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6、第二十二章 秦晋 下 ...

  •   这些年朝夕相伴没什么感觉,人一走忽然就觉得冷清起来。很长一段时间,她习惯了回家后廖婉娇滴滴依偎在身边讲述一天的有趣故事;也习惯了齐燕之隔三差五来访,与她对坐谈笑,议论风云。某一日回来后无聊至极,拖着月娘去看望王琅。王琅的旧宅残破的是在不成样子,晴朗又帮他在合适的地方找了间屋子继续开医馆,离开齐家不远。王琅倒没说什么,秋氏实在过意不去,到晴朗面前连连道谢。晴朗拉着她的手笑道:“不用客气,我这忙也不是白帮的,日后有个头痛脑热的都包给王琅了,而且不付诊金。”秋氏听得眼圈微湿,王琅却笑道:“林大人这儿哪轮的上小人效劳,大人您打一个喷嚏,太医院的人就在门口排队了。苏仁他们几个的头疼脑热包给小人倒是无妨。”
      王琅的新医馆是晴朗亲自选的地方,市口极好、屋子宽敞明亮,他医术精良,性情又好,来问诊的络绎不绝。晴朗见他忙得不可开交,打了声招呼就要到后堂找秋氏,刚转过屏风却被王琅叫住,指着一个正在候诊的人轻笑道:“这人和你同乡。”
      “顺县人?”
      “顺县小碗口村。”
      晴朗眼睛一亮,忙问此人姓名,王琅一一作答。她听了顿时显出惊喜之色,让王琅请那人到里面说话。那人莫名的跟着王琅走入内堂,见一个绝色女子当中端坐,正惊疑间,却听晴朗笑道:“李叔叔怎也搬到朝凤来了?”
      那人更是大惊。
      “李叔叔不记得我了么?我是林木匠家的女儿。”
      那人瞪大了眼睛,盯着她瞧了半天,喃喃道:“难不成是秀娘?”
      “是,我就是林秀娘。”
      他乡遇故人,自是一番惊喜。李实又把自家娘子和两个闺女叫来和她相见,他原本是打铁的,后来顺县遭遇几次兵祸,他带着全家老小逃难,到朝凤来投亲。幸好亲戚良善,帮他们落脚,如今还是做旧营生,开了个铁匠铺卖菜刀之类的家什。他的两个女儿小时候都和晴朗在一起玩过,如今都已在朝凤嫁了人,生儿育女,当下看着儿时玩伴一身贵气,又惊又喜,竟不敢上来亲近。
      王琅夫妻留这些人吃晚饭,秋氏拿了水果点心热心招待,渐渐的李家人少了拘束,晴朗也就问起自家人的事。一说到这个,李实重重叹了口气连连摇头。倒是李家娘子柔声道:“林家妹子,说了你可别太难过。你们全家人怕是都没了。”
      晴朗的脸色顿时苍白。
      “你小弟……唉……”
      “是啊,我小弟怎么没的?当年就是为了救小弟才卖了我,没有救下来么?”
      “终究还是没救下来了,拖了小半年,冬天就没了。第二年,顺县大旱,你二弟也得病死了。”
      “文英呢?”
      “你大哥他一直都惦记你,直到那一年咱们大家一起出去逃难的路上失散前为止,文英那孩子还一直说将来他有了出息一定把你找回来。”
      “文英从小就有担待。”
      李实又说了当时几家人怎么一起出去逃难,林家没什么亲戚可去投靠,只说想到京城去碰碰运气。走到半道的时候林家夫妻两个都病倒了,只能留在当地,李家继续往朝凤走,就这么分手,从此没有消息。
      晴朗点点头,这两百多年乱世,民不聊生,路有冻死骨的现象随处可见,逃难途中已经成了那个样子,多半一家人都活不下来。又或者兄弟姊妹里有象她一样卖身求活,遇到好些的主人,或许还能过一些安稳日子,只不过想要团圆几乎没有可能。又说了一阵话,李家娘子忽然叹了口气道:“秀娘你果然长成个大美人了,你爹娘要是看到你这一身的气派,不知道高兴成什么样子。你嫁了什么人家,将来要有那么一天咱们得到你家里人的消息也能给你递个信。”
      晴朗要了纸笔,写下两个地址,指着第一个道:“这是我住处,我夫婿是鸿胪寺少卿齐燕之,需要的时候拿着这张纸条去找我。”
      那一家人又是惊讶万分,其中一个女儿俯身在李实耳边说了几句话,后者连连摇头,女儿又说。月娘看在眼里笑笑道:“你们的秀娘已经改了名了,现下叫林晴朗,晴空万里之晴,朗朗乾坤之朗。”那女儿脱口道:“那不是当官的林大人么?”
      “我确实在赵国朝廷当官,职务是鸾台侍中。”
      说完这句话晴朗起身告辞,李实一家人依然懵懵懂懂,告辞的时候忍不住问“鸾台侍中是个啥官?鸿胪寺那个啥又是啥官?大官么?”王琅不知道怎么回答,倒是秋氏眼睛一转,笑着说:“是大官。都是你们顺县县太爷见着了得跪拜磕头的大官。”
      花月娘轻轻搂了下晴朗的肩:“要是难过,回家后哭一场吧。我的家人在元州血案里都没了,哭了一场也就看开了。”
      晴朗望向她,低声道:“其实,我早想到了,只是亲耳听到,还是难受得很。”
      她说:“我们兄弟姊妹几个情意极好,小弟生病的时候,二弟只有七岁,扯着母亲的衣襟让卖了她,不要卖姐姐。他说男儿受得了苦。哎哎,可是人家要的是女孩儿啊。
      “文英和我只差一岁多一点,我们两个的样子最相像。村子里的人都说一个男孩儿怎能好看到那个地步,布衣粗衫的往那里一站就是浊世佳公子。”
      “呵,你还有个与你样貌相似的兄长?那不是漂亮得能和英皇帝比了?”
      晴朗歪头想了想,终于笑了起来:“还真是不相伯仲。”
      月娘松了口气,又和她说笑了几句。此时弯月当空,星河璀璨,两人安步当车行走在朝凤的街巷里。不知哪一家正在夜宴,歌女婉转的唱着当代名家的诗作,皆是花前月下的两情相悦,美人怀思的离情闺怨。
      晴朗忽然道:“燕之快要过江了吧。”

      十月初三,齐燕之通过涌江城,进入了楚国地界。
      初五,乘舟过沅江。
      沅江是扶朗第一大的河流,南北程州段江宽十余里,浪花追逐浩浩荡荡。燕之是中州人,从没见过那么浩瀚的河流,极目眺望,江南江北一片沃野。此时水稻已经成熟,沉甸甸的金黄铺满大地,遥遥在竹林间有炊烟袅袅。
      “齐叔叔,这景色真漂亮。”
      “江干远树寻,天末孤烟起。江天自如合,烟树还相似。沧流未可源,高帆去何已(1) 。读来二十载,直到今日才明白白丞相诗中意,沅江景致果然浩荡深沉,不可名状。”这是赵国丞相白临年轻时出使楚国,过沅江时写下的诗篇,当时就流传开来。白临精通诗文,一手好字,在向来被称为“扶朗文学盛首”的江靖都游刃有余。
      过了沅江就是幅员辽阔的楚国天下,策马行走在雨后的原野上,风吹带暖,风送草香。此时的中州已经初雪,花木凋零,满目沧凉,楚国依然绿意盈盈,田间拢上草色深深。
      这一夜宿在卢县馆驿,赵国是此时扶朗第一强国,楚国国主新丧朝政不稳,对赵这样的强国自是讨好唯恐不及。燕之这个赵国使臣也因此沾光,所到之处人人殷勤,被照顾得无微不至。在江北那几天因是在军事重镇,地方官想讨好也没资源。燕之倒是很想见一见那个大败司徒清的长霆军,小心翼翼的打探,对方却大咧咧回答说“长霆军在江南驻扎。”又说驻扎地不在进京的要道上,怕是看不到。燕之心想楚国果然太平久了,久到第一线的官吏都没了警戒心。
      到了卢县,江南富裕地,知县着意奉承。此时,他这个新使臣的背景已经在楚国传开,都说是没什么显赫家世的青年,却没几年就在赵国成了鸿胪寺少卿。也有说他出于留国皇室,乃是留国英皇帝苏长安的亲戚,正因为如此,才能以“平民”之身而迅速建立功业。
      这几日正是卢县得一个节日,燕之听了好奇,同行的也想看热闹,除了廖婉水土不服留在馆驿,其他人就换了便服,走入街巷之中。
      燕之是在十分偶然的情况下见到那个女子的,热闹的集市,各家胭脂水粉、摆设玩意、团扇钗环琳琅满目,游人各自寻找中意的东西。他却偏偏在这样的热闹里听到低低的哭声,循声望去,一个女子跪在地上,发插草标。他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就这么走到看热闹的人群里,女子不知道是葬父还是葬母,他没仔细看。看热闹的人说这姑娘生的美貌,又指指两个人“这是品花楼的,这是玉露堂的”,又摇摇头:“又一个好姑娘要落入火坑了。”
      他好奇这个“又”字,便有人解释说近来卢县这样卖身的人多得很,都是从江北逃难过来的,卢县小地方,哪里要得了那么多人,卖的价一天比一天贱,不少年轻貌美的姑娘,都便宜了县里两家勾栏院。
      “江北这么多人逃难?”
      说话的人撇撇嘴:“还不是被红袍修罗害得。”
      一人丢下一锭银子:“拿上,把事办完了,明儿就跟我们走。”
      女子哀哀哭泣着抬起了头。
      燕之的呼吸顿时凝住了。

      廖婉第一次到南方,过沅江的时候又晕船,着实难受了一阵,可睡过一夜也就好了。初时,她哭着不肯离开晴朗,可此时一想到能和兄长团圆,顿时又兴奋起来,恨不得马上赶到江靖找到舅父,却偏偏这一日大雨,众人只能留在卢县。走到院子里,见一个女子端了盆水走入燕之的住处,忙一把拉住苏忠:“这是什么人?”
      苏忠表情复杂:“这是大人昨晚上善心大发买下的姑娘。”
      廖婉更惊,等那女子出来跑上去一看脸色顿时变了,回头又拽住苏忠:“这……这人……这人的样子……”
      苏忠的表情更为复杂的点点头。
      廖婉的神色顿时也扭曲起来,心说:“我没看错,这女子果然长得很有几分象王皇后。”这么想着心情也复杂起来,走上前笑吟吟的和那女子攀谈起来。这才知道这女子年方十六,家乡被司徒清的军队掠夺,她跟着家人逃难来江南,路上母亲和兄弟都在乱军中被杀,只有她和父亲逃过了。到了江南无处落脚,父女俩和一群难民栖身在破棚屋里。做爹的白天给人打短工做苦力,女儿则在茶馆酒楼卖唱,一年来受尽了欺凌。不久前她爹爹生病死了,她即无力葬父,又想着将来独自一人如何求生,一狠心干脆把自己卖了想至少让老爹体面下葬。
      廖婉听她说的凄惨,又想到自己也曾家破人亡,被人四处倒卖,顿时眼圈就湿了。可还是不明白她怎么被燕之买下,最后是当时陪着燕之的从人解释说,或许是因为当时要买这姑娘都是勾栏院的人,齐大人看不过眼,出手相助。廖婉心想得了吧,要不是生了这么张脸,出了名独善其身的齐大人会管这个闲事?又过去和女孩儿搭话,问她将来有什么打算。小女儿低着头红着脸道:“我卖给了这位爷,自然……自然是跟着这位爷了。”
      廖婉心中连叫不妙,脸上依然笑盈盈的,柔声道:“啊呀,可是我们是从赵国来的,过些日子还要回去。倒不如我和齐叔叔说说,给你一笔钱,你回家乡去吧。”
      当天她果然和齐燕之去说了,后者微微皱眉沉吟不语,目光朝着俨然已经把自己当成侍女在那里忙来忙去的身影上扫过去。廖婉更是郁闷,娇笑道:“婉儿刚刚和那姐姐说了半天话,她的身世实在是可怜,好在这里距离她故乡一江之隔,她家人虽然没了,村里田地总在,还有村民族人能帮忙。给她几十两银子,够她回去找个好人家嫁了再做点小买卖。”
      良久,燕之才道:“等我们回朝凤的时候顺路将她带回去吧。现今世道,她一个女孩儿身怀重金乃是取祸之道。”
      廖婉大惊,心想这次出使少则三、五月,多则大半年,等到回去的时候梢上,那算个什么道理啊。这时候她禁不住想要是月娘、王琅在这里就好了,尤其是月娘,能毫不客气地上去对着齐燕之兜头一瓢冷水。她到底是晚辈,又是个姑娘,总不能抓着燕之摇晃说:“林姑姑最烦你喜欢王皇后这件事,你留这么个女孩儿在身边还想不想和姑姑过下去了?”
      廖婉都不敢劝,苏忠在几兄弟中最忠厚老实,更加不敢对主人的事插嘴;旁的人压根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这个女孩儿就这么留了下来,燕之给她取名叠翠,廖婉初时不给她好脸色看,时间长了见她聪明伶俐,手脚也勤快。更难得这女孩儿还识点字,原本也是读书人家的女儿。廖婉想想她际遇确实可怜,年龄比自己还小,也就渐渐亲近起来。好在燕之也只是将叠翠留在身边让她打打杂,并没有其他举动,廖婉也稍微松了口气。
      十来天后,一行人终于抵达了楚国国都江靖。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6章 第二十二章 秦晋 下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