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曹家(二) ...
-
郭氏跟在后面进了仪门,迎面就是一扇大影壁,绕过去一看是一座方形庭院,左右皆有屋舍,中间果然是一座高台,以郭氏见过的各府里正房高台相比,不算壮丽,倒也雕梁画栋,精巧别致。
此台共两层,一层四周有室,外有回廊环绕,二层台上正中是一座两层的楼阁,楼前是一片宽敞露台。曹丕便指着这楼阁道:“这便是我起居之处。”曹丕又指了指院落西南角上一门又道:“那里面便是内宅,过去我的姬妾们皆住在里面,现如今都搬去邺了,里面不过还有几个看院子的,怪空的。如今现去收拾屋子没必要,反正不日也要回邺,你就随我暂住在这台上便罢了。”
郭氏答一个“唯”字,早有几个下人抱着他们的行礼并琵琶跟着,曹丕又安排使女引着带来的舞姬去厢房暂住,便与郭氏一前一后登上阶梯来到主楼跟前,郭氏抬眼看去,这主楼的正门上挂一匾,上书“学思台”,倒不是什么新巧名字,然可见严格了。郭氏便笑道:“学与思兼具,果然是用功的地方。”曹丕便知她明白此名出处,自不必多言。那个时候的郭氏,还不知道,这台对她来说将意味着什么。
开门进去,便是正厅。原来这楼阁,一楼是大厅及书房等,二楼则是起居室等生活之处。正看时,便听有人喊:“二公子!二公子您回来了!”回头望时,眼见着一个看起来五十来岁的老翁赶上台来,看衣着打扮应该在有些身份,大概是这府里的管家。便见曹丕迎了上去,口内喊“钱伯。”
只听那钱伯说道:“怎么不提前使人先回来通传一声,老朽好到门口去迎接公子。”
曹丕便道:“嗨!何必这么兴师动众。我又不是不常来。”因安排使女引郭氏去二楼安顿,他自己便与这钱伯聊些家务诸事。
原来这钱伯名钱福,从他父亲这一辈就在曹家,他自己深得公之信任,早早地做了曹家的管家。自公去邺城后,这许都的府邸就更得找个信得过的人看守,以防人趁机做手脚,便留钱福在此看管——何况钱福年纪大了,在这里清闲,也少操心。
一开始让钱福留下时,他还不太情愿,以为丞相嫌他老了,不中用了,可是丞相跟他说“如今我不在许都,多少顾不到的地方,即使朝廷里有我的心腹照看,也未必周全。不止这府里要靠你照管,就是这市面上巷尾中,多少传闻消息乃至流言蜚语,亦不可大意,须得靠你留心收集传报,我方信得过,不令我错漏信息。”钱福听了,自觉颇受丞相倚重,方安心留了下来。如今曹丕一进门时,早有人跑去报告钱管家,他这才急急跑来迎接。
郭氏在二楼卧室安放好行装,初到这里,觉得新鲜,便从子窗向外望去,因台上高,便把这相府格局看了个大致,果然这静思台的后宅也与相府正内宅隔断开来,看这相府里,各色房舍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心下想,我这竟真的进了相府,赶以后再去邺城,见了卞夫人并公子的妻妾,不知到那时又是何光景。正想着,听得脚步声,原来是曹丕上楼来了,看见她在向后张望,便道:“后面还有一个花园,你平日可进去散散心。”郭氏点头应了。
曹丕因着五官中郎将之职,时不常就要过来督检一下防卫,了解一下皇宫禁卫的大事小情。特别是每逢节庆,无意外都要过来一趟,故来许都较别人频繁。他也喜欢来许都。一是有很多少年时的欢乐记忆,二是可以暂时把平日里的烦恼暂时抛开,过几天舒畅的日子。
邺城传来消息,二位女公子不太高兴,不知哭过多少回,眼都是肿的。郭氏听说,便在心里微微感慨:“在这乱世之中,有谁不是身不由己?至如今这世道,还能安享这富贵生活,已是难得,哪能事事如意。”不由想起自己平生遭际,又叹息一回。只不知这今后的日子是福还是祸,只是遇上了公子,她觉得自己不白来世上这一遭,无论以后是福是祸,都值得了。
曹丕这几天张罗着又是看日期又是定时辰,又检视宫廷各处防务,还要查看备的聘礼,审核去邺城的特使以及随从的名单,还要问礼仪、与邺城互传消息一连忙碌几天,总算把妹妹的事情安排好。便又启程奔邺城而去。
郭氏心想,这次是要正式进曹家门了。不免有些忐忑,便细细地问公子家里都有些什么人。曹丕亦知其意,便宽慰她道:“我母亲最是通情达理之人,以你的性情如此知书识礼,必不会为难你。另我这些姬妾们,也是很和睦,特别是为首的甄姬,她最年长,平素最为贤德,由她领头,大家都安分守礼,最是和气不过。再来我那些兄弟们,小的太小,大的成家的都另院单过,只是每天到父母这里请安,因此兄弟妯娌们也没甚龃龉……”至少表面是这样,“……所以你尽管放心。”
郭氏点点头,并没有说话。其实以公子的年龄身份,有一屋子姬妾有什么奇怪,郭氏不用想也知道。可是听他说他的姬妾还是心里有些不是滋味,是呀,她们比她早得认识他,她们比她早得他垂怜;她心里只有他,可他不单只是她的。他刚才说到一个甄姬,夸她贤德,他很赞赏她么?自己与她们,谁是他心里最看重的呢?“唉,他有姬妾不是很正常吗?”郭氏心里自己宽慰自己说,平复下心情不再想这事,猛地才注意到,公子只提姬妾,却没提他的妻室,心下纳罕道:“他总不可能未娶吧?怎么不见提?总不会是年纪轻轻就过世了?”一时好奇,又摸不清情况不好问,便想着有机会跟公子暂时指给她的丫鬟试探试探,看是不是知道些什么。
一路进了邺城南门,一条大道直通向北。看街道两边房舍店铺鳞次栉比,一派繁华气象,郭氏暗暗点头,果然这里与天下乱相不同,安逸富足。还未到曹操府邸时,郭氏便透过窗远远看见西北处有一座高大的台榭,只见重楼叠宇,高低起伏,端的是轩敞壮丽。
曹丕见她望向那处,便道:“那边是几年前修的铜雀台,有一百多间呢。赶有机会,带你去见识见识。过一阵子铜雀台两边还要各自再修座台呢。”
郭氏应着声,两人便一路有说有笑地聊了起来。待到走到这条路的北头,便看到一条东西大道,道北边直冲来路的即是曹府大门。到了这,郭氏这才发现,好像府邸正在翻修,到处里忙乱。曹丕说:“现如今我父亲得封魏公,正忙着立宗庙,这府邸也在扩建。不过内室还是清净的。你如今先进府去,在客房略坐一坐,等我见过父亲,诸事禀报之后,带你回过母亲,就随我到我院里去罢。”
郭氏点头,一切听从曹丕安排,路上无事,曹丕便与她闲话起了曹府。原来自丞相得封魏公,这官邸便可称“宫”了,筹划了几个月,开始起宗庙,并将原先府邸向外扩,又建几层宫墙。曹丕自做了五官中郎将,曹操便为他开府,这五官中郎将府说是单独一府,但其实是与相府是一体的。就在相府后宅东侧,有厅有舍,大门面向大街,内院有门可通相府后宅。相府一升格为魏公宫,都围在宫城以内了。
郭氏在客房里饮了一回茶,心里惴惴地等了半日,好不容易见曹丕来了,后面跟着使女用托盘端着孝敬他母亲的礼物。曹丕便带郭氏来到母亲住处,令郭氏在外略等一等,曹丕便带使女进屋去请安。
郭氏在外静静地站着,低头垂目,也不到处里乱看,隐隐地听见屋里有说笑的声音。过了一会儿,见有丫头打帘子出来,见到她说:“夫人有请。”郭氏点头,随丫头进去,只见丫鬟环伺,上首坐着一位夫人,慈眉善目,穿着打扮倒不算华丽,然则气度从容舒缓,举止间透出威仪,一看便是掌家的夫人。身边坐着几个有点年纪的女人,看其穿着举止,郭氏忖度大约是魏公姬妾,无事大家在一处闲聊。曹丕坐于夫人对面,背对着郭氏,看不见表情,但看那夫人的表情挺高兴。
曹丕听见她来了,回头微笑着对她说:“这便是夫人。”
郭氏来到曹丕侧后方,有丫鬟拿席垫来铺在地下,郭氏跪坐下行礼。
夫人便赞道:“倒是个好模样!”周围人皆随声称赞,便问她家乡哪里,哪年生人,因听她答“初平元年”,便笑说:“竟比子桓还大三年。你是哪月生日?”
“三月。”
“子桓是年尾,这就将近四岁了。”因笑对曹丕说:“你偏就爱比你大的。”大家笑一回,闲聊了几句,也无他事,曹丕便向他母亲告辞。他母亲笑说:“你且去吧,你那屋里的怕都盼得心焦呢。晚膳你来,我设宴给你接风。”
曹丕应了,想起一事,便又道:“回母亲,我这次还带回来几个舞姬,叫他们领去舞乐班子安顿了。”
“哦。我知道了,回头我让管家报上名单,记录在册。你不必操心了,快回去歇歇吧。”曹丕便行了礼,带着郭氏出了门。
郭氏便问:“刚才夫人提起比公子大的,还有别人吗?”
曹丕笑道:“其实也没有几个,就只那甄姬,光和五年生的。”郭氏心里算了算,比公子大五岁呢。不知这甄姬是何等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