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故地 ...
-
1940年的渝州,繁华的港口停满来自各地的轮船。
一艘从英吉利到中国的游轮上,满载着从外国学成归来的学子。蒸腾的雾气里,陆斯年站在甲板上看着周围陌生的港口和城市,微不可查地叹了口气。
身后一个穿着白西装的俊郎青年走过来搭上陆斯年的肩膀,半搂着他说道:“斯年,一会儿不见,你又在忧虑些什么?”
陆斯年半回头,无奈地伸手拍开那人的手,两个人言行之间十分熟稔。两人闲扯一番,陆斯年才说道:“我自小没有回来过,这真是一块我人生地不熟的地方。”
李渡只笑:“哈哈哈斯年你的国语没有口音,可听着还是奇怪得很呐。”
陆斯年更加苦恼地叹口气,望向繁忙的码头。
李渡是在国外读书时认识的陆斯年,两人身份背景全然不同,却意外地相合。李渡是家中做着生意的小少爷,但照他自己的话来讲,在繁华的大后方,他家的小生意不足为奇。
陆斯年却是个从小在外长大,从未踏足过这片土地的混血儿。五官是洋人高眉深目的模样,还有一双蔚蓝色的眼睛,但他的轮廓又意外的柔和,像一副西洋风的水墨画。
李渡给陆斯年指着岸上的建筑一个一个地介绍着,陆斯年认真听了半晌说道:“这个地方真是意外的美丽。”
“你母亲的本家有未遣人来码头接应你?”李渡攀着陆斯年的肩膀问:“如若没有,那索性到我家去坐坐吧。”
看着遥远码头上穿梭的人影,陆斯年呆望着出神好久才说:“说是派了位本家的表姐在码头接我,听母亲说,是她兄长的小女儿,比我大一岁。”
”说到这个,按你的年纪,你是不是还要读书?“李渡似乎想起了什么,在怀里摸索着找出来一块怀表,打开来递给陆斯年看,”这是我从附中毕业时,同师长和同学的合影。“
这块怀表显然是主人的心爱之物,黄铜制的外壳被保存得十分好,还有经常在手中摩挲的痕迹。接过怀表,陆斯年推了推夹在鼻梁上的金边眼镜,仔细看过一番后说道:”你的同学里居然有不少女子,她们的家里都准许她们出来读书了吗?“
听见这话一愣,李渡笑问:”这是几时的说法了?“
”是家里上了年纪的阿嫲讲的,母亲那里有一张家里人的照片,有好几位舅舅都穿的与我们一样,但是只有我母亲穿的是与你照片里一样的学生装。母亲的其他姊妹都还穿的是那种衣服。“陆斯年不知道如何描述衣服的样式,干脆一顿:”算啦,杜阿嫲已经好久没有回来过,现在肯定都不一样。“
松开揽着陆斯年的手,李杜望着近海的鸟,想起自家长姐,又说:“算了,等我处理好家事,再带你去我家玩,到时候可不准推辞。”
近海不像远处蓝汪汪的一片,泛起又落下的海浪,一击又一击地冲刷岸边的礁石。天边的鸟儿落在礁石上落脚,海浪冲刷时展开翅膀不见踪影。
船靠岸, 汽笛声响起,陆斯年拎着皮箱走出船舱,正好瞧见李渡摘下帽子冲他挥了挥,算是道别。
走下轮船,陆斯年打量着这一块全然陌生的陆地。他想起自己在母亲书房里见过的照片和书籍,从母亲和仆从嘴里听过的许多离奇故事和奇人,终于亲自来到了这一块被无数掠夺者觊觎的地方。
在码头站了许久,陆斯年都没有看见来接自己的表姐。抬起手腕看一眼时间,按照这里的说法,距离他的船靠岸已经过去了半个时辰,码头上的人来人往却都与自己无关。
在路边随手招了一辆黄包车坐上,回头朝着洒满落日余晖的轮渡上看了一眼,船头挂着的英吉利国旗在海上迎着风展开烈烈而飞。
到了一间公寓所门前停下,陆斯年打量着看上去有些年分的门头,拎着箱子跨进大门。一眼就看见了坐在柜台前抚弄指甲的女人,正在看报纸,瞧见有人进来,抬头看陆斯年笑了:“先生住店么?”
虽然穿着热烈张扬的红色洋装,李筠却出乎意料地性格十分软和的女子。陆斯年打量完一圈儿房间的环境,状似无意地问:“这家公寓就您一个人打理么?”
松开一直捏着的手指,李筠回答说:“不是的呀,陆先生,我丈夫今日没有在家。”转而问道:“陆先生怎么看出来的?”目光游弋地滑过陆斯年周身的打扮和脸,估摸着是哪家留洋的后辈回来寻亲。
整间屋子铺着厚实的羊毛地毯,肉眼看过去,沙发和欧式雕花大床都是上好的实木造的,整个房间到处摆放的瓷器和雕塑,总而言之,都是价格不菲的物件。陆斯年收回目光,“这样的装修风格跟您的打扮不太符合,我就问问罢了。”
“哦对了陆先生,你要是习惯早起,以后可以到二楼客厅来吃早餐的呀,晚上七点也有晚餐,垃圾放在房间门口会有人来收的。”李筠避开这个问题,走到门口,推开门又转过头嘱咐了一番。
看陆斯年笑着点点头,李筠拉了拉身上白色的披肩,摇曳着腰肢走了。陆斯年目送着人走到楼梯口,李筠下楼时抬头一眼,没有料到陆斯年还没关上门,对视后又习惯性地露出一个笑,低下头走了。
关上门后,陆斯年又背手在房间里转了一圈,却没有打开皮箱收拾东西。只是脑子里回溯着刚刚那位老板手上拿着的报纸,知名影星半夜溺亡家中......颇有兴致地站在窗边,看着对面高楼的灯一盏盏熄灭。才拉上窗帘,将自己团进被子,疲倦地摘下眼镜,关暗屋里的灯,沉沉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