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那个农村孩子爱音乐 ...


  •   我第一次看见钢琴大约是在邻家大哥的VCD里。他是一个农村电工,那时还是一个时髦青年,经常能搞到光碟。

      我在他家看到了很多香港武打片。“香港武打片,越打越激烈”,九十年代末香港武打片在农村非常流行。成龙李连杰周润发他们大约也是我最早知道的电影明星。

      我是在周润发主演的《英雄本色》里第一次看到钢琴的。豪哥和小马哥抢了公司印美钞的犯罪证据,要负责人阿成拿两百万美金在港口见。赴约之前豪哥约了弟媳在教堂见,要她把证据转交给因父亲惨死□□之手不肯原谅他的警察弟弟。一场惨烈的□□大战即将爆发,吴宇森用他的暴力美学给出了无比宁静的前奏,交接证物之前,画面里出现了弹琴的少女和合唱团,正在用纯真的童声唱着罗大佑的新歌《明天会更好》。

      《明天会更好》大约也是我记忆中最早的几首歌之一。我爱这首歌,我也爱钢琴,和弹钢琴的那女孩。

      什么叫美?

      对于一个农村少年来说,洋的现代的城里的电视里的就是美的。美是权力发出来的声音,谁有权力,谁就美,谁就能定义美。钱就是权力。那个时候,香港有钱,香港就是美的,香港武打片就是最流行的,后来韩国有钱了,韩国就是美的,韩剧就是最流行的,美国一直有钱,所以美国一直都是美的,美国大片一直都是战无不胜的,粉丝最多的。

      要想消灭洋奴,靠教育是没一毛钱用的,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那个时候,中国的电影再平庸也能在地球上所向披靡,就像现在的美国大片一样,那个时候的金鸡就像现在的金人一样伟大光辉。

      可是我并没有机会接触钢琴。大约在我上高中后才在音乐教室里看到真的钢琴。

      我爱唱歌,但唱的并不出色,只能说还能听。可是我对音乐天生就有一种痴迷,不管是电影插曲还是流行歌曲(那会儿我只能接触到这些音乐作品),听到新歌就像交了一个新朋友,那种感觉只有两千年前的三闾大夫才懂,他说“乐莫乐兮新相知”。

      高中之前,我对音乐的记忆除了小学时代的音乐课就是邻家大哥的VCD。

      上了高中,才知道音乐的种类有那么多。我的室友买了一个复读机,本来是用来练英语听力的,后来就成了流行歌曲播放器,他最爱刘德华,买了好多刘德华的老情歌。那会儿手机还不能听歌,有钱的用mp3,我们穷的就听用复读机放磁带。

      当然主要还是周杰伦。我上高中的时候,百分之九十的娱乐杂志每一期的封面人物都是周杰伦。

      后来我去了北京体育大学。

      上了大学之后,我学了体育新闻专业。新闻学专业几乎是考试最好应付的学科,我们不想拿奖学金的都是临考前一天晚上把女学霸们整理的课件打印出来,临阵磨枪,第二天就上考场,成绩一出来85,拿到毕业成绩单时,大约我的四年平均成绩也就85,在全系一百二十人里排到一百零几名的样子。

      不要惊讶,考倒数还能拿85分,大学里就是这个样子,学生的成绩单找工作时要给用人单位看的,一般学校都会让自己的学生成绩好看一点。清北可能不是这样子,他们用不着。

      我那时候不学习。我知道在大学里泡妞不靠成绩的,就整天搞哲学和音乐,我认为这两样东西里有终极的人生意义。

      我看了很多音乐史和乐理方面的书。开始听全世界的经典音乐,读了书之后,我自认为是一个高雅青年了,于是看不起流行音乐了。当然也还听流行音乐,因为好听嘛。

      不过我开始有意识的听全世界的经典音乐,我认为西方的经典音乐就是古典音乐,中国的是传统戏曲。

      我先是迷上了昆曲,并且对京剧越剧这种后起的戏曲也看不起,觉得它们太俗,就像听巴赫的看不起听莫扎特的一样。

      我至今最喜欢听的戏曲还是昆曲,倒不是看不起京剧越剧,而是因为昆曲里保留了很多明以前的中国音乐元素,里面有农耕民族悠久深厚的心理积淀,所以能激活我体内更多沉睡的基因。打个比方,听京剧就像抽大麻,听昆曲就像直接注射□□,快感不在一个量级。

      大学时代我常常能听到新的好歌,那时候我还年轻,又是农村来的,人类创造的音乐作品就像一座亚马孙雨林,听到好歌就像认识了一个新的美丽物种。

      有些歌我偶然听到,觉得好听,就很想再听,却不知道名字。

      其中最让我魂牵梦绕的就是《Scarborough fair》。

      我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是在初中时的电视广告里。一款叫做“酷儿”的饮料,可口可乐旗下的品牌,广告画面是风和日丽的海滩,一个美女面朝大海,背景音乐就是这首歌的高潮部分。

      虽然只是十几秒钟的一段不完整的旋律,但我听的如痴如醉,每天晚上守在电视机前等待那个广告出现。

      我一直想知道这是哪位神仙姐姐的声音,那么美丽迷人。而这首歌会有一个多么美丽动人的名字。

      我没有问过,因为我知道村子里没人知道。

      后来这个广告就没了。

      我就听不到这首歌了。

      什么叫自由?

      现在技术进步了,国家富裕了,农村孩子只要好学,也可以找到廉价的方式获取音乐资源,随时随地听自己想听的歌,这就是自由。

      而这种自由对于世纪初的农村孩子,我,来说就只是一种梦想。

      就这样过了几年。我上高中的时候,周六晚上才放假,放学后就去县城繁华的地方逛。

      在一个跳广场舞的地方,我偶然再次听到了这首歌。我激动不已。

      等那些大姐大妈们跳完,我就问其中一个前去换音乐的大姐,这歌真好听,叫啥名?

      大姐说,这就是一首舞曲,叫啥名她也不知道。然后换了一首歌,她们接着跳。

      后来又听不到这首歌了。直到我上了大学。我终于再次听到了这首歌,并且认识了她的芳名。

      大约是大一的夏天,一天下午,我去厕所,我们体育大学的洗手间是宿舍楼里每个楼层公用的,听到楼道里传出音响的声音,不知道哪位小哥在寝室里外放音乐,从厕所出来,我正想回屋图个清静,却发现这外放的音乐那么熟悉,就是她。

      我闯入那哥们的寝室,问了一句,这歌叫啥名?

      放歌的那哥们看了我一会儿,明白是他放的歌被我认可了,殷勤的说,“斯卡布罗集市,英文名Scarborough fair”。

      我说了声谢谢,跑到屋里打开电脑的音乐播放器,单曲循环了一下午。

      我终于知道了这首歌的名字,并且知道了这曾经令少年的我魂牵梦绕的歌声发自一位叫Sara Brightman的女神。

      我终于知道了歌词,原来唱的是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怪不得旋律那么动人。歌词的第二句是“Parsle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翻译成中文是“荷兰芹,鼠尾草,迷迭香和百里香”,我在吃火锅的时候曾经吃过一种叫做“蒿子秆”的蔬菜,我一直以为它叫“耗子杆”,因为在北京大家都念四声,我固执地相信“耗子杆”就是歌词中的“鼠尾草”。我每次吃火锅几乎都会点“耗子秆”,虽然它并不算好吃。但它出现在我最爱的歌里,我宁愿为它买单。

      爱屋及乌嘛。

      后来我听了这首歌的原唱,Pual Simon和Art Garfunkel的版本。那是大三的冬天,我即将开始考北大研究生,对于未来内心涌动着莫名的恐惧和憧憬。这个版本就是电影《毕业生》的影视原声。

      莎拉布莱曼的翻唱是女神天籁,纯净明亮,空灵通透,可是歌曲原唱却有一股感伤怀旧气息,斑驳迷离,像一个少年在遥望他暗恋的姑娘,又像一个历经沧桑的中年艺术家追忆年少时的情人。

      我爱上了原唱。第二年春天,我开始考研,我看了电影《毕业生》,看到男主大学毕业后的迷惘,配合着《scarbough fair》和《sound of silence》的旋律,就像二十一岁的我一样,不知前路在何方。

      我开始喜欢《sound of silence》。我在图书馆上自习备考,看书间隙会走下图书馆,对着满墙的爬山虎,听着“Silence like a cancer grows”,“孤独像癌细胞一样扩散”,仿佛看到我的孤独像爬山虎一样在图书馆的墙上蔓延。

      我考北大中文系的第四年,九月的一天下午,在清华的一个花园里坐着,偶然打开手机搜索莎拉布莱曼的歌,看到了她的演唱会当晚要在国家体育馆举行的消息,我当时就骑车去国家体育馆,沿着成府路一路向东,大约四五公里,在体育馆的外面,花了380搞了一张580的票。

      我坐在高高的后排,根本就看不清我的女神,不过她一开口,我就感受到一股强烈的穿透力,像光一样bright。

      这也是我至今听过的最贵的音乐会,我一般只会花百八十块钱去一些小剧院听一些古典音乐会,这种流行歌曲明星的演唱会票价对我来说太贵了。

      我之所以要在考研缺钱的状态下一定要去听莎拉布莱曼的演唱会,不只因为《Scarborough fair》,还与我大四偶然在某个酒店的电视机里看到的一个演唱会有关。

      那是莎拉布莱曼2007年的维也纳史蒂夫大教堂演唱会,那时的女神还是四十多岁,徐娘半老,正是魅力四射成熟风韵的年纪。在大教堂里,女神唱着复古的艺术歌曲,古典和现代的交织让那个年纪的我迷的不能自拔。莎拉布莱曼的身上混合着西方理性精神与东方神秘气质,少女的灵动和贵妇的典雅,古典的厚重和现代的轻盈。

      自从知道莎拉布莱曼之后,我开始在网上看她的很多演唱会,并且听到了她唱的音乐剧《歌剧魅影》,那也是我小知识分子审美时代的重要收获。

      因为《歌剧魅影》,我知道了莎拉布莱曼背后的那个男人,这部作品的作曲韦伯,知道了他们才子佳人的爱情,于是我决定成为像韦伯一样的大才子作曲家。

      当然我之所以想成为作曲家,也因为我不是高富帅,在喜欢的姑娘面前没有自信的资本,想用音乐才华证明自己。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章 那个农村孩子爱音乐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