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0、第十一章 落日 上 ...

  •   豫阳——民丰都城,北赵、留两代在此定都。
      豫阳最鼎盛的时候被称为“繁华无双地”,这里是中州腹地,群山环拱、江流浩荡。苏长安生于斯长于斯,曾对林晴朗说:“豫阳天生都城,待到扶朗重新统一,朕仍以此为都,让豫阳恢复到民丰鼎盛时的繁华气象。”
      林晴朗站在阵前仰望豫阳十丈城墙时,脑海中反反复复都是苏长安的这段话,以及说这段话时看着她的那种眼神。她记得第一次见到苏长安就震惊于他的漂亮,那袭承于云华夫人的眉目精致绝伦,到了很多年后,依然怎么都看不腻。她最喜欢看他谈到扶朗时的情景,目光明亮,仿佛能从中看到扶朗万里山河。
      “早听说王仲道乃是当世名将,可豫阳城的防守好像不怎么样。”
      她猛然醒了过来,意识到苏长安的一切已经是前尘往事。她现在一身官服,跟着太子以及前线的将官在阵前眺望,跨.下的骕骦是赵元戎的宝贝,每次出现都能让身边的人一阵惊叹。
      端木谢陪在太子身边,听到这句话立刻道:“前两日得报,王仲道伤重不治,已经死了。当下豫阳城主事的乃是他的太子王玳。王贼篡位、残杀英皇帝旧臣,名将或死或逃,而今豫阳城中已经没有能像样领军的将领。”
      晴朗一震,暗骂道:“老贼死得到快,便宜他了。”
      太子观阵完毕回到中军帐与诸将商议,众人皆说豫阳城只剩老弱残兵,不堪一击,请太子下令攻城,一战必克。
      晴朗心想“赵元戎对这个太子真够上心的,看这情景,只怕是端木谢、司徒清出兵前就领了密旨,到了豫阳城下围而不战,等着太子来捡这天大功劳。要不然,就豫阳这德性,司徒清一天就能拿下,犯得着十万兵马在这里围城十来天么。”
      “林晴朗,说说你的想法。”
      猛然被点到名,原本没指望能在中军帐内说上话的这个人略微愣了一下,旋即望向太子,正色道:“属下以为,当依规矩,先行劝降。太子殿下可以自己的名义致书王玳,劝他开城投降。”
      太子点了点头,司徒清却道:“何必那么麻烦,只要一战就能拿下豫阳,费什么事情?”
      “不战而屈人之兵总是上策。”
      司徒清笑了笑。
      太子想要说什么,一边的长史方昊然忽然道:“太子殿下连日行军,明日再议如何?”
      太子看了他一眼,点了点头,起身进了后帐,方昊然也跟了进去。
      方昊然这一年二十七岁,其父曾是东赵中书令,为东赵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年轻的忠臣就留下这么一个儿子,皇帝怜惜,让他跟着皇子们一起读书。当时方昊然是给皇长子当伴读,等他长大成人却成了太子身边的第一谋臣。他比太子年长五岁,然而或许是少年丧父,过早独当一面的缘故,赵佑常觉得他更像和自己的舅舅刘呈之一辈的。
      方昊然对太子说“依理依情,确实都应该先行劝降。但是,这一次,殿下应该听从众将的意见,直接攻城。”
      太子皱眉,方昊然又道:“我听林晴朗说王玳此人贪图富贵,又极其怕死,是一个不知道什么叫做礼仪廉耻的人。如今豫阳防守薄弱,王家政权早已崩溃,王玳恐怕就是在等我国的劝降。殿下若是发出劝降书,对他有所承诺,他必然立刻举城归顺。”
      “如此岂不是大好?”
      “不好——如此一来,便辜负了皇帝的一番苦心。”
      太子愕然。
      “太子初次领军,必须要有军功,劝降得城算不上是军功。”
      太子沉下了脸。

      林晴朗听到宣召将领的锣声时正在做梦,梦里苏长安在青寰宫和她谈论政务,谈着谈着他腿痛的毛病又犯了。她习惯性的上去侍奉,苏长安侧躺着任由她举动,闭着眼,也不知过了多久他叫了声:“晚香……”她望过去,见他目光紧紧盯着她,自己的身影映在他眼里,她的呼吸急促起来,仓皇的想要退开。苏长安一抬身抓住了她,笑着道:“朕没让你走。”她身子缩起来,叫了声:“陛下——”刚刚开口,苏长安一用力,将她拽倒在塌上,翻身抱了过来……
      锣声急切,她掀开毯子快速整理衣服的时候心想“便是在梦里,与他还是没有缘分。”
      中军帐中烛火通明,三军将领齐集。
      赵佑一身盔甲从内帐走出。
      “令!”
      众人肃立。
      “端将军,领一万人,攻打东门。”
      “司徒将军,领一万人,攻打南门。”
      “萧将军,领一万人,攻打西门。”
      “我自领剩余人马攻北门。传令三军,埋锅造饭,卯时发兵。第一个登上城楼的,赏银千两;打开城门的,同赏。”
      “尊太子令!”
      “中书舍人林晴朗,详加纪录众将功绩,不得有误。”
      “下官遵命。”
      鸣鼓进军,三军振作。
      林晴朗在北门外阵前观战,数万军队同时攻城,冲车、云梯交相上阵。重赏之下三军勇猛,相对应的,守城将士明显士气低落。
      一阵欢呼,北城门缓缓打开。
      赵佑一挥令旗,策马当先。
      林晴朗策马跟上,早就被战鼓之声激德不耐烦的骕骦一声长嘶,带着她穿过豫阳厚厚的城门。
      “公子——晚香回来了”她这样想着。
      成康十年八月初九,豫阳陷落。

      城门一破,留国军队再无战意,在巷子里四下逃窜;而东赵军队经过几个月的征战终于攻下对方的京城,军士们看到豫阳城国都气象,想到其中子女玉帛尽皆可取,更是气势如虹。留国的抵抗彻底溃散,而东赵的掠夺开始了。
      太子率领主力势如破竹,直奔皇宫。到得金水桥前,但见宫门紧闭,城楼上挑出了降旗。赵佑下令全军停住,吩咐方昊然上前交涉。王玳终于出面了,站在宫城城楼上,随侍的尚书令王缙出面与方昊然交涉。无非是说太子王玳审时度势,愿意举国投降东赵,请求东赵保全他的性命云云。
      方昊然回来,对太子说:“现在是时候纳降了。”
      于是太子令方昊然传话,保全王玳性命,令他投降。
      没过多久,宫门打开,王玳素衣步行出宫,拜伏道边。
      林晴朗远远看着王玳素衣投降的样子,心想:“该纳降的时候不纳,这个时候假惺惺什么?杀进宫去把这个畜牲一刀宰了才是正道,留在面前给你父皇填堵么?”
      当天,太子在大殿和清寰宫走了一遍,留下萧将军和一千军兵看守皇宫,禁止兵士掠夺。此外,宣布赵元戎圣旨,善待苏家皇室遗族,不得惊扰苏家宗庙、皇陵,不得惊扰皇家神宫和苏长安灵柩。晴朗听完倒是生出了一点感动,赵元戎确实守信用,当初举荆左投奔后向他提出的几个条件一一答应,甚至做得比他们这些留国旧臣希望的更好。
      皇帝圣旨,苏家宗庙以及皇陵、神宫都受到保护,苏家的遗族几乎断绝,少数漏网的也都逃亡在外,自然谈不上保护。相应的,王仲道家族陷入了巨大的灾难。
      东赵是戎狄人,戎狄的传统,攻克城池后、战胜敌对部落的时候,必定会疯狂劫掠;上到将领、下到士兵,都陷于抢夺的喜悦中。入主中州数十年后,朝廷对于军队的掠夺已经有了很大的约束,但是攻克对方的王城,必然会放纵士兵一番。
      王家被冲进来的士兵洗劫一空,在敌人得胜的疯狂中,女子受辱,男儿被杀。为了保护怀孕的妻子以及躲在他家中的苏萱,王琅带着忠诚于他的家人努力周旋,奋力抵抗。这一夜,乱军之中,王琅重伤、苏萱失踪。
      对于东赵,这是胜利的狂欢;对于豫阳百姓,是几十年没有遇到过的巨大灾难。兵士的掠夺毫无纪律,一旦反抗,就会被残杀。一时间,豫阳城中哭声震天。凄惨的哭声一直传到军营,让林晴朗彻夜难眠。
      东方放白,方昊然早早起身,简单梳洗了一下,惯例巡营。他现在担任东宫主簿,是赵佑身边第一号谋臣,在他心中,当前对太子威胁最大的就是独孤绣之子郑王。为此,他劝太子对外结交沈慕岚等具有影响力的大臣,对内拉拢汉王。太子虽然是皇后所生,惠州刘氏也是历史悠久的名门世家,但是刘皇后偏偏出在其中没落的一支。郑王的母亲独孤家族因为跟错人而备受打击,独孤家族也一蹶不振,然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最关键的是,独孤家族是戎狄人,而刘家是历史久远,血统纯正的文晋贵族。
      方昊然刚刚转过几个军帐,就被林晴朗叫住。他一脸笑容的面向这个女子:“林大人也出来巡营?”方昊然对林晴朗的存在一直很上心,有沈慕岚在前,大家都不怀疑赵元戎会在提拔一名女性高官来震撼众人。更何况,林晴朗拥有沈慕岚一辈子都没有过的优势——美貌。赵元戎对她的迷恋早已是朝廷里公开的秘密,太子对此很有些不以为然,方昊然却觉得——这是个应该拉拢的人物,至少不能让郑王抢了先。
      “方大人,军士狂欢一夜,应该足以安抚了吧?”
      方昊然顿时沉下了脸。
      “林大人,这是戎狄人的规矩——得胜之日,一城子女玉帛皆归军士。”
      林晴朗上前两步:“一城子女玉帛应该归朝廷。”
      他皱了皱眉。
      “朝凤城中难道也会纵容士兵劫掠百姓?”
      他双眉锁得更紧。
      她指向豫阳城的方向:“那里,都是东赵子民,陛下的臣子!”
      “林大人说得都有道理,但是一方水土一方习俗。”
      “习俗也是可以改的,就从太子开始,难道不好么?”
      方昊然心中一动,缓缓道:“林舍人,找个安静的地方说话?”
      晴朗一指旁边:“到我营帐里去。”
      一个六品随军文官的军帐实在不大,两个人对坐就没什么空了。方昊然有点尴尬,见林晴朗为他倒茶,一派落落大方的样子,暗叹了口气。
      “方大人,您可听说过‘中州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
      他点点头。
      “中州儿女刚烈勇敢、恩仇分明;信、墨受平江王殿下点水之恩,至今尤抵抗王仲道而酬殿下。同样的,为了复仇,中州儿女不惜吞碳漆身,致死方休。”
      “林大人这是在威胁么?”
      “我只是想说,中州儿女皆为血性。东赵夺城劫掠确实是惯例,豫阳百姓恐怕也早有觉悟,但是,殿下若是能将他们从这种绝望中拯救,中州儿女决不会忘了殿下的恩典。”她喝了口茶,神色如常,缓缓道:“天下纷争、世事多变,或许哪一日,太子会用得上豫阳百姓的感恩之心。”
      “豫阳百姓的感恩之心太远了。”
      她目光明亮。
      “林大人有何回报?”
      “林晴朗也曾是豫阳百姓。”
      方昊然大笑:“林大人果然是个趣人。”
      方昊然从林晴朗那里出来,转头就去见太子。他对着赵佑将事情一说,太子皱着眉头说“我知道你一直反对军士掠夺,但是这是我们赵国的传统,军士们在战场上拼命,就是等攻城之后,三日放纵。我若是下令禁止,只怕各位将领,甚至朝廷上的官员都会不满。再说……皇帝的意思……”
      “臣已经对殿下说过,这一次是皇帝有意为殿下立威。攻克豫阳确实是功劳,但是人人都知道,王仲道在青芜关大败,病死撤兵途中,豫阳什么人都打得下,算不上让朝野信服的大事。至于皇帝的意思……殿下,皇帝是想要统一扶朗的。既然要统一扶朗,就不能像现在这样放纵军士,而要存着将扶朗所有百姓都当作自己的子民之心,所以,就从殿下的太子令开始,从此约束军队,以求人心!”
      赵佑紧锁眉头,久久不语。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