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初识 ...
-
那年,她17。俊秀,能干的她,惹来了远近好些求亲的人。可是爹说,他最疼就是这个女儿,她的婚事不能草率。
她也没多想这些事,娘的身子差,她哪里敢想那些事啊。
她其实知道娘的身子,是想哥哥想坏的。她原本是还有个哥哥的。闹饥荒那年,她很不争气的患了重病,眼看着就快没了,爹和娘每天把她宝贝似的抱在怀里不肯放手。村里人都说,孩子都已经到这份上了,就让她去吧。可是娘舍不得,娘含着泪天天抱着她,那时娘还怀着孩子。后来有人帮爹打听到了一个城里人,那人是军人出身,家里没有孩子,想要找个男孩子做儿子,他答应帮爹找医院医生救治她,爹娘一咬牙把哥哥过继给了他。于是她活下来了,可是哥哥走了。不多久,那家人也因为军队转移带着哥哥走了,爹娘就再也没了哥哥的音讯。娘因为太想念哥哥,积郁成疾,肚里的孩子也没了,一连失去两个孩子娘伤心过度,至此落下的病。她常常觉得是自己害苦了娘,如果不是因为她,哥哥就不用走,娘肚里的弟弟妹妹就不会没了,娘也就不会病了。想到这,她的心就疼成一片一片的了,好象风一吹心也会散的。所以她是一定要侍候好娘的,要看到娘好起来,可以健健康康的对她笑,而不是苍白的扯着疼痛的笑容来安慰她,说她是娘的心头肉,所以老天才会用两个孩子来换她的。每次爹娘怜惜的将她搂进怀里,她的眼眶就酸痛得很。
娘从年初就开始咳了,看了好些个医生,吃了好些药,可是总不见好。药是用得越来越重了,病却也象是越来越重了。身子一日日的削瘦下去,时常一口气喘不过来,好容易咳了,却咳了一口血痰来。
两个多月前,有人告诉爹,说江对面的镇子上有个隐在民间的大夫,医术很高。不如去找找看,碰碰运气。那世伯说,那大夫是个怪人,也不开诊所,说看病也是看缘份。就看嫂子跟他有没有医缘了。
她和爹听了,第二天就带着娘,渡了江寻医去了。可是这一次却没找着。听旁的人说这位张先生带徒弟出门去寻药了。
爹叹着气,看着娘,两人眼光相碰,娘眼里说着劝慰,爹就一脸的暗淡下去。背过脸去,不让娘看到他的沮丧。看见爹眼中有些许的悲,看着娘摇摇欲坠的身子,双亲的憔悴让她心里发酸。她偏偏不甘心,一次次的找来。
这来来回回的,竟是过了两个多月。
有一天,对面镇上有人过来告诉她爹,张先生回来了。第二天一大早,她打早就去守在张先生常去的小酒馆等着。一直等到了傍晚,不见人。那会儿也是秋天了,那年头的秋天,冷起来也是够呛的。日头一斜,天色一沉,冷意便侵了来,一分分从肌肤里渗进去,一寸寸的钻进骨头里。
她瑟瑟的守在酒馆门口,跺着脚,打发着自己的焦急与无助。
临到了傍晚的时分,来了一个年轻的男子。在门口看了她一眼,进了酒馆。酒馆的老板指着她,跟他说了什么。他出来的时候,拎了一小瓶酒,在她前面站定。她正站得眼发昏,冷不丁一个大男人站在她面前,着实把她吓了一大跳。那男子开口问她是不是来找他师傅的。她一惊,随既大喜,连忙点头称是。
那男子于是把她带到他师傅面前。张先生感于她的孝心,连夜带着徒弟跟着她回家了。
在渡口,那徒弟递给她一件大衣。说水上风大,冷,披上吧。
他的声音好听,象有余韵。船行在江上,他的声音就象船舵拨开的水一样荡开来。她脸微微一热,也便接了过来,把衣服披上了。
娘吃了张医生的半个来月的药,一日日见好。药是徒弟送过来的。每次从他手里接过药,她总是无来由的脸一热,微微把头低着。
爹却把她的神情看在了眼里。
但凡有人来说媒,爹不是说女儿还小,就是说现在家里离不开她,总是找种种的借口给推了。
有一日,那张先生带着徒弟来诊病。爹却把她和他支开了。……
送先生出来的时候,她看见爹娘脸上荡漾着笑意,竟是喜上眉梢的样子。先生临走前,看着她很慈祥的笑了。
不多久,家里来了一户求亲的。爹这次一改平素的推托,答应得很是干脆。
之后,家里就陷入一种喜气洋洋当中。而这喜悦本是属于她的,她却无端的总有些酸楚,心里有一个模糊的影子在窗前灯下摇弋。
父母亲没有告诉她男方是谁。她也不问,因为也不可能问到,也不能问,那个时候的婚姻都是父母亲说了算的。看爹娘那高兴劲儿,想必是户好人家吧。哪个父母会把女儿推到一种凄凄惨惨的生活中去啊。
临到出嫁前的这段日子,对她来说,有一半的期待,有一半的忧伤。她用淡淡的痛楚裁着嫁衣,用不明朗的情思绣着鸳鸯。把相思一针一线的画了出来,等到嫁衣做成,她才看清楚了自己的思念。原来那个影子是徒弟。原来那些平常的接触,已经在她心湖里投下一颗石子,一圈一圈的泛着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