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2、第52章 来迟晚 ...
-
次日,天蒙蒙亮。
崔府的马车已经停在了别院外,马车内极为宽敞,除了一张软榻,左右还各设有两个座椅,中间放着檀木案几,崔子修坐在左侧,他手边的案几上放着几册书卷。
因着要和姜鸾一同回长安,崔子修特意让人找来了这辆最大的马车。
“公子,表姑娘还未出来,可要上前叫门?”马车外,侍从问道。
崔子修掀开马车上的侧帘,看着还紧闭的大门,道:“再等等吧。”
他话音刚落,大门打开,姜鸾从里面走出来,她披着斗篷,裹得严实,眼睛直直望着崔子修,还有些发懵,像是没有睡醒。
她颔首道:“修表哥久等了。”
崔子修摇头:“我也刚到,清早天凉,快上来坐着。”
下人们帮着将行礼搬上了后头的小马车,姜鸾回得匆忙,没有带多少东西,她扶着钟灵的手上了马车。
清河崔氏虽以文为重,有着令天下文人梦寐难求的藏书,但毕竟是世家大族,家底殷实,能造出这样一辆马车,定是花了不少银子。
在清河这两年多,姜鸾自然知道崔府中人向来行事低调,此番若非与她同行,想来也不会用这辆马车。
“阿茴,还有事吗?”崔子修见姜鸾神色有些迟疑,出声询问。
姜鸾微微摇头,坐在了崔子修对面,只听他朝着钟灵道:“这位姑娘也坐下来伺候阿茴。”
他以为姜鸾刚才的迟疑,是在顾忌男女大防,孤男寡女坐一辆马车,确有不妥,故留下了钟灵。
马车启程,从天亮到日落。
**
崔府别院外,马蹄声停了下来,头戴着斗笠的李长渊翻身下马,望着紧闭的大门,心里却涌出暖意。
牧九上前叩门,许久后有人开了门,开门的丫鬟瞧着外头是两个从未见过的男子,皱着眉头问:“你们是什么人?”
牧九扬起笑,道:“我们来找崔茴姑娘,麻烦通传一声。”
丫鬟听他们是来找姜鸾,又打量还是少年模样的牧九,看了眼戴着斗笠的李长渊,觉得他们应该不是坏人,便将姜鸾的去向告诉了他们。
“你们来迟了,表姑娘三日前便开了清河,回长安了。”
“回长安了?”牧九惊问。
丫鬟点头:“是啊,表姑娘已经走了,你们为何要找表姑娘?”
牧九看了眼李长渊,道:“我家公子是崔姑娘的朋友,听说她也在清河,特意来拜访,既然崔姑娘已经走了,多有打扰,告辞。”
他拱了拱手,转身回到马身边,牵着缰绳问:“公子,九……崔姑娘三日前出发回长安了,我们现在去哪儿,可要追上去?”
李长渊面色沉静,斗笠遮住了他的眉眼,看不清眸色,他清冽的声音传来,“先回宫。”
梁帝病重,冯氏日日守在榻边侍疾,便是想要他在死前传位李惇,让他这个太子变成笑话,他也是趁着这几日朝着没有大事,才让牧四代替他,这才来了清河,想见她一面。
他想她想得发疯。
可他现在还不能去长安。
李长渊和牧九日夜兼程又回到了梁都,刚踏进东宫,便有宫人来报。
“殿下,承乾殿传了太医,皇后娘娘还招了二殿下去侍疾。”
承乾殿便是梁帝的寝宫。
李长渊神色微凝,勾起一抹的冷笑,讥讽道:“李惇又能下榻了?”
“回殿下,二殿下的病大好了。”宫人道。
李惇有哮病,每到春末便会发病,皇后冯氏让人挖了梁宫内所有的杨柳,更是不许任何花草进入李惇的启阳殿,但还是阻止不了李惇发病。
李长渊不以为意道:“等太医出来后,让他来东宫回话。”
“是。”宫人走了出去。
李长渊沐浴更衣后,换了一身鎏金玄色长袍,坐在书案前,看着原本应该送到承乾殿的折子,高摞在他的书案上。
他揉了揉眉心。
此前十余年,冯氏一直瞒着梁帝李惇患有哮病,所以梁帝才会毫无顾忌地抛弃他这个儿子,只打算等李惇及冠后立他为太子。
但两年前,李长渊亲手杀了冯时颂,又拿出证据逼得梁帝不得不发落冯氏一族和新后,李惇为新后求情,急得当场发了病。
这才暴露了。
李长渊知道,梁帝既然立他为太子,便是考虑了清楚,他不会再传位李惇,但冯氏日夜守在梁帝身边,难保不会从中使些手段。
他眼里闪过阴翳,都是这些人,耽误了他与阿鸾相见。
“殿下,太医来了。”
“进来。”
李长渊抬起眸,看向太医。
太医躬身施礼后,面色凝重道:“请殿下恕罪,皇上这病虽食欲不减,但身形日渐消瘦,肾阳不足,乃是消渴之症,臣恐医术不精。”
李长渊眉心一凛,沉默良久,道:“太医尽力便是。”
太医躬身应下:“是。”
**
赶了几日路,虽夜里会找客栈住下,但姜鸾身子早就乏累不堪,委实是坐不住了,但想到兰姑姑还在等她,便咬牙坚持了。
她心里有事,这一路上吃得也就更少了,还未到长安,脸色愈来愈差,看着憔悴了不少。
崔子修也看出了姜鸾在坚持,他以为姜鸾一个娇滴滴的小姑娘,定是会喊累,却没想到她什么也没说。
他暗中猜测,问道:“阿茴这般匆匆赶回去,可是家里有人病了?”
姜鸾点点头,苍白的小脸儿愈发惹人怜爱。
此后几日,崔子修虽嘴上没有说,但也选择了骑马,留姜鸾在马车里,让她能在软榻上睡着。
这日恰逢大雨,几人便在途径的镇子上寻了一家客栈住下。
夜里,姜鸾躺在客栈的床上,她连睡了好几日,这会儿听着外头的雨声,倒是睡不着了。
一会儿想李昭,想他做了太子之后还会遇到什么事。
一会儿又想到兰姑姑,她怕兰姑姑会和前世一样。
她安慰自己,她都能活下来,兰姑姑也定能改变前世的命数。
迷迷糊糊直到天快亮了才睡着。
等她彻底醒来,天已大亮,她穿好衣裳从楼上下来,远远便看到楼下有两人饮酒的二人,两人似是一见如故,相谈甚欢。
竟是庞朔和崔子修。
听到声响,二人齐齐转头看向姜鸾,庞朔眼里闪过惊讶,他起身道:“九……九姑娘不是在清河吗?怎么会在这儿?”
崔子修闻言,抬头看向庞朔道:“庞兄认识表妹?”
“她是你表妹?你是清河崔氏的人?”庞朔更是震惊。
姜鸾走近二人,坐下道:“修表哥,这位是庞朔,庞娇的三哥,前几日来别院里取过庞娇留下的书信,庞公子,这是表哥崔子修。”
崔子修拱手道:“原来庞兄是将军府的公子,在下眼拙。”
“如此说来,崔兄竟是清河崔氏的公子,我岂不是更眼拙。”庞朔亦道。
两人皆笑。
庞朔又看向姜鸾,语气中不禁带了些敬意,道:“九姑娘这是要回长安?”
崔子修以为姜鸾在家中排行为九,所才庞朔才唤她九姑娘,并没有怀疑到她的身份上。
姜鸾点点头,没有多言。
崔子修道:“表妹家中有事,我送她回长安,庞兄也是要回长安?”
“是要回长安。”庞朔道。
好不容易见了清河崔氏的人,庞朔自然要讨教一番,二人便开始你来我往地谈论起来。
姜鸾饮着茶,听得津津有味。
再度启程时,便成了三人同行,有了庞朔,姜鸾听着他们的交谈,倒是少了些无聊。
到了长安,庞朔先行分道,他朝着姜鸾和崔子修拱了拱手:“九姑娘,崔兄,告辞。”
庞朔走后,崔子修看着他的身影,总算这些日子以来的疑惑问了出来:“阿茴,你家里是做什么的,我怎么瞧着,庞朔对你格外尊敬。”
姜鸾瞥了眼庞朔的身影,随口道:“或许我是公主呢。”
崔子修笑了笑,以为她是在打趣,“你若是公主,我岂不是公主的表哥,算不算是沾了你的光了。”
姜鸾笑而不语。
崔子修又道:“你家住在哪儿,我先送你回府?”
姜鸾深看了他一眼,道:“沿着长安街,走到尽头停下来便是。”
崔子修将她的话扬声说给外头的驾马的侍从,说完后忽然反应过来,看向姜鸾,“阿茴,你刚刚的话,莫不是在诓我?”
长安街是长安最为繁华的一条长街,它连接着皇城与皇宫东门,走到长安街尽头停下来,岂不就是在宫门前停下?
姜鸾浅浅笑出声:“修表哥,我可没有骗你,我是公主啊,只是我想躲个清净,便没有以公主的身份去清河。”
崔子修看了姜鸾好一阵,确定她的话没有假,也彻底反应过来,为何祖母在他走之前,反复交代她一定要照顾好阿茴。
“阿茴,你是九公主?”他问。
姜鸾点点头,“我本名叫姜鸾,但是我也喜欢崔茴这个名字,修表哥还是叫我阿茴就好。”
“我该回宫了,多谢修表哥一路相送,日后有机会,我再谢过修表哥。”
直到姜鸾下了马车,崔子修还沉浸在阿茴竟然是九公主的震惊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