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因 ...

  •   唐天佑三年冬,晋阳北郊。

      这日大雪初霁,三尺冰雪在日头底下晃得人眼晕,官道上空空荡荡无甚行人,只留时不时的几声老鸹嘁嘁。

      一队人马从晋阳城的方向赶来,十多匹黑马在官道上飞驰,马上众人戴着清一色的黑色兜帽遮盖住面容,且看样子骑术高超,毫不顾忌道路上未融的冰雪,马蹄踏在冻的梆硬的路面上,铮铮有声。

      马队约么急行了一炷香的功夫,在当地人称二龙山的山脚下止住了步伐,为首的领头人率先下马,他驻足山前随手摘下头上兜帽,露出一张俊美到几近妖艳的脸。

      “殿下,您确定那地方真封着……”头领身后的侍从上前替其解下身上斗篷,小心翼翼的发问:“真封着那传说中的神兽?”

      领头人望着眼前绵延的山峦,此刻山顶尽是银装素裹,在阳光下耀眼夺目,逼得人不能直视其真容,他回首轻嗤:“孤的高祖当年亲自带大能将其镇封,还能有假?”

      侍从当即不敢再言语,躬身退在一旁。领头人从袖中抽出一卷锦帛卷轴,比照着当前地形思索片刻,旋即抬手握着马鞭一指东北方某个位置,传下话去:“所有人上马前行,一会儿没路后弃马行进,务必天黑前到达。”

      训练有素的人马一改方才高调噤声前行,小心翼翼在平日猎户上山踩出的山间小道行了半日,最终在山腰处弃了坐骑。十多名黑衣黑甲的精壮武士脱下斗篷,在这人迹罕见的二龙山露出真容——竟是当今天子最精锐的贴身护卫,龙骑军。

      当年唐高祖李渊在晋阳密谋起兵时便组建了一只仅有百人的贴身卫队,这百人无一不是万里挑一的内外功高手,皆是玄盔玄甲来去如风,而人数则一直维持百人之数,若有伤亡即刻便被补足。后来随着李渊举旗反隋东征西战,百人卫队多次救其于危难,立下不世之功。待到李家得了天下,李渊称帝后,这只队伍被亲赐龙骑军名号,世代效忠帝王一人。

      “殿下,前方地势过于险峻,稍后我带几人在前面探路,请您务必小心。”

      上前回话的是龙骑军头目龙兴,这人身材魁梧,五官端正,眼中精光含而不露,一看就是内外功兼修的高手。

      能让龙骑军效力的自然不是凡俗人物,这位被称为殿下的领头人乃是当今圣上的亲弟弟,端王李祯。这些年李唐王朝风雨飘摇,皇家式微,天子被权臣朱温挟持,迫于无奈分了大半龙骑军交予端王,以此保存实力待来日勤王护驾。

      端王举目前眺,眼前山峦陡峭,狭窄之处仅能容一人通过,虽说他自小习武,但贵为皇子并无多少出宫进山的机会,探路这等危险之事,自然是交给龙骑军为好。

      “嗯,务必让将士们小心脚下。”

      龙骑军得了命令,迅速排成一字长龙,将端王李祯护在中央,十几名手握横刀的龙骑军踏雪而行,闯入二龙山深处。

      越到高处寒风越急,岚风夹杂雪沫吹的人几乎睁不开眼,李祯虽说戴着羊羔绒的手套,可仍旧被冻的指节僵硬,向上攀登也仅是靠一口气撑着才未掉队。正这时队伍首端传出一声惊呼,伴着石块滚落的声音结结实实送进了在场每个人的耳中,李祯一惊,忙问前方的龙骑军首领出了何事。

      “怎么回事?”

      “是探路的军士不慎踩空,从前面悬崖旁跌了下去。”

      龙兴的回话未带多少私人情绪,一板一眼的似是在例行公事,李祯知到龙骑军中最忌讳感情用事,当下也不便开口,只是点了点头示意知道了。

      龙骑军在绝路中行进,端王李祯忽然摆了摆手叫众人停下,他从怀里掏出一只小巧玲珑的罗盘,那罗盘不同于寻常木质或是铜质,乃是上好的羊脂玉做底,更奇的是其周遭并未标注天干地支,薄薄的一层玉胎下只有一根看不出质地的殷红的指针在不住颤动。

      待那指针完全静止后,针尖对准了离人马不远处的几棵青松旁。这时埋头前行的龙骑军才注意到那青松的特别之处——二龙山常年西北风大盛,按理说那几棵树的枝干该跟着风向呈东南茂盛之势,可竟是一水儿的笔直均匀,更奇的是其中两棵交互纠缠而生,加之山间云翻雾涌,好似二龙戏珠于云海间,十分有趣。

      李祯望着那片被云雾笼罩的禁地思绪万千,这片山脉里藏着李唐近三百年国运兴衰的秘密所在,高祖曾有密诏,此地非江山社稷危急存亡之时不可进入。这么多代人下来就未曾有一个踏入山中——连当年明皇出逃,安禄山乱国也没怀过这份心思。如今他李祯却不得不带着高祖亲手组建的禁卫军再入其中,着实有些宿命的意味了。

      山路艰难,那几颗青松长在悬崖之上,龙骑军硬是在覆雪的峭壁上凿出了供人踏脚之处,先头的军士贴壁攀登,至青松扎根处一看,松间隐藏着一方石洞,洞口约有两人多宽,再往里瞧漆黑一片,就什么也看不见了。

      等到端王爬上去后,龙骑军已经在洞口点了松油火把,李祯接过一只后转身背对洞口道:“诸位,踏入这洞中便不再是生人之地了。此中之物关系到我李家江山社稷,如若他日外界有一星半点的消息流传出去,孤只好遵照龙骑军的律法——”

      李祯扫一眼麾下众人,他本生得俊美,年纪又小,平日里涵养极好,而此时此刻他语气中尽是上位者的威严:“格杀勿论!”

      说罢李祯将手中火把随意抛入身下万丈深渊,在龙骑军众人不解的目光中从随身荷包内取出一物,形似犀角,通体赤金。他命令诸将士道:“凡火无用,洞内唯有此物方可照明,切记跟紧孤,不可落下一人,否则大罗金仙也难救你们了。”

      若说昼夜更迭乃是世间真理,那这方洞穴天地即是跳出三界,不在五行之处。诚如李祯所言,进入洞穴后四周渺渺茫茫,无明暗之辨,无乾坤之分,目不能视色,耳不能听音,混沌幽冥。李祯手中举着那半截兽角,如同提灯夜行,慎之又慎。

      他脚下像是有层极浅的水,每走一步都黏连着鞋底,漾出波纹,可定睛一瞧却空空荡荡,一切都未曾发生过,诡异至极。也不知过了多久,前方有模糊的光明显现,似萤火一般星星点点。端王借着那光看清了身后——十余人的队伍只剩了四人,其他人都悄无声息地消散在了这片天地之中。

      “武德二年春,同李淳风封虬龙于混沌之地,借其龙气镇封国运,保李家万世。若他日大唐国运衰竭,李氏后人危急存亡,须以匣中龙角为引方可再入混沌,重兴气运。

      须知吉壤镇凶煞,必噬人命!”

      锦帛上的内容李祯早已烂熟于胸,朱砂所写就的警示鲜红刺眼——他早已知晓在场诸人的命数,如他所言,踏入这混沌之中,便再也做不成人了。

      生杀予夺大权真正握在手中时,李祯只觉了满心的无力,他定定地望着眼前景象——那是他用十几条人命填出的不归路。

      面前是深不见底的天坑,广度堪比长安城内的大明宫。一根晶莹剔透的玉柱直插深渊,宽有三丈,长不可知,周身血色缭绕,无数符咒篆刻其上。待李祯等人再要向下看个究竟时,一只硕大无比,状若鹿角的金龙角从血色中探出,那龙角上有一小小的缺角,正是李祯手上那块用来照明的残角形状。

      “我闻到了李氏血脉的味道。”

      一阵铁链摩擦地面的刺耳声响起,有黑龙从深渊中盘柱而上,金色的龙眼在幽冥中灿若星辰,且满是讥讽:“陇西李氏囚我数百年,借我龙气养你李唐国运,李渊好计算,李淳风好计算。”

      黑龙被囚此地百余年,心内愤恨之极,龙尾一拍断崖,登时山崩地陷,那深渊内回响出山石滚落之声,直听得众人心惊胆战,惶惶不安。

      “可他千算万算也未曾想到这囚龙柱困得住我一时,可困不住我一世!”虬龙怒极反笑,语气阴森道:“祖宗孽,子孙偿。李渊之后李家出了多少能主,如今颓败的就如何凄惨。”

      虬龙发泄过后才将目光重移至李祯身上,许是宣泄情绪后的倦怠,它缓缓低头打量百年后进入此中的李氏后人,兴致缺缺:“可惜你来的还不是时候,我尚未完全脱困,这缚龙铁索仍在我体内,你李唐江山虽风雨飘摇,但也还能撑得一段时日。”

      李祯同黑龙相比,正如它脚下蝼蚁。李祯握着残缺龙角的手微微颤抖,俊美的面容显露出一种无力的惨白,良久之后,李祯举起龙角,他掐起那个早已演练过无数次的手决,迎着面前的庞然大物放手一搏。

      “为了我李唐江山与妹妹,孤不得不堵上命拼这一把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