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7、多收了三五斗(三) ...

  •   且说那日户部的左侍郎带着两个主事,又有给事中,一行四人骑了快马,免不得朝登紫陌,暮踏红尘,餐风露宿来到太仓县。左侍郎道:“且不要进城。若此事有些纰漏,被本地官员知道了不好。” 都是便装,使从人投村里住下,四个官员包了一艘乌蓬船直下亦庄。
      到了地,也不上法元寺,四个人分头溜溜达达的,只打听收七石粮食的田地是哪处。近来跑来探问的大人先生们甚多,乡人们也看熟了,不以为意,都给他们指了道路。一个主事先顺路去看了,剩下三个并不过去,找东边,找西边,跟人打听惠能大师的事情。
      彼时乡下还有田地待收,人人忙得恨不能生出八只手来,哪有空理他们?问了半日,一个老农道:“先生们休要动心思了。姑苏的巡抚老爷说,惠能大师的良种统由朝廷监管,不许人随意买卖,你们就转上半个月,也是买不到的。” 户部给事中道:“那位大师如此神验,老人家就住在山下,难道也没有种子不成?” 老农摆手曰:“没有!没有!” 便不肯答言,一溜烟跑了。
      旁边一人大笑道:“他哄你哩!秋里大师分了许多出去,后来官虽不许再分,那分出去的个个藏得紧,都不肯拿出来。那老儿换了四五斗种子哩。” 给事中道:“这位老人家家中有多少田地?四五斗种子怕不够种的。”那人道:“嗐!还不是惠能大师瞎担心。说是这种子没有种够三年,还不能说必是良种。只肯每家几斗,胡乱种一、两亩罢了。大师虽然神验,为人甚是啰嗦。谁家换了种子,哪块地要种,何时下种,何时施肥,样样都要依他的规矩。你做得不对,和尚们就要讲念你。种子虽好,种的也甚头疼。”
      给事中奇道:“有了种子,你种就是了,怎的还有这许多麻烦?难道大师为难你们不成?”那人听说这稍瓜竟敢说大师的闲话,登时拉下脸来,又骂又要打,把个给事中撵得兔子就是他儿。左侍郎见同僚得罪乡民,连忙陪笑拦劝,徕着那个多事的傻子走开。
      给事中仍有疑问,那侍郎家里曾经务农的,闻言苦笑道:“兄难道不曾读《氾胜之书》、《齐民要术》、《陈敷农书》、《王祯农书》、《农政全书》这些书么?种一个田地颇有讲究,可不是撒下种子,浇浇水就能够的。” 给事中露了怯,闭口无言。
      不久那去看田地的主事也回来了,如此这般演说一番。四个人转转悠悠,又到了法元寺,言说拜见惠能大师。知客道:“惠能师兄出门去了,还不曾回来。” 几人问大师何时归,言说只在此山中,归期不曾定。四人又求寄宿,和尚便请客人至一小院中,笑道:“近日小寺不知怎的,来投宿的香客甚多。如今只剩下这一处小院,不然就只有大通铺了。”左侍郎道:“此处甚好,多谢小师父。”
      一时小和尚们抱了铺盖来,言说铺盖虽旧,都是干净的。又送茶送水,至晚,送了素斋来。两个主事因向小和尚套问,和尚们都说,惠能师叔做的甚么“实验”,都是叫他们打下手。写甚么“试验记录”,又是各种报告。主事大喜,求问记录可否借来一观,小和尚道:“师叔说过,这些都是极要紧的东西,丢失不得。只怕不好给施主看的。” 主事道:“难道这是大师极重的机密么?” 小和尚道:“机密倒也不是机密。师叔叫我们多抄几份,后头还要交付认得的书商印出书来。姑苏有秀才公来,师叔都使唤他们也来抄书了。只不许抄错,若错了,师叔要念的。”说的四个人面面相觑。
      次日,次日的次日,等了两三日,大师不是出门,就是闭关,左侍郎道:“想必大师厌烦人多,不肯相见。也罢,咱们且先去太仓。” 给事中道:“兄请先行,下官还要再住几日。”左侍郎约么他是不甘心的意思,便自家起行,往太仓见尹知县,自有一番话说。
      这位给事中钻头觅缝,四处打听。惠能不妨一日被他当头扯住,伪称自己是姑苏某某处的举人,特来求取良种的。惠能道:“近江南巡抚某大人(他不需要姓氏)责令鄙寺不得分送种子,小僧也不能违背。施主要求良种,只怕现下是不能有的。” 给事中道:“种子没有罢了。在下听说……”把小和尚卖了。
      还好惠能不在乎这个,道:“小僧已经把种植方法写成册子,交给白鹿书院刊印。施主到姑苏想必就能买到。” 给事中道:“大师的试验记录可否容在下一观?” 惠能道:“这倒没什么。请随贫僧来。”
      即引他到一处所在,里头许多举人公、秀才公都在执笔抄录。惠能取一本册子道:“这些年记录大约有个千余本。小僧虽然也想将之付梓,所费甚大,本寺难以承当。幸好这些施主为人善良,愿意帮小僧多抄几份以为备用。生恐有所灭失,后续不便的意思。”不管给事中如何目瞪口呆,立即请其就坐,端上文房四宝,又是一本记录,恭请施主抄录。
      既然都来看神僧上人的新鲜,就休怪神僧上人拿你们一用了。若不肯抄,趁早告辞回家,上人是不给你撩闲的。
      给事中看那册记录,记述样式前所未见,又有许多横平竖直的表格,样式奇异,里头颇有些可观的用处,一时竟看住了。惠能大师又收入不要钱苦力一名,心甚欢喜,吹着小曲儿回禅房闭关去了。
      落后左侍郎等与尹县对过实话,晓得功劳都是实打实的,写了联名奏章上报朝廷。又回来寻找同僚,给事中还缠在记录里头出不来。又不停的找和尚们问东问西的,甚讨人厌。就是后来惠能晓得他们的身份,肚里也抱怨说这一个不识稼穑、又不会算账的傻子,为何入了户部。奇哉怪也!
      当日本章入京,朝廷晓得喜事是真切不虚的,憋了许久的欢喜终于敢迸发出来。也不是人太谨慎,自古最上等良田收稻六石,七石三斗,谁家见来?今多方验证无误,内阁登时上了贺表,其余六部九卿、科道、三寺都接连上奏,都是圣天子宵衣旰食,至得天降祥瑞,佑我国朝。大功自然都是圣天子的,以下朝廷大员们勤于王事,也是大大的有劳。地方巡抚、料民官员勤勤恳恳,也都有助益。至于小小的僧人、农人等等,自然也是受了天子、朝廷、大佬、官儿们的感动,才能种出这样的稻子来。
      内阁忙着给皇帝上尊号,给太后上尊号。胡皇后听说有这样的喜事,不顾了丧子后身体虚弱,也起来大妆了,率阖宫嫔妃向太后娘娘祝贺,向皇上祝贺。以下宗亲自不必说。
      长乐皇帝喜悦之下,下令满朝大贺。宫中大宴三日,京中人家都挂红,赐糖食酒水,赐顺天府、万年县七十岁以上老人酒肉、点心。京中三日不禁,许百姓放灯、放烟花、耍龙舞狮。
      天子又冠冕着先往永寿宫请安。张太后见了儿子好几个月没有的好气色,心里也极欢喜,因说道:“听说那种出良田的僧人便是牛太妃的娘家侄儿。这个侄儿说是幼年身子极不好的,没法子才舍了出家,虽是可惜,也是与佛有缘。这都是佛菩萨保佑,皇帝不要忘了。”
      长乐皇帝笑道:“母后竟也知道。他就是写《太子传》的那个惠能僧人。朕只当他是个喜欢写话本,为人诙谐有趣的和尚,没想到竟能做出如此利国利民的大事来。可见以貌取人,以文取人都是不好的,朕从前轻看了他。朕还不知道,原来他是太妃的侄儿。”
      张太后道:“太妃日日礼佛,心里挂念的就是这个出家的小侄儿。说这侄儿也是极孝顺的,虽然拜了护国寺的普济大师为师父,不愿意在大寺里修行,情愿归家替父向祖母尽孝,留在家里山乡小寺。”
      这一个“孝”字立即合了皇帝的心。本朝以孝立国,出家人六根断绝本来不讲这孝字的,然而名僧竟讲,那不就是说国朝教化深入人心,就是出家人也尊孔孟之道吗?皇帝心里高兴,即下旨嘉奖。不仅姑苏一干官员榜上有名,更是大大赞扬了法元寺一番。前番已经挂过一次匾额了,这回皇帝亲手书写“大雄宝殿”四字,赐与法元寺。两块御赐牌匾就是两块金字招牌,法元寺一跃进入姑苏大禅寺行列首,隐隐与寒山寺并驾齐驱了。
      挂匾的那日,全省官员都来观礼。偏偏遍寻惠能大师不见。问主持,原来惠能大师里见来人越来越多,越多越烦,如何避这红尘扰攘?彼时鸿飞霜降,草木萧疏,大师悠然北望,忽然念及父母家人。也不与人说,径自收拾了行囊,起身北向山东去也。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