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Scene 7 ...
-
大幕将启Scene 7
林尧举杯迎向对面的人,杯壁一触即离,啜一口杯中饮品,林尧到现在也没理清楚头绪,自己怎么就和肖莞尔坐在这家据说是一位旅华的法国艺术商人开在剧院区的餐馆里,品尝着法式大餐,一会儿还要和他去看戏。
昨天下午,肖莞尔来排练厅看排练,林尧替了缺席的丁一墨一个下午。然后肖莞尔就以“很想认识你,明天有没有空一起看戏”为由,约到了这家餐厅。
侍者刚撤下前菜盘子,换上一大盘被誉为“海中牛奶”的吉拉多生蚝,和几个切好的柠檬。
“这可是我的最爱。”肖莞尔露出无法抵御美食的笑容。
林尧看着眼前这位网络畅销小说作家,想起奚梦蕴的八卦消息。肖莞尔应该三十五六了,岁月似乎额外优待他,又或者写作的工作,为他挡去许多世俗烦恼,乍眼看和林尧像是同年。之前看过一些采访,肖莞尔从十年前开始连载五陵年少时是有全职工作的,在一家外企里任行政工作,每天下班抽空写,一直写到第五年,连载冲到了榜首,他才正式辞职,开始全职写作。五陵年少花了六年时间写完。
“肖老师是美食爱好者吧,难怪会写那么多美食在书里。”
“唯美食与爱不可辜负,等你到了我这年纪,就发现这是真理。”肖莞尔娴熟地取下一只生蚝,挤上几滴柠檬水,凑近嘴边,先吮了一口汁水,“嗯,不错,鲜。”一边状似不经意般和林尧聊起家常,“其实我不姓肖,肖莞尔是我的笔名。不过是取了一笑莞尔的意思。”
林尧吃了一惊,停下手上动作。
“吃吃吃,趁新鲜。生蚝都要蠢蠢欲动了。”
“哦好,是挺好吃的。”林尧一边学着肖莞尔的样子先吮一口汁水,再一口吞下贝肉,在口腔中咀嚼回味,一股甘甜慢慢反上来。然而他还未从上一个话题里回神,“那为什么大家都不知道呢?”
“兴许是建组那天,雪姐用肖莞尔介绍我吧。大家就默认以为我叫肖莞尔了。”说到这里自己先笑了下,“这大概就是所谓真相不如自由话语权吧。”
想到赵恬雪的业界权威,两人哈哈哈哈笑了起来。
“我的三次元朋友们,是没有人叫我这个名字的。肖莞尔是笔名,只用于书写。被雪姐这么一叫,剧组的人也跟着叫,我其实觉得很好玩,所以一直在观察。你们每次叫的时候,都是什么表情,内心OS会是怎样。大概会想怎么会有人叫这个名字?难道那不是个女人的名字吗之类的。”
冷不丁被对方这么戳破心里所想,林尧有点端不住了,忍俊不禁起来,“您还真是,无时无刻不在探究人心啊。”
“哈哈……算职业病吧,人类样本采集。”
“那您的真名是……?”
肖莞尔放下餐具,正襟危坐,伸出右手要握了一下林尧的,口中道:“我姓刘,单名一个鞅,商鞅的鞅,你可以继续喊我肖莞尔,没关系。”
刘鞅这个名字,确实正常很多。一顿饭聊下来,没想到肖莞尔是货真价实的舞台剧爱好者。在《五陵年少》授权签约以前,他作为普通观众,经常自己买票看戏,还看过不少音乐剧。他大学学的时候考古学,涉猎很广,一身杂学,融会贯通在架空历史小说里,简直手到擒来,可惜一毕业就失业,转行去干了行政。
两人还聊起赵恬雪两年前找他谈改编音乐剧的事,原来他自己当时是不可置信的。《五陵年少》的网剧授权早已出售,肖莞尔也不是没考虑过等网剧上线后,看看播出反馈,再考虑要不要授权做舞台剧,甚至自己也可以投点钱来制作。只是没想到赵恬雪这么快就找到他,还提出要制作成音乐剧。
一般来讲,音乐剧的故事不能太复杂。毕竟两个半小时要讲完的故事,得有一个清晰的聚焦。《五陵年少》的前后时间跨度有17年,故事情节曲折复杂,人物众多,要整理出一条独立又不失其精髓的主线,是最大的困难。但是赵恬雪成功说服了他,甚至把他也拐上了这条船。
“我也看了原著,再对比剧本。说真的我挺意外,也挺佩服剧本现在写成这样的。”
“剧本还要再继续改的,比起整体的故事结构和舞台概念的想象空间来说,现在的文本内容还存在不少问题。不过,肯定会改得更好。”肖莞尔点到即止,想必他和关邑老师,同样身为文字工作者,一定有很多意见相左的时候。所谓文人相轻的道理,林尧也是懂的,识趣地没有接这个话茬。
“其实比起剧本,这个剧的选角是真的曲折多难。我还是第一次参与选角,这跟我创作时找角色参考太不一样了。”
“是没有选到您理想中的角色演员吗?”
说起选角,林尧其实很想多问,毕竟自己还是意难平。这些天看丁一墨的排练表现,说实话,他是服气的,丁一墨的各方面素质都无可挑剔,而且他的状态保持得极佳。按他的状态,舞台上再演个十年二十年都没问题。况且,他有很强的观众基础,无愧于音乐剧一线男演员的称号。
“倒也不是。声乐、舞蹈什么的,我其实完全插不上话,只能把关形象气质了。选角面试的时候,我也在场哦,我记得你试戏的部分……印象很深刻呢。”
林尧大窘,没想到肖莞尔竟然在场,而且还对他的面试有印象。
“……我那天发挥应该很糟糕吧。”
有的演员天生是面试型选手,一眼能抓住评委的注意力,很容易在人群中脱颖而出,适合面试和竞赛。林尧却属于慢热型选手,是进了组以后,越磨越亮的那种。他的悟性很高,只要点拨到位,就能迅速作出反应,因此与他合作过的主创、演员,都很喜欢他,也激赏他的才华。
“哪有……不是这样的……只是杜君山这个角色,对整部作品而言,太重要了,我们都认为是这部剧成败的关键。”
林尧见他话题转得生硬,更不好意思了,低头吃一口菜,听他继续说。
“杜君山信奉的世界观,是否能被他的演员完美传递出来,然后为大家所接受并为之感动,是这部剧能否成功的关键。因为只有当这个角色成立时,这部剧才能成立。你觉得《五陵年少》是一部讲述什么的作品?”
林尧一听这是尧考校自己,谨慎说道:“我理解……这是一部核心内容讲述了以杜君山为首的少年们成长的故事。”
“嗯,表面上它确实是,我们也确实是这么和大家分析剧本的。”
表面上?
林尧抬起头,定定看向对面。他刚刚似乎意识到肖老师今天约他此行的目的了,但这直觉转瞬即逝……叫人抓不住。
“任何文艺创作本质上,要么是一种价值观的输出,要么是一种形式样式的审美,要么两者兼有之。”肖莞尔喝了口水,继续,“譬如《悲惨世界》的音乐剧能全球范围内家喻户晓,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宣扬的人权至上,抗拒强权的普世价值,几乎是全人类共同推崇宣扬的。”
林尧过了一下脑,《悲惨世界》确实是一部内容胜于形式的作品,不过它在形式上的成就也当得上绝世之作。而《猫》则应该属于典型的形式胜于内容的作品吧。
“我们中国观众,就文化审美的偏好而言,更容易欣赏的是,对核心价值宣扬而多过于对形式感本身的追逐。所谓言而无文,行而不远。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当然,也有反面情况。不过你仔细想想看,大部分情况确如我说的。”
林尧在脑子里想几部剧,貌似确实如此。
“我当时同意雪姐改编《五陵年少》,是因为我们对于要怎么改编音乐剧的理念高度一致。《五陵年少》肯定不是《悲惨世界》那样追求普世价值,向强权声讨人权至高无上的作品。我在《五陵年少》里想表达的是中国文人思想的一次比较完整体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借由杜君山这个躯壳和他所经历的一场历史浩劫来体现。”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林尧忍不住低喃……他想起自己看过的原著,肖莞尔笔下刻画的世界确实更有历史的厚重感,音乐剧的版本,则要轻盈得多。
“嗯,但这种文人思想,放到今天来看,与我们现代人是有着天然距离的。甚至可以说,它是陈旧过时的。如果用历史观去看待杜君山等人的所作所为,他们的信奉民族大义,抗击胡虏的举动,何尝不是在阻止历史发展的进程呢?”
林尧恍然大悟:“所以我们的剧里,没有出现任何一个鞑靼人的人物角色,也是这个原因吧。”
原来主创团队用了这样一种方式,把原著里马踏河山的鞑靼人变成一个强大的来自外部的敌人,以此来消减现代观众在面对民族对抗战争时可能产生的抽离感。原著里,其实有大量篇幅是从敌方鞑靼部落的角度书写的,在音乐剧里被全部删去。并非限于篇幅,而是更为深思熟虑的结果。
“没错。所有战争、屠杀场面都会用意向的方式,借助多媒体影像来表达……我们不希望观众被狭义的民族主义所裹挟。”
肖莞尔看向林尧:“再说回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所以成为古代读书人的信念,是基于一个大前提存在的。”仿佛刻意卖关子,顿了顿继续道,“在古代,接受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当官。读书与政治理想、政治抱负紧密关联。”
“嗯,确实,这对我们很多现代人是无法理解的。”
“所以,为了拉近和观众的距离感,我们将这种文人思想翻译成更时髦、也更能让现代人接受的词,就是你刚刚说的——成长。”
“其实我不太懂,虽然一部分人……可能无法对这个文人思想的主题有共鸣,但是您的原著小说已经是这样写就的,况且它已经是一部畅销小说了不是吗?”
“过时的价值观,写进书里給那些与我有相同志趣的读者是没问题,总有人会喜欢,阅读是一种主动选择。但若制作成一部音乐剧,要呈现给不同审美趣味的陌生观众,却不行哦。”
林尧露出困惑的神情,为什么不行?
“其实也不是不行,只是我希望坐在观众席的所有人都能享受观演的过程。我们不是在制作一部只给书迷看的粉丝剧。音乐剧《五陵年少》应该是独立于小说,能被更多维度的观众所喜爱和追捧的。”
肖莞尔终于谈到了重点:“为了弥补《五陵年少》先天的缺憾,我们一致认为应该从形式审美上去下功夫。”
“所以这部剧会打出新古风的概念也是考虑寻找形式审美上的突破,是吧?”
“是。新古风的视觉风格,新古风的音乐形式。还有更重要的是对于角色人物的演绎方式。我刚刚说杜君山很重要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他是传播《五陵年少》价值观的人,一个体面的媒介,一个……代言人,就像偶像代言产品那样。你能理解吗?”肖莞尔看向林尧,眼神中闪现着难言的炙热。
林尧好似被烫了一下,不自觉“嗯”了一声。心里想的却是:产品有缺陷,就找偶像代言,再砸广告费搞搞包装。原来赵恬雪打的是这个主意,这就是金牌制作人的手段?
又看向对面的肖莞尔,今天他特意约自己出来,就是想解释,为什么主创团队选了丁一墨,而不是自己吗?丁一墨确实是音乐剧圈当之无愧的偶像,论实力、资历和粉丝基础,比自己强上太多了。虽然肖莞尔绕了这么大圈子,让林尧还是很费解,不过心里对他愿意花时间和自己讲那么多,很是感激。
“肖老师,我理解的,谢谢你愿意和我说那么多,我觉得墨哥确实很棒,也很适合杜君山。”
“我其实不是那个意思……”肖莞尔有些懊恼,随即调整过来,“算了,现在说也为时过早了,你以后就都明白了。”他看一眼时间,差不多快开演了,“我们去剧场吧。”然后叫来侍者买单。
18:55PM两人从餐厅出来,就往两条以外的剧院区走去。
S城剧院区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剧场群落,位于百年前的租界区内,东起香丽路,西至密云路,横七竖八的几条小巷星罗其间,小巷里盘踞了20来个400座以下的小剧场,东西三侧主路上,各有三个不大的石拱门,连接这片区域通往外街。一门上刻“甲坊”,一门上刻“乙坊”,一门上刻“丁坊”,都是民国时期遗留下来,因此也有人称剧院区为“丙缺坊”,又因为缺的一门正朝西面,被人打趣为“缺西坊”,“缺西”在S城当地是骂人的话,意思是缺根筋,和搞剧场的疯子神经病们,倒是相得益彰。
外侧主路上盘踞着一个1500座的大型剧院,南侧的秀塔路上,还有800座左右的中型剧场3个,比邻而居。虽然从规模来看,还远远不足以和百老汇、西区、大学路、下北泽相媲美,却从物理条件上,成为S城音乐剧、戏剧蓬勃发展的物理基础。
白天这片街区与寻常街景并无二致,街边低调开着咖啡馆、餐厅、精品服饰店、家私古玩店,流露出一副闲暇慵懒的气质,如果是外来的游客,没有本地人的指引,沿着香丽路街道一不留神也就错过了这处繁华窟。
到了晚上,从石库门的小巷子里,站满了排队检票进场的观众,人人手上拿着戏票,三三两两低声交谈着。有时候人多了,队伍就从小巷子延伸到香丽路大街上。大小剧院的门口,复古的装饰花灯,点缀在广告牌和门檐之下,好一处灯市如火、歌舞升平。
肖莞尔今天带林尧看的《理发师》是一部中剧场制作,由大幕间出品制作的版权音乐剧,原版的作曲家是被誉为美国概念音乐剧的开山鼻祖。他的作品往往以丰富的内容和艰涩难懂的语言为著称,透着孤芳自赏的气质。喜欢他的人非常喜欢,但是不喜欢的人则往往坚持不到下半场。
两人排队进到前厅,看到厅里竖着的巨幅海报,肖莞尔随口和林尧道:“桑爷爷的这部神作,我是很喜欢原版的,歌词台词的密集程度,光是听懂就足够激动一番,就不知道改编成中文,还能不能保持水准。”
“嗯,听说今年这轮复排又改了歌词的译配。去年那版听说不怎么样。”
肖莞尔皎洁一笑:“版权剧搞这些翻译、歌词译配,也真是头疼,真还不如做原创。”
“原创剧创作过程应该艰辛得多吧。”林尧不禁莞尔。
“创作的荣耀也更大嘛。”
“林尧!”
听到身后有人喊自己,林尧转身,见来人走向自己,微笑打起招呼:“Shirley姐,您今天也来看这部剧啊?”
“是啊,好巧哦。你最近在忙什么呀?”
虞施欣Shirley Yu也是位音乐剧制作人,林尧曾在她制作的一部制作里演群舞。她和组里演员关系非常好,整天带着他们吃喝玩乐一起。据说虞施欣是S城的豪门之后,很多人传言,她做戏不是为了盈利,纯粹是兴趣爱好。
今晚她穿一条水蓝色长裙,头发挽成笈,外披一件羊羔毛质地马甲,气质出众。今天边上还跟着一位女士,正是她的个人助理,仿佛是叫Lina,点头一笑算见礼。
“我刚进了一个新的组。”
林尧一时吃不准肖莞尔想不想认识生人,毕竟肖老师也是位文化名人,名人出门都挺低调的。两人这边自顾自聊起来,Lina却很有眼力介儿地搭腔问:“这位……是?”
林尧飞快和肖莞尔眼神确认,似乎对方并不排斥,便大方道,“哦,我来介绍一下,这位是肖莞尔肖老师,我们新剧的顾问。”
Lina一脸得逞般激动道:“您就是《五陵年少》《故园》的作者是吗?久仰久仰。”
肖莞尔礼貌地问候两位女士,Lina給肖莞尔介绍了虞施欣和她自己。
那一边,虞施欣却已小声问:“《五陵年少》不就是那个……”Linda对着虞施欣几不可查地一眨眼,她便没有接着往下说。只转身对林尧道:“原来你现进了《五陵年少》组啊。这部剧首演定档了吗?”
“嗯,定了,在美心。”其实剧组还没有进行任何官宣,林尧也还吃不准能不能往外说。《五陵年少》组在对外宣传的操作上,和以往参加的组都不同,似乎上下都透露着古怪。
“真的定了?场地合同也签了吗?”虞施欣的口气仿佛是不可置信一般。空气一瞬间凝固,她也察觉到失言,掩饰性地挑起另一个毫不相关的话题:“咳咳……其实我们也在筹备新制作呢,林尧下次来面试哦。”
林尧连声应“没问题,一定去。”脑子里却仍在回味她刚才的话,联想到之前听到的传闻,难不成Musical Public资金真的断链了?行业内向来没有秘密,制作公司之间,都有自己的消息网。一点风吹草动,很难瞒得过人,便忍不住去看向肖莞尔。
肖莞尔脸上倒是一片云淡风轻,闲闲陪着瞎聊几句。末了,Lina说她们公司未来也对原创文学作品的音乐剧改编感兴趣,便向肖莞尔要了联系方式。肖莞尔很客气,給了自己的名片,林尧眼尖发现上头的电话号码不是自己存的那个,想必是肖莞尔的经纪人或助理的之类的。
看罢演出,林尧这晚回到寝室已经快半夜了,打开宿舍门就呆楞住了。
只见彦郝、萧淼两人的脸上贴着白纸条,还有记号笔画的一道道黑印记,两人坐在沙发上,齐齐看向门口的林尧,萧淼一手抓着牌泰然自若地一笑:“哟,林兄可回来啦,今日极乐坊开张,来来来,下场玩儿一把。”
自从古风在剧组蔚然成风后,年轻演员们纷纷給自己的公寓起了剧里的名字,还贴上字条,许艳妍和刘思思她们那屋叫“集贤阁”,张忝允和几个群舞住一起,他们那屋一开始就叫“大内”,被彦郝这个嘴贱的开玩笑说张忝允是皇帝,你们其他人是太监吗?后来就改为“内阁”,而林尧他们这屋,因为人口不那么密集,还常常空了一间,经常有其他屋的演员串门玩,就叫“极乐坊”。
一边衣冠楚楚的高滓熙,显然战绩丰伟,大声呼喝:“该轮到谁出牌了?输了不许耍赖啊。”
彦郝、萧淼起身热情招呼林尧加入战局,试图用林尧的加入挽回败绩。林尧在陪玩这件事上称得上是专业级,总是任劳任怨。今天也无奈笑笑加入战局,只是他今天心里装着事,并没有十分投入,一边手不停还給奚梦蕴发了条消息:你最近有听说MP经营方面的传闻吗?
奚梦蕴却没有如平常那样手机黏在手上一般神速回消息。
牌局玩到近半夜,四个人都挂了“彩”方罢,各自去洗漱。
林尧的手机突然提示有来电,却是一晚上都没消息的奚梦蕴。林尧“喂”了声就往房间里走,“小奚,你等我下”,和拿着浴巾往卫生间去的高滓熙错身而过。
高滓熙看着关上的房门,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