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第十七章 ...
-
启源大厦49楼,一间足有200㎡靠窗的大办公室,会客沙发、转角办公桌、舒适真皮老板椅、70寸液晶电视一应俱全,陈晋站在靠窗位置,俯瞰启源大厦周边的建筑。
画面像极了很多广告片里,主角站在全景落地窗前俯瞰全城,成竹在胸的样子。
事实也是如此。
启源大厦是C城地标建筑,双子结构配连廊,建筑师们说灵感来自凯旋门,本地市民常常称之为牛仔裤大厦。
没错,和京都、园林大市一样,很多城市都有的裤子大楼。
这栋楼启用刚2年。
当年陈晋的父亲、现任启源董事长陈方圆力排众议,在C城城南还很荒凉的时候,硬生生凭借对城市规划的敏感嗅觉,提前拿下一块地,修了这栋楼,大楼从修建到全玻璃幕墙外观呈现在市民眼前,夺尽眼球,秀了C城人一脸。
按照民营企业的继承方式,一般是送去国外镀金几年,回国负责子公司熟悉业务,待子公司运转流畅后,再慢慢由老一辈递出接力棒,权力移交,期间还会手把手带着继承人四处接收人脉。
陈方圆递出启源总裁接力棒时,股价3天跌停。
原因在于陈晋读书时没参与过任何高层之间的宴会,毫无人脉接替仪式,甫一回国,陈方圆忙不迭地召开股东大会,随便开了个会就把掌舵人身份让出去了。
跟儿戏似的,简单粗暴。
陈晋刚接手公司时人都懵了。
他的同学们都是身负家族使命,读书时也有着继承家业的压力,可没谁像他一样,被自家亲爹丢烫手山芋一样把整个集团丢了过来。
陈晋花了3个多月理清启源置地的全部业务板块。
除了大健康产业持续亏损,还涉足光伏能、水产养殖两大实业,均处于盈利状态,现金流丰富。
陈方圆50多岁,事业如火如荼,放在古代帝王时代,臣子们必然夸一句春秋鼎盛。
说放权就放权,除了保留董事长职位,片叶不沾身。
权力交替带来的中高层震荡、股价大跌也没换来陈方圆的指点。
董事会因此分成两派,一派认为陈晋一个刚毕业的黄毛小子,此前没参与过任何企业经营,临时受命定然将整个企业搅得乌烟瘴气,另一派则认为陈晋虽然没有实践经验,但好歹是个海归,学的是现代化企业经营理念,主修的又是房地产专业,能带着启源从此起飞也说不定。
吵吵嚷嚷4个多月,直到陈晋一手敲定城北湖心听澜项目的营销,用2年时间扭转整个城北在C城人眼里的印象,房价增长率较之竞争企业拔高至少5个点,一跃成为区域投资带动者。
窥一斑而知全貌,全启源为之折服,颇有几分“虎豹之子,虽未成文,已有食牛之气”的意味。
后来陈晋大胆启用新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市场营销、品牌管理部门领头人不是MBA就是各种商学院,启源快速完成转型。
由一个家族型企业转型为现代化管理制度的企业。
尽管很多流程依然需要自上而下,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极弱,但各板块负责人通过拆分工作、细化流程的方式,将执行人员按照流水线工人的分工模式进行拆解,也就少了很多麻烦,大企业常见的摸鱼、拖拉行为比起很多人员冗杂的公司,情况好了很多。
但也有缺点,启源像机器一样运转,创意能力自然成为弱项。
陈晋接手启源的前两年,公司的品牌输出从最初的惨不忍睹到中规中矩,再后来便难以进步。
直到与品瓴机构合作,发现林斯言,补足了启源品牌部门的创意缺陷。
按照陈晋一贯的行事风格,林斯言在品瓴露出苗头时,就该安排品牌部门挥舞锄头直接招入麾下,然而林斯言直接拒绝,面对启源开出的优渥待遇不动如山,陈晋只好一边等一边物色新人,这一物色就等来了林斯言创业的消息。
陈晋派人查过林斯言的履历,D省人,S大数学专业硕士学位,毕业后千里迢迢独闯C城,直接进入品瓴机构做前期策划,数学专业练出来的逻辑能力让她在整个营销圈子鹤立鸡群,很快崭露头角,品瓴顺势将启源这个大客户交给她负责。
然而林斯言这个人像天生反骨一样,拿到启源独立负责权1年后,叛出品瓴。
由于她进入了陈晋的视线,陈晋用了90多页ppt将启源过去20多年的品牌发展史、品牌布局梳理了一遍,力陈需要新鲜血液梳理整个启源品牌的重要性。
于是林斯言叛逃品瓴不久,启源这个大客户在总裁陈晋的决议下,直接由长信这家创业机构全权代理了品牌管理工作,相当于长信成为启源的智囊团。
长信和启源就此捆绑2年之久。
陈晋当然也尝试过与其他公司合作,只是C城营销创意圈子充斥着一股不经逻辑的感觉,每每提出想法后,执行能力有限,只能由事件推动着前行。
这是陈晋万万不能忍受的。
他需要的是拥有全局规划能力的人,每个大事件必须在掌控之中按部就班执行,即使有突发事件,也要快速反应。
很大程度上拦截了一批得过且过的营销人。
与林斯言的合作,陈晋从品牌部门得知,非常平滑,因为林斯言的行事方式与陈晋几乎一致,都是注重流程与规划的人,效率奇高,开会直击重点,绝不浪费唇舌,凡是林斯言负责的案子,推进速度飞快,品牌部门便越发依赖林斯言的长信营销。
今天陈晋第不知多少次起意将林斯言的团队纳入启源版图。
陈晋深知,长信与启源的合作,虽然看起来长期处于双方和谐的状态,但一日不在自己掌控,就有风险。
风险存在,启源的短板就一直存在。
陈晋不容许这种制约企业发展的风险存在。
然而最近几天,陈晋察觉自己对林斯言起了不一样的心思,原本的踌躇满志变得犹疑不决起来,陷入江山美人如何取舍的僵局。
沉思良久,叫来方恒:“上个月安排的与长信林总谈收购的方案怎样了?”
方恒:“现在是与君事成联合推广的关键节点,谈收购不太合适。”
陈晋一颗心放了下来,还能拖一拖就好。
“哪里不合适?” 他随口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