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中的军队便是借鉴大唐安西军。
愿得此身常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一代盛世,分崩离析。皇上带着他的大臣逃了,就好像后世的慈禧一样,当真是讽刺可笑。当时惊慌失措的朝廷急忙将驻守西域的安西军调回中原,只留下了万余将士戍守安西,可是早就觊觎河西的吐蕃大军入侵同时也掐断了西域和中原的联系,史书记载:“安西由是遂绝,莫知存亡”,殊不知这一笔带过的是多少唐军多少年的生死,大唐荣耀,从来都是这群将士的骄傲与坚守,殊不知他们的坚守换来的是十余年后大唐对他们的放弃……
就是这样一群人,垂垂老矣,尚且言战,不退缩,没战死,更无投降。朝廷能给的也只有“武威郡王”的册封,没有一兵一卒的驰援,这是一支孤军,他们有家乡,却也没有家乡,本困在一座孤城数十年,终于在某一天迎来了最终的结果,满城白发兵,不敢忘大唐,老兵老矣,如同大唐。史书对这一日全无记载,实为历史之殇。
呜呼!天下有大勇者,智不能测,刚不能制,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朕加之而不怒,此其志甚远,所怀甚大也。所怀者何?天下有饥者,如己之饥;天下有溺者,如己之溺耳。民族危急,别亲离子而赴水火,易面事敌而求大同。风萧水寒,旌霜履血,或成或败,或囚或殁,人不知之,乃至陨后无名。 铭曰:呜呼!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来兮精魄,安兮英灵。长河为咽,青山为证;岂曰无声?河山即名! 人有所忘,史有所轻。一统可期,民族将兴。肃之嘉石,沐手勒铭。噫我子孙,代代永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