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谋划 ...


  •   七殿下刚回京,比盛元帝还要担忧他婚事的氏族,是姜氏。

      姜氏家主早早地就候在院门口,等待着胞妹丽妃的马车,与他一同的等候的还有他的原配夫人,以及他们的长女,唤为明珠。

      此时正值寅时末,小巷传来了马车声,姜家主将夫人手中的提灯接过来,朝着马车来的方向照了照,确认了是丽妃的马车后,回头拍了一下禁不住早起哈欠连天的闺女,低声道:“娘娘来了,好好表现,别出了岔子怪为父不帮你。”

      娇生惯养的小姑娘理不直气也壮,偷偷拉了拉一旁姜夫人的衣袖,姜夫人倒是没惯着,朝着她的手背拍了一下:“你呀,跟未出嫁的娘娘性子像极了,讨娘娘欢心是一回事,若是将来真成了七皇妃,可莫要使性子,也别老跟着那个姜慧过不去……”

      “就知道娘亲偏心,那个姜慧有什么好的,办酒楼都是姜氏嫡系出钱出力,结果让她在七殿下面前出风头,我又哪里会比不过她?”

      眼见马车就要到了,姜家主瞪了闺女一眼,意思让她闭嘴,谁料小姑娘气上头,硬是不服输,父女两你瞪我我瞪你,好在姜夫人及时把人拉了回来:“你们两还在斗气,娘娘就要到了,正事要紧。”

      马车稳当得停在了姜府门口,先下来的是丽妃的嬷嬷,而后丽妃才缓缓下了马车,入宫数二十载,早已不复当年盛元帝啧啧称艳的盛颜,好在保养得当,倒是看上去比同岁的姜夫人还要年轻几分。

      丽妃这几年因着酒楼的事,没少同姜家主走动,同姜夫人关系甚好,两人见面寒暄了几句,姜家主便说屋外冷,带着丽妃进了正堂。姜府管家知他们有要要事相商,连忙派心腹屏退闲杂,还将温好的上好茶水,同丽妃最喜爱的糕点呈给了丽妃身侧的嬷嬷。

      丽妃笑而不语,似乎并未有触碰的意思,眼神瞟过姜明珠,很快又收了回去,一旁的姜家主有些尴尬,刚想开口搭话,就被姜夫人的一个眼神制止了。

      “这糕点惯来是娘娘来姜府必尝的,如今怎就失了胃口?”

      “还不是孩子大了,心野了,”丽妃拿起茶盏,亦有所指地提点道:“明珠这般条件,十大氏族里随意挑个乾元都能当正妻,做东侧妃都算委屈了,可老七非要让姜侍郎那个女儿当东侧妃,老七的性子打小就犟,依本宫看,此刻估计正在明銮殿跟陛下求旨。”

      姜家主向来不爱参与这后宅之事,奈何明珠是他心肝,心肝哭闹着要嫁给七殿下,此刻还双眼含泪,站在一旁很是不甘。姜明珠什么都乖,就是爱攀比,本就是父母手中的掌上明珠,自然是要什么有什么,肯定不会让姜侍郎那个女儿比过她,就算她能答应,姜氏也算是名门氏族,哪有嫡系给旁系做陪衬的,那不成全京城的笑话了?

      他叹了口气,不得不厚着老脸问丽妃:“那正妃之位,陛下可是已有人选?”

      “京中适龄坤泽就那么几个,老七出身差,生母不过是个宫婢,近日几件事办的不错,得陛下青眼,自是让尹氏做这筏子,正妃之位必须要留给尹氏嫡长女。”

      盛元帝什么心思,丽妃岂能不知,她入宫不必皇后晚,已是宫中老人,如今还能得宠爱不就得凭着眼力。这盛元帝年轻时爱端庄艳丽,到了老了就偏好柔弱纤细,愚笨冲动爱犯错的也能接受一二,尹氏嫡女那种大家闺秀的出身,他如今兴致不大,做七皇妃正合适。

      宫里不知从哪冒出来的风气,不管妃嫔美人的份位,个个都爱朝她跟前来挑衅,起初她还不知其中的关窍,上过几回当,罚过几个不识趣的,谁知人扭头就向盛元帝哭诉,最先出手的近来还怀上了皇嗣。

      这老七别的没学会,后宫这套倒是拿捏的挺不错,比那些嫔妃都用得如火纯青,哄得盛元帝欢心,又没让他察觉。若不是近些日子他把于氏拉下了马,毁掉了太子的一臂,理应当赏赐点好处。不然以丽妃的性子,哪能随了他的意思,张罗个名门氏族来给他当妻族,将来指不定能反咬一口。

      如今太子禁足,太子太傅被问责,詹事府被清查,皇后戚氏都因此受牵连,丽妃感觉盛元帝隐约有废太子的念头。若不是太后出面,恐怕盛元帝能将太子在朝党羽全部剪除,情分这事用一分少一分,一旦动了念头,那可不是能轻易收回来的。

      她皇儿苦等多年,太子之位唾手可得,正是紧要关头,可不得出半分差池,她眼皮子倒也没浅到,容不下个老七。

      可惜了,侄女眼光不太好,不过好在他们之间没可能,丽妃生怕兄长起别的念头,也不绕弯子,坦言劝道:“老七最多也就能成王爷,氏族里的好乾元多了去,明珠又何必去趟这摊浑水,听姑姑一句劝,当寻常勋贵的正妻可比殿下的侧妃要舒坦。”

      丽妃好说歹说才把自家侄女劝住,又跟姜夫人唠唠家常,没注意时辰,直至天黑下来,留下用了膳后,方才归皇城。

      没曾想刚回宫殿,就瞧见正殿内亮着烛光,嬷嬷推开殿门,盛元帝坐在正殿内用膳,见她回宫殿,脸色阴沉着摆了摆手,太监总管吩咐奴才撤了御膳,顺带还关上了殿门。

      “丽妃,未经朕的允许,擅自出宫去姜府见姜氏家主,”盛元帝眉头紧锁,对她回姜氏表达了不悦:“真是好大的胆子!”

      无端受到怒火的丽妃连忙跪下,着急忙慌地解释道:“陛下恕罪,此行去姜府,皆因母亲重病,上述已成章,呈于太后,陛下英明,臣妾不过一介愚妇,岂敢自作主张。”

      “哼,狡辩,曜儿婚事,你不必再插手,朕自有分寸,”盛元帝见丽妃恭顺地低头,本想留宿,见昏暗烛火下那厚厚的脂粉,改变了主意:“对了,你兄长不是还有个适龄坤泽嫡女,正好还缺个西侧妃,替朕送个管教嬷嬷过去教导一番。”

      “臣妾遵旨。”

      盛元帝满意地点了点头,很快便离开了正殿,殿门外,太监总管高喊摆驾储秀宫,倒是把丽妃气的够呛,朝着盛元帝的背影翻了好几个白眼。一旁的嬷嬷自是会察言观色,扶住了她,嘱咐心腹下去守住正殿附近路口,不让闲杂人等接近。

      “娘娘,这下可如何是好?”

      “哼,陛下这是嫌一个尹氏不够,还要拉姜氏下老七那破船,就算外头镶了金银珠宝,那些京城百年氏族能高看他一眼?”丽妃冷哼一声,思虑片刻后,才问道:“永宁公主的马车可曾归京?”

      “奴近日派人盯守皇城门,都未见永宁公主马车,剑阁离京城不过半个月的路程,七殿下从南江三府过来需一个月,据姜氏探子来报,七殿下比永宁公主早启程约十日,永宁公主理应先比七殿下回京才是。”

      “去给太后和皇后那边放点消息,就说永宁公主下落不明。”丽妃脸色难看的很,拿着手帕擦去厚厚的脂粉,露出原本白皙娇嫩的皮肤,“本宫就不信,这老七的婚事越过永宁,皇后还能不被气的吐血。”

      “奴这就去办。”

      -------------------------------------------------------------------------------

      翌日清早,不出丽妃所料,还未早朝,盛元帝和安亲王便被唤到慈安殿,泰安台上的大臣们等了足足一个时辰,直到太监总管前来传陛下口谕,早朝取消。等到大臣们都出了皇城,派探子偷偷打听,慈安殿的小太监说漏了嘴,似乎是为了永宁公主的事情,太后和盛元帝吵了一架,好在安亲王从中劝和。

      辰时一刻,永宁公主的马车出现在京城的南大门,马车很是简陋,连族徽都没有,公主随身护卫的金吾卫多少都带着点伤,数量眼看着就少了一大半,回京途中遇袭,倒是挺让人意外的,起码有三十年没遇到过了。

      就在其他氏族还在猜测,是谁会对一个尚未出闺阁的坤泽小公主下手,藏在受伤金吾卫之中的戚霜,翻墙进了主街附近一座不起眼的宅院,比起那些灯火通明的高官府邸,府门口随处可见的荒凉破败,就连主堂都是一些残檐断壁,随处可见的蜘蛛网。

      她扭动了主堂内的断烛台,发出一些声响后,地砖皲裂,随即显现出一道地道,她从怀中掏出火折子,沿着密道走至尽头,有规律地敲了敲头顶的石板。石板随即被操控打开,明亮的内堂,摆件都是难得一见的稀罕物,正中间杵着一个穿着管家服饰之人,身侧还跟着好几个府卫,方才便是他们将石板抬起让戚霜上来的。

      管家脸色不善,颇为不屑地打量了一下戚霜,直到她递上了腰牌,才表情微变,拿着腰牌往里间走。过了好一会,这间内堂,那管家跟在一身着华服之人身后,手中还提着好几个鸟笼子,可无一鸟鸣叫,一个一个都看起来死气沉沉的。

      乾元耳目敏锐,戚霜不敢抬头,盯着转角处出现衣角,连忙单膝行礼,禀报情况:“永宁公主……不,九殿下危机关头化为乾元,戚雯虽护卫不当,可此事绝非坏事,还请叔父从轻处罚。”

      怎料那人只字不语,来回踱步,良久才问上一句:“刺杀之人何在?”

      “皆以尽数除去,还剩些亲属家眷在南疆,已派人前去灭痕,”那人并未接话,似乎并不满意,戚霜心顿时凉了几分,咬牙坚持求情道:“求叔父留戚雯一命……”

      “培养心腹人才不易,归顺戚氏,身后之事都得处理妥当,务必要斩草除根,阿福,传信给后宫那位,务必要把九殿下送到宫外来。”

      管家颔首退下,戚霜一动都不敢动,汗珠顺着额头坠下,那人轻轻地拍了拍她的肩,“不必惊慌,弄巧成拙,也算是一种机遇,看来这场突如其来的东宫动荡,终于有了转机。”

      “至于戚雯怎么处理,戚霜,你要明白,背信弃主,可不是叔父能决定的,是生是死,全看九殿下如何处置。”

      戚霜面若死灰,死死攥紧了衣角,良久才找回声音,沉声道:“戚霜明白。”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