铁矿,由于这些铁矿既没合法手续,而且乱采滥挖,每个铁矿占地少则十几亩,多则几十亩,矿机到处,一般都会挖出一个深达数十米的大坑,致使地表遭到毁灭性的破坏,三五年内根本无法恢复耕种。矿主们以每亩几千元的价格从老百姓手里买到地,然后选出铁砂赚取巨额的利润。他们对老百姓承诺选完铁砂后回填,可事实上没有一个矿主真会回填。

      镇政府很快就意识到了铁矿的危害,开始组织人力进行整治。张副镇长主抓农业,理所当然的成了工作组的组长。工作组成立几个月,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铁矿不断增加的势头得到了遏制。这就是农业普查期间,张副镇长总是很忙的原因。但是惊人的利润总是不断刺激人的神经,工作组在一段时间里有所松懈,刚被打下的铁矿又迅猛抬头,并且一夜之间遍地开花,清河的铁矿达到了惊人的一百多家,毁坏土地达数千亩。

      这种情况反映到了县里,县国土局非常重视,集合公安局、工商局等多家执法单位,一百多号人,来到清河清理铁矿。清河的所有机关干部加上县工作组共二百多人集中行动,对铁矿点进行逐个清理、拆除。拆到第二个的时候,就出事了。铁矿主们都是清河当地的实力人物,有钱有势,关键是不怕事,他们集合了一百多人来到矿上和工作组对抗,这些人都年轻力壮,身高马大,有的还纹着身,他们聚集在工作组周围,试图阻止拆除铁矿设备,甚至有一部分人开始起哄。虽然没有语言上的直接冲突,但他们的眼神和行动,已经说明了一切,为了利益,他们不惜违法,甚至犯罪。

      关键时候,清河的机关干部起了重要的作用。他们一个个走下车,平静的保护在县工作组的周围,让县里的工作人员先坐上车。平阳县的第一次清理行动,就这样在说不清是胜利还是失败的结果中结束了,二百多人,几十辆车,在一百多社会地痞的注视中落荒而逃,二百多人中,据说还有十几个身经百战的特警同志。

      后来,县国土局自己也组织过清理行动,每次都是几个人,一辆车,可惜在一个铁矿上被打了以后,就再也没有下来过。

      安剑耳闻目睹了所有的这些过程,他感到惊讶,迷惑不解。他不明白,这么明目张胆的违法行为,竟然得不到应有的惩罚。他不明白,正义在邪恶面前,怎么显得那么无力,那么苍白?

      三

      铁矿仍在继续干着,清河的治理行动也在继续。镇里连续在晚上开了几次大会,组织全体机关干部连夜下村清理铁矿。铁矿主们对镇工作组还是比较顾忌的,一般都会很“听话”。不过这种行动,大多是雷声大,雨点小,清理组来了,铁矿就停了,清理组一走,铁矿继续干。机关干部一开始还满怀正义的参加清理工作,可是在一个晚上,当一些人发现镇长的专车竟然在行动的时候故意把车牌挡住以后,他们的心态发生了变化,镇长都害怕遭到报复,机关干部的安全就不重要了吗?,慢慢的,人们的态度也不积极了。

      也许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积极性,也许是领导终于意识到,单纯的打击也不是办法,工作组开始从铁矿上征收罚款,多则数万,少则数千,然后拿出一部分来用于奖励参加行动的机关干部。而铁矿根本不在乎交罚款,交上罚款就能几天不受骚扰,正是他们求之不得的。

      在这种时候,机关干部内出现了内奸。他们在镇工作组行动之前,给铁矿通风报信,使他们免于处罚,而他们则从铁矿上得到一些好处。这些人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每天花天酒地,在其他人面前作威作福。一开始,这只是机关干部内部的秘密,渐渐的,领导也掌握了这个情况,多次在会议上提出警告,但这些人毫无收敛。而领导竟然也没有对这些人给予处分的意思。

      这种情况下,铁矿越干越多。甚至,又出现了一种利用水洗法来选取铁砂的机械,这种机械选出的铁粉纯度更高,利润也更大,很快,也迅速的发展起来,沿着清河镇的一条大河两边,比比皆是。清河的铁矿一片繁荣,使这个偏远的乡镇远近闻名。

      四

      两年后,清河某村的一个大学生回家过年,看到了家乡惨不忍睹的面貌:大片土地满目仓夷,一些乡村道路被运铁矿料的货车轧得坑坑洼洼,悲愤之下,在网上发了一篇讨伐铁矿的帖子,还把它投进了省长信箱。这片帖子在网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网民一致声讨,掀起了巨大的波澜。迫于舆论的压力,平阳县委县政府责令清河必须在一个月之内把所有的铁矿打掉。

      这时候,清河镇政府显示出了作为一级政府的威力。他们发动全镇干部,一改过去那种软弱的作风,由班子成员亲自带队,每到一处矿点,领导带头,看见机械砸机械,看见铲车、挖掘机司机打司机,并且责令矿主们几天内主动拆除设备,搞好回填。这种土匪似的打击方法收到了奇效,不到一个月,清河所有的铁矿几乎拆除干净,甚至一多半铁矿开始了回填。保护铁矿的地痞流氓们在强硬的政府面前也不得不销声匿迹。老百姓似乎看到了一个崭新的镇政府,政府的光辉形象又重新树立了起来。

      几个月后,镇里对铁矿又放松了警惕,铁矿主们又开始蠢蠢欲动。从几家,很快就发展到了几十家,并且是干选、水选一起上,大有与镇政府拼个鱼死网破之势。

      这时候,镇政府已经对打击铁矿形成了习惯,结合以前的经验,他们不再把这当作主要工作,但也一直不松懈,他们把机关干部分成几组,每天晚上参加打击铁矿行动,当然,这种行动以收取罚款为主,从罚款中抽取一定比例作为机关干部的补助。这调动了所有干部的积极性,每天晚上,他们都会参加行动,开始的时候,他们还自觉地按照分组隔几天参加一次,到后来,几乎所有的人每天晚上都会参加,分组完全被打乱了。每天晚上收取的罚款数额成了人们最乐于讨论的话题。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了数月。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