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 2 章 ...
-
他死于秋冬之交雨夹着雪的一天,说是山上湿滑,他追逐一头狍子,滚落掉进一深涧,等村民找到,他已全身僵硬,早没气息了。
女儿代娇从南方赶回,扒在代刀疤的棺椁上悲恸欲绝。
父女相依为命,于今阴阳相隔。代刀疤是一坚强的汉子,一手拉扯代娇长大,当爹又当妈。他女人跟一摇波浪鼓卖狗皮膏药的野郎中私奔,代娇只几个月大。
那是怎样一段含辛茹苦的痛苦经历,又承受了多大的生活与精神压力?
可是,刚看到了希望,憧憬着美好,一切全烟消云散,他坎坷恣睢的生活刚迈出了一道坎,却没能淌过生命之河——生命一下子坠落了。
我参加了代刀疤的葬礼,缘于那次家访后与他成为莫逆之交,他的质朴,憨厚,豪爽都令我十分感佩,心与心交织,我知道了他的身世,更加佩服他的乐观,豁达与坚强。
他嘴边总挂着:“你培养我女儿有岀息了。”或许他出于感激,每次赶集总来我学校,到我寝室坐坐,每次带来腌兔肉,他笑道:“上好的腌兔肉,你莫嫌脏。”
没想到,女儿刚毕业他却失足跌落悬崖?代娇安葬了父亲后,又去了南方。
我因分居两地原因,调到豫南的豫州市,彻底脱离了教育战线,进了一家国有企业,做了不到三年企业倒闭,我失业去了南方。
后原学校有同事曾提到我有封南方来信,只是我去了豫州市,信没收到,也不知是写的什么内容?
但同事肯定说信是代娇所写。
我在南方工作因休假回一趟老家,在去南方前,因失业又失去了家庭(与妻已离婚),或许人生的坎坷总是接而连三,真是应了古话: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不过,这叫人生输就输个彻底,叫我也了无牵无挂,回老家,多少是寻找一份安慰,人在悲伤,困苦,失落时,第一时间总想到家乡。
那里有母亲的气息。
我百无聊赖,想到了玄龙寺,于是我骑上自行车,冒着绵绵细雨,迎着凛冽秋风朝玄龙寨进发。
过去的山间小道,全铺成了水泥道,自行车轮胎发出轻微的滋滋声。
远山如黛,近处的田畦,沟壑,山昂向身后倒去,到了玄龙寨山下。
上玄龙寺的小道虽铺就成水泥道,但坡道陡,只能骑一段,推一段,到晌午时分终于到达玄龙寺。
进寺门,迈进一枣红色的大门,进一庭院,便是廊道,向两旁延伸。
寺庙的殿堂有三重,每一重向上抬高十级阶梯,青石板的石阶,上面年头久,香客踩踏,磨得咱些光滑。
一重正殿立着弥勒佛像,笑迷迷的弥勒佛,山民俗称笑面佛,他坦胸露乳,桔红色袈裟斜披身体,朝香客笑容可掬,就因他的慈祥,温情的笑容,给进香的香客以心灵慰藉。
第二重是正殿,供有如来佛,左是普贤菩萨,右为文殊菩萨。
第三重殿为观音菩萨,左边是十八罗汉,右边是地藏菩萨。
我上到第三重殿,遇见一尼姑,戴一圆形尼姑帽,穿一身灰色尼姑服,立在观音像旁,帮香客点香烧纸。
她表现很有耐心,轻言细语跟香客说着话。我朝她看了几眼,她一直没回头,一直在与香客说着话。
我很好奇,从她的匀称的身材背影看,她一定很年轻,不像老年尼姑,身材佝偻。
我在好奇心驱使下,一直想验证一下我的判断——她是否为年轻尼姑?
可是,她像是故意回避似的,一直不肯转过身来。
其实,从说话的声音判断她年龄一定不大。或许声音人与人有许多相似,但用心聆听,还是能区别人们之间细微差异,有的人声音的辨识度很高。
她的声音我似曾相识。
我换了一个角度再观察她——从眉宇间的神态看,我已确定是她,至少八九不离十。
她一直没转过身,而且有故意躲闪的下意识,譬如她竟用手遮挡脸的动作——虽然看上去像是去纠正尼姑帽,可她帽子根本无需较正?
我自知无趣——显然她有故意回避,躲闪,何必强人所难?我怀着一颗疑惑的心悻悻离开了观音殿。
她一定是代娇——我的曾经的学生,温情的,淡淡忧伤的,丁香花般的女生,聪颖,敏感,多愁善感的女生。
为什么人生有了美好起点的她,却看破了红尘,削发为尼?我看到眼前的沥沥淅淅的秋水,令人忧伤的秋水,总叫人惘然与惆怅。但是,秋雨绵绵之时,总是野百合花含苞绽放的时候,曾经某一天的秋雨里——代娇如绽放的野百合花,那么娇艳,是我心目中的骄傲,因为她的绽放,我才在教学上起了点成绩——她是整所学校唯一考上的省中专生,那时是我班级的骄傲,更是一所学校的骄傲。
可是,岁月如河流静静流淌去,物是人非,她的今天却变了模样,是什么变故叫她改变了初衷?失去了生活的意义,而非得要去寺庙里寻求心灵的寄托?
人生有许多选择,可是她的选择却令人感慨与失落,想必这世界超乎人们的想象太多,别人的世界总难叫人捉摸。河流总会转弯的,人生更是充满曲折离奇。
最不可能知道的——是人生的未来,最大的不确定就是人生的不确定,明天是什么?最好不要知道!
人生的选择或许情非得已。
人生叫我扒着别人的肩膀哭泣,我看穿了太平洋,我并不需要幻想,可我心已绝望。但凡岀家人总怀着心理的绝望,放弃人生的那一刻,是否想到的另一个世界?
总比放弃生命要令人安慰——至少代娇绝望过后,想从佛的世界里找到打开心灵那扇窗。一个曾与父亲相依为命的女孩,发愤读书,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苦,十年寒窗,对比大多数同龄人,她算成功了一回。
可是,翻过了雪山穿越了戈壁,眼前却没有出现绿洲,却还是漫天黄沙。
于是,她放弃了,止步不前,人生没有回头路,也无法回头,只好选择另一条路——把希望寄托佛门,寄托于泥塑的佛像。
人生的信念嘎然而止,沉寂于那香火缭绕的佛门之地,颂经,超度。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原本无一物,何以染尘埃?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这段话揭示了空灵佛的真谛,世界本是有,世界本为无,人与大自然的一景一物相互辉映,一切都是空了,一切又只不过是影像而已。
参禅悟透了人生——心皈依佛门,其实是否对人生太过较真,还是对人生深度地失望?我不得而知。
代娇读书时克服了那么多困难,心无旁骛,一门心思专心学业——才取得了好成绩,一所学校,当年就她考出好成绩,至少人生在那一刻给她打开了一道门。
为何后来又关闭了那道门?以至于她万念俱灰,皈依佛门去了。
难道是这道坎难以愈越,还是心中企望过高?有一种说法:前路太顺,后面的路会异常艰险,因为上帝是公平的。
可是,她的前路并不平坦,她的身世本来够凄惨的。或许是命运一直就没有对她公平过,才叫她丧失全部的信心,或许是一场意外造成她的巨大伤害。
事业,还是爱情?
她父亲的意外死亡,给她的心灵造成伤害是肯定的,但那天我从她眼神里看到了坚定。显然并不是她父亲突然意外离去,使她看破红尘。
或许是一件不经意的小事情影响到她的抉择,人生经历了大江大河,可能在一条阴沟里翻船,这是时有发生的。
我下了玄龙寺,一路骑行。秋雨早停歇了,疾风还强劲有力,透着刺骨地寒。比之这秋风瑟瑟的寒意,我心更加寒冷——彻骨地寒。
人生的坎坷,生活的艰辛,命运的多舛,都是难以捉摸预料的。
代娇怎么不敢面对我?我一直在心里问自己,是她的皈依佛门怕我失望,还是她的选择担心我的责惫?其实,人的选择是自我的,她已成年,选择是完全自主与正当的,生活只要不防碍别人,完全没必要有太多顾忌。
当然我只不过是曾经的老师,走上社会,我们彼此便是平等的朋友,她的回避完全没有必要,更是有些多虑了。出家当尼姑并不是逃避现实,那是寻找另一种追求与希望,人各有志,选择符合自己的心灵呼唤与指引,在今天多元化的社会都属正常。
这世界从来就没有规划好一个人的人生,确切地说,根本就没法规划。
玄龙寺——玄龙寨上面的一座寺庙,你怎样来回答我对这光怪陆离的世界的看法?希望你沉默了我的世界,也能安慰我的世界。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