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现代诗阅读与写作商榷 ...

  •   莲华启:现代诗的历程,这里不想摘抄现当代文学史的内容。有些心得体会便说说。

      1、徐志摩《再别康桥》长短不拘,韵律和谐。《沙扬娜拉》词简意丰,比拟生动。窃以为徐志摩的诗,情韵深婉。其人留学欧美,学兼中西。“西风东渐”诗痕很深。
      2、戴望舒《雨巷》写出江南女子之温婉美丽。古代的灵魂,现代的语言。是中国古典诗词脱胎为现代诗的表现。
      3、闻一多提倡诗之三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其实音乐美格律诗之平仄押韵,建筑美是格律诗之五言七言,绘画美则是格律诗之描摹生动。并不新鲜。无非借古法入新诗。关键是闻一多实践了它。代表作《死水》《红烛》。如是诗法,应当发扬,当为古体诗脱胎为现代诗必由之路。
      4、余光中,诗思旷远,追古赶今。深入中国传统文化,深知西方现代文化。诗,不拘一格。而有中国古哲人的深刻。
      《等你,在雨中》现代人的古典美,是又有一种的《雨巷》。《寻李白》将历史的诗意重新呈现,现代诗中国风的代表作。如果这个时代要选一个大诗人,余光中应该就是。
      5、朦胧诗派,是特殊时期的特殊表达,却深得古中国诗词的含蓄蕴藉之妙。代表诗人代表作如,北岛的《回答》,舒婷的《致橡树》,顾城的《一代人》。他们群体开发了新的意象,却继承了古典诗词的表达方式。得到了大多数中国人的共鸣。
      6、后来的诗人,纷繁复杂,随意看看,尚未有触动心弦之人。不再勉强说之。

      莲华言:
      上下五千年,语言多迁变。左传到明史,字义已多变。
      诗经到楚辞,形式亦已变。红楼与三国,文白交杂话。
      五四运动后,白话始普遍。白话与文言,其变虽挺大。
      年代并不久,文言不陌生。古代之汉语,力学可以致。
      欲为白话诗,莫弃文言文。诗肉虽白话,诗骨乃意象。
      古今之桥梁,实为意象也。李白之明月,李白之美酒。
      王维之空山,王维之流水。意象古今同,借来非我有。
      时代在变迁,事物有新来。意象亦可新,不必太拘泥。
      中西又交融,多少急先锋。中体西为用,本末不可倒。
      全盘西化者,实再太偏颇。自古皆有变,古往今来也。
      我为中国人,当说中国话。当有中国心,心存中国事。
      歌诗为事作,此事古今事。典故亦可用,要读古代史。
      格律亦可为,所谓三美着。建筑一美也,音乐一美也,
      绘画一美也。所谓三美者,实为新格律。新诗学古成,
      其味中国味。新诗乱纷纷,久了必明了。理论不成熟,
      实践促其成。莫要薄于古,莫要非于今。戮力而为之。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