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接风 ...
-
第二天一大早,江大队长就招呼大家先吃早饭,早上吃的是杂粮稀饭和萝卜干。
吃饭的时候是他们知青一桌,江队长他们一家人一桌,不过桌上的东西都是一样的。
江队长说各地给知青都是有生活补助,不过现在大家刚来,环境还不熟悉,所以就由他安排暂时她老婆做饭的时候顺带一起做了。
等过个半个月大家熟悉情况可以上手了,再找人来院子里单独搭个土灶,到时候他们知青就可以自己做饭了。
大家都觉得这样的安排很好,考虑了他们的实际情况,也给了他们一定的自由性,都纷纷感谢江队长考虑的这么周到。
最近大队里事情比较多,江队长也告诉大家,今天吃完早饭后大家就得去生产队开始干活,晚上再开欢迎宴。
需要他们的事情比较杂,所以全村这几十个知青们也是分开各自活动,可能每天就看哪里缺人,就安排他们就近去帮忙着做。
今天他们这六个人要参与的是知青点的建设。
住在江队长家的分别是玉清、玉姗姗兄妹,还有昨天再车上交流过的路霞音、沈画,另外还有一男一女知青,名字叫做郑俊博,苗丽。
郑俊博看起来有点微胖,很喜欢笑,来自广东,他对自己厨艺很有信心,刚才听到说之后知青们要自己做饭,就自告奋勇说到时候自己可以主厨。
苗丽说是和郑俊博是一个学校的同学,以前是学校的文艺骨干,会好几种乐器。
吃完饭后玉姗姗他们同江队长家人打了招呼,就跟着江队长出门了。
走过去知青点的路上玉姗姗观察了一下兴坪溪大队的地形,远处有青山,也有平坦的田地,还有溪流小水道,以及偶尔有小块的水塘,环境可以说是挺美的。
有地有水源,田地看起来也并不贫瘠,昨天从公社过来一路上都是砂石路,虽然不算太好,但也能通车,所以兴坪溪在知青下乡的地点里面相比,应该算生活算是过的去的。
不过可能大片的田地都用来种地,村民的房屋基本都没建到平地上,而是有一些小坡的地方,一个小坡上可能是两三户人家。
江队长在路上说了一下这个知青点的情况,据说兴坪溪大队本来就面积大,人口多,再加上之前村里大力推广普通话,花了半年的时间专门扫盲宣传,效果显著,还因为普通话教育到位,受到县里的表彰。
因此在县里规划知青集中安置点的时候,丹桂公社的知青集中安置点就定在兴坪溪大队,为了这个知青点的建设,县里还专门拨了资金和物资支持,等队里的知青点建好以后,丹桂公社再有新的知青来都统一分配到兴坪溪大队。
江队长带他们走了一会来到一块比较空的地方,有好些人已经在那里干活了,这就是他们以后要住的知青点的施工地点。
他叫来这里建设负责的一个生产队副队长,叫做方长福,介绍玉姗姗他们是刚来的知青,今天来帮忙知青点这边搞建设。
他们也知道这些城里面来的知青学生是不会盖房子的,就算见过人家盖房子的也和农村的不一样,城里面现在都用的是烧好的砖块,农村只有在一些房子一些关键的位置买点砖块来用,绝大部分房子的主体还是用的土坯来建房。
方副队长跟他们说了建房的规划,目前暂时知青点打算建的是十间房,每间房大小按照六个人住来建。
现在他们几个知青可以帮忙做的,就是就是需要大家制作土坯,这道工序也叫做打坯,顾名思义,打坯就是把村民已经混合好的泥土混合物,铲到一个专门的模子里面,然后用石杵敲打,等成型了再拿出来等它晒干。
方副队长还喊来两个村民给玉姗姗她们展示了打坯的过程。
打坯的过程简单,大家看了很快就明白了,这个任务难的地方就在于用石杵敲打模具里的泥土,让最后成型的泥土块保持平整和结实。
刚好玉姗姗她们六个知青,玉清就组织他自己和玉姗姗一组,路霞音沈画一组,苗丽郑俊博一组,女生负责铲土和取泥块,男生负责锤土。
大家热火朝天的干起来,玉清和玉姗姗,苗丽和郑俊博这两组配合得都很好,一个接一个就敲打好了几块土坯。
偏偏路霞音和沈画的那一组,沈画实在是太文弱了,抡石杵没劲,打出来的土坯效果不怎么样。
路霞音看不过去,便要自己去抡石杵,沈画倒是不同意还是说自己来,不过路霞音觉得他效率太低了,坚持她去锤土,沈画拗不过她,只能让她去抡石杵。
不得不说,路霞音锤起土来比沈画明显好很多,面对沈画的目瞪口呆,路霞音解释说自己一直力气都比较大,而且做学医手术是一个体力活,所以自己一直一来都很注意体力的锻炼。
但打坯这个任务确实辛苦,玉姗姗还是担心的看着路霞音,让她慢着点,可别累着了,打一会先休息一下,路霞音说她自己就是医生,有分寸,大家不用担心她。
等过一会把这一批土坯打好,今天中午大家就在知青点工地上简单吃,然后就回暂住的江队长家休息,下午好好的收拾一下行李然后等待晚上的欢迎宴。
中途玉姗姗去上厕所,村民给她指了一下方向,这边好几个土坯房,玉姗姗上完厕所出来走到墙角拐弯处,就听到有人提到“臭老九”,于是玉姗姗停下来想听听他们在说什么。
“怎么干活没看到那些臭老九?”一个声音听起来年龄大一点的人问。
声音听起来比较年轻的人说:“为了让他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我派他们去打扫挑粪肥去了,那工作又脏又臭,所以就没带郑主任你去看。”
那个年龄大一点的郑主任说道:“是这样,就是要给他们一定深刻的教训。”
然后他接着又说:“兴坪溪生产队比较大,因此无论是臭老九还是知青都比较多,管理起来很复杂,你可以多花点时间在这个生产队”
年轻人回答到:“应该的。”
他们说着说着就走远了。
玉姗姗握紧了拳头,这些都是国家的专家学者,都是宝贵的财富,就这样给这些人践踏。
玉姗姗走出去到前面有两个人,都是穿的中山装,一看就不是村里的人,再结合他们刚才说话的内容,估计就是公社下来的领导吧。
自己之后得找机会去看看这些专家学者住在哪里,看看有没有什么地方能够可以帮的上忙的。
因为昨天知青才舟车劳顿到江西,今天白天又进行了建设知青点的劳动,所以晚饭的时间提早一点,一会吃完了就让他们回去。
生产队的办公室是在村里以前的旧祠堂,祠堂口有一个坝子,正好可以摆几张桌子吃饭。
今天过来吃饭的主要是生产大队的队干部,之前来的十几个知青,还有这批来的十几个新知青。
因为是欢迎接风的饭,所以生产队还是准备得比较丰富,有酸菜炖粉条,蒜苔炒鸡蛋,小菜豆腐汤,炒空心菜,每一桌还有鸡肉,还有一条鱼,每桌还都装着一大碗萝卜干,可能考虑到知青们来自天南海北,所以主食既准备了米饭,也准备了馒头。
农家人难的吃的这么好,于是江队长也不多话,直接宣布开吃,然后边吃大家边做自我介绍。
白天打土坯的时候玉姗姗碰到的那两个人也参加了这次接风宴,原来他们是生产队革委会的主任和副主任,吃饭中并且大队请他们依次站起来发言。
年龄大一点的那个是公社革委会的主任,他先是表扬了新来的知青,一到兴坪溪大队就开始干活的好作风,然后再勉励一番。
年轻一点的那个是公社革委会副主任,他也简短的说了几句,主要是说他直接负责兴坪溪的生产和外来人口管理,希望大队以后有个好的规矩和面貌。
沈画跟玉姗姗和路霞音说:“你看这个副主任好年轻啊,怎么感觉年龄和我们差不多大,身材很好也很帅啊,农村还有这个样的帅哥,我服输。”
路霞音和苗丽都点头赞同,实在是这也是很明显的事实,不过没想到沈画这么八卦。
玉姗姗不得不承认这个公社革委会年轻的副主任看起来简直就是玉树临风、鹤立鸡群,不过一想到他对那些专家学者的态度,那样的恶劣,就一点好感也无。
于是说:“男人光长的好看没有什么用,真好男人得像我哥这样,风度翩翩,学识渊博,人还特别好。
大家也是点头赞同,虽然跟玉清现在还认识不久,不过今天在建造知青点的时候,玉清组织大家做事,学的又快,指导他们时脾气又好,实在是没的说。
沈画打趣道:“玉姗火气很大啊,来,吃点苦瓜。”
玉姗姗才不吃那么苦的东西,于是大口大口的咬着嘴里的馒头,仿佛咬的是这些欺负专家的坏蛋。
聚餐结束后,江队长过来说这里由村干部收拾,他们可以先一起回家了,大家站起来准备走。
这时候那个讨厌的年轻公社革委会副主任走过来,对着江队长说:“爸,回家吧。”
玉姗姗此时心中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