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花用 ...
-
等回了许钟昆的屋子,几个人进来的时候,玉雁正蹲着给炭盆儿添炭火。
“少爷和大姑娘回来了。”里头是玉白打了帘子,玉雁放下炭夹子直起身行了礼,含笑道:“这是昨天新送来的好炭,不比银霜炭一点烟都没有,但烧的也算安静,不怎么蹦火星子。”
许京鉴正坐下捧了茶,闻言动作一顿,放下了茶碗盖子。
“怎么,炭都是按人头分的,这个月还没到月末呢,这会儿一个屋里烧的炭盆都用不了银霜炭了?”许京鉴皱眉问道。
“哦,我这几日常出门,丫头们怕屋子里头冷下来,有的时候屋里头没人也拿炭烘着,外间守夜夜里头也烧炭的。”许钟昆不以为意,道:“该送来的是有数的,你不必担心。”
许京鉴摇摇头,道:“屋里头没人更得看着,炭不见了红,但还烧着,是能闷死人的。夜里若是怕冷,便叫小厨房烫着滚水来灌汤婆子,几个汤婆子轮着用。左右厨房里头烧的柴火是够用的。”
许钟昆由着荷容给他解了斗篷,看了玉雁一眼,笑道:“大妹妹说的是。就玉雁这丫头鬼机灵,知道我不听她的就在你面前告状。”
许京鉴也笑了,歪头道:“若不是这丫头,我的玉敏也学不会那么多话儿来堵人呢。”
玉敏和玉雁关系好得很,以姐妹相称,因着玉敏是外头买的,玉雁怕她年纪小不会理账,月钱没有老子娘看着就被骗走了,还亲自帮她看着。玉敏年纪小还会说话儿,讨人喜欢的很,便是有玉雁的功劳。
许钟昆便捧了没喝完的冷茶,道:“拿那鹿皮毯子来,给大姑娘盖腿,再把参汤撤了换热热的牛乳来。”
玉雁笑着答应了出去,许京鉴笑道:“四哥也不怕我困了。”
“困了就在旁边空着的碧纱橱里头歇着,左右明日是看账本子。”许钟昆不甚在意,微笑道:“我父亲就那样了,不会有大变化。至于安嘉公主那边,你能结交是最好的,只是千万莫要说得多了。只提一些女儿家的趣事就好。我听闻,安嘉公主就是因为善于理政,而被指给了皇后的娘家人。似乎是陛下担心她与林家交往过密。我并不了解安嘉公主的为人,你谨慎些就好。很快就要过年了,公主的陪嫁铺子有一个是上京的姣月阁,你便从那边走一单大生意,托了消息过去就是,不要太过明显。”
许京鉴点点头,道:“是。”
年底了,大家小姐买头面首饰多是这个时候,管事们采买丫头们新年待客的首饰也是这个时候,所以各大首饰衣饰铺子的生意都忙得很。许京鉴自己手里有首饰铺子,所以也明白,自己便是把要求说得模糊些,再出手阔绰些,也就好了。
毕竟与皇室中人结交,不能显得过于谄媚引人厌烦,也不能不够恭敬。只不过引人注意而已,而且吃上一笔暗亏,也就能让安嘉公主对她感兴趣了。直接夹带书信过于冒险,最好便是用首饰的样子来引人注意了。
许钟昆便笑道:“我知你分寸,你自己安排就是,不必问我了。还有一事,年底了各处的管事都会回来,不好叫他们在外头住着,再说了你不亲自看一遍也不放心,你可安排了?”
许京鉴点点头道:“我省得。今年和往年不同,现在是外头的丫头小厮们都还没卸了孝,管事们来的时候也不必久留了。过年的时候也不大办,省点银子也是好的。”
这便是不让管事们逗留过久的意思了。
往年管事们回来回事儿,多是会住上两三天的,因着许多庄子的管事都在郊外和其他城里,难得来一趟鼎临,难免要四处瞧瞧。主家也往往会腾出一处地方来,让这些管事们住着。大老爷仁慈,多是将公中的房子和大房院儿里后头丫头们的房子空出来一些,让管事娘子们住着。那时候,许京鉴也会搬去主屋的暖阁里避嫌,也是跟着理事。
只是今年大房老爷没了,许京鉴年幼,往年的做法显然是不符了。许京鉴盘算着就是大房出钱叫他们在客栈里头歇一天,然后就会去。
当然,客栈么,就选四房的产业好了,银子总不好叫外人赚了。
许京鉴略想了想,道:“我记得四哥门下有一处客栈,叫平安客栈?”
许钟昆点点头道:“是。你若是打算盘下这一处,我便叫那边的掌柜和你说说,这个时候大多是客商归家的日子,鼎临原来会盘客栈的主顾大多要离开,本也生意不多,给你便宜些也好。”
许京鉴歉然一笑:“多谢四哥了,我现如今手头确实不宽裕。”
许钟昆深以为然:“大老爷这一丧,真是花费不少,大妹妹费心了。”
许京鉴支着头打了个哈欠:“罢了罢了,三房少做些孽事,那便好了。”
许钟昆笑道:“大妹妹回去睡了吧,三房的事现在不紧急,明天过来也是一样的。”
第二日早上,许京鉴才起了身,坐在妆镜前头由玉瑶篦头发,寒梅便拿了账册子进来道:“姑娘早,荣管事已经理好了账册子送过来了。”
许京鉴在妆奁里头捡着钗子,道:“这么快——是了,我今儿不去见他们,让他们也打理着年底交的账,可是得快些。”
寒梅将账册子都理好了放在茶桌儿上,道:“还有十日,就是各处管事娘子们回来交割事情的时候,荣管事不免忙一些。一早上,荣管事家的就把这些送到奴婢这里来,忙忙的就走了,说是要安排管事娘子们的事,去了四房那里了。”
许京鉴将一只珍珠钗子递给玉瑶,一边开了妆粉盒子道:“嗯,荣儿办事一向周全,四哥那边也好办。只是眼下是忙的时候,他脱不开身。之前我叫人做的钗子呢?”
寒梅道:“已经吩咐过了,明天就能给姑娘送来。花样子是很好的,咱们珍荟楼最好的师傅做的样子,奴婢看过了,一共是十二副一全套的银钗子并耳坠子,珍珠拼凤钗带牡丹花样子的,素净又好看。”
许京鉴点点头,温声道:“你的眼光我是信的。只不过还有一事,我呢又要打些银首饰,因着过年的时候要见人,也是因着要结交那边的人。我的要再来一套银头面并三副镯子,一副是光板的羊脂玉镯,一副是虾须镯,一副是唐草纹的细金镯子,要左右手各三个一组的,筷子那么粗就行。银头面不拘什么样子,只要是有凤凰衔着珠穗的就行。还要一个银项圈,带银锁的就是,不必太繁复,但是要嵌白色玉的,不拘是南诏玉还是京白玉,只要品相好,贵一些也无妨。再有就是你和寒英的,你们两个是一人一副银镯子一对耳坠子一对儿簪子,什么样子你们两个自己去挑。咱们院子的四玉呢就是一人一副银镯子一对儿耳坠子,左右她们年纪小见客不大用得上簪子,再加上一人一对银花钿。这些东西下来,便都是银质的,也不便宜,你就去库里调一千两的银票,若是嵌的白玉和珍珠有品相好的,再加五百也可。要去上京的姣月阁,一会儿我写了信,你封好了和银票并下定单子一块给那边的掌柜,记得说我的名字。”
寒梅行了一礼,道:“谢姑娘,奴婢一定办好了。”
许京鉴身后的玉瑶也略躬了身子,低声道:“奴婢谢过姑娘赏赐。”
许京鉴淡淡一笑:“也说不上赏赐,到了年底了本来就应该给你们置办些东西的,只是父亲孝中,不好明面上太铺张。银制的首饰不值什么钱,别的我会补给你们。这一件事寒梅亲自去办,一会儿就去吧,务必跟姣月阁里头的掌柜说好了。毕竟是公主的陪嫁铺子,这等要事交给别人我不放心。”
寒梅又行了一礼,答了声是。
许京鉴上了妆粉,又开了胭脂盒子,道:“另外,咱们的珍荟楼那里说一声,今年的金银瓜子和各式赏人的坠子多做一些。金瓜子要五斤,银瓜子要二十斤,金龟金鱼金葫芦金斧头各五十个,玉龟玉鱼玉葫芦玉斧头各八十个,用边角料磨的就行,成色看得过去就成不用太好。我七天后就要,珍荟楼常备的应该够,虽然是过年要用的,也叫他们快些做,别等到年前。”
寒梅答了声是,问道:“奴婢叫玉白走一遭?”
许京鉴摇摇头:“她昨儿晚上值夜了,上午叫她歇一歇吧,要得急还是早些去说,别等到下午。”
寒梅又答了声是,扬声道:“那便让寒英去一趟吧。”
寒英正在外间儿布菜,闻声接话道:“那边好了,奴婢一会儿就去,也正好午前就回来。”
许京鉴搁下胭脂盒子,扬声道:“成,上午我也不出去。寒英走之前问问四哥,四房那边要不要,若是要,他给银票你就收着,要是不给你就记着价钱,回来的时候把留底单子抄一份送去。跟珍荟楼那边掌柜的元娘子说一句,金银瓜子记得有五份的用洒金纸包的木盒子包好了送来,我好给各房分。就一份分出来金瓜子五两,银瓜子一斤。剩下的都是咱们的。”
寒英也答了声是,进来道:“奴婢把给各房的记了账到公中去?”
玉瑶给许京鉴簪好了钗子,许京鉴点点头道:“对。反正其他几房交给公中的银子一个月也就那些,私底下留了那么多,自然也不必咱们额外填补。他们要赏人,就叫他们用自己的钱去。交银子的时候也没按一个数叠上了人头交,左右我就给这些,也不怕他们来闹。”
寒英道:“是。四房和七房自然是没话的,三房也不会在这上头计较,只是六夫人怕是会来闹。”
“叫她来。”许京鉴皱眉道:“我还怕她个泼妇不成。”
寒英答了声是,行了礼出去办了。
许京鉴画好了妆,叹息道:“一到年底就是流水一样的银子花出去。还好管事娘子们回来的时候会交银票,要不然,年底怕是没的用了。”
寒梅道:“大老爷的丧以来,就是姑娘流水一样的花钱,这也是应该的。只怕过了年,姑娘又要破费了。”
许京鉴笑道:“席面上是不会花太多的,左右也就咱们和四哥两房的人凑合凑合,可是给你们的压岁钱,好多呢。”
玉瑶抿嘴笑道:“奴婢就先谢谢姑娘了。”
寒梅也笑了:“小蹄子乖觉,姑娘也不好不多给了。”
许京鉴一面站起身走到外间儿,一面笑道:“很是呢,你们也都辛苦了。”
桌上还是清淡的饮食,加了一碗牛乳茶,别的也只有一碗海参粥和一碗鸡汤里头有荤腥。
许京鉴瞧着这一桌也没太有胃口,为着今日的事儿还是强撑着吃了些,只是实在难以下咽,只好可着海鲜粥勉强用了几口。
半个巴掌大的一碗好容易用完了,许京鉴便道:“叫小厨房不必顾忌,多做些荤的来吧,大冷天儿的。何况你们当值也累。”
寒梅一边布菜一边道:“厨房上掌事的是大夫人的陪嫁邱嬷嬷,邱嬷嬷因着大老爷的丧做东西清淡了些,也是我们没说姑娘病了的事,只是说怕姑娘伤心坏了身体,要温补些。”
许京鉴摇摇头,叹了口气道:“成日见吃素,哪来的精神应付外头的人。就说我说的,每日里头必须多几道有肉的。父亲仁慈,才不会不高兴。”
寒梅答了声是,边上玉瑶便道:“姑娘要不要奴婢去吩咐一声,上午加了茶点过来?”
许京鉴点点头,道:“很是。”
玉瑶就到了门口,叫当值的玉茗去了。
“也别叫她们在外头守夜的屋子里头冻着了,进来吧,也没烧炭,怪冷的。”许京鉴道:“外头不关门,就一层帘子挡着。”
玉瑶便也领着玉敏进来了。
寒梅劝道:“姑娘好歹就着鸡汤再吃两口吧,一天的事儿呢。”
许京鉴皱着眉点点头,又提起了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